第一章 團隊氣氛差,失敗主義蔓延,是因為……
你的同事,是否充斥著這六種類型的人呢?
我目前擔任企業諮商師,為企業或地方政府等機關,提供諮商、心理諮詢、回歸職場協助等服務。而如同前言所提到的,透過這些諮商活動,我發現由於延後退休與再雇用等延長雇用制度,近年來接到特別多有關問題員工的案例。
其中,當然有許多員工前來諮詢工作上的煩惱,但更令人訝異的是,其中也有許多身為問題員工上司的管理人員,或是其周遭的同事。他們的指控內容,包括「對工作毫無熱忱的員工,在職場上的言行令人憤慨」「在工作上的脫序行為,讓人敢怒不敢言」……等等,許多令人激動、充滿壓力的狀況。當我深入了解其中的情形,發現這些被當作「問題員工」的人士,大致可以區分成六大問題類型。
(1)抱怨型
(2)依賴型
(3)我行我素型
(4)倚老賣老型
(5)不負責任型
(6)使命錯亂型
在第一章中,我將會介紹這六種類型的實際案例,並針對其不同特徵的行為,剖析上司或同事的心情與想法。
類型1、尋求同情的「抱怨型」
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可能由於延長雇用制度,被調離了原本的單位,或是工作內容被迫改變、薪水大打折扣等等,因而無法接受現在的處境,經常將不滿掛在嘴邊。例如,負責的工作雖然跟以前沒什麼不同,薪水卻減少許多,或是無法轉調到理想的單位,甚至是必須接觸陌生的新工作等,令這些繼續留在公司的問題員工心生不滿。
通常,他們心裡所希望的是「人們能夠同情自己懷才不遇的處境」,如果職場上有任何人能夠聽他說說話,並且表示認同、理解,這份不滿的心情就能夠獲得舒緩。但,如果沒有人對他說的話感興趣、表達認同,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會動不動就在上班時抱怨個不停。
可惜的是,對周遭的同事而言,抱怨、不滿的言詞,容易降低職場整體的士氣,令人喪失積極面對工作的衝勁,因此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喜歡聽這類的抱怨,甚至潛意識迴避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久而久之,他們自然找不到願意傾聽的人,因而形成了惡性循環,陷入不斷抱怨的泥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關「抱怨型」的真實案例。◎案例1:「這種工作,怎麼會交給我?」
任職於某公司企劃部,四十幾歲的課長A先生,負責管理幾名部屬。某天,有位臨近退休年紀的男性員工來到了他的部門。在一開始自我介紹時,這位問題員工表示:「我會盡力不增加各位的麻煩,希望能為部門帶來一些貢獻。」
但過了一段時日,當A先生交辦給他一些簡單的工作時,對方卻露骨地表現出不情願的神色,直接反應:
「這種困難的工作,交給年輕人去處理就好啦……」
「我都這把年紀了,要負責新的工作有點困難……」
「這要加班才能做完吧?我都這個歲數了,就饒了我吧……」
「我的薪水都被砍一半了,還得負責這麼麻煩的工作……」
「這種工作,留給年輕人來發揮比較好吧……?
但是,真的交給他比較簡單的工作,對方又會明顯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像是在說:「竟然要我做這種雜事!」諸如此類,A先生在百般無奈下,只好反問:「那你想做什麼工作?」「你能做哪種工作?」但對方也答不上來。
這名快要退休的問題員工,雖然之前不是A先生的直屬上司,卻也曾擔任過其他部門的部長,對A先生來說,可以說是管理階層的前輩。但,就算客氣地拜託他一些工作,對方都會找些推辭的藉口。最後,結論大多都是:「反正我再過幾年就退休了,要是工作上有什麼問題再來找我商量吧?」
A先生聽到他這麼說,感到憤怒不已,心想:「這算什麼!我才不需要軍師!工作內容是由我來決定,不是你!這裡可不是慈善機構!」他甚至想大叫:「這麼不想工作的話,你還是早點辭職吧!」
此案例中的問題員工,由於薪水減半,完全失去了工作的意願,並因此造成了其他同事的困擾。雖然不常直接抱怨,仍打從心底對現在的薪水和工作內容感到不滿,並且表現在工作態度上。這不僅是「抱怨型」的案例,也兼備了「我行我素型」的要素,可說是「複合型」的問題員工。
「抱怨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會說「因為薪水減少了,做起事來實在沒什麼勁。」
‧公開表示「薪水減半,希望工作量也減半」「不願意配合加班」
‧抱怨「我不是為了做這些雜務,才繼續工作的!」「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只願意做與薪水相當的工作。周遭同事的感受
‧滿口抱怨,聽了很讓人煩躁。
‧希望問題員工明白,經常抱怨會降低職場的士氣。
‧領多少薪水,就該做多少事。
‧就算薪水減少,還是比年輕員工跟派遣員工多很多。
‧如果沒辦法接受這些工作,為什麼不乾脆辭職?
類型2、動不動就拜託的「依賴型」
這類「依賴型」的問題員工遇到事情,會動不動就想拜託身邊的人幫忙,且有依賴他人的心理傾向。新的工作跟職場,會有許多需要習慣的人事物,如果有不熟悉的地方,詢問同事通常是最快的方法。但在問法、問題內容及頻繁程度上,問題員工常欠缺了應有的禮節,或是過於依賴周遭的同事,甚至因而產生摩擦。
此外,以往曾經擔任主管職務的問題員工,由於習慣將工作交辦給部屬,到了新的職場,也常容易將工作轉交給其他同事。從別人的立場來看,由於跟問題員工之間沒有上下關係,只是由於對方是長輩,就必須幫忙處理辦公文件、電腦操作,甚至是更換碳粉匣等雜事,實在令人感到煩不勝煩。
問題員工若是對職務立場上的變化沒有自覺,一再要求同事幫忙,日子久了總是會惹人怨。如果心裡缺乏正確認知,例如:「部屬幫我處理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同事只是好意幫忙。」言行上又吝於對同事表達感謝之意,就更容易在職場上產生不必要的摩擦了。以下要介紹的是「依賴型」問題員工在職場上發生的真實案例。
◎案例2:「欸,教我電腦好不好?」
四十歲出頭的B小姐,長年擔任營業處的事務員。最近,有位延後退休的男性員工轉調到她的部門。剛開始,B小姐由於平常工作事務繁忙,還有些期待對方能夠幫忙分擔一些工作量,但事實卻是……
「Word沒辦法打出我要的漢字,怎麼辦?」
「我想做張圖表,這個要怎麼畫啊?」
「為什麼用Excel計算出的數字,跟報表上有落差?」
對方竟然幾乎不會使用電腦。據說這位問題員工,以往都專注於業務工作,文書方面大多交代給部屬或助理。雖然十分瞭解公司產品,但在使用電腦上僅限於收發郵件,所以不要說幫B小姐分擔工作了,反倒讓她得花上更多時間,來指導這位問題員工操作Word、Excel等辦公室軟體。這還不打緊,教過的內容,對方還一學就忘,老是重複相同的問題。有時,B小姐多少會提點一下:「呃,這個我之前有跟你說過……」但對方仍然厚著臉皮,追問到底:「哎唷,就是因為妳很熟啊,再教我一次嘛。」B小姐聽了,雖然想直接反駁:「我當然熟啊,這麼簡單!」但她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但在一天之內,實在是被問到太多次同樣的問題,某天,她終於忍不住對這位問題員工脫口而出:「現在有出很多關於Word、Excel的書,書店隨便逛逛都可以找到。」結果,對方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之後就連招呼也不打了。
因此,B小姐每天都祈禱著:「拜託,今天不要來問我問題!」除了疲於應付,也努力抑止突如其來的怒火。她氣得真想破口大罵:「我又不是你的電腦老師!」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不願自己付出努力,只想藉助他人的力量,謀求解決之道,是典型的「依賴型」問題員工。B小姐一開始還期待有人能為她分擔工作,但得到的結果只有失望。更煩惱的是,每天還必須擔任對方的電腦老師,重複被問相同的問題,就連忙碌的時候也不例外。面對對方無所顧忌的頻頻發問,她憤怒的情緒也日漸累積。
由於這樣的感受,B小姐最後已經不求這位問題員工「趕快成為辦公室的戰力」,反而只消極地祈禱著:「今天不要再來問我!」「拜託不要來煩我!」緊接著,以下再來介紹一個「複合型」的案例。
◎案例3:「我都這把年紀了,沒辦法加班啦。」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的C小姐,剛畢業不久就任職於醫院,擔任事務員的工作。花了幾年時間,她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工作能力也得到周遭同事的肯定。在同一個部門內,還有一位四十幾歲的男性事務員,醫院內的文書事務工作就由他們二人負責。
兩人每個月平均都要加班五十個小時,才能處理完醫院的文書事務。他們自然希望盡量減少加班時數,早點回家休息。某天,一位即將退休的男性職員轉調到他們的事務單位。對方對於加班這件事似乎不太能接受,老是把:「我都快退休了,可以不要加班嗎?況且體力方面也沒辦法負荷。」這類話掛在嘴邊。
部門雖然多了一個人手,但因為不熟悉工作內容,也無法成為即時戰力。但這就算了,工作上不管大事小事,對方都會頻頻提問:
「這個是什麼意思?」
「這要怎麼處理?」
「剛才會議提到的內容,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這還不打緊,教過的內容,對方還一學就忘,老是重複相同的問題。有時,B小姐多少會提點一下:「呃,這個我之前有跟你說過……」但對方仍然厚著臉皮,追問到底:「哎唷,就是因為妳很熟啊,再教我一次嘛。」B小姐聽了,雖然想直接反駁:「我當然熟啊,這麼簡單!」但她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但在一天之內,實在是被問到太多次同樣的問題,某天,她終於忍不住對這位問題員工脫口而出:「現在有出很多關於Word、Excel的書,書店隨便逛逛都可以找到。」結果,對方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之後就連招呼也不打了。
因此,B小姐每天都祈禱著:「拜託,今天不要來問我問題!」除了疲於應付,也努力抑止突如其來的怒火。她氣得真想破口大罵:「我又不是你的電腦老師!」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不願自己付出努力,只想藉助他人的力量,謀求解決之道,是典型的「依賴型」問題員工。B小姐一開始還期待有人能為她分擔工作,但得到的結果只有失望。更煩惱的是,每天還必須擔任對方的電腦老師,重複被問相同的問題,就連忙碌的時候也不例外。面對對方無所顧忌的頻頻發問,她憤怒的情緒也日漸累積。
由於這樣的感受,B小姐最後已經不求這位問題員工「趕快成為辦公室的戰力」,反而只消極地祈禱著:「今天不要再來問我!」「拜託不要來煩我!」緊接著,以下再來介紹一個「複合型」的案例。
◎案例3:「我都這把年紀了,沒辦法加班啦。」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的C小姐,剛畢業不久就任職於醫院,擔任事務員的工作。花了幾年時間,她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工作能力也得到周遭同事的肯定。在同一個部門內,還有一位四十幾歲的男性事務員,醫院內的文書事務工作就由他們二人負責。
兩人每個月平均都要加班五十個小時,才能處理完醫院的文書事務。他們自然希望盡量減少加班時數,早點回家休息。某天,一位即將退休的男性職員轉調到他們的事務單位。對方對於加班這件事似乎不太能接受,老是把:「我都快退休了,可以不要加班嗎?況且體力方面也沒辦法負荷。」這類話掛在嘴邊。
部門雖然多了一個人手,但因為不熟悉工作內容,也無法成為即時戰力。但這就算了,工作上不管大事小事,對方都會頻頻提問:
「這個是什麼意思?」
「這要怎麼處理?」
「剛才會議提到的內容,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剛開始,兩人還會親切地一一教他,但日子久了,對方的問題卻不減反增……。兩人雖然心裡這樣想:
「拜託,讓我好好工作!」
「拜託別來煩我……」
「你不工作也沒關係,安靜點就好!」
但這種話也不能隨便脫口而出,只好默默忍耐。某天,這位快要退休的問題員工似乎突然靈機一動,對他們說:「這個部門這麼常加班,我們乾脆把禮拜三訂為『拒加班日』吧!」
C小姐聽了心想:「我也想早點回家啊。可是這樣只會讓工作越堆越多,之後還是得加班才能完成工作,『拒加班日』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你不如早點記熟工作內容吧,大家才能早點回家休息。」她有時甚至氣得想大叫:「這麼不想工作,你還是早點退休吧!」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就同時具備「抱怨型」和「依賴型」的問題。由於工作意願低落,到了新環境拒絕加班,也不主動熟悉工作內容,甚至主張「拒加班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工作態度消極,遇到問題也不試圖解決,只會不斷尋求其他同事的幫助,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處理,這樣的做法,難免為周遭同事帶來困擾。
「依賴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自己不嘗試解決問題,大小事都要問別人。
‧缺乏獨力完成工作的意願。
‧行動力、執行力不足。
‧把同事當作自己的部屬,動不動就把工作丟給別人。
周遭同事的感受
‧至少也做做樣子努力一下,別一直問同樣的問題。
‧既然要繼續工作,請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我不是你的部屬,自己的工作請自己處理。
‧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了,你還是早點退休如何?
類型3、愛挑工作的「我行我素型」
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比較難以承受工作壓力。平常排斥接觸困難的工作,但也不想做任何人都能完成的雜務,並且喜好分明,只挑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來做。此外,對於做好工作這件事並不是特別執著,卻對工作方式特別有意見,例如排斥需要獨立進行的工作,傾向於團隊合作,或是完全相反。
這種類型的人,只要能夠接受工作內容(例如遇到喜歡的工作類型),幾乎都能夠拿出漂亮的成績,但如果是無法接受的工作類型,就會固執地拒絕妥協,令管理人員相當棘手。這樣的問題員工在職場上,如果擔任的是管理職務倒還適得其所,但許多時候,遇到的是像案例1中的狀況:工作內容和範圍的限制太多,令這種類型員工的上司,感到進退兩難。過去在工作上有一定決定權的問題員工,由於習慣於以往的工作模式,對於新工作的接受程度較低,容易有自我中心的傾向,為了避免失敗或是花費太多時間、體力,就會出現挑工作做的狀況。以下將介紹的就是「我行我素型」的真實案例。
◎案例4:「有沒有自己就能完成的工作?」
四十幾歲的D先生,在某企業擔任課長。最近,有位快要退休的男性問題員工來到他的部門。這位員工雖然對工作還算熱心,卻不太願意聽年輕同事說話,不僅如此,面對比他年輕的D先生,也是一副左耳進右耳出的模樣。但似乎由於想得到同事與上司的肯定,他平常面對工作的態度相當積極,甚至主動爭取能夠獨力完成的工作。但也因此難以融入部門,造成溝通不良的狀況,在職場上受到孤立。
就算上司對他說:「這次的工作跟大家一起完成吧!」他也會反問:「有沒有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這位問題員工似乎習慣獨立完成工作,特別不擅長團隊合作,因此每次都會有同樣的反應:
「我想自己完成工作。」
「自己一個人比較有效率啊。」
「一定要那麼多人一起做嗎?」
因此,D先生每次都必須考量到他能獨立進行的工作內容,時間一久,著實令他感到不便與厭煩。他真想大叫:「這麼大把年紀了,你也學習一下什麼叫做團隊合作吧!」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太執著於自己的工作方式,容易與周遭的同事產生摩擦。越是習慣於以往的做事方式,就更容易對不同的工作習慣產生抗拒。此外,類似案例中不尊重上司的考量,而一再提出自己的期望,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也常讓這類人欠缺同理心。
有這種傾向的人,與他人的溝通容易產生障礙,難以融入新的環境。而越是被孤立,他就會越執著於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必須盡早終止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行我素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不想做困難的工作,但也不願接下簡單的工作。
‧拒絕雜務,不願適應新的工作內容。
‧常以個人喜好來判斷工作。
‧過於堅持獨立作業,或堅持於團隊合作。
‧把上司的話當耳邊風,無視於晚輩的意見。
‧反抗比自己年輕的上司。
周遭同事的感受
‧不要只憑個人喜好挑工作做。
‧請別自以為是大家的軍師。
‧發現同事忙不過來,或是遇到困難,請出手相助。
‧不要期望大家會給你什麼特別待遇。
你的同事,是否充斥著這六種類型的人呢?
我目前擔任企業諮商師,為企業或地方政府等機關,提供諮商、心理諮詢、回歸職場協助等服務。而如同前言所提到的,透過這些諮商活動,我發現由於延後退休與再雇用等延長雇用制度,近年來接到特別多有關問題員工的案例。
其中,當然有許多員工前來諮詢工作上的煩惱,但更令人訝異的是,其中也有許多身為問題員工上司的管理人員,或是其周遭的同事。他們的指控內容,包括「對工作毫無熱忱的員工,在職場上的言行令人憤慨」「在工作上的脫序行為,讓人敢怒不敢言」……等等,許多令人激動、充滿壓力的狀況。當我深入了解其中的情形,發現這些被當作「問題員工」的人士,大致可以區分成六大問題類型。
(1)抱怨型
(2)依賴型
(3)我行我素型
(4)倚老賣老型
(5)不負責任型
(6)使命錯亂型
在第一章中,我將會介紹這六種類型的實際案例,並針對其不同特徵的行為,剖析上司或同事的心情與想法。
類型1、尋求同情的「抱怨型」
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可能由於延長雇用制度,被調離了原本的單位,或是工作內容被迫改變、薪水大打折扣等等,因而無法接受現在的處境,經常將不滿掛在嘴邊。例如,負責的工作雖然跟以前沒什麼不同,薪水卻減少許多,或是無法轉調到理想的單位,甚至是必須接觸陌生的新工作等,令這些繼續留在公司的問題員工心生不滿。
通常,他們心裡所希望的是「人們能夠同情自己懷才不遇的處境」,如果職場上有任何人能夠聽他說說話,並且表示認同、理解,這份不滿的心情就能夠獲得舒緩。但,如果沒有人對他說的話感興趣、表達認同,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會動不動就在上班時抱怨個不停。
可惜的是,對周遭的同事而言,抱怨、不滿的言詞,容易降低職場整體的士氣,令人喪失積極面對工作的衝勁,因此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喜歡聽這類的抱怨,甚至潛意識迴避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久而久之,他們自然找不到願意傾聽的人,因而形成了惡性循環,陷入不斷抱怨的泥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關「抱怨型」的真實案例。◎案例1:「這種工作,怎麼會交給我?」
任職於某公司企劃部,四十幾歲的課長A先生,負責管理幾名部屬。某天,有位臨近退休年紀的男性員工來到了他的部門。在一開始自我介紹時,這位問題員工表示:「我會盡力不增加各位的麻煩,希望能為部門帶來一些貢獻。」
但過了一段時日,當A先生交辦給他一些簡單的工作時,對方卻露骨地表現出不情願的神色,直接反應:
「這種困難的工作,交給年輕人去處理就好啦……」
「我都這把年紀了,要負責新的工作有點困難……」
「這要加班才能做完吧?我都這個歲數了,就饒了我吧……」
「我的薪水都被砍一半了,還得負責這麼麻煩的工作……」
「這種工作,留給年輕人來發揮比較好吧……?
但是,真的交給他比較簡單的工作,對方又會明顯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像是在說:「竟然要我做這種雜事!」諸如此類,A先生在百般無奈下,只好反問:「那你想做什麼工作?」「你能做哪種工作?」但對方也答不上來。
這名快要退休的問題員工,雖然之前不是A先生的直屬上司,卻也曾擔任過其他部門的部長,對A先生來說,可以說是管理階層的前輩。但,就算客氣地拜託他一些工作,對方都會找些推辭的藉口。最後,結論大多都是:「反正我再過幾年就退休了,要是工作上有什麼問題再來找我商量吧?」
A先生聽到他這麼說,感到憤怒不已,心想:「這算什麼!我才不需要軍師!工作內容是由我來決定,不是你!這裡可不是慈善機構!」他甚至想大叫:「這麼不想工作的話,你還是早點辭職吧!」
此案例中的問題員工,由於薪水減半,完全失去了工作的意願,並因此造成了其他同事的困擾。雖然不常直接抱怨,仍打從心底對現在的薪水和工作內容感到不滿,並且表現在工作態度上。這不僅是「抱怨型」的案例,也兼備了「我行我素型」的要素,可說是「複合型」的問題員工。
「抱怨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會說「因為薪水減少了,做起事來實在沒什麼勁。」
‧公開表示「薪水減半,希望工作量也減半」「不願意配合加班」
‧抱怨「我不是為了做這些雜務,才繼續工作的!」「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只願意做與薪水相當的工作。周遭同事的感受
‧滿口抱怨,聽了很讓人煩躁。
‧希望問題員工明白,經常抱怨會降低職場的士氣。
‧領多少薪水,就該做多少事。
‧就算薪水減少,還是比年輕員工跟派遣員工多很多。
‧如果沒辦法接受這些工作,為什麼不乾脆辭職?
類型2、動不動就拜託的「依賴型」
這類「依賴型」的問題員工遇到事情,會動不動就想拜託身邊的人幫忙,且有依賴他人的心理傾向。新的工作跟職場,會有許多需要習慣的人事物,如果有不熟悉的地方,詢問同事通常是最快的方法。但在問法、問題內容及頻繁程度上,問題員工常欠缺了應有的禮節,或是過於依賴周遭的同事,甚至因而產生摩擦。
此外,以往曾經擔任主管職務的問題員工,由於習慣將工作交辦給部屬,到了新的職場,也常容易將工作轉交給其他同事。從別人的立場來看,由於跟問題員工之間沒有上下關係,只是由於對方是長輩,就必須幫忙處理辦公文件、電腦操作,甚至是更換碳粉匣等雜事,實在令人感到煩不勝煩。
問題員工若是對職務立場上的變化沒有自覺,一再要求同事幫忙,日子久了總是會惹人怨。如果心裡缺乏正確認知,例如:「部屬幫我處理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同事只是好意幫忙。」言行上又吝於對同事表達感謝之意,就更容易在職場上產生不必要的摩擦了。以下要介紹的是「依賴型」問題員工在職場上發生的真實案例。
◎案例2:「欸,教我電腦好不好?」
四十歲出頭的B小姐,長年擔任營業處的事務員。最近,有位延後退休的男性員工轉調到她的部門。剛開始,B小姐由於平常工作事務繁忙,還有些期待對方能夠幫忙分擔一些工作量,但事實卻是……
「Word沒辦法打出我要的漢字,怎麼辦?」
「我想做張圖表,這個要怎麼畫啊?」
「為什麼用Excel計算出的數字,跟報表上有落差?」
對方竟然幾乎不會使用電腦。據說這位問題員工,以往都專注於業務工作,文書方面大多交代給部屬或助理。雖然十分瞭解公司產品,但在使用電腦上僅限於收發郵件,所以不要說幫B小姐分擔工作了,反倒讓她得花上更多時間,來指導這位問題員工操作Word、Excel等辦公室軟體。這還不打緊,教過的內容,對方還一學就忘,老是重複相同的問題。有時,B小姐多少會提點一下:「呃,這個我之前有跟你說過……」但對方仍然厚著臉皮,追問到底:「哎唷,就是因為妳很熟啊,再教我一次嘛。」B小姐聽了,雖然想直接反駁:「我當然熟啊,這麼簡單!」但她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但在一天之內,實在是被問到太多次同樣的問題,某天,她終於忍不住對這位問題員工脫口而出:「現在有出很多關於Word、Excel的書,書店隨便逛逛都可以找到。」結果,對方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之後就連招呼也不打了。
因此,B小姐每天都祈禱著:「拜託,今天不要來問我問題!」除了疲於應付,也努力抑止突如其來的怒火。她氣得真想破口大罵:「我又不是你的電腦老師!」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不願自己付出努力,只想藉助他人的力量,謀求解決之道,是典型的「依賴型」問題員工。B小姐一開始還期待有人能為她分擔工作,但得到的結果只有失望。更煩惱的是,每天還必須擔任對方的電腦老師,重複被問相同的問題,就連忙碌的時候也不例外。面對對方無所顧忌的頻頻發問,她憤怒的情緒也日漸累積。
由於這樣的感受,B小姐最後已經不求這位問題員工「趕快成為辦公室的戰力」,反而只消極地祈禱著:「今天不要再來問我!」「拜託不要來煩我!」緊接著,以下再來介紹一個「複合型」的案例。
◎案例3:「我都這把年紀了,沒辦法加班啦。」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的C小姐,剛畢業不久就任職於醫院,擔任事務員的工作。花了幾年時間,她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工作能力也得到周遭同事的肯定。在同一個部門內,還有一位四十幾歲的男性事務員,醫院內的文書事務工作就由他們二人負責。
兩人每個月平均都要加班五十個小時,才能處理完醫院的文書事務。他們自然希望盡量減少加班時數,早點回家休息。某天,一位即將退休的男性職員轉調到他們的事務單位。對方對於加班這件事似乎不太能接受,老是把:「我都快退休了,可以不要加班嗎?況且體力方面也沒辦法負荷。」這類話掛在嘴邊。
部門雖然多了一個人手,但因為不熟悉工作內容,也無法成為即時戰力。但這就算了,工作上不管大事小事,對方都會頻頻提問:
「這個是什麼意思?」
「這要怎麼處理?」
「剛才會議提到的內容,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這還不打緊,教過的內容,對方還一學就忘,老是重複相同的問題。有時,B小姐多少會提點一下:「呃,這個我之前有跟你說過……」但對方仍然厚著臉皮,追問到底:「哎唷,就是因為妳很熟啊,再教我一次嘛。」B小姐聽了,雖然想直接反駁:「我當然熟啊,這麼簡單!」但她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但在一天之內,實在是被問到太多次同樣的問題,某天,她終於忍不住對這位問題員工脫口而出:「現在有出很多關於Word、Excel的書,書店隨便逛逛都可以找到。」結果,對方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之後就連招呼也不打了。
因此,B小姐每天都祈禱著:「拜託,今天不要來問我問題!」除了疲於應付,也努力抑止突如其來的怒火。她氣得真想破口大罵:「我又不是你的電腦老師!」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不願自己付出努力,只想藉助他人的力量,謀求解決之道,是典型的「依賴型」問題員工。B小姐一開始還期待有人能為她分擔工作,但得到的結果只有失望。更煩惱的是,每天還必須擔任對方的電腦老師,重複被問相同的問題,就連忙碌的時候也不例外。面對對方無所顧忌的頻頻發問,她憤怒的情緒也日漸累積。
由於這樣的感受,B小姐最後已經不求這位問題員工「趕快成為辦公室的戰力」,反而只消極地祈禱著:「今天不要再來問我!」「拜託不要來煩我!」緊接著,以下再來介紹一個「複合型」的案例。
◎案例3:「我都這把年紀了,沒辦法加班啦。」
即將邁入三十大關的C小姐,剛畢業不久就任職於醫院,擔任事務員的工作。花了幾年時間,她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工作能力也得到周遭同事的肯定。在同一個部門內,還有一位四十幾歲的男性事務員,醫院內的文書事務工作就由他們二人負責。
兩人每個月平均都要加班五十個小時,才能處理完醫院的文書事務。他們自然希望盡量減少加班時數,早點回家休息。某天,一位即將退休的男性職員轉調到他們的事務單位。對方對於加班這件事似乎不太能接受,老是把:「我都快退休了,可以不要加班嗎?況且體力方面也沒辦法負荷。」這類話掛在嘴邊。
部門雖然多了一個人手,但因為不熟悉工作內容,也無法成為即時戰力。但這就算了,工作上不管大事小事,對方都會頻頻提問:
「這個是什麼意思?」
「這要怎麼處理?」
「剛才會議提到的內容,你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剛開始,兩人還會親切地一一教他,但日子久了,對方的問題卻不減反增……。兩人雖然心裡這樣想:
「拜託,讓我好好工作!」
「拜託別來煩我……」
「你不工作也沒關係,安靜點就好!」
但這種話也不能隨便脫口而出,只好默默忍耐。某天,這位快要退休的問題員工似乎突然靈機一動,對他們說:「這個部門這麼常加班,我們乾脆把禮拜三訂為『拒加班日』吧!」
C小姐聽了心想:「我也想早點回家啊。可是這樣只會讓工作越堆越多,之後還是得加班才能完成工作,『拒加班日』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你不如早點記熟工作內容吧,大家才能早點回家休息。」她有時甚至氣得想大叫:「這麼不想工作,你還是早點退休吧!」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就同時具備「抱怨型」和「依賴型」的問題。由於工作意願低落,到了新環境拒絕加班,也不主動熟悉工作內容,甚至主張「拒加班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工作態度消極,遇到問題也不試圖解決,只會不斷尋求其他同事的幫助,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處理,這樣的做法,難免為周遭同事帶來困擾。
「依賴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自己不嘗試解決問題,大小事都要問別人。
‧缺乏獨力完成工作的意願。
‧行動力、執行力不足。
‧把同事當作自己的部屬,動不動就把工作丟給別人。
周遭同事的感受
‧至少也做做樣子努力一下,別一直問同樣的問題。
‧既然要繼續工作,請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我不是你的部屬,自己的工作請自己處理。
‧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了,你還是早點退休如何?
類型3、愛挑工作的「我行我素型」
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比較難以承受工作壓力。平常排斥接觸困難的工作,但也不想做任何人都能完成的雜務,並且喜好分明,只挑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來做。此外,對於做好工作這件事並不是特別執著,卻對工作方式特別有意見,例如排斥需要獨立進行的工作,傾向於團隊合作,或是完全相反。
這種類型的人,只要能夠接受工作內容(例如遇到喜歡的工作類型),幾乎都能夠拿出漂亮的成績,但如果是無法接受的工作類型,就會固執地拒絕妥協,令管理人員相當棘手。這樣的問題員工在職場上,如果擔任的是管理職務倒還適得其所,但許多時候,遇到的是像案例1中的狀況:工作內容和範圍的限制太多,令這種類型員工的上司,感到進退兩難。過去在工作上有一定決定權的問題員工,由於習慣於以往的工作模式,對於新工作的接受程度較低,容易有自我中心的傾向,為了避免失敗或是花費太多時間、體力,就會出現挑工作做的狀況。以下將介紹的就是「我行我素型」的真實案例。
◎案例4:「有沒有自己就能完成的工作?」
四十幾歲的D先生,在某企業擔任課長。最近,有位快要退休的男性問題員工來到他的部門。這位員工雖然對工作還算熱心,卻不太願意聽年輕同事說話,不僅如此,面對比他年輕的D先生,也是一副左耳進右耳出的模樣。但似乎由於想得到同事與上司的肯定,他平常面對工作的態度相當積極,甚至主動爭取能夠獨力完成的工作。但也因此難以融入部門,造成溝通不良的狀況,在職場上受到孤立。
就算上司對他說:「這次的工作跟大家一起完成吧!」他也會反問:「有沒有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這位問題員工似乎習慣獨立完成工作,特別不擅長團隊合作,因此每次都會有同樣的反應:
「我想自己完成工作。」
「自己一個人比較有效率啊。」
「一定要那麼多人一起做嗎?」
因此,D先生每次都必須考量到他能獨立進行的工作內容,時間一久,著實令他感到不便與厭煩。他真想大叫:「這麼大把年紀了,你也學習一下什麼叫做團隊合作吧!」
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員工,太執著於自己的工作方式,容易與周遭的同事產生摩擦。越是習慣於以往的做事方式,就更容易對不同的工作習慣產生抗拒。此外,類似案例中不尊重上司的考量,而一再提出自己的期望,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也常讓這類人欠缺同理心。
有這種傾向的人,與他人的溝通容易產生障礙,難以融入新的環境。而越是被孤立,他就會越執著於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種類型的問題員工,必須盡早終止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行我素型」問題員工的特徵
‧不想做困難的工作,但也不願接下簡單的工作。
‧拒絕雜務,不願適應新的工作內容。
‧常以個人喜好來判斷工作。
‧過於堅持獨立作業,或堅持於團隊合作。
‧把上司的話當耳邊風,無視於晚輩的意見。
‧反抗比自己年輕的上司。
周遭同事的感受
‧不要只憑個人喜好挑工作做。
‧請別自以為是大家的軍師。
‧發現同事忙不過來,或是遇到困難,請出手相助。
‧不要期望大家會給你什麼特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