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破解拖延症前,你得先了解時間管理的定義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設定目標」
因為沒有時間,所以工作做不完;因為沒有時間,所以無暇顧及其他事;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沒有辦法閱讀書籍。
不論是在工作、私生活或是家庭方面,你是否也曾有類似的感覺呢?只要陷入這樣的狀態,就會不停地被時間追趕,並且把「好忙」、「沒有時間」和「好累」掛在嘴邊。但是,自己口中說的「沒有時間」,只不過是文字表達的感覺罷了。希望你能先察覺到:實際上,自己是「有」時間的。
▓不過,時間是有限的
世上所有人都公平擁有的就是「時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個人被賦予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同時,我們無法增加時間,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能比其他人完成更多事的人,不是因為有時間,而是「重視時間」。無法拿出任何成果的人,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時間的運用方法太過拙劣」。也就是說,把「時間不夠,所以沒達到任何成果」當作理由,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雖然在歲數上有差別,但若是從剩餘時間的角度來看,時間確實持續在減少。這並非小題大作,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態度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設法創造出能獲得充實感,並且能締造出成果的時間。
▓再次確認自己的目標
具體來說,重視時間是什麼意思呢?若以一句話來說明,是指擁有目的(為了什麼)與目標(比目的更具體)。如果擁有目標,每天都可以過得很充實,而且,也會想把每天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充實。
比方說,想每年出國旅行一次,所以要努力存四十萬日圓,那麼每天節約過生活就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會轉變為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同時產生好好珍惜金錢的心情。如此一來,就會覺得不應該浪費時間,並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時間。
只要擁有了目標,我們就會更想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被眼前的忙亂愚弄,抱怨「好忙」或是「沒有時間」,請試著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目標。當我們捫心自問:「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呢?」時間管理便正式展開。
其次,要確保「自我時間」才有餘裕專注心力時間可分為「自我時間」和「他人時間」。自我時間是指依照自我意志思考與行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能夠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意。相反地,他人時間是指配合他人狀況被動行動的時間。比起依照自我意志行動,多數情況是受限於他人。
▓成果是從自我時間產生
例如,被主管命令參加「總之去就對了」的會議,或是事後才知道被分配到什麼工作,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這些情況都是所謂的他人時間。還有,因為接聽電話而被強行剝奪的時間,也可說是他人時間。
時間管理的基本,就是增加自我時間,減少他人時間。如果因為他人時間而被剝奪自我時間,將無法執行本來應該進行的工作。當腦海中想著「今天忙了一整天,但是到底做了哪些事啊」,卻發現一整天大半都在為他人時間奔波,這樣是不行的。
▓他人時間無法產生成果
若是你的時間被他人時間剝奪,便沒有餘裕可以靜下心思考。如此一來,被時間追著跑的情況將變得更加嚴重。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沒辦法思考,因為沒辦法思考,所以無法改善,於是陷入工作不得要領的惡性循環。
典型的例子,就是接聽電話或是三不五時被周遭的人出聲打擾,導致無法專心工作。因為接電話分散注意力,忘記工作進行到哪裡,得花時間找回步調,或是工作到一半,被指派需要耗費時間處理的瑣碎事務,不知不覺就忙到傍晚。而且,若是臨時將各種工作排入一天的行程,能靜下心工作的時間便減少了。當自己的工作步調好不容易上軌道,卻因為他人的關係而不得不中斷,要再找回步調還得花一番工夫。
因此,為了他人時間而奔忙,無法產生任何成果。
▓如何確保自我時間
時間必須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這點想必不用多說。如果明確知道自己該做的事,就會為了實行那件事,設法確保自我時間。因此,必須擁有積極正向的目標,像是「想要成爲這樣的人」。這樣一來,在日常工作當中,便能察覺到提升自我能力很重要,認為任何工作都對提升技能有幫助。
如果提升技能可以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便能促進運用時間的良性循環。
第三,跳脫過去經驗的束縛,設定未來人生計劃時間可以分為過往的時間、現在的時間,以及未來的時間。不論是思考或決定任何事時,有些人總會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這些人會回想以前曾經有過的類似經驗或實例,以此作為判斷標準。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確實非常重要,但若是過於拘泥,將成為提升自我技能的絆腳石。
▓不要過度沉溺於過去的經驗
原因在於,人們傾向美化過往的經驗,只留下成功的記憶,至於當初耗費多少辛勞,以及為什麼會成功的理由全都拋諸腦後。回憶過去經驗時,最重要的是去探究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以及當初自己為什麼能夠成功。
面對失敗,有時我們只記得結果,讓這件事就此成爲禁忌(不能碰觸的禁止事項)。當失敗經驗給我們的打擊過大時,可能會變成心理創傷,甚至嚴重到不願意回想的地步。然而,為了擴大未來的可能性,不能不面對過往的失敗經驗。從失敗的經驗中正面學習,是最重要的關鍵。
▓若期盼轉變,首先必須正眼未來
從過去的經驗記取教訓非常重要,不過還是要先正視未來。未來自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取決於自身懷抱的夢想和目標。正視未來的時間是攻擊,回憶過去的時間則是防守。即便平均分配攻擊和防守的比例很重要,但還是應該先採取攻勢。正視未來的時間,不僅能讓心情變得開朗,也能提高想像力。
只要面對未來,便沒有多餘的時間懊悔失敗,而會思考如何有意義地運用接下來的時間。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鬱悶的情緒泥沼,直接把不愉快的回憶從內心消除掉,也是不錯的方法。如果過度沉溺在過去的時間裡,不知不覺就會變得只能維持現狀。若是想要改變什麼,就得正視未來的時間。
▓先訂定遠程目標,中、近程目標將清晰可見
關於未來,必須事先看到多遠之後才足夠呢?
首先,以十年為單位,試著描繪自己心中認定的幸福是什麼。然後,將人生分成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以十年為一個單位切割,試著描繪自己的人生劇本。即便這樣的劇本內容粗糙簡略,精準度也相當低,但關鍵在於正視未來這件事,所以缺乏精準度也無妨。只要每年利用過年時重新審視,劇本的精準度就會逐漸提升。假如能想像出未來十年後的目標,即使三、五年的中程目標再怎麼模糊不清,也能簡單描繪出來。比方說,十年後的目標是希望在外資企業任職,就能描繪出三年後要留學進修,五年後要取得MBA資格,然後換工作的人生劇本。
人類是沒有夢想,就無法長時間持續努力下去的生物。請各位正視未來的時間,試著描繪自已的人生劇本吧。
最後,逐步達成預定規劃,啟動良性循環
即使下定決心要好好正視未來,但每天都被排山倒海的問題追趕,或許會有人說,現在根本不是做這種事的時候。
問題通常都是突然發生,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消耗掉你的時間。即使是已經安排好的行程,只要一發生問題,就不得不在當下馬上做更改。怎麼做才能防患未然,正是時間管理的一大重點。
▓無法思考明天的事,今天才會被追趕
事先防範問題發生的方法當中,有種方法稱作「危機管理」,實際做法是,預測將來可能會發生哪些問題,並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事先做好各種因應措施。
這意味著不只要積極面對當下,更要預測將來,防止問題發生。抱持這樣的想法:「要我正視未來?我才沒有那種多餘的時間」,是錯誤的。如果持續這樣下去,不論過多久,都不可能減少問題發生的機率。
▓明天的準備要在今天完成
在孫子兵法中,有「洞燭先機」這樣的說法。內容是在講述,孫子事先思考未來的走向,依此做出判斷,並且訂立計畫。
孫子的想法也適用在現今社會。雖然有人會說:「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明天的事,光是應付今天的事就已精疲力盡了。」但正是因為只思考今天的事,才會被各種問題弄得七葷八素。若是在沒有任何時間存款的情況下,就這麼日復一日,無論過多久都無法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
提到要做好明天的準備,或許有些人會回想起小時候曾經被要求,要在前一天睡前把明天上學要用的東西準備好。如果今天就把明天要用的東西全部準備妥當,隔天一早便不必慌慌張張地出門,更不會發生東西忘了帶的情形。
即使認為明天還有時間做準備,因而感到放心,但真正到了當下,一定還是會手忙腳亂。所以,請在今天完成明天的準備。因為今天的準備早已在昨天完成,今天便不需要再為了這件事煩心。為明天做好準備,是防止今天發生問題的第一步。這裡提到的「明天的準備」,不僅限於前一天。凡是一週前、一個月前或是三個月前的準備,全都包含在內。想要洞燭先機,就請為明天做好萬全準備。
▓有時間為明天做準備,夢想便能萌芽
即使已經無法為今天做準備,至少還能為明天做好準備。只要擁有靈活變化的彈性,運用創意,便能找出用更輕鬆且能提升成果的方法。
不要被今天消磨掉所有體力,而忘記為明天做好準備。在為明天而做的準備工作中,埋藏著夢想的種子,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並描繪出願景。若能將自己親手描繪的未來付諸實現,自然會充滿源源不絕的動力。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設定目標」
因為沒有時間,所以工作做不完;因為沒有時間,所以無暇顧及其他事;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沒有辦法閱讀書籍。
不論是在工作、私生活或是家庭方面,你是否也曾有類似的感覺呢?只要陷入這樣的狀態,就會不停地被時間追趕,並且把「好忙」、「沒有時間」和「好累」掛在嘴邊。但是,自己口中說的「沒有時間」,只不過是文字表達的感覺罷了。希望你能先察覺到:實際上,自己是「有」時間的。
▓不過,時間是有限的
世上所有人都公平擁有的就是「時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個人被賦予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同時,我們無法增加時間,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能比其他人完成更多事的人,不是因為有時間,而是「重視時間」。無法拿出任何成果的人,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時間的運用方法太過拙劣」。也就是說,把「時間不夠,所以沒達到任何成果」當作理由,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雖然在歲數上有差別,但若是從剩餘時間的角度來看,時間確實持續在減少。這並非小題大作,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態度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設法創造出能獲得充實感,並且能締造出成果的時間。
▓再次確認自己的目標
具體來說,重視時間是什麼意思呢?若以一句話來說明,是指擁有目的(為了什麼)與目標(比目的更具體)。如果擁有目標,每天都可以過得很充實,而且,也會想把每天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充實。
比方說,想每年出國旅行一次,所以要努力存四十萬日圓,那麼每天節約過生活就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會轉變為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同時產生好好珍惜金錢的心情。如此一來,就會覺得不應該浪費時間,並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時間。
只要擁有了目標,我們就會更想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被眼前的忙亂愚弄,抱怨「好忙」或是「沒有時間」,請試著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目標。當我們捫心自問:「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呢?」時間管理便正式展開。
其次,要確保「自我時間」才有餘裕專注心力時間可分為「自我時間」和「他人時間」。自我時間是指依照自我意志思考與行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能夠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意。相反地,他人時間是指配合他人狀況被動行動的時間。比起依照自我意志行動,多數情況是受限於他人。
▓成果是從自我時間產生
例如,被主管命令參加「總之去就對了」的會議,或是事後才知道被分配到什麼工作,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這些情況都是所謂的他人時間。還有,因為接聽電話而被強行剝奪的時間,也可說是他人時間。
時間管理的基本,就是增加自我時間,減少他人時間。如果因為他人時間而被剝奪自我時間,將無法執行本來應該進行的工作。當腦海中想著「今天忙了一整天,但是到底做了哪些事啊」,卻發現一整天大半都在為他人時間奔波,這樣是不行的。
▓他人時間無法產生成果
若是你的時間被他人時間剝奪,便沒有餘裕可以靜下心思考。如此一來,被時間追著跑的情況將變得更加嚴重。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沒辦法思考,因為沒辦法思考,所以無法改善,於是陷入工作不得要領的惡性循環。
典型的例子,就是接聽電話或是三不五時被周遭的人出聲打擾,導致無法專心工作。因為接電話分散注意力,忘記工作進行到哪裡,得花時間找回步調,或是工作到一半,被指派需要耗費時間處理的瑣碎事務,不知不覺就忙到傍晚。而且,若是臨時將各種工作排入一天的行程,能靜下心工作的時間便減少了。當自己的工作步調好不容易上軌道,卻因為他人的關係而不得不中斷,要再找回步調還得花一番工夫。
因此,為了他人時間而奔忙,無法產生任何成果。
▓如何確保自我時間
時間必須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這點想必不用多說。如果明確知道自己該做的事,就會為了實行那件事,設法確保自我時間。因此,必須擁有積極正向的目標,像是「想要成爲這樣的人」。這樣一來,在日常工作當中,便能察覺到提升自我能力很重要,認為任何工作都對提升技能有幫助。
如果提升技能可以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便能促進運用時間的良性循環。
第三,跳脫過去經驗的束縛,設定未來人生計劃時間可以分為過往的時間、現在的時間,以及未來的時間。不論是思考或決定任何事時,有些人總會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這些人會回想以前曾經有過的類似經驗或實例,以此作為判斷標準。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確實非常重要,但若是過於拘泥,將成為提升自我技能的絆腳石。
▓不要過度沉溺於過去的經驗
原因在於,人們傾向美化過往的經驗,只留下成功的記憶,至於當初耗費多少辛勞,以及為什麼會成功的理由全都拋諸腦後。回憶過去經驗時,最重要的是去探究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以及當初自己為什麼能夠成功。
面對失敗,有時我們只記得結果,讓這件事就此成爲禁忌(不能碰觸的禁止事項)。當失敗經驗給我們的打擊過大時,可能會變成心理創傷,甚至嚴重到不願意回想的地步。然而,為了擴大未來的可能性,不能不面對過往的失敗經驗。從失敗的經驗中正面學習,是最重要的關鍵。
▓若期盼轉變,首先必須正眼未來
從過去的經驗記取教訓非常重要,不過還是要先正視未來。未來自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取決於自身懷抱的夢想和目標。正視未來的時間是攻擊,回憶過去的時間則是防守。即便平均分配攻擊和防守的比例很重要,但還是應該先採取攻勢。正視未來的時間,不僅能讓心情變得開朗,也能提高想像力。
只要面對未來,便沒有多餘的時間懊悔失敗,而會思考如何有意義地運用接下來的時間。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鬱悶的情緒泥沼,直接把不愉快的回憶從內心消除掉,也是不錯的方法。如果過度沉溺在過去的時間裡,不知不覺就會變得只能維持現狀。若是想要改變什麼,就得正視未來的時間。
▓先訂定遠程目標,中、近程目標將清晰可見
關於未來,必須事先看到多遠之後才足夠呢?
首先,以十年為單位,試著描繪自己心中認定的幸福是什麼。然後,將人生分成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以十年為一個單位切割,試著描繪自己的人生劇本。即便這樣的劇本內容粗糙簡略,精準度也相當低,但關鍵在於正視未來這件事,所以缺乏精準度也無妨。只要每年利用過年時重新審視,劇本的精準度就會逐漸提升。假如能想像出未來十年後的目標,即使三、五年的中程目標再怎麼模糊不清,也能簡單描繪出來。比方說,十年後的目標是希望在外資企業任職,就能描繪出三年後要留學進修,五年後要取得MBA資格,然後換工作的人生劇本。
人類是沒有夢想,就無法長時間持續努力下去的生物。請各位正視未來的時間,試著描繪自已的人生劇本吧。
最後,逐步達成預定規劃,啟動良性循環
即使下定決心要好好正視未來,但每天都被排山倒海的問題追趕,或許會有人說,現在根本不是做這種事的時候。
問題通常都是突然發生,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消耗掉你的時間。即使是已經安排好的行程,只要一發生問題,就不得不在當下馬上做更改。怎麼做才能防患未然,正是時間管理的一大重點。
▓無法思考明天的事,今天才會被追趕
事先防範問題發生的方法當中,有種方法稱作「危機管理」,實際做法是,預測將來可能會發生哪些問題,並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事先做好各種因應措施。
這意味著不只要積極面對當下,更要預測將來,防止問題發生。抱持這樣的想法:「要我正視未來?我才沒有那種多餘的時間」,是錯誤的。如果持續這樣下去,不論過多久,都不可能減少問題發生的機率。
▓明天的準備要在今天完成
在孫子兵法中,有「洞燭先機」這樣的說法。內容是在講述,孫子事先思考未來的走向,依此做出判斷,並且訂立計畫。
孫子的想法也適用在現今社會。雖然有人會說:「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明天的事,光是應付今天的事就已精疲力盡了。」但正是因為只思考今天的事,才會被各種問題弄得七葷八素。若是在沒有任何時間存款的情況下,就這麼日復一日,無論過多久都無法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
提到要做好明天的準備,或許有些人會回想起小時候曾經被要求,要在前一天睡前把明天上學要用的東西準備好。如果今天就把明天要用的東西全部準備妥當,隔天一早便不必慌慌張張地出門,更不會發生東西忘了帶的情形。
即使認為明天還有時間做準備,因而感到放心,但真正到了當下,一定還是會手忙腳亂。所以,請在今天完成明天的準備。因為今天的準備早已在昨天完成,今天便不需要再為了這件事煩心。為明天做好準備,是防止今天發生問題的第一步。這裡提到的「明天的準備」,不僅限於前一天。凡是一週前、一個月前或是三個月前的準備,全都包含在內。想要洞燭先機,就請為明天做好萬全準備。
▓有時間為明天做準備,夢想便能萌芽
即使已經無法為今天做準備,至少還能為明天做好準備。只要擁有靈活變化的彈性,運用創意,便能找出用更輕鬆且能提升成果的方法。
不要被今天消磨掉所有體力,而忘記為明天做好準備。在為明天而做的準備工作中,埋藏著夢想的種子,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並描繪出願景。若能將自己親手描繪的未來付諸實現,自然會充滿源源不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