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笨」讓對方當主角,和誰都聊不停
就算無法讓閒聊變得特別有趣也完全沒有關係。下面提供你一個秘訣,可以試著使用看看——以「比對方稍微無知」的立場來提問。
這是個藉由誘導對方多說一點話,使彼此交談更加熱絡的加分法則。請看看下面這個場景,這是某位主管與部下閒聊時實際發生過的對話,當時兩個人可說是聊得非常愉快。
【X】
主管:「外出辛苦了,天氣還真好呢。話說,你午餐吃了嗎?」
部下:「吃過了,在車站附近的店裡吃了蕎麥麵。」
主管:「真的嗎?真不錯!味道如何?」
部下:「很好吃喔,但是滿貴的。」
主管:「滿貴啊……,大概多少錢?」
部下:「一個人大概一千日圓左右,對我們來說算有點貴。」
主管:「一千日圓的話確實偏貴呢。口味如何?」
部下:「有點重口味呢。」
主管:「有點重口味?」
部下:「醬油味道很重,會推薦給喜歡重口味的人。」
主管:「這樣啊,原來如此。那我下次去吃看看吧,謝謝你的推薦。」
感覺如何呢?有這樣的主管,不覺得令人心情愉快嗎?在這段對話裡,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利用提問能讓話題延續下去」這點。
我想你應該也能感覺到,這裡主管所提出來的問題並非窮追猛打,而只是單純地在請教對方的感想而已。在最後以「謝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情報」當作結束,也讓這段對話變得堪稱「完美」。
相信上面的例子,已經能讓你明白要以「比對方更無知」之立場來提問的原因。接下來,作為比較,來看看不好的閒聊範例吧。
【O】
主管:「外出辛苦了,天氣還真好呢。話說,你午餐吃了嗎?」
部下:「吃過了,在車站附近的店裡吃了蕎麥麵。」
主管:「喔,那裡啊。我記得那間店的本店在名古屋車站附近。我們說的是同一間店嗎?」
部下:「抱歉,我不太清楚。」
主管:「應該就是吧。那間店的本店在名古屋,以前我曾經去過,吃了十割蕎麥。啊,最後的蕎麥湯很好喝喔。高湯很濃郁吧?本店的很濃喔。」
部下:「……這樣啊。」
主管:「嗯,推薦你可以去吃一次看看本店喔!」
部下:「謝謝,我下次會去看看的。」
一跟前面的「完美閒聊」相比後,相信你已經可以看出——像這樣顧著說自己才知道的事情,只會讓對方顯得「好像很無知」——這麼一來,彼此的對話便難以熱絡起來。在這個例子中更糟糕的是,這位主管最後還讓對方開口說出「謝謝」。當對話走到這個地步,幾乎可以說是「只有本人感到滿足,卻讓他人十分困擾」,是交談中十分糟糕的狀態。
也許會有人想問:「如果自己確實知道那間本店的話,該怎麼回答比較好呢?」其實只要答句:「我知道本店是在名古屋,但不曉得這邊也有一家店耶!味道如何呢?」就好了。
基本上,只要你懂得「讓對方當主角」,對話就會自然而然地變熱絡。
不過如果平常沒有多加留意,任誰都有可能會因「為了對方好」這樣的心意,不小心一直提出建議。所以更應該要養成「先透過提問讓對方當主角,使對話熱絡起來」的好習慣。
◎ POINT:讓對方當主角,「無知提問」能引人滔滔不絕。
★ 嘴不甜同樣贏得人心的「優點採訪法」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覺得,想要直接向對方「表達認同」,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人際困擾,本節就要為你介紹一個超級方便好用的緩衝詞句,來為你解決問題。
孩童時期,生活以念書及社團活動為主,為了使你成長,長輩們大多會在你表現良好時稱讚你。
然而長大後卻完全不一樣,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沒有人會直接地對你說:「你真不錯,做得很好喔!」我就知道有不少成人,甚至因此失去自信心。
身為一名領導者,有一項很重要的溝通技巧,那便是——在進展順利時,確實地給予團隊回饋。只要你適時表達:「很順利呢,請繼續這樣下去。」便可以使你的團隊更加有動力。
即使在日常,「稱讚」在閒聊時往往也都能有效地派上用場,所以請務必在察覺對方的狀態絕佳、工作毫無延遲的時候,像這樣問看看。
【★】
「你覺得為什麼可以如此順利?」
像這樣詢問對方工作或其他事順利進行的理由,不但可以讓本人更加有自信,也會藉此察覺到自己其實做得很順手。假設今天你的對象是某間公司的管理職,對話就可以像下面這樣。
【O】
你:「為什麼您可以如此順利地培養後進呢?」
他:「我嗎?看起來有那麼順利嗎?」你:「從我的角度看來是很順利的。因為才進貴公司一年的新人們,工作時看起來是如此愉快——這件事,許多企業都做不到呢。要怎麼樣才能讓進公司新人如此樂於工作呢?」
他:「(原來如此)這個嘛……嗯,硬要說的話,應該是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當日回顧』吧。」
你:「這話怎麼說呢?」
他:「其實,現在比起兩年前……。」
只要像這樣讓對方自主察覺到難能可貴的事,不僅能讓他人變得更加有幹勁,也可能獲得貴重的提示——可以說是一場「高品質閒聊」。
所以,請試著多觀察別人做得不錯的地方。不需要特別突出,只要達到「沒問題」的程度就可以了。接著,你就可以像是採訪英雄的記者一樣,針對「順利」的部分進行下去。主題可以是——
‧ 家庭關係不差
‧ 養兒育女有方
‧ 工作看似順利
‧ 很有慧根
‧ 總是十分開朗
事實上,真的什麼都可以。就算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蹟,也完全沒關係。把「沒問題」想成順利進行,也是閒聊時正確的態度。
其實有時候,也的確有需要給出一些嚴格的回饋。但請別忘了務必要在發現對方做得還不錯時,詢問其中的理由。如此一來,就能讓閒聊變得更愉悅且有趣了。
◎ POINT:稱讚會讓人心情變好,首先,要把「標準」降低!
★ 謙虛是好事,過度則壞事,怎拿捏?
話說回來,也有人總是在進行「讓機會溜走」的閒聊。想想你的周圍,是否有些人是「光聽他講話就覺得累」的呢?
我有一天就在星巴克,聽到剛結束工作的兩位女性在聊天,其中一人抱怨說:「那個人啊,怎麼說,她說的話真的很不中聽呢。」另一人接著附和:「真的。光是聽她講話,我都覺得很煩躁!」
看來在她們的同事之中,就有這種人存在。說真的,不知不覺中被人在背後這麼說,是很令人哀傷的。我想那個人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恐怕只會越來越脫離人群吧。
為了不要變得像那個人一樣,首先就來確認會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話模式吧,下面四個容易出錯的重點請你一定要注意——
想要表示謙虛卻變成「批評公司」: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以下經驗——本來只是打算謙虛,說了「像我們這種公司」,結果卻變成貶低了自己公司?像這樣的失誤是一定要避免的,然而卻有不少人,都在無意之中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誤。我就曾經目睹過一個尷尬的場景。一位年輕社員在應酬時對他的上司部長說:「像我們這種公司,還真是跟不上時代吶。對吧?部長。」
原以為是一番美意的發言,結果卻被身為應酬對象的對方部長指正道:「你這樣對自己部長不是很失禮嗎?雖然你可能是想謙虛,但這樣是不對的喔。」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該年輕社員之所以會被那麼說,是因為他的發言角度乃以「自己跟這件事無關,經營者們應該要讓公司越來越好」出發。然而看在別人眼裡,可以說公司壞話的人,就只有那些背負著公司全部責任的經營者。因此像這樣自以為謙虛而說公司不好,只會讓自己價值降低。
本來想要炒熱話題,卻說了「不在場人士」的壞話:在談論別人的事情時,也一定得要小心。畢竟所謂茶餘飯後的話題,幾乎就是像這種感覺吧——「你知道嗎?那個人啊……。」
雖然有時候別人這樣說未必有什麼意思,但你必須了解有些人對於「談論不在現場之人」,會感到不愉快,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那是因為,當眼前的人正在議論那些不在現場的人之時,會讓我有「自己也會這樣被人在背後說閒話吧」這種打從心裡隱隱作痛的厭惡感。
事實上,身為一個經營者、出生在經商家庭、擔任社團社長,或擁有多名部下的領導人,都很可能受到這種洗禮。因為曾感受過那種不愉快,每當看到說別人壞話的人,我都覺得難以忍受。雖然談論不在現場的人可能很有趣,但也必須要有自覺——這樣行為就是在降低自己的價值。
不小心變成「對話小偷」: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過,有些人會把別人的話題,不小心就轉移到自己的事情上——這就是所謂的「對話小偷」,舉例來說就像下面這樣。
【X】
你:「好希望以後能住在美國啊。」
他:「美國?明明將來會是亞洲的時代,為什麼不住亞洲呢?」
你:「因為可以直接講英文,而且文化差異也不大。」
他:「亞洲有些地方也可以講英文啊,例如菲律賓、新加坡……,都是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不是嗎?」
你有感覺到這段對話裡的問題嗎?對方應該很明顯是在多管閒事吧。
明明是個可以趁勢關心你:「為什麼想要住美國呢?」的大好機會,卻因為「自以為對人家好」的心態,不小心強迫別人進到「他的想法」中。不但錯失良機,還可能引人不悅。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話小偷」本人大多不會察覺自己做了什麼事。所以如果不特別留心,在你身上也很可能會發生。
過度展現自我性格,反而像「怪人」:有時候,被稱為「天然呆」*或「怪人」的人,也會讓人覺得很難聊。
個性「天然呆」但也可愛的人,通常不會刻意營造自己,且能因其「討喜的特性」讓人好感加分。雖然聽起來這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優點,但在大多數的人際場合下,反而容易吃虧,所以最好多加注意。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性格「天然呆」的人,在互動時經常會讓人感覺「完全不關心對方」,而只會一頭栽進自己覺得有興趣的事物裡。請看下面的實際案例。
【X】
你:「最近週末都在做什麼呢?」
他:「喔!我其實是動漫宅呦,也有在拍角色扮演的照片,最近就變身成紅豬。唉,結果很難擺出動作啊,那個招牌動作也有很多種……。」
這狀況看在一般不感興趣的人眼裡,完全是這個人自顧自地暴走了起來。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他所說的動漫,相信多少都會有點提不起勁,甚至覺得有些不愉快吧。
無論是音樂、電影、戲劇、搞笑梗都一樣,若你以為「將喜歡的事物拚命地傳達出去,對方也會喜歡」,那就得多加留意了,至少也要先確認對方到底感不感興趣。
以上四種具有代表性之「負評閒聊」,是每個人一不小心就會犯的,應注意避免。大前提為「配合對方之興趣」,因此,務必首先扮演「聆聽的一方」,不要搶話。
◎ POINT:你聊得開心,別人不感興趣,就是白搭!
就算無法讓閒聊變得特別有趣也完全沒有關係。下面提供你一個秘訣,可以試著使用看看——以「比對方稍微無知」的立場來提問。
這是個藉由誘導對方多說一點話,使彼此交談更加熱絡的加分法則。請看看下面這個場景,這是某位主管與部下閒聊時實際發生過的對話,當時兩個人可說是聊得非常愉快。
【X】
主管:「外出辛苦了,天氣還真好呢。話說,你午餐吃了嗎?」
部下:「吃過了,在車站附近的店裡吃了蕎麥麵。」
主管:「真的嗎?真不錯!味道如何?」
部下:「很好吃喔,但是滿貴的。」
主管:「滿貴啊……,大概多少錢?」
部下:「一個人大概一千日圓左右,對我們來說算有點貴。」
主管:「一千日圓的話確實偏貴呢。口味如何?」
部下:「有點重口味呢。」
主管:「有點重口味?」
部下:「醬油味道很重,會推薦給喜歡重口味的人。」
主管:「這樣啊,原來如此。那我下次去吃看看吧,謝謝你的推薦。」
感覺如何呢?有這樣的主管,不覺得令人心情愉快嗎?在這段對話裡,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利用提問能讓話題延續下去」這點。
我想你應該也能感覺到,這裡主管所提出來的問題並非窮追猛打,而只是單純地在請教對方的感想而已。在最後以「謝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情報」當作結束,也讓這段對話變得堪稱「完美」。
相信上面的例子,已經能讓你明白要以「比對方更無知」之立場來提問的原因。接下來,作為比較,來看看不好的閒聊範例吧。
【O】
主管:「外出辛苦了,天氣還真好呢。話說,你午餐吃了嗎?」
部下:「吃過了,在車站附近的店裡吃了蕎麥麵。」
主管:「喔,那裡啊。我記得那間店的本店在名古屋車站附近。我們說的是同一間店嗎?」
部下:「抱歉,我不太清楚。」
主管:「應該就是吧。那間店的本店在名古屋,以前我曾經去過,吃了十割蕎麥。啊,最後的蕎麥湯很好喝喔。高湯很濃郁吧?本店的很濃喔。」
部下:「……這樣啊。」
主管:「嗯,推薦你可以去吃一次看看本店喔!」
部下:「謝謝,我下次會去看看的。」
一跟前面的「完美閒聊」相比後,相信你已經可以看出——像這樣顧著說自己才知道的事情,只會讓對方顯得「好像很無知」——這麼一來,彼此的對話便難以熱絡起來。在這個例子中更糟糕的是,這位主管最後還讓對方開口說出「謝謝」。當對話走到這個地步,幾乎可以說是「只有本人感到滿足,卻讓他人十分困擾」,是交談中十分糟糕的狀態。
也許會有人想問:「如果自己確實知道那間本店的話,該怎麼回答比較好呢?」其實只要答句:「我知道本店是在名古屋,但不曉得這邊也有一家店耶!味道如何呢?」就好了。
基本上,只要你懂得「讓對方當主角」,對話就會自然而然地變熱絡。
不過如果平常沒有多加留意,任誰都有可能會因「為了對方好」這樣的心意,不小心一直提出建議。所以更應該要養成「先透過提問讓對方當主角,使對話熱絡起來」的好習慣。
◎ POINT:讓對方當主角,「無知提問」能引人滔滔不絕。
★ 嘴不甜同樣贏得人心的「優點採訪法」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覺得,想要直接向對方「表達認同」,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人際困擾,本節就要為你介紹一個超級方便好用的緩衝詞句,來為你解決問題。
孩童時期,生活以念書及社團活動為主,為了使你成長,長輩們大多會在你表現良好時稱讚你。
然而長大後卻完全不一樣,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沒有人會直接地對你說:「你真不錯,做得很好喔!」我就知道有不少成人,甚至因此失去自信心。
身為一名領導者,有一項很重要的溝通技巧,那便是——在進展順利時,確實地給予團隊回饋。只要你適時表達:「很順利呢,請繼續這樣下去。」便可以使你的團隊更加有動力。
即使在日常,「稱讚」在閒聊時往往也都能有效地派上用場,所以請務必在察覺對方的狀態絕佳、工作毫無延遲的時候,像這樣問看看。
【★】
「你覺得為什麼可以如此順利?」
像這樣詢問對方工作或其他事順利進行的理由,不但可以讓本人更加有自信,也會藉此察覺到自己其實做得很順手。假設今天你的對象是某間公司的管理職,對話就可以像下面這樣。
【O】
你:「為什麼您可以如此順利地培養後進呢?」
他:「我嗎?看起來有那麼順利嗎?」你:「從我的角度看來是很順利的。因為才進貴公司一年的新人們,工作時看起來是如此愉快——這件事,許多企業都做不到呢。要怎麼樣才能讓進公司新人如此樂於工作呢?」
他:「(原來如此)這個嘛……嗯,硬要說的話,應該是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當日回顧』吧。」
你:「這話怎麼說呢?」
他:「其實,現在比起兩年前……。」
只要像這樣讓對方自主察覺到難能可貴的事,不僅能讓他人變得更加有幹勁,也可能獲得貴重的提示——可以說是一場「高品質閒聊」。
所以,請試著多觀察別人做得不錯的地方。不需要特別突出,只要達到「沒問題」的程度就可以了。接著,你就可以像是採訪英雄的記者一樣,針對「順利」的部分進行下去。主題可以是——
‧ 家庭關係不差
‧ 養兒育女有方
‧ 工作看似順利
‧ 很有慧根
‧ 總是十分開朗
事實上,真的什麼都可以。就算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蹟,也完全沒關係。把「沒問題」想成順利進行,也是閒聊時正確的態度。
其實有時候,也的確有需要給出一些嚴格的回饋。但請別忘了務必要在發現對方做得還不錯時,詢問其中的理由。如此一來,就能讓閒聊變得更愉悅且有趣了。
◎ POINT:稱讚會讓人心情變好,首先,要把「標準」降低!
★ 謙虛是好事,過度則壞事,怎拿捏?
話說回來,也有人總是在進行「讓機會溜走」的閒聊。想想你的周圍,是否有些人是「光聽他講話就覺得累」的呢?
我有一天就在星巴克,聽到剛結束工作的兩位女性在聊天,其中一人抱怨說:「那個人啊,怎麼說,她說的話真的很不中聽呢。」另一人接著附和:「真的。光是聽她講話,我都覺得很煩躁!」
看來在她們的同事之中,就有這種人存在。說真的,不知不覺中被人在背後這麼說,是很令人哀傷的。我想那個人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恐怕只會越來越脫離人群吧。
為了不要變得像那個人一樣,首先就來確認會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話模式吧,下面四個容易出錯的重點請你一定要注意——
想要表示謙虛卻變成「批評公司」: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以下經驗——本來只是打算謙虛,說了「像我們這種公司」,結果卻變成貶低了自己公司?像這樣的失誤是一定要避免的,然而卻有不少人,都在無意之中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誤。我就曾經目睹過一個尷尬的場景。一位年輕社員在應酬時對他的上司部長說:「像我們這種公司,還真是跟不上時代吶。對吧?部長。」
原以為是一番美意的發言,結果卻被身為應酬對象的對方部長指正道:「你這樣對自己部長不是很失禮嗎?雖然你可能是想謙虛,但這樣是不對的喔。」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該年輕社員之所以會被那麼說,是因為他的發言角度乃以「自己跟這件事無關,經營者們應該要讓公司越來越好」出發。然而看在別人眼裡,可以說公司壞話的人,就只有那些背負著公司全部責任的經營者。因此像這樣自以為謙虛而說公司不好,只會讓自己價值降低。
本來想要炒熱話題,卻說了「不在場人士」的壞話:在談論別人的事情時,也一定得要小心。畢竟所謂茶餘飯後的話題,幾乎就是像這種感覺吧——「你知道嗎?那個人啊……。」
雖然有時候別人這樣說未必有什麼意思,但你必須了解有些人對於「談論不在現場之人」,會感到不愉快,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那是因為,當眼前的人正在議論那些不在現場的人之時,會讓我有「自己也會這樣被人在背後說閒話吧」這種打從心裡隱隱作痛的厭惡感。
事實上,身為一個經營者、出生在經商家庭、擔任社團社長,或擁有多名部下的領導人,都很可能受到這種洗禮。因為曾感受過那種不愉快,每當看到說別人壞話的人,我都覺得難以忍受。雖然談論不在現場的人可能很有趣,但也必須要有自覺——這樣行為就是在降低自己的價值。
不小心變成「對話小偷」: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過,有些人會把別人的話題,不小心就轉移到自己的事情上——這就是所謂的「對話小偷」,舉例來說就像下面這樣。
【X】
你:「好希望以後能住在美國啊。」
他:「美國?明明將來會是亞洲的時代,為什麼不住亞洲呢?」
你:「因為可以直接講英文,而且文化差異也不大。」
他:「亞洲有些地方也可以講英文啊,例如菲律賓、新加坡……,都是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不是嗎?」
你有感覺到這段對話裡的問題嗎?對方應該很明顯是在多管閒事吧。
明明是個可以趁勢關心你:「為什麼想要住美國呢?」的大好機會,卻因為「自以為對人家好」的心態,不小心強迫別人進到「他的想法」中。不但錯失良機,還可能引人不悅。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話小偷」本人大多不會察覺自己做了什麼事。所以如果不特別留心,在你身上也很可能會發生。
過度展現自我性格,反而像「怪人」:有時候,被稱為「天然呆」*或「怪人」的人,也會讓人覺得很難聊。
個性「天然呆」但也可愛的人,通常不會刻意營造自己,且能因其「討喜的特性」讓人好感加分。雖然聽起來這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優點,但在大多數的人際場合下,反而容易吃虧,所以最好多加注意。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性格「天然呆」的人,在互動時經常會讓人感覺「完全不關心對方」,而只會一頭栽進自己覺得有興趣的事物裡。請看下面的實際案例。
【X】
你:「最近週末都在做什麼呢?」
他:「喔!我其實是動漫宅呦,也有在拍角色扮演的照片,最近就變身成紅豬。唉,結果很難擺出動作啊,那個招牌動作也有很多種……。」
這狀況看在一般不感興趣的人眼裡,完全是這個人自顧自地暴走了起來。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他所說的動漫,相信多少都會有點提不起勁,甚至覺得有些不愉快吧。
無論是音樂、電影、戲劇、搞笑梗都一樣,若你以為「將喜歡的事物拚命地傳達出去,對方也會喜歡」,那就得多加留意了,至少也要先確認對方到底感不感興趣。
以上四種具有代表性之「負評閒聊」,是每個人一不小心就會犯的,應注意避免。大前提為「配合對方之興趣」,因此,務必首先扮演「聆聽的一方」,不要搶話。
◎ POINT:你聊得開心,別人不感興趣,就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