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6關:問題多出在複雜裡:簡化經營的藝術

到了高雄出差,好朋友晚上請我去一家美式餐廳用餐。菜色超多樣,有漢堡、三明治、義大利麵、炸烤、下午茶、甜點、酒精與飲料等類別。每種類別裡,都有近十種內容選項,選擇性多到令人看了眼花撩亂。看著厚厚的一本菜單,心裡第一個反應是:「該怎麼點?」、「這樣很難賺吧?」
上個月底應邀到東部風景區旁,參訪一家有三家門市的文創陶瓷品牌連鎖店。店裡商品的樣式不少。價位不一,落差也大。有簡易入手價,但卻也有價值數十萬的收藏品,品項更有上千種。
光管好這些庫存,著實就不容易了。照這行的「買斷」行規,三家店就壓了近五百萬的資金。此外,現場把九十九元的紀念品等級的貨,跟近萬元的陶藝品陳列擺在一起,還真不知道它們是怎麼想的。至少,我知道它們的財報數字不太好看。
不少企業經營上的問題與困擾,多出現在「複雜」這個詞裡。複雜,讓客戶不容易選擇。複雜,讓產品穩定度不高。複雜,讓營運效益不佳。複雜,讓企業找人不易。複雜,往往是中小企業不易賺錢的主因之一。

複雜,難管理

你可以讓生意在市場競爭者或客戶面前,看起來不簡單。但若是內部真的很複雜,那管理的成本鐵定不划算。商品品項或服務項目太多,會讓庫存、採購與生產複雜化,也讓客戶選擇與客服變得複雜。除了貨難賣,資金也容易積壓,很容易得不償失。
複雜,讓產品的維修零件、工序、包裝複雜化,成本費用自然就增加不少。如果你以「寄賣」型態經營品牌商品,也就是說,把貨寄放在店裡賣,賣多少再結帳多少,但退貨、包材、庫存與客服的成本都要算你的。你的複雜,保證讓你很難賺到錢。
複雜,需要有完整的管理流程、資訊系統、團隊人才、資金規模、後勤服務與供應鏈的配合,在大企業的複雜,往往也是賺「管理財」的來源。但這個遊戲,一般中小企業多數玩不起,更何況是新創公司或小公司。
簡單好做買賣

客戶大多不太喜歡「複雜」,選項簡單,購買要簡單。讓他買得安心放心,覺得物超所值就好。可以給三個選項,就別給十個選項。別以為提供數千種選項,客戶就會感謝你。當你的產品夠強、技術夠好且能掌握客戶需求。客戶反而在簡單選項中,更容易決策購買。
複雜,多數看起來容易壞或出問題。簡單功能,簡單訴求,簡單價值,才能讓客戶簡單購買,安心購買。特色少,卻反而鮮明。品項可以多,但不一定要複雜。聚焦,資源才不會被過度稀釋。複雜,讓客戶不易看到產品的特點,反而模糊主力產品的特色焦點。
簡單,才能讓客戶輕鬆看到產品的好價值。產品簡單、特色效益簡單。客戶容易接受,通路容易賣,且讓業務人員好管理。產品複雜,經營自然複雜,更需要多元的管理人才。複雜,絕對是提高產品與營運成本的兇手之一。

經營者的智慧

複雜,讓經營者像在一團迷霧中開車。往往會遮蓋經營者的視野,不但容易迷失方向。不小心還容易決策錯誤,跌落山谷,粉身碎骨。複雜,也會累積成經營者身上的包袱。往往更會耗費不必要的心力與資源,拖垮企業的發展速度。
無論是投資計畫、商品創新概念、研發創新與商業模式,若是看起來複雜難懂,多數沒有投資的必要價值。能賺錢的生意,往往都不複雜。即使,外表看起來複雜,但內部營運要有本事簡單。簡單複雜化,是客戶端的銷售話術。但複雜簡單化,卻是真正的經營成功關鍵。
簡單,找到對的關鍵重點,集中資源,不斷重複累積的做。力量累積到打透打穿市場,價值自然出現。經營的簡化,最終要靠你自己。前人的成功經驗,只能給你帶來啟發,要在困難中實踐體驗,之後才能體悟到經營的精髓。
第21關:如何開發新市場、發掘成長的商機?

「陳顧問,這個市場我觀察了一陣子,覺得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從蒐集的資料分析上看起來,這個市場未來大好。我想準備些資金投進去,你幫我評估看看這樣行不行?」
張董是我的輔導客戶,前陣子因為景氣差,業績降了不少,但他一直積極在思考如何開拓新市場,今天開輔導會議時,特別提出這個開發新市場的投資議題。開發新市場最難,開發成功的報酬,通常不低,但風險卻也是最大。不過,卻永遠是企業不可避免的議題。
「創業第六年,公司雖然活下來了,但我要如何才能讓公司能更穩定的發展?不會踩到大地雷,炸死自己?」吳總來找我諮詢時,特別擔心企業看似順利的成長,但因為缺乏產業經驗,而不小心踩到大地雷。
企業要持續成長,就要掌握足夠的商機,賺錢獲利來滋養企業。但愈高成長的商機,愈容易碰到大風險。而且要在企業內部建立持續掌握商機的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成長商機在哪?

做B2C生意的,「最終消費者」很重要。若是做B2B 生意的,那重點就在「產業鏈」的掌握上。長期成長的商機,一定是跟著與你有關的大趨勢走。不但要能感受到市場趨勢的成長動能,更要能掌握主要客群的訂單能見度。
開發市場,要懂得「借力使力」,更要「借勢用力」,別光靠蠻力。要騎上一匹「快馬」,才會跑得快,「快馬」就是高成長的趨勢、市場或產品。有時候不是你太遜,而是挑的市場不對。打贏不是比你多強,而是比誰了解自己,且能選對戰場,選對對手。
要培養市場趨勢的洞察力,更要經常去感受市場的脈動。觀察力的培養不是光靠分析研究就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跳進市場、貼近市場,隨時看、天天看。藉由對消費現場的市場敏感度,培養出精準的資料解讀能力。
避不了的風險

開發新市場或產品時的行銷決策,是一套複雜的思維邏輯。一般的管理決策比較簡單,至少企業內部的變數遠比市場少。行銷決策很難,難在市場的不可預測性與變動,所以商機與風險,一定是孿生兄弟。
機會與風險的拿捏,本來就兩難。追求商機的過程中,不可能零風險,但你可以有效避險。敢攻,是因為不敗。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何仗不能打?商機稍縱即逝,要搶,就要靠速度。你的進攻速度,對外可以搶占先機,對內可以降低固定成本的耗費。
評估市場要有資料根據,更重要的是要有市場真實反應的即時資訊。小規模市場測試是個好方法,一個新市場要進去,不要一次把資源全賭上。先投一部分預算做市場測試,見好追加,見不好就調整方向。只要沒有太多陷入成本,就可以輕易閃人。

掌握商機的機制

企業如何才能長期掌握商機?首先,團隊中要有掌握市場情報,打影響力戰的行銷空軍,以及能攻城掠地收錢的業務陸軍。至少這兩軍要能充分互補合作,一個做品牌、形象、價值與引客,一個能促進成交,創造持續的營業收入。
市場資訊的掌握,在企業內部裡會有幾個來源,例如第一線員工回報,如何尊重員工,並讓下情願意上達。其次,主管要經常親臨客戶或通路現場,用心感受客戶的期望與痛點。最後是市場相關情報的蒐集、整理與分析,這是一門需要堅持的持續性工作,卻也是中小企業常忽略的重要事情。
長期商機的掌握,其實是老闆的大事,因為企業的大決策權,都在老闆的手裡。唯有老闆掌握商機趨勢,並衡量內部的核心能力與資源後,知道公司內部的能與不能。經過理性的分析考量與風險評估後,知道在短、中、長期目標中,哪些商機適合公司發展,才能做出最適當的經營決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