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1】_序章
我在同一家公司任職四十五個寒暑:其中二十二年在ABC(美國廣播公司),一九九五年迪士尼公司收購ABC後,我又在迪士尼服務二十三年。過去十四年,我一直掌管迪士尼,這是個令人羨慕的差事。自從華特(Walt)一九二三年創辦迪士尼以來,我是第六位執行長。
我經歷過艱難甚至悲慘的時刻。但是套句別人的話,這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我們製作電影、電視節目、百老匯音樂劇、遊戲、服裝、玩具以及書籍。我們建造主題公園和遊樂設施,飯店和遊輪。在全球十四座迪士尼主題樂園,每天都有遊行表演、街頭表演以及音樂會。我們製造歡樂。即使經過這些年,我有時會發現自己仍在思考:這是怎麼發生的?我怎麼這麼幸運?我們曾經稱呼我們最大、最刺激的主題公園景點為「E票券設施」(E-Tickets)。我回想這個工作時,想起了這件事,也想到我在「華特迪士尼公司」這個大型E票券設施的冒險之旅已歷時十四年。
但是,迪士尼也生存在每季繳交財務報表、股東期望及其他數不盡義務的世界裡,幾乎每個國家的公司經營管理都有其義務。沒什麼大事發生時,這個工作需要順應環境變化,不斷求新求變。從和投資者制定成長策略、與幻想工程師(Imagineers,屬於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開發部門)一起研究大型新主題公園景點的設計、看電影毛片提出建議,到討論安全措施、董事會治理、門票訂價以及薪資級距。這些日子充滿挑戰和變動,一直不停在做「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的練習。你解決了一件事──當今世上迪士尼公主的特質是什麼?這些特質如何在我們的產品中展現出來?──然後將之束之高閣,重點轉移到下一個:未來八年,我們預定推出什麼漫威(Marvel)電影?但真的能夠按表操課的時候並不常見。正如前面提到我在上海那一週發生的事,這個道理再清楚也不過了。危機和失敗隨時會出現,你永遠無法做好充分準備。像那一週那樣悲慘的事很少,但是總會有一些事情發生。
對華特迪士尼公司如此,對任何一家企業或機構亦是如此。天有不測風雲。簡單來說,這本書講的是一系列指導原則,這套原則有助於培養好人和管理壞人。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撰寫相關文章。直到不久前,我甚至還避免公開談論自己的「領導法則」或任何這類想法,因為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說到做到」。不過,在工作四十五年後──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四年後,我開始相信除了自身經驗,我的洞察或許也能派上用場。
如果你在經營企業或管理團隊或與他人合作,努力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那麼這本書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從工作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待在媒體和娛樂界,這些歷練讓我突然想到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想法:培養冒險精神和創造力;建立信任文化;保有旺盛的好奇心,也激發你周遭人員的好奇心;擁抱改變而不是一味拒絕接受;始終誠實和正直,即使面對難以面對的事情亦是如此。這些內容聽起來很空泛,但是我希望,回顧我漫長而精彩的職業生涯中發生對我別具意義的故事和案例,會讓他們覺得更具體,更有共鳴。我不僅寫給有抱負的執行長,也寫給每一個希望在職業生涯甚至個人生活中走得更輕鬆、更有自信的人。
這本書多半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從我進入ABC開始任職,迄今做過二十份工作,歷經十四位老闆。我曾經是一齣日間肥皂劇的最低層工作人員,也曾經營一個電視網,製播了有史以來最創新的電視劇(也是出了名的失敗作品)。我待過的公司兩度成為被接管的一方,我也收購並同化一些公司,其中包括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漫威,盧卡斯影業(Lucasfilm),以及最近的二十一世紀福斯(21st Century Fox)。我與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擘畫了娛樂產業的未來,並成為喬治‧盧卡斯《星際大戰》(Star Wars)神話的守護者。每天我都在思考科技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創造、傳輸和體驗媒體的方式、科技對於現代傳播受眾以及對於近百年歷史的品牌忠誠度的意義。我也努力思索如何讓這個品牌與全球數十億人口建立聯繫。
本書的結尾,我回想我在工作中的學習心得。我深深感覺到要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掌握十大原則。這些原則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
樂觀。好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樂觀,對於實現目標懷抱務實的熱情。即使面對艱難的選擇和不理想的結果,樂觀的領導者也不會陷入悲觀的情緒。簡而言之,悲觀主義者無法激勵或鼓舞別人。
有勇氣。冒險的基礎是有勇氣。在求新求變、破壞性創新的企業中,冒險是不可或缺,創新至為重要。有勇氣才會有真正的創新。收購、投資和資本配置都是如此,對於創造性決策尤其適用。害怕失敗會摧毀創造力。
專注。把時間、精力和資源花在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策略、問題和計畫上,因此必須經常且清楚地傳達你的優先事項。
果斷。不管多麼困難,要能夠而且應該及時做出所有決定。領導者必須鼓勵他人發表各種不同意見,且需兼顧決策的制定與執行。長期優柔寡斷不僅沒有效率、產生反效果,還會嚴重影響士氣。
好奇心。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就能夠發現新的人、新的地方和新的點子,並察覺與了解市場及其變化脈動。創新之路始於好奇心。
公正。強勢領導包含了對人公正和得體的對待。同理心必不可少,平易近人亦不可缺。犯下無心之過的人應該獲得第二次機會。評判別人過度嚴苛會產生恐懼和焦慮,這會阻礙溝通和創新。對組織文化來說,沒有什麼比恐懼更糟糕的了。
考慮周到。好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特質中,這項最被低估。這是增長知識的過程,因此提出的意見或做出的決定會更加可信,更可能是正確的。這就是見解要思慮周詳。
真誠。要真心,要誠實。不虛偽作假。真實與真誠會帶來尊重與信任。
不懈地追求完美。這並不代表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完美,但這確實意味著拒絕接受普普通通,或者為某件「夠好」的事找藉口。如果你認為可以做得更好,就加把勁。如果從事的是創造事物的行業,就要創造偉大的事物。
誠信。沒有什麼比組織的員工及其產品的素質和誠信正直更重要的了。一家公司的成功,取決於為所有大小事物設立高道德標準。另一種說法是:你做一件事的態度,就是你做每一件事的態度。
【摘錄2】_第1章_從底層做起
當時ABC 體育存在於自己運行的軌道上,經常不受ABC規範限制。魯恩就是那個軌道的中心。魯恩在一九六○年代初期銜命執掌ABC體育,而當我加入時,他已經是電視台的皇室級人物。他改變了我們體驗電視轉播體育比賽的方式,電視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首先,他知道我們在講故事,而不僅僅是播報體育賽事。故事要說得好,需要有好的天分。魯恩是我效力的人當中最具競爭力的一個。他也是一位不斷求新求變的創新者,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現也只能和周遭的人一樣出色。吉姆.麥凱,霍華德.科賽爾,凱思.傑克遜(Keith Jackson)。法蘭克.吉佛德(Frank Gifford),唐.梅雷迪斯(Don Meredith),克里斯.申克爾(Chris Schenkel),滑雪的鮑伯.比提(Bob Beattie),賽車的傑奇.史都華(Jackie Stewart)。他們都是富有魅力的廣播電視主持人,魯恩把他們變成家喻戶曉的名字。
「體育競賽的人類戲劇」(引用《體育大世界》開場白的另一句台詞)──魯恩如何看待我們播報體育賽事,那句話是他的真正看法。運動員是我們在敘述的故事中的人物。他們從哪裡來?為了來到這裡,他們必須克服什麼困難?這場競賽與地緣政治類戲劇有何相似之處?如何從這場比賽看到不同的文化?我們不僅將體育活動,而且將世界帶入數百萬美國人的客廳,他為此揚揚得意。
他也是我的上司中,第一個利用科技進步,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人。反拍鏡頭、慢動作重播和透過衛星直播比賽,全是魯恩想出的點子。他嘗試每個新鮮小玩意,打破所有過時的格式。他一直在尋找與觀眾建立聯繫,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新方法。從此之後,我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把魯恩教給我的格言奉為圭臬:不創新,就等死,如果你不敢於嘗試,就沒有創新可言。
他也是不斷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我進入電視台的頭幾年,大部分週末都在第六十六街地下室的控制室裡度過。我的工作需要從世界各地接收影像畫面,然後傳送給製作人與編輯,經過剪接和過音之後才播出。魯恩經常會出現在控制室裡露面,如果他不親自露面,也會打電話來,不管身在何方。(我們的每間控制室以及每一場比賽轉播現場的行動設備中都有一部紅色的「魯恩電話」。)如果他在家中收看轉播,他總是從某個地方觀看,看到他不喜歡的內容,就會打電話來叮囑。鏡頭的角度不對。故事線需要再加強。我們不要做預告!
魯恩做事巨細靡遺,沒有什麼細節是小到可以忽略的。完美是正確做好每個細微之處累積的結果。就像我在辛納屈演唱會上親眼目睹的那樣,有無數次他在節目播出前撕毀整個程序表,要求團隊全部重作,即使這意味著要在剪輯室熬夜到天亮。他不會大呼小叫,但是他很嚴厲又嚴格,他會非常明確地指出哪裡有問題,希望修正,而且他也不太在意修正要犧牲些什麼。節目才是關鍵,對他來說就是一切。節目對魯恩來說,比對製作節目的人更重要。如果要為他工作,就必須接受這一點。他堅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態度,能激勵其他人更上一層樓。可是做起來經常令人筋疲力盡,令人覺得沮喪(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直到製作的末期才有意見或要求變更),不過他帶給你的鼓舞遠勝於挫折感。你知道他有多在乎把事情做得更好,你只想不辜負他的期望。
他的口頭禪很簡單:「做你需要做的事,讓事情變得更好。」我從魯恩身上學到的所有經驗中,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我談到這項領導特質時,我稱它為「不懈地追求完美」。在實踐上,這意味著很多事情,而且很難定義。其實這是一種心態,並沒有一套確切的規則。這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魯恩並沒有特別關注這點),起碼這是我內化之後得到的感想。我認為要營造一個拒絕接受平庸的環境。你出於本能會抗拒,推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我沒有精力,或者這很難談成,我不想去談,或者找任何一個我們可以說服自己「夠好」就夠好了的理由。
不再為魯恩工作數十年後,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講述來自東京的壽司名廚小野二郎的傳奇人生與成功的故事。他開的壽司店榮獲米其林三顆星的評價,是世界上最難預約的餐廳之一。在這部片中,八十多歲高齡的他仍在精進自己的廚藝,力求完美。有些人形容他是日語職人(shokunin)的體現,亦即「為了多數人的幸福,無止盡地追求完美」。看了這部片讓我愛上二郎,對職人精神也深深著迷。二○一三年,我到東京出差,和一些同事一起去了這家餐廳。我們見到二郎,他為我們做晚餐,我看著他在三十五分鐘內一個接一個節奏順暢地擺上十九個精美的壽司,不禁對他肅然起敬。(這個用餐速度是由於他堅持上桌的壽司醋飯一定要與人體肌膚溫度相當。如果用餐的時間太長,醋飯的溫度將比攝氏三十七度低幾度,這對二郎是無法接受的。)
我非常喜歡這部紀錄片,還在迪士尼度假區向二百五十位主管播放了部分片段。我希望他們透過二郎的例子更加理解我所說的「不懈地追求完美」。這就好像讓你對自己創作的作品感到極度驕傲,同時擁有追求完美的本能,以及遵循這種本能的職業道德。
【摘錄3】_第10章_漫威與奇妙大冒險
事實證明,收購漫威甚至比我們最樂觀的模型所預測的更加成功。在我寫這本書時,我們的第二十部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創下了電影史上首映週最佳票房紀錄。總體來看,漫威電影平均票房總收入超過十億美元,而且在我們的主題樂園、電視和消費品業務中都可感受到這些電影受歡迎的程度,這是我們絕無法全部預期的。
而漫威電影對公司和流行文化的影響更遠勝於票房收益。自二○○九年以來,費奇、霍恩與我等人每季都會開一次會,以規畫未來將發行的漫威電影。我們討論已充分著手製作的企畫案,以及其他點點滴滴的構想。我們對那些有潛力可能被引進的角色深思熟慮,也衡量是否為不斷擴展的漫威電影宇宙,增添一些續集和特許經營權。我們也一同斟酌要起用那些演員和導演,並思考各種故事如何跨領域相互交流。
在開會前,我時常藉由閱讀手邊的漫威百科全書,使自己沉浸於角色的深處,看看是否足以激發我的好奇心,從而發展出電影企劃案。在費奇仍向珀爾馬特匯報工作、製片廠的決策出自紐約漫威團隊的時期,我於一次會議中提出了多元化的議題。到當時為止,漫威電影的主要角色都是白人男性。當我說應該要改變這一點時,費奇表示同意,但他擔心紐約漫威團隊的成員會對此抱持疑慮。我於是打電話與該團隊討論我的關注事項。其中一位告訴我,「女性超級英雄從未在票房大發利市」。他們另外還假設國際觀眾不會想看黑人超級英雄。
我不相信那些陳腐的「不辯自明之理」名符其實,照樣著手研議可以在漫威電影中引進哪些不被看好的角色。費奇提起即將寫進《美國隊長: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劇本裡的「黑豹」(Black Panther)這個漫畫人物,霍恩和我都很感興趣。我們屬意由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扮演黑豹。他在《傳奇42號》(42)這部電影裡演活了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而備受讚譽。鮑斯曼是深具魅力的演員,能把角色演繹得扣人心弦,我可輕易預見,他將在漫威電影裡擔綱飾演主角。
大約在同一時期,漫威的電視和漫畫業務負責人丹.伯克利(Dan Buckley)告訴我,作家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正在為我們寫一本《黑豹》漫畫書。我認為科茨是當代美國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因此請伯克利把書寄給我看。科茨為黑豹這個角色增添了深度,他巧妙的說故事方式讓我驚嘆不已。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漫畫書,而在看到最終頁之前,我已下定決心將《黑豹》列入必不可少的拍片計畫清單中。
並非只有紐約漫威團隊裡的懷疑論者覺得,黑人領銜的超級英雄電影票房難以高奏凱歌。好萊塢始終有一種根深柢固的觀點認為,由黑人主演或多數演出者是黑人的電影,在許多國際市場面臨失敗的風險。這種假設限制了黑人主演的電影製片數量及黑人演員的參演機會。而且這類電影製作時多半會被壓低預算以減低票房風險。
我從事這行的時間長到足以見聞書裡所有的老生常談,而且我了解到這些陳年的爭論就只是:過時了、與世界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格格不入。我們有機會製作傑出的電影,也有機會讓社會上未獲充分代言的群體展現其優點,而這兩者的目標並不相互排斥。我致電珀爾馬特要他告訴麾下團隊別再百般阻撓,並下令著手製作《黑豹》和《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這兩部電影。珀爾馬特聽從了我的要求。我們立即展開《黑豹》製片工作,而《驚奇隊長》也緊接著動工。這兩部電影都挑戰了一切關於票房的先入為主觀念。在我撰寫本書時,《黑豹》已創下影史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第四高的票房紀錄,《驚奇隊長》則是第十名。兩者的票房收入均超過十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也都極為成功。而且,他們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更加意義非凡。
《黑豹》首映時我與大批觀眾擠滿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觀影的經驗,是我職業生涯最難忘的時刻之一。在那之前,我只在家中或製片廠與一小群人一起看過這部電影。我知道它是特別的電影,但你永遠難以確定觀眾會如何看待這樣的電影。而首映夜放映廳熄燈開演前,觀眾的熱情早就沸騰不已。你可感受到眾人期待著即將發生前所未見且具歷史意義的事情,而這部電影大幅超越了人們的期望。首映之後,我接到的關於該片的電話和便箋,數量比我職涯中收過的任何工作相關回饋還多。史派克.李(Spike Lee)、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和蓋爾.金(Gayle King)都表達了支持之意。我曾請一位製片助理寄給歐巴馬總統一份電影拷貝,後來總統告訴我,他相信這是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歐普拉則寄來便箋讚揚《黑豹》是「全然非凡的作品」,她並補充說:「想到黑人小孩將永遠有它相伴成長,我不禁熱淚盈眶。」我們的創作可能沒有任何一部比《黑豹》更讓我引以為傲。在其上映一週後,我感到有必要分享我對它的自豪感,於是發了這便箋給公司所有人員:
親愛的員工們,在分享《黑豹》的大好消息之時,很難不以「瓦干達萬歲!」(Wakanda forever)來起頭!
《黑豹》堪稱漫威在電影製作上的一部傑作,它於許多層面獲致成功,感動無數人心,且擴展了眾人的眼界,同時也娛樂了難以計數的觀眾,並遠遠超越最高的票房預測。這部開創性的電影在週末假期的國內首映刷新票房紀錄達到二.四二億美元,並創下了電影史上第二高的首映四天票房佳績。而全球票房收入迄今已超過四.二六億美元,且這部電影尚未在多個主要市場上映。
《黑豹》也已成為一種當前的文化現象,激起討論,引發反思,啟迪各年齡層的人,並瓦解了古老的電影業迷思。
作為傑出公司的執行長,我收到許多對於我們的電影的回饋意見。在擔任執行長這十二年間,我從未見過觀眾像對《黑豹》這樣,難以抑制地傾吐真誠的興奮心情,以及讚美、敬重和感激的心意。這表明了展現多元聲音與願景何等重要,以及社會所有階層在我們的藝術和娛樂作品中被看見、獲得代言,可以是多麼強而有力的事情。這部電影的成功也驗證了我們願意擁護無畏的事業和創意發想、我們有能力無懈可擊地落實創新的想法,而且我們衷心致力帶給世界非凡的娛樂,畢竟世人都渴望英雄、模範角色和不可思議的傑出說故事方式。
我在同一家公司任職四十五個寒暑:其中二十二年在ABC(美國廣播公司),一九九五年迪士尼公司收購ABC後,我又在迪士尼服務二十三年。過去十四年,我一直掌管迪士尼,這是個令人羨慕的差事。自從華特(Walt)一九二三年創辦迪士尼以來,我是第六位執行長。
我經歷過艱難甚至悲慘的時刻。但是套句別人的話,這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我們製作電影、電視節目、百老匯音樂劇、遊戲、服裝、玩具以及書籍。我們建造主題公園和遊樂設施,飯店和遊輪。在全球十四座迪士尼主題樂園,每天都有遊行表演、街頭表演以及音樂會。我們製造歡樂。即使經過這些年,我有時會發現自己仍在思考:這是怎麼發生的?我怎麼這麼幸運?我們曾經稱呼我們最大、最刺激的主題公園景點為「E票券設施」(E-Tickets)。我回想這個工作時,想起了這件事,也想到我在「華特迪士尼公司」這個大型E票券設施的冒險之旅已歷時十四年。
但是,迪士尼也生存在每季繳交財務報表、股東期望及其他數不盡義務的世界裡,幾乎每個國家的公司經營管理都有其義務。沒什麼大事發生時,這個工作需要順應環境變化,不斷求新求變。從和投資者制定成長策略、與幻想工程師(Imagineers,屬於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開發部門)一起研究大型新主題公園景點的設計、看電影毛片提出建議,到討論安全措施、董事會治理、門票訂價以及薪資級距。這些日子充滿挑戰和變動,一直不停在做「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的練習。你解決了一件事──當今世上迪士尼公主的特質是什麼?這些特質如何在我們的產品中展現出來?──然後將之束之高閣,重點轉移到下一個:未來八年,我們預定推出什麼漫威(Marvel)電影?但真的能夠按表操課的時候並不常見。正如前面提到我在上海那一週發生的事,這個道理再清楚也不過了。危機和失敗隨時會出現,你永遠無法做好充分準備。像那一週那樣悲慘的事很少,但是總會有一些事情發生。
對華特迪士尼公司如此,對任何一家企業或機構亦是如此。天有不測風雲。簡單來說,這本書講的是一系列指導原則,這套原則有助於培養好人和管理壞人。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願意撰寫相關文章。直到不久前,我甚至還避免公開談論自己的「領導法則」或任何這類想法,因為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說到做到」。不過,在工作四十五年後──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四年後,我開始相信除了自身經驗,我的洞察或許也能派上用場。
如果你在經營企業或管理團隊或與他人合作,努力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那麼這本書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從工作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待在媒體和娛樂界,這些歷練讓我突然想到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想法:培養冒險精神和創造力;建立信任文化;保有旺盛的好奇心,也激發你周遭人員的好奇心;擁抱改變而不是一味拒絕接受;始終誠實和正直,即使面對難以面對的事情亦是如此。這些內容聽起來很空泛,但是我希望,回顧我漫長而精彩的職業生涯中發生對我別具意義的故事和案例,會讓他們覺得更具體,更有共鳴。我不僅寫給有抱負的執行長,也寫給每一個希望在職業生涯甚至個人生活中走得更輕鬆、更有自信的人。
這本書多半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從我進入ABC開始任職,迄今做過二十份工作,歷經十四位老闆。我曾經是一齣日間肥皂劇的最低層工作人員,也曾經營一個電視網,製播了有史以來最創新的電視劇(也是出了名的失敗作品)。我待過的公司兩度成為被接管的一方,我也收購並同化一些公司,其中包括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漫威,盧卡斯影業(Lucasfilm),以及最近的二十一世紀福斯(21st Century Fox)。我與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擘畫了娛樂產業的未來,並成為喬治‧盧卡斯《星際大戰》(Star Wars)神話的守護者。每天我都在思考科技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創造、傳輸和體驗媒體的方式、科技對於現代傳播受眾以及對於近百年歷史的品牌忠誠度的意義。我也努力思索如何讓這個品牌與全球數十億人口建立聯繫。
本書的結尾,我回想我在工作中的學習心得。我深深感覺到要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掌握十大原則。這些原則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
◎◎◎
樂觀。好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樂觀,對於實現目標懷抱務實的熱情。即使面對艱難的選擇和不理想的結果,樂觀的領導者也不會陷入悲觀的情緒。簡而言之,悲觀主義者無法激勵或鼓舞別人。
有勇氣。冒險的基礎是有勇氣。在求新求變、破壞性創新的企業中,冒險是不可或缺,創新至為重要。有勇氣才會有真正的創新。收購、投資和資本配置都是如此,對於創造性決策尤其適用。害怕失敗會摧毀創造力。
專注。把時間、精力和資源花在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策略、問題和計畫上,因此必須經常且清楚地傳達你的優先事項。
果斷。不管多麼困難,要能夠而且應該及時做出所有決定。領導者必須鼓勵他人發表各種不同意見,且需兼顧決策的制定與執行。長期優柔寡斷不僅沒有效率、產生反效果,還會嚴重影響士氣。
好奇心。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就能夠發現新的人、新的地方和新的點子,並察覺與了解市場及其變化脈動。創新之路始於好奇心。
公正。強勢領導包含了對人公正和得體的對待。同理心必不可少,平易近人亦不可缺。犯下無心之過的人應該獲得第二次機會。評判別人過度嚴苛會產生恐懼和焦慮,這會阻礙溝通和創新。對組織文化來說,沒有什麼比恐懼更糟糕的了。
考慮周到。好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特質中,這項最被低估。這是增長知識的過程,因此提出的意見或做出的決定會更加可信,更可能是正確的。這就是見解要思慮周詳。
真誠。要真心,要誠實。不虛偽作假。真實與真誠會帶來尊重與信任。
不懈地追求完美。這並不代表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完美,但這確實意味著拒絕接受普普通通,或者為某件「夠好」的事找藉口。如果你認為可以做得更好,就加把勁。如果從事的是創造事物的行業,就要創造偉大的事物。
誠信。沒有什麼比組織的員工及其產品的素質和誠信正直更重要的了。一家公司的成功,取決於為所有大小事物設立高道德標準。另一種說法是:你做一件事的態度,就是你做每一件事的態度。
【摘錄2】_第1章_從底層做起
當時ABC 體育存在於自己運行的軌道上,經常不受ABC規範限制。魯恩就是那個軌道的中心。魯恩在一九六○年代初期銜命執掌ABC體育,而當我加入時,他已經是電視台的皇室級人物。他改變了我們體驗電視轉播體育比賽的方式,電視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首先,他知道我們在講故事,而不僅僅是播報體育賽事。故事要說得好,需要有好的天分。魯恩是我效力的人當中最具競爭力的一個。他也是一位不斷求新求變的創新者,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現也只能和周遭的人一樣出色。吉姆.麥凱,霍華德.科賽爾,凱思.傑克遜(Keith Jackson)。法蘭克.吉佛德(Frank Gifford),唐.梅雷迪斯(Don Meredith),克里斯.申克爾(Chris Schenkel),滑雪的鮑伯.比提(Bob Beattie),賽車的傑奇.史都華(Jackie Stewart)。他們都是富有魅力的廣播電視主持人,魯恩把他們變成家喻戶曉的名字。
「體育競賽的人類戲劇」(引用《體育大世界》開場白的另一句台詞)──魯恩如何看待我們播報體育賽事,那句話是他的真正看法。運動員是我們在敘述的故事中的人物。他們從哪裡來?為了來到這裡,他們必須克服什麼困難?這場競賽與地緣政治類戲劇有何相似之處?如何從這場比賽看到不同的文化?我們不僅將體育活動,而且將世界帶入數百萬美國人的客廳,他為此揚揚得意。
他也是我的上司中,第一個利用科技進步,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人。反拍鏡頭、慢動作重播和透過衛星直播比賽,全是魯恩想出的點子。他嘗試每個新鮮小玩意,打破所有過時的格式。他一直在尋找與觀眾建立聯繫,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新方法。從此之後,我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把魯恩教給我的格言奉為圭臬:不創新,就等死,如果你不敢於嘗試,就沒有創新可言。
他也是不斷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我進入電視台的頭幾年,大部分週末都在第六十六街地下室的控制室裡度過。我的工作需要從世界各地接收影像畫面,然後傳送給製作人與編輯,經過剪接和過音之後才播出。魯恩經常會出現在控制室裡露面,如果他不親自露面,也會打電話來,不管身在何方。(我們的每間控制室以及每一場比賽轉播現場的行動設備中都有一部紅色的「魯恩電話」。)如果他在家中收看轉播,他總是從某個地方觀看,看到他不喜歡的內容,就會打電話來叮囑。鏡頭的角度不對。故事線需要再加強。我們不要做預告!
魯恩做事巨細靡遺,沒有什麼細節是小到可以忽略的。完美是正確做好每個細微之處累積的結果。就像我在辛納屈演唱會上親眼目睹的那樣,有無數次他在節目播出前撕毀整個程序表,要求團隊全部重作,即使這意味著要在剪輯室熬夜到天亮。他不會大呼小叫,但是他很嚴厲又嚴格,他會非常明確地指出哪裡有問題,希望修正,而且他也不太在意修正要犧牲些什麼。節目才是關鍵,對他來說就是一切。節目對魯恩來說,比對製作節目的人更重要。如果要為他工作,就必須接受這一點。他堅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態度,能激勵其他人更上一層樓。可是做起來經常令人筋疲力盡,令人覺得沮喪(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直到製作的末期才有意見或要求變更),不過他帶給你的鼓舞遠勝於挫折感。你知道他有多在乎把事情做得更好,你只想不辜負他的期望。
他的口頭禪很簡單:「做你需要做的事,讓事情變得更好。」我從魯恩身上學到的所有經驗中,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我談到這項領導特質時,我稱它為「不懈地追求完美」。在實踐上,這意味著很多事情,而且很難定義。其實這是一種心態,並沒有一套確切的規則。這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魯恩並沒有特別關注這點),起碼這是我內化之後得到的感想。我認為要營造一個拒絕接受平庸的環境。你出於本能會抗拒,推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我沒有精力,或者這很難談成,我不想去談,或者找任何一個我們可以說服自己「夠好」就夠好了的理由。
不再為魯恩工作數十年後,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講述來自東京的壽司名廚小野二郎的傳奇人生與成功的故事。他開的壽司店榮獲米其林三顆星的評價,是世界上最難預約的餐廳之一。在這部片中,八十多歲高齡的他仍在精進自己的廚藝,力求完美。有些人形容他是日語職人(shokunin)的體現,亦即「為了多數人的幸福,無止盡地追求完美」。看了這部片讓我愛上二郎,對職人精神也深深著迷。二○一三年,我到東京出差,和一些同事一起去了這家餐廳。我們見到二郎,他為我們做晚餐,我看著他在三十五分鐘內一個接一個節奏順暢地擺上十九個精美的壽司,不禁對他肅然起敬。(這個用餐速度是由於他堅持上桌的壽司醋飯一定要與人體肌膚溫度相當。如果用餐的時間太長,醋飯的溫度將比攝氏三十七度低幾度,這對二郎是無法接受的。)
我非常喜歡這部紀錄片,還在迪士尼度假區向二百五十位主管播放了部分片段。我希望他們透過二郎的例子更加理解我所說的「不懈地追求完美」。這就好像讓你對自己創作的作品感到極度驕傲,同時擁有追求完美的本能,以及遵循這種本能的職業道德。
【摘錄3】_第10章_漫威與奇妙大冒險
事實證明,收購漫威甚至比我們最樂觀的模型所預測的更加成功。在我寫這本書時,我們的第二十部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創下了電影史上首映週最佳票房紀錄。總體來看,漫威電影平均票房總收入超過十億美元,而且在我們的主題樂園、電視和消費品業務中都可感受到這些電影受歡迎的程度,這是我們絕無法全部預期的。
而漫威電影對公司和流行文化的影響更遠勝於票房收益。自二○○九年以來,費奇、霍恩與我等人每季都會開一次會,以規畫未來將發行的漫威電影。我們討論已充分著手製作的企畫案,以及其他點點滴滴的構想。我們對那些有潛力可能被引進的角色深思熟慮,也衡量是否為不斷擴展的漫威電影宇宙,增添一些續集和特許經營權。我們也一同斟酌要起用那些演員和導演,並思考各種故事如何跨領域相互交流。
在開會前,我時常藉由閱讀手邊的漫威百科全書,使自己沉浸於角色的深處,看看是否足以激發我的好奇心,從而發展出電影企劃案。在費奇仍向珀爾馬特匯報工作、製片廠的決策出自紐約漫威團隊的時期,我於一次會議中提出了多元化的議題。到當時為止,漫威電影的主要角色都是白人男性。當我說應該要改變這一點時,費奇表示同意,但他擔心紐約漫威團隊的成員會對此抱持疑慮。我於是打電話與該團隊討論我的關注事項。其中一位告訴我,「女性超級英雄從未在票房大發利市」。他們另外還假設國際觀眾不會想看黑人超級英雄。
我不相信那些陳腐的「不辯自明之理」名符其實,照樣著手研議可以在漫威電影中引進哪些不被看好的角色。費奇提起即將寫進《美國隊長: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劇本裡的「黑豹」(Black Panther)這個漫畫人物,霍恩和我都很感興趣。我們屬意由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扮演黑豹。他在《傳奇42號》(42)這部電影裡演活了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而備受讚譽。鮑斯曼是深具魅力的演員,能把角色演繹得扣人心弦,我可輕易預見,他將在漫威電影裡擔綱飾演主角。
大約在同一時期,漫威的電視和漫畫業務負責人丹.伯克利(Dan Buckley)告訴我,作家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正在為我們寫一本《黑豹》漫畫書。我認為科茨是當代美國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因此請伯克利把書寄給我看。科茨為黑豹這個角色增添了深度,他巧妙的說故事方式讓我驚嘆不已。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漫畫書,而在看到最終頁之前,我已下定決心將《黑豹》列入必不可少的拍片計畫清單中。
並非只有紐約漫威團隊裡的懷疑論者覺得,黑人領銜的超級英雄電影票房難以高奏凱歌。好萊塢始終有一種根深柢固的觀點認為,由黑人主演或多數演出者是黑人的電影,在許多國際市場面臨失敗的風險。這種假設限制了黑人主演的電影製片數量及黑人演員的參演機會。而且這類電影製作時多半會被壓低預算以減低票房風險。
我從事這行的時間長到足以見聞書裡所有的老生常談,而且我了解到這些陳年的爭論就只是:過時了、與世界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格格不入。我們有機會製作傑出的電影,也有機會讓社會上未獲充分代言的群體展現其優點,而這兩者的目標並不相互排斥。我致電珀爾馬特要他告訴麾下團隊別再百般阻撓,並下令著手製作《黑豹》和《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這兩部電影。珀爾馬特聽從了我的要求。我們立即展開《黑豹》製片工作,而《驚奇隊長》也緊接著動工。這兩部電影都挑戰了一切關於票房的先入為主觀念。在我撰寫本書時,《黑豹》已創下影史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第四高的票房紀錄,《驚奇隊長》則是第十名。兩者的票房收入均超過十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也都極為成功。而且,他們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更加意義非凡。
《黑豹》首映時我與大批觀眾擠滿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觀影的經驗,是我職業生涯最難忘的時刻之一。在那之前,我只在家中或製片廠與一小群人一起看過這部電影。我知道它是特別的電影,但你永遠難以確定觀眾會如何看待這樣的電影。而首映夜放映廳熄燈開演前,觀眾的熱情早就沸騰不已。你可感受到眾人期待著即將發生前所未見且具歷史意義的事情,而這部電影大幅超越了人們的期望。首映之後,我接到的關於該片的電話和便箋,數量比我職涯中收過的任何工作相關回饋還多。史派克.李(Spike Lee)、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和蓋爾.金(Gayle King)都表達了支持之意。我曾請一位製片助理寄給歐巴馬總統一份電影拷貝,後來總統告訴我,他相信這是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歐普拉則寄來便箋讚揚《黑豹》是「全然非凡的作品」,她並補充說:「想到黑人小孩將永遠有它相伴成長,我不禁熱淚盈眶。」我們的創作可能沒有任何一部比《黑豹》更讓我引以為傲。在其上映一週後,我感到有必要分享我對它的自豪感,於是發了這便箋給公司所有人員:
親愛的員工們,在分享《黑豹》的大好消息之時,很難不以「瓦干達萬歲!」(Wakanda forever)來起頭!
《黑豹》堪稱漫威在電影製作上的一部傑作,它於許多層面獲致成功,感動無數人心,且擴展了眾人的眼界,同時也娛樂了難以計數的觀眾,並遠遠超越最高的票房預測。這部開創性的電影在週末假期的國內首映刷新票房紀錄達到二.四二億美元,並創下了電影史上第二高的首映四天票房佳績。而全球票房收入迄今已超過四.二六億美元,且這部電影尚未在多個主要市場上映。
《黑豹》也已成為一種當前的文化現象,激起討論,引發反思,啟迪各年齡層的人,並瓦解了古老的電影業迷思。
作為傑出公司的執行長,我收到許多對於我們的電影的回饋意見。在擔任執行長這十二年間,我從未見過觀眾像對《黑豹》這樣,難以抑制地傾吐真誠的興奮心情,以及讚美、敬重和感激的心意。這表明了展現多元聲音與願景何等重要,以及社會所有階層在我們的藝術和娛樂作品中被看見、獲得代言,可以是多麼強而有力的事情。這部電影的成功也驗證了我們願意擁護無畏的事業和創意發想、我們有能力無懈可擊地落實創新的想法,而且我們衷心致力帶給世界非凡的娛樂,畢竟世人都渴望英雄、模範角色和不可思議的傑出說故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