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給初學者的財務金融通識課

79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講座1
何謂財務工程
財務金融理論和財務工程

有關解決處理各種金融相關問題的理論,廣義稱之為財務金融理論,其中包含有:  關於金融制度的問題和包含應有對策的金融制度論  專門就企業在調配資金時有哪些方式可選擇,要如何將這些方式組合應用做全盤說明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  運用資產時,對於如股票或債券等各種資產,應該如何組合所使用的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  進行針對金融市場的構造、債券和股票等證券價格和風險的分析時所使用的證券分析理論 以上各式各樣的理論。 在這些財務金融理論中,所謂的財務工程則特別是指「使用數學、物理學及統計學等作為數理性的分析手法,以進行財務風險的預測或金融商品價格分析的理論系統」,英文稱為Financial Engineering。 上述所提到的分類,原本主要是從證券分析理論發展而來的,但是現在這些理論對於財務金融理論的其他領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由各種學問所帶動的財務金融理論的發展
財務金融理論經由其他各式各樣的學問而獲得極大的發展。 例如,數學在財務金融理論中屬於不可欠缺的角色,並且被活用於各個領域中。 此外,財務金融理論受到物理學的影響而產生了「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見第三章)。此理論在財務工程中成為選擇權和風險管理理論的出發點。 統計學在投資組合理論等各種領域中是較早被運用在財務金融理論的。 因此,使用數學或統計學的所有學問並非全然等於財務工程。傳統的財務金融理論中也有運用部分的數理手法作分析。相較於此,財務工程可說是將數理學問的成果運用得更正統且更系統化,並進而整合為一個理論系統的學問。 但是,財務工程在財務金融理論中並非一門特殊的獨立學問。 財務金融理論因近年來的高度與更精密化的發展而受人矚目,且使得各式各樣的金融新技術和新商品如雨後春筍般地產生。真可謂是一項革命性的變化,因此被稱為金融技術革命。此金融技術革命和IT(資訊技術)革命並列,對於1990年代之後世界的經濟構造帶來不小的影響。 而財務工程正是使財務金融理論邁向高度發展與促進金融技術革命的關鍵。 總而言之,財務工程對於金融技術革命後已高度化發展的現代財務金融理論而言,可以說是理論的基礎並且為核心知識。 請你務必要注意的是財務工程並不是已經完全發展成型的學問,它今後仍然會持續發展。 此外,財務工程是希望將金融交易透過基本的數學算式,合理且正確的記述下來的學問,因此有些現實中發生的狀況是財務工程也無法完全充分解釋清楚的。特別是會對於實際的金融狀況產生極大影響的人類的心理,這是絕對無法以數學來做一個完整表示的。 因此,近來的研究學者試圖將心理學的應用引進財務金融理論中。這個學問稱之為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目前行為財務學還是未發展成熟的領域,不過我認為不久的將來應該可以跟財務工程並列為財務金融理論的理論基礎。

重點摘要 ■何謂財務工程
→財務工程是使用數學、物理學和統計學對金融商品的風險或價格進行分析之理論。

■財務工程的定位
→財務工程是創造很多新經濟模式的金融技術革命要角,是現代財務金融理論的理論基礎。 講座2
何謂衍生性金融商品
財務工程的大支柱
財務工程的具體成果可例舉兩大支柱:其一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相關理論,其二為風險管理的理論。 關於風險管理會在後面章節介紹,首先先介紹關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部份。 衍生性金融商品是指將股票、債券和外匯等資產的風險分割出來進行買賣或加工之物。 原本的資產稱為原資產,針對從原資產衍生的價格變動等風險進行買賣者,則稱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也就是英文的Derivatives。 再來看比較具體的說明。 衍生性金融商品可大致區分為○1期貨契約(Futures)○2遠期契約(Forwards)○3交換契約(Swap)○4選擇權契約(Options)四種。漫畫中以氣溫為交換交易對象的例子來做說明,在此則以期貨交易為例子來說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基本機能。 期貨的構成
以日經指數期貨為例,日經225指數是由日本股票市場代表性的225家公司股票平均算出的指數,也是日本報紙或電視常常會使用的指摽。 當日本的景氣可能轉好時,日經指數可能會回升,因此假設我們想要投資日經指數。 由於日經225指數是日本255家公司的股價平均指數,如果投資人想要和日經225指數獲得同樣的損益,則必須購買225家公司的所有股票,而為了購買股票就必須實際支付購買金額。 然而現實中要購買225家公司的股票需要花費相當龐大的金額。在此為了方便說明,我們假設全數只需花費100萬日圓,再假設購入股票後日經225指數上升1%,則100萬日圓的資金會有1萬日圓的收益,但若是下跌1%,則會產生1萬日圓的損失。 那麼,如果此時我們不是以現實的資產(稱為現貨)交易,而是只以變動的價格進行交易,那麼情況會如何呢? 也就是說,假裝我們真的買了100萬日圓的日經225指數,當日經225指數上升1%時,可以獲得1萬日圓,但當日經225指數下跌1%時則必須支付1萬日圓,這樣的作法並不需要購買225家公司的股票,也不需要準備100日圓的現金。 如果是這種作法,也可以簡單操作「賣出日經225指數」。 實際上為了賣出股票,你手中必須持有此股票,或是必須已經借來準備賣出的股票(借股票賣稱為賣空)。 但是,假裝我們已經賣出100萬日圓單位的日經225指數,如果指數下跌1%則可獲得1萬日圓,指數上升1%則必須支付1萬日圓,即使手中沒有持股,或是也沒有借入股票,透過「賣出日經225指數」也一樣可以進行交易。 但是,這並非是現實中真正擁有的資產,而是以現實資產衍生的價格變動來進行交易,而可以實現這種交易的就是日經指數225期貨。 為何稱為期貨是因為讓渡日期,也就是最終結算日是未來的特定時間,因為讓渡日期是在交易日後,因此交易當日是不需要支付購買費用,且到結算日前可以進行相反的沖銷性交易(買進後賣出,賣空後買進),「買進→賣出」的結果,手邊沒有留下任何股票,不需要支付購買的費用,只要支付買進價格和賣出價格的差額,也就是結算價格變動的部分就可以了。 實際的期貨交易時,投資人為了證明將來可支付價格變動的差額部分,需要先支付一筆名為保證金的擔保金,但是由於這金額和現實資產買賣時相比費用少很多,因此對於只結算價格變動部分的期貨的基本機能並沒有改變。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意義 接下來要說明為何投資買賣時,需要這種只結算價格變動的期貨交易。 例如:我們確定知道一個月後會有100萬日圓的現金進帳而想要在股市中運用這筆金錢。然而現實中,如果現在想要購買股票必須在事前備妥購買的一筆錢才行,那麼,此時除非是去借款,否則要等一個月後確實收到100萬日圓時才可以購買股票。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這一個月的期間股價會大幅地上漲時該怎麼辦呢?難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可能獲得利益的機會流失掉? 事實上,在這種情形下,可以先進行期貨交易,之後當實際現金入帳時,再對買入的期貨進行相反的沖銷性交易即可。然後再用現金購買實際想要購買的股票。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如果股票真的上漲,則上漲的部分會成為期貨交易的利益,如此將不會流失獲利的機會(請參照下圖)。 讓我們想一想另一種情形。 假設有一大型的金融機構持有各個業種公司的股票。當股價下跌時,理所當然地資產價值也會因而減少並造成損失。 在此我假設,當股市出現了負面消息時,股價有可能大幅地下滑,但是如果該金融機構同時將持有的各種股票一起賣出,則可能會造成股價更大幅度的下跌,或者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所持有的是重要客戶的股票,即使想賣出也會礙於利害關係而不能脫手。 遇到這種情形可以藉由只賣出期貨,不出脫持有的股票,達到迴避股價下跌時所可能造成的風險(迴避可能發生的風險之事稱為風險迴避(Risk Hedge),或者稱為避險(Hedge))。這時由於持有者不出脫股票而選擇繼續持有,股價下跌,資產當然會因此減少。但是日經指數下跌的部分則由期貨交易中獲利,藉此就可彌補損失(請參照下圖)。 當然不論是哪種情形,當股價和預期的完全相反時,期貨交易就有可能造成損失。就如同漫畫中所說的,為了追求獲利的可能性,心裡一定要抱持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損失的心理準備。而為了避免損失發生所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必須放棄獲利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追求獲利的可能性或是迴避損失的風險性,至於該如何選擇,基本上是可以藉由自我判斷做自由選擇的。我以熱熱亭和涼麵屋的例子來做說明,雙方為了能專心於自己的本業、避免因氣溫變化產生的風險,因而共同決定以衍生性金融商品來實現這個目的。 衍生性金融商品雖然並不能保證一定能獲得新的利益,但卻帶給熟用這些工具的人極大的可能性和選項,基於自己判斷所選擇的行動,可以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因此,「衍生性金融商品鴻溝」也就是所謂的熟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人與並非如此的人,兩者對於能否追求獲利或規避風險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差異。 重點摘要
■衍生性金融商品在財務工程中的定位如何?
→財務工程中有衍生性金融商品和風險管理這兩大支柱。

■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什麼樣的東西?
→衍生性金融商品可大致分為「期貨契約(Futures)」、「遠期契約(Forwards)」、「交換契約(Swap)」和「選擇權契約(Options)」。

■衍生性金融商品(期貨)的功能?
→衍生性金融商品(期貨)是假設將現實的資產「買進」或「賣出」,只結算價格變動部分的交易。

■為何需要衍生性金融商品?
→衍生性金融商品不需要備妥實際交易所需的金錢或股票就可以進行交易。也就是透過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可以增加交易的選項,以獲得更多獲利的可能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