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職場的情緒傷害找出解方
我進入管理顧問領域之前,曾有十幾年在台灣本土廠商,以及法商、美商、日商等外資企業擔任經理人的經驗。從一個百貨公司的行銷專員做起,接著擔任時尚品牌的行銷經理、化妝品產業的公關及教育訓練協理、品牌總經理,然後才自己創業,發揮管理顧問的專長。
也許是因為工作使然,過往長期待在零售產業的歷練,促使我必須對人產生好奇,和對方進行溝通,取得對方的信任。因此,很自然的,我習慣自我訓練敏銳觀察力,而這種特質因此一直跟著我,讓我更容易進入到許多人的內心,一窺他們心中每個喜怒哀樂的故事。
不幸的是,這些故事很多時候都是令人傷心、生氣、無奈的。當某人信任我,認為我看過很多案例,希望我給他們一些建議時,其實我心裡壓力是很大的,我真的想幫忙,但又怕自己斷章取義或給了不正確的想法,影響對方做錯決定,可是,我又深知對方的確陷在困擾茫然的低落情緒中。
因此,在受邀到各企業做內部培訓時,每每遇到下課有人找我聊他的工作,我總是耐著性子,忍住站了一天的腳痛,忍住如椎心刺骨的腰痛,讓自己進入對方故事,「入戲」,然後不斷地傾聽,並試著透過問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方法解決。我心裡了解,他們其實不一定想要找我解決問題,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想要發洩,有個情緒的出口。
因為我太容易「入戲」,久了,說真的,我也會跟著這些人所經歷的事而情緒起伏。曾經,一位年近50,個性木訥的廠長,問我該怎麼帶一個他很欣賞,個性卻桀驁不馴的年輕人,才能順利推動工作進度?一位在外商資歷超過十年的經理,星期五收到國外總部的資遣通知,要求他星期六日就得把辦公室收乾淨走人,他想要上訴爭取;一位看起來年紀約30歲的研發課長,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倚老賣老、不願意配合其他團隊成員的資深員工離開公司,以免影響士氣?
每個跟我分享職場故事的人,他們說著說著,情緒開始激動,眼眶泛著淚水,鼻頭酸紅,嘴唇顫動。光看著他們的臉,聽著他們說,就可以感受到情緒壓抑已久,已接近崩潰邊緣。我的腦中也跟著勾勒想像中的現場畫面。然後那些畫面深烙在我的心裡,隨著時間流逝,或許細節慢慢不見,但是,當時的情緒感覺,常常在不經意當中湧上來,而忍不住為對方悲傷。俠女個性的我,常常問自己,能為這群人做什麼?
我去找書,不論是彼得.杜拉克、阿德勒心理學、職場教練史蒂芬.科維,厚實的理論,瞻之彌高,仰之彌堅,讓在職場被迫捲進泥巴戰,周旋在上司、下屬或同事之間的讀者,看完之後雖然很激情,可是卻不見得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結果是,書念愈多,卻顯得工作更醜陋,人間世態更炎涼。
我回學校進修,想增長自己,幫助更多人。2015年奮力考進管理學博士班,結果我愈念愈懵。博士班的教育,其實已經鑽進學術研究,教授學生們忙著跑統計、找變項之間的顯著關係,哪個教授會在乎職場地獄中那些可憐蟲,升等和登上國際期刊才是關鍵。
結果是,職場上工作的人依然糾結在複雜的人際中,很少有人明確地、有步驟地、全面地,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溝通」是我的本業,「管理學」是我的擅長。我在職場這個江湖之地,經歷多家企業擔任主管的歷練,奮戰超過十八年,深知職場會帶給人多大的情緒困擾。既然泰半書本內容空泛不落地,學校教育太狹隘,我決定揉合書籍、學術、實務三大元素,根據現在職場人在工作上最常碰到的人際互動問題,集結成一本實用有效的職場人際關係管理書,讓你知道,如何應對職場上讓人精神緊繃、情緒耗竭的互動。
「如何做」是本書的關鍵。我將提供你步驟、方法,甚至話術,而把理論成分降到最低。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實際練習如何有效修得貴人、退去惡人的「職場工作操作手冊」。
這本書依著職場互動情緒耗竭的三個來源:上司、同事、下屬,分別談到「向上溝通」、「同儕互動」、「向下管理」三大單元,每個單元以故事為引子,然後提出具體的職場應對技巧。
本書共有二十四個職場應對技巧,歡迎從頭看到尾。但,你也可以根據你亟需解決或了解的狀況,翻到需要的頁面,在實際工作中,直接運用,然後,你會看到成果。我希望這本書是你書架上,一本隨時需要,隨時翻閱的書,一路伴隨你在職場成長茁壯。
展開這本書,我希望你斷開職場上的情緒耗竭,讓工作,不再是個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