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我要邀請你到芬克爾家來過一晚。當你走進我們寧靜祥和的家,我在門口迎接你,領著你來到我們乾淨、擺設得完美無瑕的餐桌前。我的孩子們靜靜坐著,餐巾放在膝蓋上,耐心等著輪到自己分享一天的活動。他們恭敬地傾聽兄弟們分享的事物,然後問一些有見地、探索性的問題,明顯表達出他們有多麼關心彼此!這是夢幻之地──不!這是奇幻仙境。
你走進來,最先注意到的是噪音。老天,好吵。三個小男孩怎會吵成這樣?你看見我妻子告訴我週末我們得去參加一個童子軍活動,小兒子喬許嬉鬧地拿喜瑞爾玉米片往我頭上丟,試圖引起我的注意。大兒子亞當大喊:「聽我說!」他的雙胞胎兄弟馬修一邊戳我,一邊把他的iPad推到我臉上,巴望著在一片混亂和混沌中,我能反射性地輸入個人識別密碼,讓他有額外的螢幕使用時間玩創世神(Minecraft)遊戲。
啊,甜蜜的家。沒完沒了的喧鬧混亂、騷動和干擾。如果你也有過一屋子小孩,那麼你應該了解我的意思。我絕不會用我那一團亂的家來交換世上的任何東西,但有時候我真的很難找到喘息和思考的時間。
你已經猜到我的意思了。等待家人自發地表現出自制、耐心和冷靜傾聽技巧的策略,是注定要失敗的。在你公司裡也一樣,被動地等待一波請求、大小問題和任務結束,讓你可以神奇地得到些許時間、空間和寧靜,去擬定那些積壓了好幾週的重要企劃的對策……同樣是一種奢想。在海洋中,一波過去還有另一波,接著又有另一波,永無止盡;同樣地,在你的公司裡,一波緊急的請求結束後也會有另一波,一波接一波,沒完沒了。除非你採納我所說的「價值經濟」(Value Economy),並作出不同選擇,否則明天肯定和今天一樣緊張忙碌。如果你想創造一個空間來完成你最重要的企劃,你就得積極地去促成它。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我了解到每個週末我會需要幾小時自己的時間,出去健行,或者看書,或者只是靜靜聽音樂、思考。在你的公司裡,你也需要結構性地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時段。價值這東西需要一些時間來匯集想法,集中力量。唯有積極投入能量來為你的一週帶來秩序和組織,才可能馴服熵的反作用力。
可是你說,他們在等我「挪出時間來參加開會」、「回答問題」或者「交報告」。如果你不能每週騰出二、四或六小時來安排幾個一到三小時的時段,以便去做你拿薪水真正需要做的高價值工作,那麼所有一切回應請求、處理收件匣的奔波忙碌都只是枉然。或者,就像莎士比亞說的,「熱熱鬧鬧,終究一場空。」(Full of sound and fury, [but] signifying nothing.)這正是佛羅里達一家知名電子科技產品批發公司執行長湯姆‧桑蒂利的親身經歷。
湯姆一手創立了xByte Technologies公司,但是創業多年,他每週八十小時的工作──忙著滅火、處理電郵和不斷被干擾──變得越來越難以承受。他家中有兩個難得見上一面的孩子,他感覺自己在事業需求以及陪伴心愛家人兩者之間左右為難。
不只湯姆累了,他的妻子李也一樣。她受夠了湯姆老是錯過家庭聚餐,沒能更常參與家庭活動,也不忍繼續看著湯姆的長時間工作影響他的健康。她常聽湯姆說:「家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做的卻是另一回事:長時間工作,錯過家庭共餐,以及帶回家來的工作壓力。
這些道理湯姆都懂。在他內心,他知道他得想個辦法來擺脫每天經營事業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不知道方法。一邊是必須長時間工作來維持動力和成功的事業需求,一邊是照顧家人和他自己的個人需求,他在兩者之間分身乏術。湯姆就像我多年來認識的許多企業領導人,被他們的事業責任束縛,被自己先前的成功困住。就像神話中的巨人亞特拉斯,肩上扛著一個小小地球的重量。他們扛著公司的希望和承諾往前走,在許多方面感覺他們冷落了家人和自己。他們的做法在事業領域中似乎行得通。畢竟,截至目前它已經產生相當出色的成果,儘管午夜夢迴時,他們會意識到,這只是他們人生抱負的一部分。可是他們不敢停止打拚,因為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別的辦法可以確保事業不會整個垮掉。他們夢想能有個辦法讓他們享受事業成功,同時又不會犧牲生活的其他層面。對湯姆來說,對許多人來說,實在看不出該怎麼做才好。
就湯姆的例子,最後催促他尋求解決辦法的是他的妻子。李上網搜索可能的解決方案,找到了我的企業訓練公司。她的丈夫很聰明,也很投入,但是他對自己和他的員工經營企業的方式相當執著。李知道一定有更好的辦法。因此,在二○○七年,她替湯姆報名參加了我們的課程。今天,湯姆說:

「她知道我有多小氣,因此當我得知她已經付了課程費用,而且是不能退費的,我覺得我非參加不可。很高興我參加了,因為這開啟了我經營公司的重大變革。我知道一開始我並不是最敏銳的學生,但是漸漸地,關於如何妥善經營公司的知識對我起了巨大影響。回想起來,我不敢相信以前竟然會用那種方式管理公司。我做了太多不該由我來做的事。都是我的錯,怪不得別人。當時我懂的太有限了。」

湯姆學到的一件事是,他每週的許多工作時數不僅沒有創造多少價值,而且是減緩事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他了解到他為公司所做的三件事創造了最大價值──其他任何事都遠遠比不上。首先,他確保自己的採購團隊購買優良產品──能迅速銷售出去而且預期利潤豐厚的產品。第二,他密切關注他的線上和電話銷售團隊所作出的重點定價決策,以免他們無意中把採購團隊努力建立起來的利潤白白送人。第三,他作高層次的戰略決策,例如重要的人員招聘和資本投資。當然,他為公司做的不止這些。他仔細監督他的營運團隊,以確保發貨準時;還有品管團隊負責為公司出售的二手電腦伺服器和組件進行抽樣測試。而且他也非常關注公司的財務狀況。但是,當他把自己的角色放在陽光下檢視,他了解到,他作出最高價值貢獻的三個地方是:確保正確採購、合理定價,以及作出穩當的高層次戰略決策。其他的都只是小菜一碟。在我們合作當中,他很快便發現,他之前所花的時間有一大部分──每週五十小時以上基本上是做白工:

「在輔導過程中,我很快就發現,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對公司的貢獻微乎其微。我只是覺得我必須多做點事,或者親自監督它們完成。回頭想想,我了解到,那主要是為了滿足控制慾,跟如何讓我的時間得到合理回報無關。」

也許你的狀況和當年的湯姆一樣。你有能力,有責任感,而且從事業成功的標準來看,你的成就十分出色。但你已經到了事業生涯的一個階段,你意識到必須找個更好的方法,而不是花更多時間埋頭苦幹,困在永不停歇的成長跑步機上。
你想成功領導你的公司、小組、部門或團隊,但你不想再為此犧牲工作之外的一切。你已經在事業成功的聖壇上供奉了太多,一些你再也拿不回來的東西,例如和家人共處的時間,或者因為忙於工作而不得不結束的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認為你需要長時間工作才能取得事業成功是一種謬論。其實,你目前的許多工作時間實際上對公司的長期成功是有害的,因為那會降低公司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讓它對你更加依賴。更長的工時不必然會帶來更好、更強大的事業。既然你已經發展出一套創造高價值的核心技能,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更有策略性地工作。
也許你為了事業成功而犧牲一切的做法,其實是一種事業運作的過時模式? 一種你從來不曾有意識地質疑,而只是被動地被文化神話和制約作用塞進腦子的模式?也許有一種影子經濟,和我們目前身處其中的經濟模式同時運作著?也許這個影子經濟才是事業成功寶座背後的真正力量?
兩種經濟模式
一直以來你被教導,成功之道無他,唯努力工作而已。你已被灌輸了以下的文化模因(cultural memes):

勤奮工作。
成功來自於比對手更努力。
只要你努力爭取,就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勞力平等。
如果你想把事情辦好,就親自去做。
如果你決心要成功,就必須投入時間。

我把這種世界模式稱作「時間與努力經濟」(Time and Effort Economy)。在這個模式中,你獲得成就的方式是更加努力工作。想加速成功?投入更多時間。還是不夠?利用晚上和週末接聽業務電話,或者回覆工作簡訊和電郵。度假?當然,只要別忘了帶手機、平板電腦或筆電,以便和辦公室保持聯繫。
在時間與努力的經濟中,一個人拿薪水是因為他付出的時間、努力以及工作態度。它是充滿血汗和犧牲的埋頭苦幹的世界。如果時間與努力經濟是一部好萊塢電影,那麼代表人物肯定非洛基莫屬,他被打得鼻青臉腫,仍然不斷揮拳,決心一路撐到第十五回合終點。
「洛基是吧,」你說:「我可以接受。」畢竟,最後他成了世界重量級拳王。首先,要記住那是一九七○年代的好萊塢,不是現實世界。即使這是真的,相對於每一個通過毅力、血汗和勇氣登上頂峰的洛基,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一個精采的開頭之後就被擊倒了。而且,難道我們看不出,想追求事業成功必定有更好的方法,而不只是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忍受那些辛苦的工作時數?
本章的標題取自一種更好、更有效的事業成功模式:價值經濟。在價值經濟中,你透過為公司創造價值來取得成功。你需要時間來創造價值,不過是一種很不一樣的時間。你需要利用一些不受干擾的最佳時段,來戰略性地投注在可以為公司創造最大價值的事情上。低價值電郵和第三方請求?你當然可以處理,但必須等到你把一週中最好的時間投入那些最高價值的創造力活動之後。低價值事務只能佔用你的零碎時間,而不是你的黃金時間。
簡單地說:兩種模式都無所謂對錯,它們只是我們所創造的關於事業如何運作的秘而不宣的構想。與其問:「這個模式是對的嗎?」還不如問:「這種模式能為我帶來多少我想要的結果?」你選擇的模式是一種篩選工具,過濾你從這個世界接納、隔絕、輸入的東西。你的模式是決定你如何詮釋、組織萬物並且賦予它意義的最大力量之一。你的模式,不管對或錯,都會成為一種調節過濾器,介入你在這世上所遭逢的一切事物。你的模式──你的腦子創造出來的一種游絲般的東西──足以改變你在某個生活領域中的一切信念和行動。
舉個例子。我十三歲開始打草地曲棍球。幾年後,發展球探看好我的潛力,推薦我去參加美國十八歲以下和二十一歲以下國家隊的比賽。對我來說,那是夢寐以求的機會。當時我十五歲,每週四天在加州西米谷市的穆爾帕克學院和高級國家代表隊一起受訓。我剛經歷了第一次青春期成長,在不到十八個月的期間,從五呎四吋長高到五呎十吋。我又瘦又笨拙,體重一百四十六磅,比較像一隻還沒發育完全的小狗,而不像一個優秀的運動員。
每週三天,在兩小時的練習結束後,我們會去跑道上進行包括四百米衝刺在內的間歇短跑訓練,來提高我們的乳酸閾值門檻。我被一群和我一起受訓的老經驗球員擠到了隊伍的後面。他們都是二十出頭到二十五、六歲、正值體能巔峰的成年男子。所有隊員都在規定的七十秒以內越過終點線,除了我。「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芬克爾終於到了。」當我吊車尾越過終點線,我的教練會充滿嫌惡地喊道。在分配的三分三十秒休息時間過後,我們會列隊,準備再衝刺一次,然後我依舊會比所有人慢個十到十五秒到達。就這樣過了幾年,如果我因此養成一種觀念,覺得自己比其他訓練夥伴遲緩,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我還記得一切起了變化的那一天。那是一個炎熱大晴天的下午四點半。我們剛完成一次例行的兩小時練習,我們走到體育場跑道上進行體能訓練。當時我十七歲,已經和高級國家代表隊一起受訓整整兩年。那天,不知什麼原因,在起跑線上,我的教練里克大喊,要我排到隊伍的前面,而不是後面,我自然而然靠邊站,準備讓路給其他比我跑得更快的人。
哨子響起,我起跑,這次跑在一夥人前面。我仍然記得當我衝過跑道的第一個轉彎時的呼吸感和模式,我盡可能迅速揮動手臂,兩手和頸子放鬆,一路領先。在直線跑道上,我把步伐拉長,再次感覺我的呼吸找到了節奏。彷彿作夢一般,我通過最後一個轉彎,朝著站在終點的教練直奔過去。他站在那裡用碼錶計時:「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我和最快的一組一起抵達,在二十名運動員中以六十六秒的速度名列第三,我驚奇又得意,這怎麼可能呢?
在規定的休息時間,我們先慢跑然後步行,然後列隊準備進行第二次間歇短跑訓練,這次六十七秒,接著是第三次四百米短跑,六十六秒。第四次,還是六十六秒。
從那天起,我的世界起了變化,不知怎地,我打破了自己向來抱持的狹隘觀點。任何一個田徑專家都會告訴你,一個運動員的四百米間歇短跑時間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從八十一、八十二秒一下子縮短為六十六、六十七秒。你不可能在一天內減少整整十五秒。可是事情確實就是這樣。回想起來,我了解這其實意謂著,幾個月來,我內心一直知道自己可以跑得更快,但我的自我模式和我的能耐讓我退縮。我終於完全長大了,那時我身高六呎,體重一七○磅,但在那天以前,我一直因為自己過去的形象而畏縮不前。
那天到底是什麼起了變化?充其量不過是我對自身能力的信念──我為自身能力設下的模式。同樣地,當我意識到每週工作八十小時並不是成功秘訣,我經歷了事業生涯的一次強而有力的突破,透過持續把我的最佳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最高價值的活動上,我可以產生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成果。獨自一人這麼做了幾年之後,我了解了在同樣的前提下經營公司的力量,將團隊的最佳時間、才能和心力投注在公司最有價值的企劃和機會上。就像當年做衝刺訓練的經驗,我看到了一種「不可能」的大躍進。
我開始向我的企業培訓客戶教授這個方程式的早期版本,而他們的成果顯示,將個人和團隊的最佳時間和心力投注在一些價值最高的機會和行動上的做法,的確具有普遍的可行性和影響力。我目睹客戶的公司更快速地成長,利潤大幅增加,而它們的主要領導人也能支配自己的工作時數,好好休假──對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這原本是他們放棄多年的東西。
對我的方程式實驗衝擊最大的是在有了孩子之後。二○○九年,當我的兒子亞當和馬修出生,我已經用這方程式實驗超過十年。當壓力來了,我的公司需要我搭飛機去主持另一個大型會議,或者為了完成一本新書而一整季沒日沒夜地工作,我會去做。可是當我第一次把我的雙胞胎兒子抱在懷裡,感受到一股難以抗拒的複雜情緒,我覺得我再也無法工作這麼久了。他們的到來讓我的時間運用有了全新的局限性。就像太空人仔細計算氧氣、燃料和水的理想消耗量,我開始重新擬定計畫,以便把有限的工作時間、心力和商旅天數作最充分的利用。
本書是我把奉行多年的模式化程序一口氣完整地呈現出來的最佳嘗試。你持續成長的基礎不是苦幹。它不需要長時間工作,也不需要經常在晚上和週末加班。事實上,它堅持的正好相反。我知道這是時間與努力經濟的異端,但我親眼目睹了它的影響力──對我,以及對那些採行這方程式的客戶的生活。
今天我經營兩家極為成功的公司,並且終止了每週工作四十小時的生活。我在傍晚五點半回家晚餐──最好是,因為我是家裡負責掌廚的。我每週運動六天,每年至少有十週真正的假期。這一切的開端是我決定脫離時間與努力經濟,完全投入價值經濟。這是一個你必須作出的決定,而這決定極有希望改變一切。

時間與努力經濟:要是老闆看到我不忙,她會生氣的。
價值經濟:要是老闆看見我工作毫無成果,她會生氣的。

時間與努力經濟:要是我不一直察看收件匣和應用程式,我可能會錯過重要的東西。
價值經濟:如果我不斷察看收件匣和應用程式而影響了我最重要的工作,我將無法為我們的公司貢獻出最高價值。

時間與努力經濟: 要成為一個好的、有責任感的團隊成員,我必須在晚上和週末回應工作請求,就算為了接聽電話或回覆電郵而打斷和家人共處的時間也一樣。
價值經濟:要成為一個好的、有責任感的團隊成員,我必須勇於挺身維護一種堅持成果的公司文化,而不只是沒頭沒腦地忙碌。當我擁有豐富充實的家庭生活,我會有最好的工作表現,也會在團隊中待得更久。

時間與努力經濟:我設定了電郵和應用程式的推播通知功能。畢竟,這種模式說,要反應靈敏,讓人找得到你。
價值經濟: 我聰明地使用篩檢器和更好的設計,來不斷省下一些不受打擾的最佳時段。畢竟,這種模式說,想要有效率,你必須把黃金時間花在為公司創造最有價值的工作上。

時間與努力經濟:要努力工作,讓自己成為要角。只要沒人能替代你,你就永遠有工作。
價值經濟:當你聰明地工作,創造巨大價值,尤其當你建立了即使你不在工作位子上,也能夠把價值向前推進並且維護所有獲益的組織、團隊和文化,你將擁有真正的經濟保障。你將變得極有價值,讓你的公司甚至競爭對手,願意為了你有能力提供更多、更持久的成果,付給你豐厚的待遇。

你可以看出兩種經濟模式看待世界、推動你日復一日持續運作的方式有多麼不同。單純地努力打拚的大部分收益屬於增量收益。你多投入一小時工作,你就多獲得一小時經濟價值。在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線性關係:多x單元進,多x單元出。而且,這類收益是有上限的:一天和一週就只有那麼多個小時。事實上,那些生活在時間與努力經濟中的苦幹者往往會到達一個額外工作時間帶來的回報逐漸降低的階段。過了這個疲憊或工作倦怠的門檻之後,存在著一種降級的關係,每多工作一小時,只能得到一小部分價值。隨著他們試圖用更多工作時數強力獲取更多收益,這種衰減率也不斷增大。把最佳時間投入影響力最大的目標,而不是花更多時間回覆電郵、簡訊,或者處理那些塞滿你的工作日的來自第三方的低價值請求,意謂著每多工作一小時,都將產生放大的回報:十倍……一百倍……一千倍或更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