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語言是誤解的源頭。」─安東尼‧聖修伯里

一段圖畫史

把腦中的點子畫出來?這樣的想法當然不是創舉。早在史前時代,穴居的人類就已經在岩洞石壁上作畫了。那些畫裡畫的是他們腦中所想的呢?抑或只是單純他們眼中所見到的?沒有人能知道。某些壁畫想要表現的意義就這樣成了亙古之謎⋯⋯一直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同樣也透過了繪圖輔以簡短文字註解的方式,來表達腦中浮現的奇想。

視覺思考訓練的先驅

時至今日,仍有好些先驅不遺餘力地鼓吹,利用廣義的繪圖概念,來呈現腦中的想法。例如美國的插畫家大衛‧席貝特(David Sibbet)就是首波致力於發展圖像引導思考(facilitation graphique)的先鋒人物。他後來創立了The Grove公司,綜整規劃出許多適合職場與個人領域的圖像思考模式。許多其他的先行者也跟著他的步伐,接續投入探索視覺思考訓練的領域,例如:

• 伊莎貝‧梅克莉(Isabelle Merkley)提出了五十種圖像模式作為圖像思考訓練的輔助工具;

• 至於朵賀蝶‧朵普羅斯基(Dorothée Dobrowski),她則推薦利用策略性圖像來加快改變的速度。她在自己的書裡《圖畫解決方案:設定圖像式目標,大幅改變你的人生》(Drawing Solutions : How Visuel GoalSetting Will Change Your Life)提出了獨到的「觀看法門」。

圖像思考模式好處多

能幫助你將目標圖像化的視覺思維模式,具有多重優點:

• 圖像大多不是直線關係,更能呈現出腦中點子之間的紛雜關聯。

• 不需具備任何繪畫藝術天分,人人皆可上手。

• 能加強大腦記憶,記住之前介紹過的概念。事實上,人們更能捕捉住訊息中的內涵,當這些訊息:

– 是以視覺圖像來呈現

– 有清楚的層級關係

– 能表現出三度立體空間感• 圖像能表現出問題的全貌。而且在觀看一幅全視角的圖像時,感覺讓人更愉悅!法國國家健康醫學研究院主任,菲利普‧拉修(PhilippeLachaux)在他的著作《專注的大腦》一書中,對此現象有很精闢的闡釋:「我們會很自然地將注意力放在全面性的結構上,此時,我們能更容易地理解這個大世界,這個『我們』的世界。這樣一來,世界於是變得不那麼複雜,或許也不那麼豐富,但變得更容易管理了,而且在那當下會給我們的心情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有好幾份研究報告顯示,當我們心情愉快的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更宏觀的注意力模式!這就是英國人所說的『綜觀全局(The Big Picture)』。」

• 比起用文字書寫,畫圖對人類的大腦來說,無疑是比較不費腦力的理解方式。

• 用圖像做筆記更能加深繪圖者的印象,因為繪圖者需要按部就班地一步步進行,才能完成一幅圖像筆記。

• 而且畫圖本身就是件很有趣的事!繪圖者一般多能抱持著愉快的心情,循著圖像思考先驅們提供的圖像模式來完成圖像筆記,這些圖像模式就跟我們小時候最愛的假日習作本裡的練習題差不多。

• 圖像筆記能讓你的點子走出腦海,讓它們互相激盪。想法因而變得更具體,不再抽象籠統,難以捉摸。因為它們就畫在你的眼前。

本書的架構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 第一部:速寫腦中的點子。在這裡,我們將學習:

– 怎樣畫畫

– 怎樣完成一幅圖像筆記

• 第二部:昨日的經歷鍛造明日的夢想。這裡,我們將學到:

– 如何發掘出你的夢想

– 如何從過去的經驗裡得到教訓

– 如何把現今的情況納入考量

– 如何看見視覺圖像的潛力

• 第三部:將目標化為圖像予以實現。我們將學到:

– 如何將目標化為視覺圖像,將目標變得具體,變得可以達成

– 如何將現實納入考量

– 如何評估手上的各種可能方案

– 如何展開行動成功地完成計畫,達成目標

本書將運用多種圖像模式來協助讀者完成目標。我們會請你們用圖像筆記的方式來回答書中的練習題。所謂圖像筆記,指的是一種獨特的繪畫形式,裡頭包含了好幾種不同的視覺要素:

• 文字

• 圖畫

• 象形符號

• 其他一本工具書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的前兩部分主要在介紹一些能夠輔助讀者完成生活目標的圖像模式。讀者可以直接在書上畫出答案。儘管如此,書頁的大小尺寸有時並不是那麼地適合記錄下一切,所以我們建議讀者找一張A4大小的紙張,或用A4的筆記本畫出練習題的答案,逐步地完成圖像筆記。這樣的做法能讓大家有更多的練習空間,讓繪圖技巧更純熟,進而讓大家在這塊天地裡感覺更自在。

使用本書所需的物品

完成書中的練習題,無須多花錢購置昂貴的物品:一張紙,一枝筆,就夠了!

讓夢想誕生吧!

本書的目標在於幫助讀者找出奔馳人生的韁繩,然後交到讀者自己的手上。而運用圖像模式的目的則是要幫助大家在飄渺的想法雲霧裡,能看清楚自己心中所望。所以,準備好要創造自己的未來了嗎?

PART 1 如何畫出你的想法?

這部分旨在給讀者一把鑰匙,讓讀者能獨立自主地以圖像來表達自己內在的想法。首先,讀者將先了解,視覺化的圖像與大腦之間天生具有生物相容性,也就是說,大腦的運作有很大一部分靠得是視覺記憶。

接著,讀者將學習如何自在無礙地畫畫。事實上,大多數的圖像都能夠以最基本的形狀來完成(圓圈、方形、三角形等等)。最後,我們將學習如何將不同的形狀與文字說明配對,從而創造出個人專屬的圖像筆記(也就是英文的「sketchnotes」)。

Chapter 1 為什麼要用畫的?

「大腦,是我第二喜歡的器官。」─伍迪‧艾倫

所謂圖像筆記是融合了文字與廣義繪畫的一種繪圖形式。在簡單的表象下,甚至在某些人眼裡會覺得過於簡化的線條之下,圖像筆記事實上是一個能完全貼合我們生理運作的方程式。

視覺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用畫的?就像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的莫里康卡教授(Mriganka)所言,「大腦有一半的功能與視覺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圖像筆記與大腦運作能如此貼合的原因在於:

• 圖像筆記使用了圖像:大腦對圖像的接收速度,比起相對應的文字描寫,速度要快上許多。此外,圖像呈現的經常是濃縮後的資訊。用文字來陳述圖畫裡隱含的內容總是會顯得落落長,不如圖畫來得直截了當。加拿大生理學家亞藍‧帕依維歐(Allan Paivio)證明了一幅圖畫能同時提供兩種編碼:文字與圖像編碼。• 人類有所謂的注意前認知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會很自然地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圖像,以利於我們運用這項天賦的能力找出這個抽象概念成形的動機。生理學家已經證實人類具有注意前認知能力,這個能力的特徵如下:

– 自然而然毫不費力

– 一眼便知

– 同步理解

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兩個腦半球組成,中間有一條厚厚的神經纖維帶連結,稱為胼胝體。

斯佩里醫生的研究顯示,大腦的兩個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總的來說,左半球的功能偏重:

• 邏輯 • 演算 • 推理

• 分析 • 字彙 • 細節

而右半球則專司:

• 整體性 • 綜整 • 想像力 • 色彩

時值今日,有關左右腦的理論,有一些科學家開始提出質疑,在此我們無意選邊站,或加入這場科學論戰,只是想把這個理論拿來當作一個比喻,在下面的內容裡,權充讀者閱讀的座標基準罷了。

如果拿一段文字與一張同等含義的對應圖像來做比較,文字會在左腦進行闡釋,而圖像則多交由右腦詮釋。

右腦能將我們投射進入我們所畫的圖像裡。就算我們接收到的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形狀,大腦也會努力地為這個形狀找出一個意義。所以每當我們仰望藍天白雲,總可以望見一群群的綿羊、幾隻大象⋯⋯長久以來,生理學家常利用墨水漬在腦海裡投射出來的圖像進行精神分析。好比用十張抽象圖片(皆由墨漬組成)來進行的羅夏克墨漬測驗,讓受測者看了圖片後開始描述他從中看見了什麼,也就是讓他以一張圖片為基礎來說故事。

更早以前的達文西就已經注意到了投射的潛能。看著一堵滿是汙漬的牆,他發現人腦總是很煩人地、一個勁地想要把牆面的汙漬重新分開、再組合成為各種物品或人物之類。

【練習】每一張圖都隱含著一個意義

拿出一張紙和一枝筆。紙張橫放,閉上眼睛,然後在紙上隨意畫線。

張開眼睛,然後在你的隨筆塗鴉裡找出一些具體的形狀(好比物品、動物之類的形體)。找出來之後,將組成這些形狀的線條加粗加黑,然後塗上相配的顏色。同樣的練習題,你可以試試另一種做法,簡單地在紙上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汙漬牆面。首先拿出另一張紙(紙張要夠厚),然後買幾條水彩顏料。將顏料一小點一小點地擠在紙上。然後將紙張對摺,將有顏料的那面摺在裡面,再用雙手壓平紙張,好讓中間的顏料能夠延展開來。最後,攤開紙張。再依循上面的方法,試著從這張彩漬圖中找出你覺得具有意義的形狀。

Chapter 2 學著畫出來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如何在長大後依然是個藝術家。」─畢卡索

本章的主旨不在於訓練讀者成為藝術家,而是希望能讓你明白,畫圖其實沒有那麼難。我們可以隨著書中的練習,一步一步地學習足夠的繪畫技巧,讓自己能夠比較輕鬆自如地完成圖像筆記。畫畫,其實很簡單!

圖畫都是簡單的形狀組合大多數的圖畫都是由七種基礎形狀組合而成:

• 點 • 線 • 圓 • 正方

• 長方 • 橢圓 • 三角

每一種形狀都包含著一個意義,與一種象徵意涵。如同戴夫‧葛雷(Dave Gray)所言:

• 方形裡頭有平行與垂直線,所以會給人一種規律、秩序、穩定與堅固的感覺。

• 三角形裡有對角線、角和箭頭,象徵著改變和積極的作為。

• 圓形由弧線組成,代表著賭注、全部、與安全感。

因此,從孩童心智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要能夠畫滿,畫足,完整地畫出一個圓,最早是將近三歲的時候,而且總是伴隨著『自我』的概念畫出來的,換句話說,那代表著一個完整的實體。」

沒那麼難!

對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而言,離開幼稚園之後,大概就沒再拿過畫筆了。於是,往往一拿起畫筆,想著要畫一幅簡單的速寫時,都難以下筆。本章的主旨在於利用一系列的繪圖練習,讓大家了解,其實畫畫並沒有那麼難。

此外,將想法化為圖像,並不代表你一定要完成一幅完整的精確圖:有時候,單純的類似格局圖或地圖的簡圖,就足以表達出你的想法。

【練習】每個人有自己的路請畫出你從家裡出發到辦公室的行經路線圖:

現在請畫出從家裡出發到上次度假地點的交通路線圖:

【練習】畫出自己的人生

拿一張紙(最好是A3的大小)與一枝筆。紙張的正中央畫一個氣泡,在氣泡裡寫下你的名字,氣泡周圍加上四片花瓣。每一瓣代表一個主題:• 旅行(你完成的旅行,你喜歡做的事之類⋯⋯)

• 家居

• 工作

• 飲食(你喜歡吃的東西,你最愛的餐館類型之類⋯⋯)。

這張圖的目的在學習如何畫這四項主題的內容。

(未完待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