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錄一 第十六章:大事不妙

奇異集團未來的執行長佛蘭納瑞當時也在東京,負責管理奇異金融服務公司亞太地區業務以及收拾殘局。他是在二○○五年舉家遷居日本,此前則多半住在康乃狄克州。
典型的奇異主管通常性格開朗、擅長社交,且博聞強記、能言善道。相較之下,精明的佛蘭納瑞為人謙和,不愛出風頭,私底下有些靦腆,有時也難免彆扭。他更在行的是幕後和數字打交道的工作,而且資歷偏重於銀行業務和企業融資。
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學成後,佛蘭納瑞於奇異金服公司多所歷練:在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部門三年、企業重整小組四年、自有資本(equity capital)團隊三年、主管布宜諾斯艾利斯金融業務兩年、監督股東權益部門媒體與消費者小組三年、監管股東權益部門一年,以及督導銀行貸款小組兩年。
自稱「美食家」的佛蘭納瑞博學多聞,時常一邊閱讀非虛構書籍一邊看小說,而且處理數字宛如超級電腦。對他來說,輪調日本是項新挑戰,也是在奇異集團裡一展長才、更上層樓的一個步驟。
視察過奇異集團在日本的事業後,他更加領會到當地無所不在且令人備受挫折的官僚作風。繁文縟節使得時差這類相對單純的問題變得複雜,甚至連請示美國總部批可也搞到緊張兮兮。奇異的科層結構造成海外事業營運艱難,也阻礙了公司利潤的增長。佛蘭納瑞認為,奇異的決策權理當進一步去中心化,這樣他方能更自主地做成決策,而不須等待遠在美國的高層批准。
奇異金服公司此際正想方設法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佛蘭納瑞必須處理來勢洶洶的難題。由於日本修改了消費金融法規,原本大發利市的消費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以致奇異十年前收購的Lake消費金融公司於二○○六年成為燙手山芋。
Lake過去以極低利率借款並用很高的利率放款,曾是投資人喜愛的現金製造機。然而,日本社會輿論促使國會修改高利貸法規,把消費金融最高利率上限從近30%調降為15%到20%,加上日本高等法院的裁決認定利率超過20%屬於非法,消費金融市場備受衝擊。部分客戶於是要求Lake退還超收的利率款項,多家銀行因而被迫增加現金儲備。
利潤豐厚的Lake有道德疑慮的商業模式一夕之間不為法律所容。佛蘭納瑞必須盡力解決這個棘手難題。
鑒於投資人改採敵視立場,且客戶要求退款呼聲日趨高漲,Lake可能造成奇異集團未來負債大增,佛蘭納瑞必須迅速展開應對行動。他計畫關閉Lake近三分之二分支機構。而處境相同的花旗集團在損失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甚至徹底地收掉整個在日消費金融事業。奇異集團則把Lake轉變為「停業單位」,以便在調整損益的會計作業上不計入Lake各項損失。
在此期間,馬不停蹄的佛蘭納瑞找到了解方,以五十四億美元售價把Lake轉手給日本新生銀行(Shinsei Bank)。雙方並協議共同承擔Lake的損失,以助新東家降低客戶要求退款的成本。奇異終自這場敗局中脫身,雖然付出了十億美元的代價,但結果原有可能更糟,因此對集團和佛蘭納瑞來說還是可以慶幸。
佛蘭納瑞從此事學得教訓,他體會到在遠離美國總部七千英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日本管理奇異海外事業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儘管他火速設法限制公司曝險部位,集團管理階層卻因地理阻隔,未能明快地批准各項請示。這凸顯出奇異集團在經營國際事業上問題重重。
●●●
與此同時,在美國總部這邊,伊梅特於關鍵時刻獲得了秘密武器。行銷大將康斯塔克擔任NBC環球數位部門主管兩年多後,回到了伊梅特身邊繼續她先前的工作。
康斯塔克在NBC環球數位部門很賣力,到離開前仍努力於數位領域攻城掠地,以六億美元收購了女性導向的內容網站ivillage.com。然而,眾人都公開嘲笑說,比起新聞集團(News Corp)聲名狼藉的Myspace社群網站收購案,她砸了更多冤枉錢。
此外,ivillage.com與奇異集團企業文化根本格格不入,而康斯塔克在ivillage.com品牌下開播電視節目的構想也有始無終。回歸奇異集團總部後,她原先在NBC的廣泛職責被分派給了其他多位主管。
儘管收購ivillage.com落得一敗塗地,康斯塔克在奇異的職涯並未因而受到阻礙。她是伊梅特長年的愛將,回到總部後又肩負起大任,主導對外宣傳、對內溝通和監督無止盡的行銷戰。
當奇異金服公司於二○○八年初出現重大內部問題後,伊梅特在當年三月中旬向投資人喊話說,儘管全球金融服務業面臨巨大風暴威脅,奇異第一季度的表現依然正常,集團將會安然無恙。言下之意是,即使某些部門蒙受損失,集團仍有其他部門可以幫忙處理善後。
然而,數周之後,晨間六點新聞報導指出,奇異集團遠未能達成第一季營利目標。有些人以為報導有誤,但實際上不然。
奇異金服公司在次級房貸風暴中損失慘重。雖然奇異集團曾誇口比其他企業更了解市場,且自認憑其優越的風險管理將可安度危機,然而,奇異金服實已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難以為繼,只能一再向投資人解釋說,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破產造成的衝擊遠超越預期。也就是說,曾為奇異集團收益火車頭的奇異金服遇上了大災難。
先前奇異集團總是能達成預定目標、努力擠出所需利潤,甚至在最後關頭促成交易、交出令投資人滿意的業績,最大的功臣通常是奇異金服公司,它總能適時地為集團股票帶來不可或缺的銀彈。而二○○八年第一季財報斷然顯示,當金服事業陷入困境時,奇異集團的收益會令人大失所望。
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已成奇異集團燃眉之急。奇異財務長謝林指出,貝爾斯登公司潰敗造成金融災難、進一步撼動資本市場,且「波動程度令我們不知所措」。對真心信任奇異商業模式的投資人而言,這些話實在毫無建樹。
伊梅特直言無諱指出,奇異金服部門「過去兩週毫無能力像往日那樣完成尋常交易,」而且某些資產經重估後價值竟為負數。換句話說,奇異金服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於最後關頭促成重大交易和售出資產以利調整會計帳。
奇異股東看到這個警訊後開始出脫持股,致使奇異股價創下多年來最大跌幅,市值於一天內蒸發近五百億美元。
當華爾街還在消化那周紛至沓來的新聞時,威爾許又對奇異集團傷口撒鹽。他在奇異旗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現場節目上,毫不留情地把伊梅特批評得體無完膚。如果說投資人對奇異集團的信心已搖搖欲墜,那麼威爾許此舉更把它推落萬丈深淵。
他痛斥伊梅特「搞砸了。你的承諾言猶在耳,未料三周後就毀諾背信。你言而無信,而且還被打得落花流水。」
威爾許這是明白告誡伊梅特別再重蹈覆轍,趕快採取必要行動穩住集團收益。
他宣稱:「如果伊梅特不履行承諾,我將震怒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我會拿槍射他。」他還要求伊梅特,「務必達成收益目標。告訴大家,你將促成12%的成長,而且要確實做到。」
對於處處質疑伊梅特的人來說,他們眼中萬無一失的偶像執行長威爾許句句說到心坎裡。但伊梅特沒有公開回應,而威爾許最終也試著忍住不再批評伊梅特。不過,覆水難收。
從奇異高層到基層員工都已聽聞,威爾許以大家長姿態訓斥伊梅特,而話中要意是伊梅特犯下滔天大錯,違背了向投資人交付一貫成果的神聖使命。於是,曾被認為能解決一切商業難題的伊梅特,頓時失去媒體光環,不再顯得無所不能。
華爾街開始議論著奇異集團有必要著手進行分拆。這在威爾許時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備受推崇數十年後,奇異集團深層結構的合理性開始受到質疑。華爾街先前未能適時注意到許多商界人士已察覺的情況:奇異集團龐大而笨拙的結構早就不合時宜,卻仍堅守一貫的商業模式。它之所以能置之不理,是因為拿出了亮眼的數據。而如今它的財報讓人失望透頂,投資人不禁質疑奇異集團還能長此以往嗎?
這些疑慮全都反映在奇異集團的股價上,使得伊梅特苦惱不堪。奇異股價一路跌跌不休,在短短幾週內重挫到三十美元以下。
第一章:急轉直下
二○一七年七月底

滿心掛慮數據的約翰.佛蘭納瑞(John Flannery),驅車來到紐約州莫霍克河(Mohawk River)畔的小城市斯克内克塔迪市(Schenectady)。當他穿過大門進入奇異集團(General Electric)誕生地暨精神堡壘時,鞋盒樣式的龐大三十七號建築(Building 37)頂上,巨幅的奇異商標熠熠生輝。這個居高臨下的電動招牌曾經獨領風騷,如今早已被許多更高聳的建物比下去。
斯克内克塔迪被稱為「電力城市」(electric city),是昔日愛迪生機器製造廠(Edison Machine Works)坐落之處。早期的發明家曾在此地創建多家公司,卻未能把最高明的想法化為商業模式,最後在若干銀行家出面協助下,這些公司於一八九二年合併成為奇異公司。
奇異的傳奇企業文化──發明、製造、量產和勢不可擋的成長──遂於電力城市遍地開花。現今在這碩大的舊工業基地,那一切已成過眼雲煙。昔日當奇異集團處於鼎盛時期,光是電力城市就有四萬多名男女職員,然而到了二○一七年人數已減為十分之一。
儘管奇異集團往日在最知名企業之列而且廣受敬重,但佛蘭納瑞此行並不是要回顧歷史。他必須專注解決集團內部問題。
佛蘭納瑞將在數週後接掌奇異集團,而位於電力城市的奇異能源公司(GE Power)是集團旗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子公司。這位候任執行長此行旨在會見奇異能源的領導階層,整體評估奇異集團的核心事業。
他將是奇異集團第十一任最高層領導者。在人事案正式宣布後,佛蘭納瑞隨即著手組織自己的團隊,準備承擔職業生涯裡最艱鉅的挑戰。
對局外人來說,這只是另一個精心籌畫、按部就班的權力移交過程,勢必像奇異先前引以為傲的交接過程那樣平順。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把職權交給佛蘭納瑞,他也負責監督整個過程,好為集團內部升上來的新領導人鋪平道路,使奇異各項傳統得以延續。
然而,旁觀者往往只看到表象。奇異集團幕後的實情是組織失能,以致陷入混亂狀態,必須捨棄傳統、求新求變。在平靜的表面下,奇異實已兵荒馬亂。而一切真相要到數週後才會廣為人知。
佛蘭納瑞被選為奇異集團新任執行長後,幾乎沒有時間深思。他在接下來一週匆忙召開了數場記者會,並接受多家媒體專訪,還舉行了內部員工大會、廣泛聽取主管簡報。在他接管備受矚目的奇異集團之前,這一切是準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
嗜讀如命的佛蘭納瑞確實做好了接班準備。從其言談始終可以看出,他是博覽群籍的人。他不像某些企業領導人那樣趾高氣揚,反而時時如分析家一般檢視自己的種種盤算和決策。他擁有銀行家的直覺,總是不停地尋找新角度來衡量各種選項,並不厭其煩地精算各種數據。他也熱愛冒險,時常偕夫人一同跋涉泥濘道路、探索奇妙秘境。他更擅長高獲利交易,而且精於揭露當中隱藏的風險。
佛蘭納瑞體格壯碩,身高超過一百八十二公分,喜好穿著深色西裝,這點頗符合他來自金融服務業的背景。他不是羞怯畏縮的人,但也不像某些對手那樣長袖善舞。競逐奇異集團執行長職位的幾位主管攻勢猛烈,積極程度不輸國會議員候選人,而佛蘭納瑞雖胸有成竹卻虛懷若谷。在投資人大會和記者會上,他始終面帶微笑,與那些一本正經的同僚形成強烈對比。
然而,在自詡為商業王國的奇異集團擔任類似國王的角色,佛蘭納瑞無論如何必須努力調適。他理當習於在安全人員簇擁下匆忙走訪全球各地,而且要安於旅程中時常更換座車、飛機或直升機。他的前任伊梅特時常訪視世界各處海外機構,而且抵達目的地會議室前總是有人預先準備好各式果品和他喜愛的健怡汽水。股市分析家甚至口耳相傳說,他的跑步機向來跟其運往全球各地,以免下榻處健身設備不合用。至於佛蘭納瑞愛喝哪種汽水則無人知曉。他實在和那些排場格格不入。
當佛蘭納瑞走訪奇異在波士頓的辦公大樓時,有位接待人員急忙趕到電梯旁按住下樓鍵,並為了沒有事先讓電梯候著而頻頻道歉。佛蘭納瑞透露說,雖然心懷感激,但他也認為這種皇室般的待遇似乎有些過火了。
佛蘭納瑞曾與伊梅特密切共事,自然見識過不少派頭,而如今他發現種種排場有時令人感到窒息,甚至覺得有點愚蠢。儘管如此,他的職位終究要講求體面,因此行程總是滿檔,身旁始終有助理和隨扈,而且免不了舟車勞頓。雖然他難以擺脫隨行人員,但至少有理由離開總部訪視電力城市等地。沒有人會質問這類旨在了解集團業務的行程。
此次訪程有助於他理清思緒。佛蘭納瑞是在六月十二日獲宣為奇異新任執行長,而十二天後,他已從康乃狄克州西哈福特(West Hartford)一家銀行退休的父親過世了。他及時向父親告知了升職消息,對他來說,父親辭世前得見其飛黃騰達,有某種程度的慰藉。但失去至親仍令他深感悲痛,使他功成名就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蒙上了陰影。
佛蘭納瑞打敗三名奇異高層主管方贏得集團執行長寶座。即將卸任的伊梅特掌理奇異已有十六年,而且在集團正式宣布執行長輪替訊息前,伊梅特絲毫未曾對外展現準備退休的跡象。
奇異傳統上對領導人才敬重有加。佛蘭納瑞是奇異金融服務事業老將,曾在財金界呼風喚雨,因此成為競逐執行長職位的黑馬。奇異董事會深明集團亟需開創新局,而伊梅特卻只知墨守成規又極度盲目樂觀。
佛蘭納瑞接手後第一時間就認清不可因循守舊。他寧願將集團一些潰爛的病灶攤在陽光下。意味著,不論實情如何嚴峻,也要不計後果地實事求是。他很清楚奇異必須改弦易轍,而且為達此目標理當開誠布公。先前伊梅特掌理奇異時種種作為時常禁不起詳細檢驗,還不斷折損員工與華爾街金融界對集團的信任。
雖然奇異董事會將給予佛蘭納瑞充分時間,但他必須一開始就立下新標竿,並且即刻著手推行必要變革,甚至採取行動清理革新的障礙。他明白改革之路著實道阻且長。
因此,他時時在波士頓的嶄新辦公室宣告:「不會再有成功劇場。」
在正式上任前,他就緊鑼密鼓重新評估奇異集團。像其他執行長一樣,他期望熟悉自己的新領域,以利按照策略做出決斷,並依據對工廠、辦公室、盈虧報表和公司負債的第一手觀察,判定奇異集團整體表現。他在數週之前已陸續會見一百多名投資人和財務分析家,當下則要和奇異能源部門主管會談,之後還將轉往辛辛那提訪視奇異航空設施。
他並非孤軍奮戰。獨自思考事情終究難以形成周全見解,而看清形勢也不是易如反掌。與外界認知大相逕庭的是,奇異諸事業皆各自獨立運作。佛蘭納瑞歷練過奇異多個部門職位,而且於集團旗下金融服務業任職最久,並有在印度等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地區經營業務的經歷。當奇異買下國際能源業最大競爭對手之一後,佛蘭納瑞還曾領導過集團收購能源事業的交易團隊。
不過,他不曾在奇異能源公司任職。
因此,他並不了解能源市場、產品、業界人士,也不明白能源業景氣循環如何錯綜複雜。他不清楚能源主管們將各項數據上報公司高層之前,在會計帳上進行調整、推算各種估計值,或權衡風險的五花八門方法。即使是終身奉獻給奇異集團的人,若想了解奇異能源公司的實況,也只能親自去其總部細探究竟。於是,佛蘭納瑞帶著他的團隊來與奇異能源管理團隊面對面開會。而雙方與談者討論公事時的神情各異其趣。
佛蘭納瑞向來精通數據,尤其熟稔財務報表,於是從這方面著手試圖摸清奇異能源公司。他很快就發現:奇異能源的現金不知何故已經用罄。他感到震驚更深覺不可思議。奇異集團旗下最大工業公司竟然被榨乾了。經仔細檢視,其利潤只存在帳面上。歷年的預計財務報表顯示,從渦輪發電機和售後服務獲取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但事實上,來自客戶的實質收益相對稀少。更糟的是,在國際市場對渦輪發電機的需求趨緩後,奇異能源竟然還製造更多龐大且昂貴的機器、擴增存貨。佛蘭納瑞後來向一位觀察家指出:「這就像是開車衝下懸崖,而且沒留下任何剎車痕跡。」
燃氣渦輪發電機是奇異能源核心產品,有著巨大的機體和同樣碩大的葉片,而且與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率先在下曼哈頓區裝置的早期發電機並無太大差異,其原理基本上也和飛機渦輪噴射引擎大同小異。渦輪機是發電廠的中樞,而奇異能源的渦輪發電機產量舉世無雙,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發電廠使用奇異能源生產的設備。
佛蘭納瑞二○一七年視察奇異能源公司時,其管理團隊已汰舊換新。奇異能源先前十二年的領導者史蒂夫.波茲(Steve Bolze)和佛蘭納瑞一樣長年為奇異集團效力。而在競逐執行長職位失利後,波茲隨即申請退休。
這是意料中的事。然而,沒想到奇異董事會竟搶在波茲退休前決議剝奪其領導權,使他措手不及。波茲身形高大,生著一張國字臉,具有常春藤盟校美式足球隊四分衛那種個人魅力。他在董事會做出決議前幾天還堅稱自己能保住職位。
紙媒曾把他塑造成理所當然的接班人選,畢竟他掌管奇異旗下最大的公司,還完成了歷來最大規模的併購案,而且以他的資歷出任執行長當之無愧。波茲像其他胸懷大志的奇異主管一樣,歷練過集團多個事業部門的職位,並掌理過奇異醫療公司(GE Healthcare)海外業務,也曾在併購案的交易團隊任職。他在董事會還有一些盟友,並在領導奇異能源公司十二年間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這一切都有助於他擠進執行長決選名單。
然而,佛蘭納瑞檢視奇異能源公司的會計帳冊後,開始懷疑波茲時代的成長數據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成果。波茲果真認為奇異能源公司可永續經營嗎?他真的相信能源市場會復甦嗎?或者他計畫成為集團執行長後再來處理奇異能源的種種問題?畢竟呈報壞消息會扼殺他登上大位的機會。
或者是,他對奇異能源的實際狀況並不知情,一直到為時已晚才發現事態嚴重?奇異旗下各公司承受著無所不在的業績壓力,若未能達標,後果可能極為嚴重。即使波茲是奇異能源公司領導人,他也不必然知道手下如何達成業績目標,況且這對他來說真的不重要,因為那些數據細節是可以變通的。不管怎樣,波茲已經去職,佛蘭納瑞必須在隨行的財務長傑夫.伯恩斯坦(Jeff Bornstein)協助下盡快處理好這件棘手的事情。伯恩斯坦在某些方面正好與波茲相反,他的個頭不高、精力旺盛、為人風趣,在公司內部安置了許多資深財務主管,觸角延伸到集團各角落。伯恩斯坦也是執行長決選落敗者,不過他選擇留在奇異集團,並且承諾會襄助新任執行長重振集團昔日雄風。
奇異能源公司財務艱困令佛蘭納瑞疑惑不解。他愈深入挖掘財報數據就發現愈多更棘手的問題。奇異能源不僅實質業績表現不佳,而且欠缺可用來化解難題的現金,並以虛假的財報數據使投資人相信其有豐沛的利潤。這些會計上的欺騙伎倆實際上就是借用未來收益來掩蓋當下的問題。
奇異能源售予許多客戶為期數十年的售後服務合約,而藉由微調這些合約未來履約成本估計值,把財報利潤做大。佛蘭納瑞無法相信奇異旗下最大的公司竟然如此自掘墳墓。隨著全球電力來源日趨多樣化,形同奇異能源公司金牛的燃氣渦輪發電機銷量漸減,相關服務也隨著縮小。多年來,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競爭力持續升高,能源市場戰況日益激烈,燃氣渦輪發電機後續需求勢必持續降減。與此同時,奇異能源公司囤積了過多庫存貨,資本運用效率極低,而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這些庫存很難消化掉。
因董事會和高層主管普遍未能察覺,奇異能源公司這個致命的問題不斷惡化。直到佛蘭納瑞爬梳財報後才發現,攸關集團存亡、理應現金充裕的奇異能源公司竟深陷財務泥淖。他彷彿看到地平線遠處一場災難正逐漸迫近。
佛蘭納瑞在奇異集團歷練三十年,如今登上了職業生涯巔峰,而整個集團竟然即將墜入深淵。如果奇異能源財報上的利潤不是騙人的數字該有多好,但那終究只是欺瞞大眾的會計伎倆,而且紙畢竟包不住火。
佛蘭納瑞心情低落,甚至不知所措。但他仍努力讓會議室裡所有人明白他的想法。他把視線從財報轉移到已相識二十年的財務長身上,然後質問說:「你知道這該死的情況嗎?」。
摘錄二 第二十五章:獵物

二○一二年秋季,亞當.史密斯(為保護此人身分,此處使用假名)看見了勢在必得的獵物。他是奇異龐大的能源事業部門「商業研發」團隊成員。所謂「商業研發」團隊其實就是奇異的交易團隊,它是由集團內執行併購與收購案的銀行家組成。他們負責評估奇異應割捨哪些事業、將它們脫手以換取現金,同時也物色有弱點的潛在收購對象,伺機以有利價格手到擒來。
史密斯相中的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它是奇異在渦輪發電機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而且也生產載客火車。它不動聲色地發行了三億五千萬英鎊的新股,而在幾個月前它剛買回部分自家股票,且收益報告顯示其無須募資。史密斯認為,阿爾斯通發行新股是現金緊縮的明顯跡象,而且它不想讓隱瞞此事。
奇異交易團隊深入發掘內情後分析發現,以美國的標準來看,阿爾斯通公司嚴重地過度膨脹。它賺取一美元所需的員工人數為奇異的四倍。雖然它似乎亟需現金,卻未裁減員工或關閉部分設施。為長遠著想,它理應採取裁員和關廠等措施以降減成本,然而裁員須有現金方能實行。
對史密斯來說,阿爾斯通是有利的收購目標,因為它只要擺脫了過多的員工和工廠就能提升毛利率。阿爾斯通現金緊縮到危險的程度,而致無法施行裁員和關廠以自救圖存。如果奇異以適當價錢收購它,然後裁撤冗員、關閉過剩的工廠,並把它併入旗下能源部門,將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奇異必須謹慎且精準地估算收購價,以免出價過高而長年阻礙集團獲利。
史密斯連日密切關注阿爾斯通的動靜,等待著投資人拋售阿爾斯通股票、拉低它的股價。市場遲早會看出他已洞悉的情況,屆時就是他趁虛而入以低價收購阿爾斯通的最佳時機。
然而,投資人從未大舉拋售阿爾斯通股票。其股價下跌後很快就回升,因為投資人的看法顯然與史密斯截然不同,他們似乎認為阿爾斯通發行新股籌資是準備採取重大行動。
史密斯與同僚的提案呈交奇異總部後暫時被束之高閣。阿爾斯通顯然有內部問題,或許奇異有朝一日會弄清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家吉米.李(Jimmy Lee)在二○一三年四月某天傍晚,於紐奧良法國區波旁街會見了奇異交易團隊新領導約翰.佛蘭納瑞和奇異董事傑夫.比蒂(Geoff Beattie)。李是熱衷交易的好手,而他和摩根大通因奇異多年疏於交易,少賺了許多費用。他認為,憑藉摩根大通嫻熟的交叉分析能力與技巧,終究能從奇異這個複雜而遲緩的龐大集團榨出利益。而奇異必須先打通若干門道,以利最重要的「價值」泉湧而出,這當中包括更高的投資報酬、出售某些事業以換取利潤、更加專注的事業、投資人加碼。如此,銀行家與律師方能從中賺取費用。
伊梅特亟欲促成奇異集團轉型,因此毫無意外會聽取積極向上、活力充沛的銀行家提供意見。李已促使伊梅特把NBC環球公司大部份股權售予康卡斯特。在二○一三年春季,他又看到另一個深化摩根大通對奇異價值的機會,而這要從剛自印度調回美國的佛蘭納瑞下手。
佛蘭納瑞對李表明,奇異集團準備分拆奇異金融服務公司,讓投資人了解它正認真地減低對金服的依賴。
奇異集團計畫把金服公司信用卡與零售業融資部門獨立出來,另立名為同步金融服務(Synchrony Financial)的上市公司,並與新成立的這家公司進行股份轉換。藉此,奇異集團將可擺脫一些金融風險。
李向佛蘭納瑞建議,奇異在此事上應採取守勢,因為主動型投資人總是尋求較大的獵物。而奇異應如何抵擋他們的狙擊?
李指出:「奇異必須順應一些正在發生的大趨勢。」
摩根大通最終如願做成了這筆生意。
●●●
在二○一三年底,奇異各部門明白了伊梅特大刀闊斧革新的宏圖,於是紛紛示意交易團隊把提案呈交給總部。奇異尋求重新定位的行動尚未能使市場相信它真的想掙脫對金服的依賴。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人們普遍冷嘲熱諷奇異更像是銀行業者,儘管它還繼續生產噴射引擎和經營能源事業。這種認知使得奇異股票面臨了本益比問題。
本益比是投資人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相對價值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按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計算得出。本益比使投資人得以比較相似的公司。如果投資人認為一家公司未來會有更多盈餘,他們就會加碼買進該公司股票。而如果一家公司成長趨緩或前途未卜,他們將會減持該公司股票。
在威爾許時代,奇異集團日益仰賴金服帶來的利潤推升整體收益,它像大銀行那樣依靠風險不低的放款而財源廣進,但因其工業事業仍穩若磐石故能獲得投資人信任。奇異的金融槓桿操作帶來高效益的毛利率,而其股票本益比與那些風險低很多的工業集團不相上下。它擁有大量未交付訂單與服務合約,因此自信即使經濟大幅向下反轉也能應付得宜,亦不須刪減其大方的股利。
而金融危機與其後緩慢的復甦使一切都改變了。奇異金服的黑箱作業固然曾被特定大型投資機構、空頭分析師和金融記者接受,但當實質的金融大災難來臨、投資人陷入恐慌時,它差點就把整個奇異集團拖垮了。儘管謝林等人在二○○九年三月投資人大會上幫集團止住失血,奇異股價得以從危機最嚴重時的個位數低點彈升,但奇異股票令人惱怒的本益比已回天乏術。
其股票本益比已與金融服務業者難分高下而且難以挽回。對投資人而言,奇異股票的風險不再和聯合技術公司及3M相當,而與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集團(Wells Fargo)的風險相去不遠。
儘管奇異宣傳部門告訴媒體記者,伊梅特與謝林和伯恩斯坦等左右手不是很在意集團股價,但對伊梅特來說,令人厭煩的本益比代表奇異將面臨一系列短期問題,當中包括現任與退休的經理、主管、董事的股票選擇權報酬。
而只要與曼哈坦中城的奇異員工喝咖啡聊天,或以電話探詢奇異各地辦公室,就能輕易明白奇異高層並非真的不在乎股價。奇異股價被視為伊梅特與其治下奇異集團的日常成績,而且華爾街金融名嘴吉姆.克雷默(Jim Cramer)和各金融專欄及部落格作家時常拿股價來砲轟伊梅特與奇異集團。雖然奇異總部可以把那些批評斥為短視近利,但對那些與奇異命運息息相關的人來說,股價攸關他們的荷包。
如果奇異股價只是一、二季受挫,之後又重振雄風,高層主管還不至於急著把所獲股票選擇權變現。但奇異的本益比已無法回到昔日的水平,這不但引發前董事與退休主管抱怨,也不利於奇異延攬與留住人才。
更糟的是,奇異被華爾街重新歸類,意味著它將受到更可怕的評判。而且認為奇異更像大型銀行業者而非首要製造商的不光是投資人。這顯示美國社會普遍無視奇異幾乎每天提出的抗議,不相信它只是有內部金服業務的工業集團。唯有確信奇異能像應對工業風險那樣控制金融風險,人們才會對投資奇異具有信心。若有飛機於航行中發生噴射引擎葉片脫落,勢必造成引擎製造商股價大跌。核反應爐如果爆發爐心熔毀事故,其製造商股價必然重挫。磁振造影設備若需召回,其生產廠商收益也必定備受衝擊。因此奇異集團總是向投資人宣傳說,其管理強大無比、願景獨具慧眼且抱負遠大,而且它的股票值得投資,即使發生不可避免的問題,奇異也有辦法解決並避免長期損害、保護好投資人的錢。
伊梅特更承諾奇異金服將精簡成為更穩定、更安全的公司,而它的管理方式和風險控管會比照有百年歷史的工業部門。
如果後危機時期的投資人信任奇異能管理好旗下所有事業、使它們都具有相同水平的風險與安全,那麼奇異將能回復昔日享有的本益比。然而,投資人某種程度上不相信伊梅特的承諾,因此華爾街在二○一三年並沒有讓奇異得償所願。
雖然伊梅特矢志要使奇異投資人脫離恐懼,但他在二○一三年底尚未公開說明相關策略。一如籃框下面臨雙人防守的碩大前鋒球員,他必須能立刻變換方向,以脫離不可行的方位,朝可行的方位衝刺。
他需要戰略轉向。
雖然先前選擇的戰術一再失利,他決定加把勁再接再厲。他想完成一項大型工業公司收購案,以逐步擴增機器和服務方面的營收,為奇異集團開啟新的現金流,然後再利用這些現金來推進更大的行動。一旦收購案奏效,奇異集團在深一層的行動上就有了財務緩衝。如此,它不只能把金服精簡為更安穩的公司,甚至可進一步脫離對金服的依賴。
而伊梅特、伯恩斯坦和佛蘭納瑞首先需要一個合適的大型標的。他們需要巨鯨一般的工業公司。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必須和收購阿默舍姆(Amersham)及NBC環球公司旗鼓相當,而且要能真正取悅華爾街。
於是奇異總部向各地辦公室徵詢最大收購目標。
史密斯和他的交易團隊立刻想到了在三大洲擁有資產的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接下來,奇異集團必須啟動降低成本機制,以有利的價格收購阿爾斯通。
一旦奇異得償所願,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