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強調風險的促銷法
比起獲得,損失更能增強購買行為
假設你在為彩券想廣告文案。
把「你一定也能中獎」稍微改一下,銷售額就能大幅提升。
至於怎麼改,就是改成「你可能已經中獎了」。(出處:《看穿人心的問話術:用對七大技巧,立刻看穿任何人!》大衛·李伯曼著、郭思妤譯、如果出版社)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用以下的人類心理解釋:
人類會追求利益和快樂,避免損失和不快,但後者帶來的動力,卻比前者更大。
「想要變幸福」「想得到那個」「想保持健康」的人雖然多,卻很少有人會立刻採取具體的實際行動。
相對地,人類如果害怕「這樣下去會不幸」「會失去那個」「會有生病的風險」,就會立即採取行動,設法避免那些損失和痛苦。
開頭提到的「你一定也能中獎」,是暗示你可能會得到幸福,也就是要你追求利益和快樂。但另一方面,「你可能已經中獎了」,是暗示你有中獎的機會,卻可能放棄這個機會和權利。你感覺到「損失的風險」後,就容易採取行動。
即使是這種語意的細微差別,還是能改變人類的行動。
所以說,如果你想在進行交涉或簡報時影響對方,與其強調「只要得到這個,就會有這種益處」,還不如強調「如果不得到這個,就會有這種損失」。以「損失」為訴求,效果會更好。
另外,與其強調「如果導入本公司的系統,每月能省下OO日圓的開銷」,還不如強調「如果不導入這個系統,貴公司以後每月將平均損失OO日圓」,不然你也可以把得失列在一起,改成「如果導入本公司的系統,每月能省下OO日圓的開銷,但如果維持現狀,貴公司以後每月將平均損失OO日圓」。
人類對於失去,比獲得更敏感。
人類的心理
比起未來會得到的事物,人類對「失去」現在擁有的事物更在乎,產生的動機也更強烈。
具體的行動
進行交涉或簡報的時候,可以試著訴求「一旦放過這次機會,就會錯失良機」,而不是一昧地強調好處。
										比起獲得,損失更能增強購買行為
假設你在為彩券想廣告文案。
把「你一定也能中獎」稍微改一下,銷售額就能大幅提升。
至於怎麼改,就是改成「你可能已經中獎了」。(出處:《看穿人心的問話術:用對七大技巧,立刻看穿任何人!》大衛·李伯曼著、郭思妤譯、如果出版社)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用以下的人類心理解釋:
人類會追求利益和快樂,避免損失和不快,但後者帶來的動力,卻比前者更大。
「想要變幸福」「想得到那個」「想保持健康」的人雖然多,卻很少有人會立刻採取具體的實際行動。
相對地,人類如果害怕「這樣下去會不幸」「會失去那個」「會有生病的風險」,就會立即採取行動,設法避免那些損失和痛苦。
開頭提到的「你一定也能中獎」,是暗示你可能會得到幸福,也就是要你追求利益和快樂。但另一方面,「你可能已經中獎了」,是暗示你有中獎的機會,卻可能放棄這個機會和權利。你感覺到「損失的風險」後,就容易採取行動。
即使是這種語意的細微差別,還是能改變人類的行動。
所以說,如果你想在進行交涉或簡報時影響對方,與其強調「只要得到這個,就會有這種益處」,還不如強調「如果不得到這個,就會有這種損失」。以「損失」為訴求,效果會更好。
另外,與其強調「如果導入本公司的系統,每月能省下OO日圓的開銷」,還不如強調「如果不導入這個系統,貴公司以後每月將平均損失OO日圓」,不然你也可以把得失列在一起,改成「如果導入本公司的系統,每月能省下OO日圓的開銷,但如果維持現狀,貴公司以後每月將平均損失OO日圓」。
人類對於失去,比獲得更敏感。
人類的心理
比起未來會得到的事物,人類對「失去」現在擁有的事物更在乎,產生的動機也更強烈。
具體的行動
進行交涉或簡報的時候,可以試著訴求「一旦放過這次機會,就會錯失良機」,而不是一昧地強調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