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就是要勇敢走一遭
2020年年底,五十五歲的我,正式離開全職三十年的職場,卸下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一職。
二十年前,我從一個外行人,由音樂頻道MTV加入雅虎台灣擔任總經理。當時,公司只有十五人。到我離開時,Verizon已不只是雅虎,還有全球廣告技術平台,以及其他媒體如TechCrunch。我負責北美以外所有市場的業務與電商、媒體服務,包括亞太、歐洲、拉丁美洲地區,團隊有近兩千位同仁,是公司裡第二大的組織。
10月,我的老闆、執行長古魯.古拉潘(Guru Gowrappan)宣布我要離開的消息,外商公司向來很少對一個要離職的人歌功頌德,但我老闆給了我很大的肯定與讚揚,還安排我在全員大會中跟大家分享、告別。
在台北辦公室,正逢疫情期間居家工作。那天我進公司錄線上月會直播,一走出來錄音間,看到各部門同事特別進來公司,排隊要跟我拍照。長長的隊伍,就這樣一路蜿蜒開來。他們跟我擁抱,像是來為親愛的家人送行,我的眼眶紅了。
我收到幾百封來自全球四面八方的電子郵件跟我道別。很多人感謝我曾經給他們成長的機會;很多人跟我只有一面之緣,也寫信來跟我道別。他們說,我「can do」的熱情打動了他們,我堅持不放棄的韌性,在低谷時,激勵了他們。很多女同事表示,我給了她們一個女性領導的榜樣。
回顧這三十年的工作生涯,我很非常享受,喜歡和別人一起攜手朝著目標奔跑。我的工作夥伴們常說:「只要Rose在,就算天塌下來也不怕。」不管外界發生多大的變動,情況多艱難,我總能看到希望,並且幫助大家不被眼前難關卡住,轉而用新的視角、新的態度面對,挺身前進。
能夠在職場上影響許多人,比起工作成績上的肯定,更讓我覺得有意義。
大膽挑戰網拍,正面對決eBay
我做過不少關鍵的決策,在外人眼中,或許是大膽、沒把握的行為。但我相信有可能的事,一定會去試。其中之一,是帶領本來以搜尋、郵箱服務為主的雅虎奇摩,進軍拍賣市場。
2002年2月,雅虎購併台灣奇摩站的整合工程進行了一年,運作開始穩定。我是總經理,這時候,看見eBay即將進入台灣的消息。當時eBay獨霸全球電商,比亞馬遜還強。我想,eBay一定做過功課,代表台灣的拍賣是值得做的,時間就是現在。
雅虎也有一個拍賣服務,是美國的平台,但幾乎沒人關注。台灣已有一些人在上面買賣,我們的機會,就是盡快把美國的平台拿回來本地化,趁eBay還沒站穩時,藉著入口網站的流量優勢,全力衝刺。
於是,身為台灣總經理的我,決定單槍匹馬飛去美國,到總部向創辦人提案。當時,是2002年4月,距離eBay進入台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創辦人楊致遠答應見我,我的心情十分忐忑。他帶著全球策略的執行副總裁走進來,寒暄以後,他說:「你要來談什麼?」
我提出雅虎奇摩要加速進軍拍賣的計畫,和eBay一較長短。他用一種懷疑的態度打斷我說:「Rose,你有沒有搞錯,你要跟eBay競爭?你懂怎麼做拍賣嗎?」他們看著我這台灣小市場總經理,只差沒有說:「你瘋了嗎?」
我做了幾張簡單的投影片,重點放在:為什麼雅虎在台灣應該發展拍賣、為什麼是現在,以及為什麼我們有機會成功。
台灣廣告市場的餅不大,約800億台幣,整體成長有限。然而,零售業則有數兆元的規模。拍賣是賣家進入網購門檻很低的平台,個人賣家擴展到專業賣家是必然的趨勢。切入電商能帶來巨大的商機。
接下來,我再把雅虎奇摩拍賣未來的規模,以「用戶數×轉換率×平均購買金額=拍賣成交量」這個公式算給他們看,參考eBay的收費方式算出營收。
突然間,大家眼睛一亮。哇,有這麼大的潛力,開始有興趣了。
接下來的半年是關鍵,時機難得,要趁「勢」而為。如果現在投資,讓台灣團隊用美國的平台做出更適合台灣用戶的拍賣服務,加大行銷資源,我們有機會和eBay一搏。這樣分析下來,我看得出,原本不信的大老闆,買單了!於是,楊致遠說:「好,我給你十六個人,先把產品做好。」
我相信,不只是我的計畫有說服力,我的勇氣也感染了他。
總部的支持大大激勵了團隊。雅虎拍賣快速成長,把eBay拋在後面。兩年後,平台上已有四百多萬件商品,真的是「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2004年,我們開始收費,成功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營收來源。2006年10月,eBay退出台灣。回想當初跟創辦人提的願景與目標,我們竟真的做到了!
用創業家精神,在企業裡做事
職場生涯中,我一直在做沒做過的事。
以前不懂併購,一進雅虎就參與了併購奇摩,並且接下併購後最困難的整合工作。雅虎以在台灣的小團隊整合幾倍人數的奇摩,幾乎留住所有人才,可以說是少見的成功案例。
我希望用海納百川的文化,吸引外面的優秀團隊加入雅虎奇摩,補我們的不足,讓雅虎快速發展出有潛力的社群、電商。但台灣畢竟是個分公司,需要總部支持我不同的策略方向。
終於,我成功說服總部,在2007年併購了當時最大部落格與相簿服務的無名小站。2008年,又完成與擁有五百多名員工的興奇科技併購案,將雅虎購物的多年合作夥伴「娶回家」。有了成功的拍賣服務,加上興奇團隊在網路零售的經驗,雅虎奇摩終於有了完整的電商know-how。
擔任台灣總經理的七年間,我們不斷擴展,每月用戶占全台所有上網人口的98%,在搜尋和展示型的網路廣告市占率都超過一半。雅虎奇摩拍賣有九成市占率,購物規模逼近當時龍頭PChome。台灣創造出全球雅虎唯一有廣告與電商營收雙引擎的市場。
我沒把自己當做只是一個外商公司的專業經理人,負責執行總部的要求。我抱著在企業裡創業的精神,把總部當成投資人,我的責任是提出方法與帶隊執行,創造價值。
Why not me?挺身爭取,跨出台灣
2007年,公司重組。在亞太區,雅虎中國併入阿里巴巴,我們大中華區的老闆剛離開,大家都很好奇接下來會怎麼安排。
一天,我在開車去公司的路上,意外地,突然接到創辦人楊致遠的電話。短短寒喧之後,他試探性地問我對總部某位美國同事印象如何。那位同事是做投資併購的,1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投資案就是由他負責,是個人才。
我一聽,就知道老闆想要讓他來做亞洲的頭,看看我有沒有意見。我覺得他的專長是策略併購,但毫無市場營運的經驗,而我有。我在台灣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機會來時,卻被忽略了。
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為自己挺身而出,我鼓足勇氣問:「Jerry,你有考慮過我嗎?」
被我一問,他愣住沒出聲,我的心跳加速,那幾秒中,彷彿空氣都凍結了。他說:「我想一想再跟你說」。
之後,公司把北亞及澳洲市場交給我,將東南亞、印度、拉美等新興市場交給那位同事。我的主動出擊,為自己爭取到了第一個跨出台灣的工作。
這件事讓我注意到,很多人積極地在本位上做出成績,卻被動地等別人替他們安排下一步。問題是,沒有人比我們更關心自己的職涯,自己不爭取,就是放棄被考慮的機會。
做為一個台灣經理人,尤其是女性,很容易染上「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好、自己的經驗沒什麼,還要更努力……這是我們腦袋裡的謊言。我們需要說給自己聽一個不一樣的故事:我所擁有的,已經足夠去面對下一個機會和挑戰,真正需要的,是跨出去的勇氣。
有一次創辦人楊致遠造訪台灣,回美國後,他對大家說:「真正的雅虎文化在台灣,我鼓勵你們去看看。」十年間,我將「台灣經驗」帶出去影響其他市場,用台灣的精神和故事,點燃他們內心的火。團隊合作,全力以赴,為自己和市場,勇敢發聲。
新的季節,新的風景
告別全職工作後,我的人生進入了新的篇章。
事實上,人生不是單純地只用「停」或「動」來區隔。在工作中叫動,離職就叫停。我愈來愈感受到,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在為下一個階段預做準備,也因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沿路的美景。
2019年,我在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十三年董事之後,接下董事長。這個已有五十八年歷史、台灣最大的公益團體之一,凝聚台灣人的愛心,幫助了國內外一千五百萬個孩子和社區。現在每年還有二十多萬個孩子接受台灣世界展望會的資助。這樣有意義的機構,需要永續下去。
NGO以公益服務為價值核心,但不太懂運用科技,難以迅速回應多變的環境。我發現,上帝在這時讓我接下董事長,是要我把過去在網路公司的經驗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
於是,在我接掌董事長第二個月,我就開啟了數位轉型工程,親自帶領轉型委員會。我們要賦能所有的同仁,用數據來做決策,以數位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服務體驗。
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創造的成果非常令人驚豔。
首先,網路行銷替我們找到許多新的、年輕的捐款人。接著,開始推動行動辦公室,每個人的工作型態改變了。幾百位在各地的社工本來非常不習慣使用科技,但我們為每個人準備筆記型電腦、機構配的手機後,他們發現,過去到偏遠地區訪視完,還得回到辦公室才能寫報告,但現在透過手機,可以直接在外地完成訪視報告,讓他們更有時間陪伴與關心受資助的孩子,也更有經驗幫助偏鄉孩子線上學習。
慢慢地,大家都接受了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疫情期間,全會同事們可以在家工作,不影響進度。
此外,將工作流程數位化,大幅增加效率。過去,一筆捐款從捐款人刷卡到機構實際拿到錢,要經過三十天,改用新的電子付款系統後只需要五天。
看到大家從懷疑、抗拒,到現在開始津津樂道他們看到的效能提升,這改變,不只是工作上賦能,也開發同仁們更多的潛能,讓我非常喜樂。
另一方面,我的角色,也變得更多元。
我一宣布要退休,第二天就有一個做AI行銷科技的新創公司執行長林思吾來找我。他說:「我昨天看了新聞,今天就來了。Rose,你可以來做我的mentor(教練)嗎?」
我們多年前見過一次面。我說,我們還不夠了解,先聊聊吧。聊完以後,我被這充滿熱情的創業家感動,就答應成為他的mentor。
接著,我也和另外幾家新創公司執行長結緣,我很高興,有機會陪伴不同的年輕創業家或經營者成長。包括鼓勵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以及誠實地告訴他們,什麼地方需要改進。
以前的我,是個明星球員,現在,我最享受的是,我可以做一個mentor,看到其他人的才華。
在家庭關係方面,我也有很大的收穫。這兩年來,我最大的滿足來自於和孩子、先生更親密地相處,彼此間有愛的陪伴。
決心寫這本書,是我的一大功課。它是為了所有在工作中曾經猶豫、徬徨、踟躕不前的讀者而寫的,我想透過我的親身經歷、誠實分享,讓你知道,工作其實沒有這麼難,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貧乏和挫敗,都會變成幫助你跨開大步的養分。只要你願意幫助別人成功,你自己就會成功;而最終你會從周圍的人身上,得到最好的回報。
人生,就是要勇敢無懼走一遭。對我而言,最精彩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而最好的季節,如今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