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原始神靈崇拜,探索決策奧祕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

——《尚書》〈虞書·大禹謨〉

  上古時代,先民們對宇宙自然運行規律和人類自身知之甚少,看到的是:天地風雨雷電變幻莫測,人類生老病死命運無常;對自然力的巨大作用和個人命運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懷著敬畏的心態將趨利避害的願望寄託於上天和神靈,祈求神靈賜予意旨,幫助做出決策。

  中國上古時期「卜筮」活動,瑪雅人「占星」活動,其他民族對山川、河流、靈石等崇拜的原始宗教活動,實際上都反映了人們對「上天」和「鬼神」的敬畏。其借助於「卜筮」、「占星」對未來進行預測,按照天和鬼神的意旨做出決策。這種習俗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中傳承較久。唐代詩人王維在〈祠漁山神女歌‧ 迎神〉詩中記錄了漁山女巫迎神的場景:

  坎坎擊鼓,漁山之下。吹洞簫,望極浦。女巫進,紛屢舞。陳瑤席,湛清酤。風淒淒,又夜雨。不知神之來兮不來,使我心兮苦復苦。

  南美洲印第安人至今還傳承著印加祖先用巫術預測未來的傳統。

祈求神靈,巫覡壟斷決策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詩經》〈大雅‧ 雲漢〉

  上古先民們認為天地萬物皆有神靈,神靈擁有超越人類的無限能力。可以透過特殊人物「巫」招請神靈降臨,賜福於人類。

巫覡家族,掌握溝通天地的密碼

  經歷過地震的人都知道,某些動物面臨巨大自然災害有提前感應的能力。甚至低級動物螞蟻,在暴雨來臨之前也會有反常行為。動物依靠本能預知未來,並做出反應趨利避害。

  作為這個星球「萬物之靈」的人類,最早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具有預知未來的本能。上古時代的巫覡就屬於這類人。人類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巫」,掌握法術,負責「天界」和「人間」溝通:向上傳遞人類的祈求,向下傳達神靈的旨意。他(她)們能夠預知未來,幫助人們做決策。

  大約在七萬年前,人類經歷了「認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原始人從動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主宰這個星球的「萬物之靈」。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原始人大腦的內部連接模式,使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思維,想像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虛擬故事並講述和傳承。

  某些聰明的原始人編造關於神靈的恐怖或者動人故事,反覆講給其他原始人,影響其認知和信念。這些人就是最早的巫。他們正是從編故事開始,實現了控制其他人靈魂之目的,成為最早掌握知識的一批人。

  世界上是否存在神靈,不同文化有不同認知。對神靈的敬畏,幫助人類社會建立起了統治秩序。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在母系氏族社會,巫之職業通常由知識淵博、智慧超常的女性擔任。隨著人類社會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這一神聖職業也逐漸由男性擔任。《國語》〈楚語下〉記載了兩千五百年前楚國哲人觀射父的相關論述:

  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慧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古時候民和神不混雜。百姓中精神專注不二而且又能恭敬中正的人,他們的才智慧使天地上下各得其宜,聖明能光芒遠射,目光能洞察一切,聽覺靈敏能通達四方,這樣神明就降臨到他那裡,男的稱覡,女的稱巫。

  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沿用了《國語》的解釋:「覡,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提出:

  復有巫覡,職在通神,盛為歌舞,以祈靈貺,而讚頌之在人群,其用乃愈益廣大。試察今之蠻民,雖狀極狉獉,未有衣服宮室文字,而頌神抒情之什,降靈召鬼之人,大抵有焉。

  這種半人半神的特殊地位,使巫覡成為最早的文化創造者和決策方案制定者,並以家族世襲的形式在漫長歷史歲月中代代相傳。後世之人不再區分巫覡,均以「巫」稱之。唐代大文豪韓愈在〈殘形操〉詩中寫到:

  有獸維狸兮我夢得之,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吉凶何為兮覺坐而思,巫咸上天兮識者其誰。

  上古時代,巫「神通」廣大,不僅擁有負責溝通人神的能力,還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他們擁有占星、曆法與醫術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賦予巫師們的職能越來越多,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於是萬能通神的巫師也開始專業化分工:一部分兼職記錄歷史,一部分兼職祭祀禮儀,一部分專注於天文曆法,一部分則兼具治病救人。

  醫源於巫,這已經是定論。最初的醫具有「巫」和「醫」雙重身份,既能溝通鬼神,又兼及醫藥。據《姓氏考略》記載:「黃帝時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上古巫醫治病之形式更近於巫術,名醫都兼有巫的部分神通:目光明亮能洞察一切,聽覺靈敏能通達四方。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就具有這種透視功能。周人文化以人為本,巫術逐漸沒落,醫術開始獨立發展。據《周禮》記載,當時朝廷在大史之下設「掌醫之政令」,代表著巫、醫開始分家。醫學理論也逐步發展,出現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和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黃帝內經》﹝22﹞應運而生。但古代醫學還專門有一個「祝由科」,保留了部分巫術。

  巫不僅是醫藥之源頭,幾乎是上古所有知識之淵藪。

  巫師與鬼神溝通的特殊手段之一就是占卜。占卜在上古預測和決策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於占卜,將在下一章詳述。

  巫師們將長期觀察、占卜總結得出的自然規律和人生經驗系統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占卜預測理論,出現了早期樸素的決策思想。巫師家族代代相傳的占卜理論和經驗,就是那個時代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不僅是巫師家族地位的依憑,更是整個部落知識和智慧的積累。對於鴻蒙初開的先民來說,掌握「大數據」的巫師家族籠罩在神祕光環中,被普通人仰望和敬畏。巫師們借助於鬼神的旨意,左右著部落或邦國的決策。

結繩刻木,幫助記憶占卜大數據

  在文字發明之前,巫師家族掌握的知識、決策智慧和經驗案例「大數據」,透過「話語」代代口耳相傳。但話語說出即逝,不能留存,只能靠人類大腦有限的記憶來傳承。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積累的知識和占卜的經驗案例越來越多,需要記憶的資料越來越大。人類的大腦已經難以勝任。

  人類的大腦是不太可靠的儲存裝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大腦負荷容量有限。即便是記憶天才,也無法超越這種限制,更何況世上並沒有那麼多天才,大多數巫師的大腦結構也和普通人差不多。

  第二,人的記憶延續時間有限,話語傳承就難免會有遺忘。如果遇上智商不高的傳承者,代表部落智慧的「大數據」將會遺失更多。

  第三,個體難免一死,巫師也不例外。隨著軀體死亡,儲存在大腦中的所有資訊一併湮滅。如果這些資訊沒有來得及傳承,就會澈底消失。

  掌握代表部落智慧的占卜「大數據」並不是件輕鬆愉快的差事,要有恆心和毅力。所以,孔子感嘆:「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為了克服話語傳承和大腦記事之不足,人們自然想到借用外部標誌幫助記憶,結繩記事就是這種標誌。上古華夏、古埃及、古波斯以及祕魯印第安人分別發明了結繩記事方法。中國古代文獻最早提到結繩記事的是《周易》〈繫辭下傳〉寫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莊子》〈胠篋〉篇提到上古十二個帝王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部落: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提到:「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華夏上古社會很長時期都在使用結繩方法記事,一直持續到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時代。中國其他民族使用結繩記事的歷史持續時間更長。《北史》〈魏本紀一〉記述:

  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時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北魏皇族拓跋氏的祖先出自黃帝的兒子昌意。昌意的小兒子受封地在大鮮卑山,就以鮮卑為族名。鮮卑人過著畜牧、射獵的遷徙生活,沒有文字,依靠結繩和刻木記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漢末晉初。中原戰亂期間,鮮卑人大規模南遷,與中原先進文化交會融合,才掌握了文字。

  橫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印加帝國使用結繩語。為了記載一個完整的事件,可能需要數百條繩子,要打上成千上萬個結。這種結繩語一直應用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被侵略者帶來的拉丁語和數字澈底破壞。

  直至近現代,沒有文字的民族仍在使用結繩記事。中國哈尼族、瑤族、獨龍族、高山族等少數民族,一九五〇年代還在使用結繩記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