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定會遭遇困難,而困難是提醒我們該自我提升的訊號。如果要自我提升,必須經歷四個過程:察覺缺乏、尋找意義、改善行為,及達成目標。
察覺缺乏
如果知識不足,決策就容易錯誤。如果行為缺失,形象自然受損。決策錯誤或行為缺失都會讓人付出慘痛的代價。雅各因為貪心,運用欺騙得到父親的祝福,導致他離鄉背井,夜宿曠野,來到人生最落魄的階段。
困境讓自己察覺人生的缺乏。察覺缺乏是智慧的開端,成長的起步。察覺自己知識缺乏,就願意謙虛學習。察覺自己行為有缺失,就願意改善行為。當雅各睡醒了,察覺過去的無知,就說:「神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承認自己不知道神,才會努力認識神。
在創業的過程,在不同階段會遭遇不同的缺乏與挑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在面對缺乏的時候,要正視問題,保持冷靜和清晰思考,不要逃避或掩飾。其次,要自我反省,不斷嘗試和學習,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制定解決方案。此外,平時要與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進而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協助。最後,要勇敢面對逆境,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和夢想。
尋找意義
每個人都在找尋生命的意義,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意義可以給人行動的智慧與力量,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說:「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的人,便能承受任何煎熬。」(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
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有四個方法:首先,發現真理。當雅各體驗到神的存在,對神產生了敬畏之心,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過去雅各認為神在特定地方,如今他知道神存在於每個地方。當一個人對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此外,建立關係。雅各清早起來,馬上與神建立關係。他與神立約,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當一個人與神建立越親密的關係,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再者,確定使命。每個人都帶著使命來到世上,當一個人了解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或確定自己該完成的任務,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最後,創造價值。當一個人確定自己的使命之後,就應該將使命落實在每一個人生的選擇。當一個人將時間投入在完成人生的使命,就會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並活出人生的意義。
將每一次的選擇都當成是人生最後一次選擇,就能為自己選出最有價值的方案。在選擇方案的時候,可以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第一,重視現在,也重視未來。雅各來到的地方,本來名叫路斯,意思是「杏仁之地」。雅各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現在是杏仁之地,未來是神的殿。第二,重視有形,也重視無形。生產杏仁是有形的價值,敬拜神是無形的價值。第三,重視顯性,也重視隱性。杏仁是顯性,屬物質;信仰是隱性,屬精神。
在創業過程中,尋找意義至關重要。只要積極探索並尋找,就會出現機會和答案。「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創業需要發現真理,透過深入瞭解產業、市場和顧客,找到創業的方向和目標。創業也需要與夥伴、顧客、供應商等建立良好的關係,共同創造價值,實現共贏。此外,透過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目標,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和貢獻,讓自己不斷前進,達成理想。最後,創業要實現自我和社會雙重價值,關注自己的經濟利益,也要關注對社會和顧客的貢獻。
改善行為
改善自己的行為有兩個基本原則:首先,可以追求自己的好處,卻不要傷害別人的權益。以前的雅各只追求自己的好處,卻不顧別人可能的損失,導致自己付出慘痛的代價。他進行不公平的交易,以紅湯換得以掃長子名分;運用欺騙的手段,得到父親的祝福;他逃避自己的責任,讓母親承擔受咒詛的風險。雖然這些作為對自己有利,卻讓他離鄉背井,並受盡委屈。
此外,在追求好處之前,必須先有付出的承諾。雅各向神許願:「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主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
創業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權益。「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創業既要注意利潤,也要重視客戶、員工或合作夥伴的權益。建立一個對員工和客戶都公平和透明對待的企業文化,願意付出,並有耐心、勇氣和毅力去克服挑戰和困難。
達成目標
改善行為是為達成目標,而達成目標必須擁有三種能力:第一,想做:改變觀念,提升決策力。當一個人有了新的經歷,或學到新的知識,就會想調整觀念,追求新的目標。雅各獨自夜宿曠野,經歷作夢得神啟示的新經驗,就向神許願,訂下新目標。
第二,去做:採取行動,提升執行力。當一個人擬定決策之後,就會採取行動。當一個人切實採取行動,生活就會改變,並看到行動的成果。雅各許願之後,就採取行動。「起行」,邁向目標。
第三,做成:堅持到底,提升意志力。創業成敗的關鍵在意志力,堅持到底的人最後會達成自己的目標。雅各起行之後,「到了東方人之地。」就是他想到達的地方。
從別是巴到伯特利,地圖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雅各走這段路的時間,讓他從遭遇困境到立志改變,「知道」人生的使命。從伯特利到哈蘭,地圖的直線距離約800公里,除了山路,還有沙漠。雅各在走這段路讓他「做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就距離而言,從別是巴到伯特利與從伯特利到哈蘭的比例大約是1:7。可見「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差距相當大。
為了達成目標,必須全力以赴,像賽跑選手一樣全力奔跑,「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如果要達成創業的目標,就必須不斷地學習,進而提升決策力、執行力與意志力。
察覺缺乏
如果知識不足,決策就容易錯誤。如果行為缺失,形象自然受損。決策錯誤或行為缺失都會讓人付出慘痛的代價。雅各因為貪心,運用欺騙得到父親的祝福,導致他離鄉背井,夜宿曠野,來到人生最落魄的階段。
困境讓自己察覺人生的缺乏。察覺缺乏是智慧的開端,成長的起步。察覺自己知識缺乏,就願意謙虛學習。察覺自己行為有缺失,就願意改善行為。當雅各睡醒了,察覺過去的無知,就說:「神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承認自己不知道神,才會努力認識神。
在創業的過程,在不同階段會遭遇不同的缺乏與挑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在面對缺乏的時候,要正視問題,保持冷靜和清晰思考,不要逃避或掩飾。其次,要自我反省,不斷嘗試和學習,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制定解決方案。此外,平時要與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進而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協助。最後,要勇敢面對逆境,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和夢想。
尋找意義
每個人都在找尋生命的意義,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意義可以給人行動的智慧與力量,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說:「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的人,便能承受任何煎熬。」(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
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有四個方法:首先,發現真理。當雅各體驗到神的存在,對神產生了敬畏之心,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過去雅各認為神在特定地方,如今他知道神存在於每個地方。當一個人對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此外,建立關係。雅各清早起來,馬上與神建立關係。他與神立約,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當一個人與神建立越親密的關係,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再者,確定使命。每個人都帶著使命來到世上,當一個人了解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或確定自己該完成的任務,就會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最後,創造價值。當一個人確定自己的使命之後,就應該將使命落實在每一個人生的選擇。當一個人將時間投入在完成人生的使命,就會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並活出人生的意義。
將每一次的選擇都當成是人生最後一次選擇,就能為自己選出最有價值的方案。在選擇方案的時候,可以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第一,重視現在,也重視未來。雅各來到的地方,本來名叫路斯,意思是「杏仁之地」。雅各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現在是杏仁之地,未來是神的殿。第二,重視有形,也重視無形。生產杏仁是有形的價值,敬拜神是無形的價值。第三,重視顯性,也重視隱性。杏仁是顯性,屬物質;信仰是隱性,屬精神。
在創業過程中,尋找意義至關重要。只要積極探索並尋找,就會出現機會和答案。「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創業需要發現真理,透過深入瞭解產業、市場和顧客,找到創業的方向和目標。創業也需要與夥伴、顧客、供應商等建立良好的關係,共同創造價值,實現共贏。此外,透過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目標,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和貢獻,讓自己不斷前進,達成理想。最後,創業要實現自我和社會雙重價值,關注自己的經濟利益,也要關注對社會和顧客的貢獻。
改善行為
改善自己的行為有兩個基本原則:首先,可以追求自己的好處,卻不要傷害別人的權益。以前的雅各只追求自己的好處,卻不顧別人可能的損失,導致自己付出慘痛的代價。他進行不公平的交易,以紅湯換得以掃長子名分;運用欺騙的手段,得到父親的祝福;他逃避自己的責任,讓母親承擔受咒詛的風險。雖然這些作為對自己有利,卻讓他離鄉背井,並受盡委屈。
此外,在追求好處之前,必須先有付出的承諾。雅各向神許願:「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主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
創業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權益。「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創業既要注意利潤,也要重視客戶、員工或合作夥伴的權益。建立一個對員工和客戶都公平和透明對待的企業文化,願意付出,並有耐心、勇氣和毅力去克服挑戰和困難。
達成目標
改善行為是為達成目標,而達成目標必須擁有三種能力:第一,想做:改變觀念,提升決策力。當一個人有了新的經歷,或學到新的知識,就會想調整觀念,追求新的目標。雅各獨自夜宿曠野,經歷作夢得神啟示的新經驗,就向神許願,訂下新目標。
第二,去做:採取行動,提升執行力。當一個人擬定決策之後,就會採取行動。當一個人切實採取行動,生活就會改變,並看到行動的成果。雅各許願之後,就採取行動。「起行」,邁向目標。
第三,做成:堅持到底,提升意志力。創業成敗的關鍵在意志力,堅持到底的人最後會達成自己的目標。雅各起行之後,「到了東方人之地。」就是他想到達的地方。
從別是巴到伯特利,地圖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雅各走這段路的時間,讓他從遭遇困境到立志改變,「知道」人生的使命。從伯特利到哈蘭,地圖的直線距離約800公里,除了山路,還有沙漠。雅各在走這段路讓他「做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就距離而言,從別是巴到伯特利與從伯特利到哈蘭的比例大約是1:7。可見「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差距相當大。
為了達成目標,必須全力以赴,像賽跑選手一樣全力奔跑,「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如果要達成創業的目標,就必須不斷地學習,進而提升決策力、執行力與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