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章 起點無法決定強弱,開低要怎麼走高?

幸運的人往往起點高,生來就有資源優勢,但這不代表起點低的人沒機會。我的起點很低,但我不覺得這是不幸。起點比我低,但如今發展得比我好的人並不少,我憑什麼不行呢?與其抱怨自己起點低,不如用行動改變命運。

▓01【彈簧法則】從谷底越彈越高,掌控自己的未來
彈簧法則:彈簧被壓得越低,積蓄的能量越大,可以彈得越高。當人們發現自己起點低或深陷谷底時,可以選擇做個彈簧,體會自己痛苦的情緒,用積極的行動而非抱怨或自暴自棄,來消解痛苦,將它轉化成改變現狀的動力。行動是治癒負面遭遇的最好方法。

◎從過去到未來,機會不只有一兩次
高中時,班導給我們打氣時最常說的話是:「大學入學考試很可能決定你們的未來。」高二時,我意識到班導說得對,大學入學考試也許是我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於是發奮學習,最後成績名列前茅。
那時候,我以為除了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之外,其他學校都差不多。因為喜歡商業,我全心全意想就讀大城市的商學院。直到進入大學,才發現自己以原本能上一流大學的分數填報了二流大學。
我對「學歷決定未來」深有體會,是在畢業找工作時,我發現一起求職的人大多都是名校畢業,總能獲得更多的青睞。從事人資工作後,我的感觸更深,為了高效選才,人資在招聘時,自然會優先從名校中選人。
學歷劣勢曾讓我一度灰心喪志,覺得人生發展無望,但在職場打拚多年後發現,學歷只是張車票,只要能上車,最後能走到哪,還是看個人的選擇和努力。除了特殊領域之外,學歷與職涯或事業發展沒有太多直接關係。
不要相信「人生只有幾次機會」這類鬼話。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機會,缺少的是發現機會的眼睛和抓住機會的勇氣。發現機會需要有足夠多的資訊,抓住機會需要有足夠強的能力。與其抱怨沒機會,不如搜集資訊、增強能力。
有一次,我與朋友及他住上海的哥哥一起吃飯。他哥哥是上班族,月薪不到兩萬元,不過他很早就買房,十幾年前貸款在上海買了兩棟房子,如今已增值10倍。朋友感嘆,房地產市場可能再也沒有這種投資機會了。
房地產市場的確很難再有這種投資機會,但這不代表其他領域不存在機會。投資不只基於外物,也基於自己。時代在發展,機會永遠都有。很多人說機會是面向未來,這句話不對,不是只有未來才有機會,其實過去也有機會。
舉例來說,我的圖書策劃人「寫書哥」是在眾人認為文字自媒體已沒落的時代,在社群網路靠著文字寫作,兩年間讓粉絲從零增加為六十八萬;我則是在眾人認為圖書市場已沒落,很少人買書的時代,成為暢銷書作者。許多人說寫書根本不賺錢,但我如今寫書的收入已是上班時的十倍。

◎用「平衡計分卡」,制定人生規劃表
起點低或身處低谷,只是暫時落後。人生不是直線跑步,除了比速度之外,還要看路徑,這需要制定規劃,設定目標。我以前跟別人講過自己的規劃,包括何時買房、何時買車、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朋友笑我:「你連生小孩也要規劃?」事實上,我不僅實現買房和買車的目標,甚至提前實現;結婚和生小孩也都在預期年份實現。受孕有科學方法,為什麼不能規劃?
夢想這個詞,用在不同場合有不同涵義。用在大學入學考試上,夢想是考生進入心目中知識殿堂的理想。用在競技場上,夢想是競技者成為第一、奪取金牌的願望。用在職場上,夢想是員工實現職涯發展規劃的方向。用在創業上,夢想是創業者帶領團隊達成經營目標的渴望。
夢想是目標,實現目標需要規劃、設計路徑。具體上該如何做?管理學中,有個經典工具叫做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BSC有三個步驟:畫出策略地圖(注:包含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這四個面向,可參考本書第四章)、展開關鍵績效指標、制定行動方案。BSC經常用於企業管理和績效管理,它的成功運用讓我發現,它可以用於制定個人規劃。於是,我用BSC為自己制定規劃,並將其拓展為人生規劃表。我制定的人生規劃表,如圖表1-1所示。
1、財務與理財,例如:每年的年收入要達到多少、如何投資理財。
2、學習與成長,例如:每年學習什麼知識、提升什麼能力、看什麼書、聽什麼課、考取什麼證照。
3、職業與事業,例如:每年在職業上要發展到什麼程度、何時開始發展副業、何時開始創業、何時開始向其他領域延伸。
4、生活與休閒,例如:何時去哪裡旅遊、看什麼類型的電影、嘗試做什麼樣的戶外運動、何時在哪裡買房、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

每個規劃都有相應的行動計畫和所需資源。剛開始用這個工具的前兩年,我給自己訂定的目標大部分是近期、比較容易達成的,所有目標的達成率都保持在95%以上。後來我制定更長遠、更宏大的目標,經過努力取得80%以上的達成率。我漸漸發現,對當時的我來說想都不敢想的目標,竟然都實現了。
結合我的心得,制定規劃可以分為4步進行。
1、捫心自問,確定夢想。想站到哪裡?想成為像誰一樣的人?想達到什麼狀態?那裡有什麼場景?只需要用心確定自己最初的夢想,並牢記於心,不論它看起來多麼不切實際。
2、寫下夢想,看清夢想的樣子。思考達成夢想需要哪些能力和資源,需要付出什麼、放棄什麼。舉例來說,有人夢想成為專業經理人,他需要知道專業經理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看到專業經理人的風光面和辛酸面,以及為了成為專業經理人而付出的堅持和努力。
3、釐清現狀與夢想的距離。想清楚自己現在身處哪裡,是什麼狀態,然後找到通向夢想的那條路。有的夢想很宏大、很長遠、實現過程比較長,有的夢想則不然。但無論如何,總有一條路通向夢想,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它。
4、為發展制定詳細的行動計畫。根據自己的現狀與夢想的狀態,確定自己需要找什麼人、做什麼事、找哪些資源,以及主動學習哪些知識。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打怪升級是必須的,而打什麼怪要有計劃和行動。透過行動,提高並增強自身能力,尋找能幫助自己的資源,才能實現夢想。很多人不相信規劃的工具和方法,但實際上是不會用,也沒嘗試去用。

我們應當低頭走路,但規劃幫助我們抬頭看天。在不斷規劃和努力,持續敢想敢做的循環中,我們將獲得成長的複利,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4章 遇到難關時,與人合作共贏逆轉勝

▓15【退路法則】做事給自己留後路,就不會義無反顧

退路法則:如果還有退路,人永遠不會義無反顧。破釜沉舟不是一種策略,而是一種精神。這種不留退路的精神往往能激發人的潛能,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必須達成時,最重要的是該如何做到?
  我在辭職創業前,對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思考了很久。即使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也有很多選擇,例如:不斷跳槽刷資歷得高薪;加入管理諮詢公司成為諮詢顧問;加入培訓公司擔任全職講師;從事獵人頭的工作。
這麼多選擇的背後,有個核心問題:我要當上班族還是創業?經過一番思考,我選擇創業,希望實現自我掌控。我在第三本書剛出版時辭職,為什麼我不等到勢能累積夠多後再創業?
‧我如果繼續待在企業,永遠都有退路,即使失敗也有薪水。我破釜沉舟讓自己沒有退路,才會義無反顧地前行。不逼自己一把,怎麼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當上班族要花時間做好本職工作,不能全心全意地創業。我寫完第三本書後,決定至少要再寫三十本書,寫遍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這需要大量時間,零碎時間是絕對不行的。

  我這種做法適合所有人嗎?不適合。
如果一個剛畢業的新鮮人問我是否應該創業,我一定不建議這麼做。因為新鮮人的社會經驗尚淺,就像我以前覺得自己挺厲害,結果被社會一頓毒打。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十年以上的紮實經驗,但遇到瓶頸,問我是否應該創業,我也不會建議這麼做,因為創業要承擔養活自己的責任,就大多數的情況而言,創業成功率不到5%,公司平均壽命只有兩三年。
一個人若還要問別人「要不要創業」,而不是自己早有覺悟並下定決心,那麼最好別創業。那些一心想創業、想把事情做好的人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不要說那種猶豫不決、要問別人意見的人。
有一種人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自己都不清楚。有一種人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但遲遲不願意行動。我是想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後,馬上行動。
很多人在思考:「我想做成某件事,我能不能做成?」而我在思考:「我必須做成某件事,我該怎麼做到?」

◎賈伯斯的成功,源自華麗的失敗
很多人畏畏縮縮不敢改變、不敢前行,是因為自己懼怕失敗,怕努力後沒有結果,怕被失敗擊垮。其實失敗根本不存在,只是人們定義的一種感覺。與其說害怕失敗,不如說害怕別人看低自己,這在本質上是一種虛榮心理:如果我不行動,失敗了還有藉口;如果我採取行動,失敗了便無地自容。由於選擇行動後,別人可能會看輕自己,這不安全,因此不行動比較好。
在矽谷,失敗被認為是一種「榮譽勳章」,因為一個人沒有失敗過,代表他不敢嘗試。如果沒有經歷大失敗,可能就不會有遠大目標。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成功源於華麗的失敗。透過閱讀賈伯斯相關傳記,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賈伯斯三十歲時,被蘋果董事會從他創立的公司中趕走。這是賈伯斯神話中最悲情也最傳奇的一幕。當時,賈伯斯還不是一個好的CEO,他的確在產品和行銷上有過人之處,但是他有「很難被管理」的問題。連一心想要與賈伯斯維持良好關係的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也很難與他共事。
後來,矽谷創業投資家、蘋果董事亞瑟‧洛克(Arthur Locke)曾說:「對於史蒂夫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我們解雇他,叫他離開。」許多人認為,這種嚴厲的愛讓賈伯斯更明智、更成熟。
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在自己創建的新公司裡,沒有董事會和合作者的約束,變得自由了。他可以將自己認可的東西做到極致,釋放自己的所有天性,比如對設計的偏好、對封閉的狂熱。他設計一系列炫目的產品,但獲得的是市場失敗的重挫。這些挫折讓他認識到完美主義的弊端,從而成為更好的CEO。
賈伯斯總是愛說「Nothing to lose」。他曾建議年輕人,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什麼也沒有,所以什麼也不會失去,要趁著年輕去做一番事業。
賈伯斯在皮克斯(Pixar)公司時,曾說:「我當然也不想失敗,我做事之前也會有很多顧慮,要考慮這對皮克斯有什麼影響,會不會影響我的家庭,會不會影響我的名譽。我最後決定去做,因為這是我想做的事。如果我盡自己最大努力卻失敗了,至少我已盡最大努力,結果最壞又能壞到什麼樣呢?」
行動者的偉大不在於沒有畏懼之心,而是能在害怕的同時,以害怕為糧繼續前進。正如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所說:「如果恐懼是不理性的,那麼你應該忘記它。如果恐懼是理性的,而且風險確實很高,那麼你應該正視它,並繼續前進。」
懂得這些道理,看過這些故事,做事就能一帆風順嗎?當然不能,坎坷和失敗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失敗是什麼?失敗是挫折和痛苦,但也是寶貴的財富。成功和失敗都會使人成長,成功能讓人長出茂盛的葉,失敗能讓人長出結實的根。
我有個姑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級主管,她曾在很多人生問題上給我意見。假設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我,一直聽她的話,避免掉人生中很多錯誤,也許會走在與現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發展應該也不會太差。但相應地,我也不會成為今天的我。
如果問我對犯過的錯誤後悔嗎?我會說不後悔。我相信,曾經的困難、艱辛或失敗,短期來看會帶來痛苦,但長遠來看一定會成為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安逸和平靜不會給我營養,不會給我帶來快樂。我在苦過後更知道什麼是甜,難過後更知道什麼是易,痛過後更知道什麼是幸福。我在成長過程中繳了大量「學費」,有時間、金錢、感情、汗水,雖然傷痕累累,卻收穫滿滿。失敗會令我痛苦,但沒有痛苦就沒有改變的動力。
人的標籤可以被抹去,但抹不去的是失敗後繼續前進的勇氣。人可以被打倒,但打不倒的是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切失敗都是為下次崛起而繳的學費。不要畏畏縮縮、害怕失敗,要放手去做,勇悍前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