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錄1】_序章──波克夏的傳奇

巴菲特是波克夏的護城河嗎?

 

每一家企業都需要「護城河」才能長久,波克夏也必須擁有護城河,才能擊退購併與投資的對手。如果說每一家波克夏子公司都擁有護城河,那麼合理的問題是:波克夏自己的護城河是什麼?有個答案呼之欲出──巴菲特。然而,我將在接下來的內容中,說明答案不僅如此。這是必然的結論,因為人的壽命有限,企業的護城河不能是單一個人,這種形式的護城河將是無法持久的優勢。

有些人認為,巴菲特的崇高地位對波克夏的未來是缺點。例如信用評級公司「惠譽」(Fitch),向來將「巴菲特是關鍵人物」,以及波克夏「找出並購買具有吸引力之營運公司的能力,緊密繫於巴菲特」兩點,特別列為波克夏承受的風險。如果人們覺得一家公司的領導人代表那家公司,公司的永續能力便會遭受質疑。

反過來說,一家企業如果能在傳給好幾位資深領導人後,依舊屹立不搖,即使傳奇領袖已離去也一樣,那麼該企業通常就證明了自己的永續性,BNSF鐵路公司的公司史可回溯至一八四九年,正是這樣的例子。BNSF鐵路公司最早期的領導人之中,有一位是十九世紀的鐵路大亨詹姆士‧希爾(James J. Hill)。希爾強調,一家企業唯有「不再依賴任何單一個人的壽命或努力」時,才可能成就「永久的價值」。波克夏旗下數十間傳承數代的家庭企業,都提供了這方面的範例。有的子公司已經傳承四或五代,而目前在第二或第三代繼承者手中的企業,更是多不勝數。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因為大部分的家庭企業無法順利傳承,僅三○%成功傳給第二代,一五%傳到第三代,能夠傳到第四代的僅四%。

企業不一定需要順利接班,才能百分之百證明公司將長長久久。波克夏有許多子公司在加入波克夏之前與之後,高層頻頻換人。以班傑明摩爾油漆、通用再保集團、利捷航空等公司為例,它們加入波克夏後,近日突然數次高層異動。我們可以用BNSF鐵路公司之前一位主管的話,來說明這種情形。這名主管提起公司在第一個一百五十年遭遇過重重考驗,然而「這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在遭逢各種困難後,依舊屹立不搖,保住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這說明了BNSF是貨真價實的好公司,裡面都是傑出人才」。

所以說波克夏的「護城河」不能是巴菲特,而當我說「答案不是巴菲特」時,人們接下來會回答:「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勢力龐大,擁有金融資源,是波克夏的護城河。」的確,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本身擁有大量護城河,例如蓋可保險是成本低廉的汽車保險業者,通用再保集團與全國產物保險也以謹慎承保、金融勢力龐大出名。以上幾間保險公司的保費進帳,遠超過理賠金。保險業者不需成本,就能擁有被稱為「浮存金」(float)的投資基金,因為一直到需要賠償保戶之前,保費都掌握在公司手中。雖然沒有保險公司能避開挑戰,但蓋可保險和通用再保集團過去都經歷過生死存亡的關頭,然而它們實力驚人,而且手中的浮存金提供了大量資本,它們因此得以投資姊妹企業及其他公司的證券。不過這可是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貢獻了護城河,並非表示波克夏本身就是護城河。

同理可證,波克夏手中的投資證券,讓波克夏的「護城河」變得更具保護作用,但證券本身不是護城河,因為就算沒有它們,波克夏依舊是無法攻克的城堡。截至二○二三年九月為止,波克夏持有三千四百億美元股票、一千五百七十億美元現金(大部分為一年內到期的美國國庫券),以及僅兩百二十億美元的債券。

除此之外,儘管波克夏永久持有股份,公司並不會像控制子公司般控制投資對象。波克夏今日仍持有一九七○年以來收購的每一間子公司,然而這些年來,波克夏證券投資組合中的數百家公司,有些已不復存在,有些則被收購,還出售了許多證券部位。投資壯大了波克夏的防禦能力,然而它和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一樣,都只是護城河一部分的答案。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波克夏的「護城河」?答案是「波克夏獨特的公司文化」。波克夏過去五十年間,以全資方式收購各式各樣的子公司,多角化的程度令人費解,然而波克夏的子公司全都擁有一套獨特的核心價值,最後帶來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那正是波克夏的「護城河」。

 

【摘錄2】_第七章 原則五 開創精神──實驗、創新,小本事業也能變大企業

首創飛機分時共享制──利捷航空

 

飛安公司最大的客戶,是同為波克夏子公司的「利捷航空」。利捷航空的創辦人桑圖里和優奇、惠特曼一樣,名列波克夏偉大創辦人的殿堂。利捷公司的歷史可以回溯至一九六四年,當時數名退休的空軍將領合夥成立「主管噴射機航空公司」(Executive Jet Aviation, Inc.),提供商務噴射機的私人包機服務,以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與良好的安全飛行紀錄聞名。不過,一九六○年代末,主管噴射機航空曾短暫被賓州中央鐵路(Penn Central Railroad)持有,連帶被母公司的破產風波波及,承受數年的惡名。

布魯克林出生的桑圖里是數學奇才,擁有紐約大學理工學院(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New York)雙學位,一九七○年代替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寫電腦程式,最終在一九八○年成為該公司的租賃部門主管。一九八四年,桑圖里買下主管噴射機航空公司,自行創業。

桑圖里的數學背景被證明是寶貴的資產。主管航空先前的管理者留下公司過去二十年間的詳細包機業務紀錄,包括:目的地、中途停留點、淡旺季、飛行時間,以及儀器維修事項。桑圖里的數學頭腦,發現數字之間有相當值得注意的關聯,他的事業直覺嗅到有利可圖的商機。

桑圖里蒐集數據,漸漸想出新的營運方法,不再提供單次包機,而是把飛機的股份拆散,同時賣給好幾家公司,接著由他的公司負責管理飛機,換取客戶的服務費。他想:既然這種「分時共享制」(time share)在不動產的世界很成功,為什麼航空業不試試看?

桑圖里解決了一個數學/商業問題:如果售出一定數量的飛機股份,需要增加多少架飛機,才能讓客戶有需要時,一定有飛機可以用?這個問題的答案視公司規模而定。舉例來說,假如公司售出整整一百架飛機的股份,公司將需要多擁有二十六架待命機,才能保證所有客戶隨時都有飛機可用。如果售出八百架飛機的股份,則只需要多八十架。共享的規模即使變大,這依舊是資本密集的事業,但報酬率會提高。

桑圖里可說是藝高人膽大。接下來十年間,他讓自己的願景變成價值十億美元的事業。一九八六年時,桑圖里買下八架西斯納公司的Citation S/IIs飛機,並招募頂尖機師駕駛這些飛機。早在那個年代,就有許多大客戶痛恨航空公司固定的航班行程帶來的麻煩,但很少人負擔得起私人飛機,而包機也有令人頭痛的問題。桑圖里提出共同持有飛機的模式是新的解決方案,介於固定航班與包機之間,客戶只需要負擔部分成本,就能擁有私人飛機帶來的舒適與自由。

儘管共同飛機沒有私人飛機那麼昂貴,目標客群依舊是有錢的客人,要價不菲。如果希望共同持有飛機、擁有部分使用權,得分擔飛機的成本。依據飛機大小和型號不同,購買價介於飛機價格的十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平均可使用五十至四百小時;另外還要加上每個月的維修費,並按照飛行時數繳交每小時的費用。

共享飛機的好處和傳統的私人飛機一樣,搭機比較有彈性。乘客不需要配合航空公司提供的航線,可以指定出發與抵達的時間及地點,而且起降地點通常是較小型、較方便的機場,飛行里程數較短,可以節省搭機時間。另一個關鍵的優點,則是可以避開民航機場繁瑣的安全檢查。

主管噴射機航空公司後來更名為「利捷航空」,公司採取的飛機共享模式和不動產的分時共享制相同,在早期引發了爭議。大型企業的飛機部門員工,認為飛機共享是貪小便宜的模式;包機公司則說這種省錢模式,是合法、類似老鼠會的龐氏騙局;私人飛機的擁有者也大皺眉頭,主張這麼做可能會影響飛機在外人眼中的價值。

即便有種種爭議,利捷航空還是很快地吸引了數百位客戶,營收驚人。然而成本也高,尤其是添購待命機的成本,讓利潤一直沒辦法提高。公司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差點破產,桑圖里出面向銀行貸款一億兩千五百萬美元。除此之外,競爭者也開始進入市場,造成價格難以提高,尤其是利捷航空還想保有業界第一的地位優勢。

如果想保住第一名的位子,就得購買更多待出售的飛機,勢必得增加更多的待命機。桑圖里為了取得資金,向高盛的朋友求援,朋友買下公司二五%的股份。桑圖里和同樣具有創業精神的弟弟文森(Vincent),成功吸引奇異(General Electric)等眾多大型公司,一起讓客戶數目增加為將近七百。除了大型公司之外,為了私人用途,有錢人也會利用利捷航空的服務,例如演員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持人大衛.賴特曼(David Letterman)、網球明星山普拉斯(Pete Sampras)、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Tiger Woods)以及巴菲特等,都在名單之列。

 

【摘錄3】_第八章 原則六 不干涉原則──權力下放給子公司,主管授權給員工

 

每年股本報酬率超過二○%

今日以客為尊的BNSF鐵路公司,橫越美洲大陸,運送大量煤礦、穀物、石油、貨物與貨櫃,業務集中在美西三分之二的地區。BNSF鐵路的員工數為四萬三千五百人,資產六百億美元左右,年營收超過兩百二十億美元,讓波克夏每年增加五十億美元的淨利。

BNSF公司和整個鐵路產業,最初不得不和貨車產業競爭,但後來取得上風。在二○○○年代初,也就是鐵路主管開始談投資報酬率時,許多數年前簽訂的長期供應商合約開始到期。這些合約當初給很高的折扣,價格僅市價六成,此次續約,各鐵路公司則依市價簽約,資本報酬率因而提高。

波克夏逐步買下BNSF鐵路,一開始先在公開市場以每股七十五美元的價格,多次買進普通股。二○一○年,波克夏已經取得二二‧五%的股份,接著又在進行購併協商時,以每股一百元的價格,取得其餘股份,部分付現,部分用波克夏股票交換。一百美元是波克夏提出的唯一價格,沒有商量的餘地,BNSF鐵路的董事會兩度要求談判團隊提高價格,卻鎩羽而歸。巴菲特向BNSF的團隊解釋,他的分析顯示:BNSF鐵路每股大約值九十五美元,他是為了對BNSF的股東公平,願意讓波克夏付一百美元。此外,他也願意用波克夏的股票交換(用股票換購對波克夏來說,並非前所未聞的購併方式,但波克夏極不願採取這種方式),也願意保證股票至少會值一定價格,但不願意在購併價格上讓步。最後BNSF鐵路並未找其他人投標,因為顧問不認為會出現更優惠的條件。

有人質疑每股百元的價格,是否代表波克夏買貴了,因為這個價格是BNSF盈餘的二十倍以上,從許多標準來看都過高。如果還把BNSF的資本支出超出折舊費的程度(盈餘會因此減少)算進去,倍數就更高了。此外,評論者也懷疑BNSF鐵路部分資產的值錢程度,尤其是鐵路地役權,因為這種權利只對鐵路公司有用,不容易出售。

按照巴菲特的說法,BNSF鐵路每股價值接近九十五美元,那為什麼要付一百呢?答案是BNSF擁有傲人的無形價值,尤其是它和波克夏的文化合拍,而且規模龐大。此外,BNSF尚有成長空間。專家與產業人士──包括羅斯在內──認為鐵路產業還會有最後一波的整併,預測最後會出現覆蓋北美的兩大巨頭,兩大巨頭在所有地區齊頭競爭,其中一家是BNSF。BNSF除了深耕基本事業—在北美大陸輸送能源、糧食與貨物—還展現出精打細算與真誠的特質,誓死維護自己的信譽,以不同於傳統鐵路文化的扁平組織,提倡創業精神。

BNSF把目光放在非常遙遠的長期,定期收購或打造預計可以使用五十年以上的資產,近幾年來,二○一四年股本報酬率都超過二○%,因此,買下BNSF絕對是物超所值。

 

【摘錄4】_結語

巴菲特獨一無二,波克夏也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複製、無可取代。然而,已經灌輸好整套卓越價值觀的公司,人亡不會政息。巴菲特的話可以再次說明一切:「波克夏特殊的文化,深植於子公司內。我走了之後,我們的事業不會停止運作。」世人全都希望,至少還要再過十年以上,才會發生假設性的車禍情境。當那一天終將來臨時,所有人都會同表哀悼。不過,巴菲特在一九九七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新書座談會上,說過一句妙語:「如果他死了,大家所承受的痛苦,將不會多過他本人。」

本書檢視了波克夏及其子公司,也介紹了波克夏的企業文化和選公司原則。波克夏的事業充滿寶貴的精神:蓋可的車險幫客戶節儉持家,克萊頓的組合屋腳踏實地賺錢,班傑明摩爾的油漆重視信譽。我們看到家族企業的例子,包括布朗金、寶利基與蔡德家族的故事,還檢視了多位創業家的例子,包括飛安公司的優奇、利捷航空的桑圖里、小賈斯汀的家族靴子事業,以及讓冰雪皇后能有今日規模的眾多創業者。我們探討了高度自治的公司,包括頂級大廚和斯科特菲茨的子部門,還看到靠著再投資或購併讓事業成長的精明投資者,其中波克夏海瑟威能源、路博潤、麥克連與MiTek是佼佼者。我們也看到了專注於基本事業、只做自己擅長的事的BNSF鐵路、鮮果布衣與蕭氏工業。

雖然波克夏的子公司各具特色,但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相同的價值觀。它們全都具備永續的特質,就算多次易主,屢屢在槓桿收購者與私募股權之間轉手,依舊奮力生存。此外,馬蒙集團普利茲克兄弟創下的先例,也讓我們相信,即便創辦者撒手人寰,權力下放的龐大企業依舊能永續經營。

巴菲特知人善任,雖然偶爾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但他的成功打擊率絕對名列棒球名人堂。巴菲特擁有舉世十分罕見的才能,單憑直覺就能察覺無形的人格特質,波克夏要是少了他,可能再也無法如此知人善任。巴菲特曾說過,從未有高階主管為了更好的薪資福利而離開波克夏、投靠對手。巴菲特鼓勵經理人學習上進,人人都想為他效命,讓他以自己為榮,這點大概也只有巴菲特能做得到。另外,巴菲特進行購併時,擁有非常強大的決斷能力,不會人云亦云。他之所以有這方面的能力,靠的是每天大量閱讀和驚人的記憶力。要是少了他,波克夏大概也會失去這種過人的決策能力。

巴菲特離開後的波克夏將不再一樣,企業賣家可能不會再主動找上門,波克夏得到的交易條件,大概也不會像往日如此優惠,談判結果也將不如從前有利。篩選機制出現漏網之魚的機會變大,例如較為平庸的新事業,或是令人失望的管理者。如果缺乏大型交易,或是優秀人才並未因此被網羅到旗下,報酬率可能下滑。不過,如果沒有太重大的意外,報酬率也不會差到波克夏就此解體,或是發生其他極端的變化。波克夏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小打擊,就喪失永續的能力。

巴菲特樸實無華的作風,以及美國中西部人的鑑賞力、談判技巧與寫作風格,沒有人能模仿。他離開之後,波克夏將以不同風格談判,股東信讀起來也會很不一樣,股東大會也將令人感到少了些什麼。然而,波克夏永遠會購併新事業,讀者會繼續研究波克夏每年的股東信,股東也會繼續成群踴躍地參加年度股東大會。

後巴菲特時代,新領導者帶著波克夏前進時,將帶來不同的風格,事情永遠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然而,波克夏的核心價值擁有獨特的永續能力,雖然我們難以想像沒有巴菲特的波克夏,後巴菲特時代的波克夏將是超越個人的機構,巴菲特的精神也將永垂不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