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新上任的全球業務副總裁關上辦公室門,癱坐在椅子上,為了獲得這次升遷,他努力了好多年,所有人—領導團隊、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朋友—都興奮極了。然而,他沒有預期或應有的快樂和成就感,卻充滿了憂慮、緊張和煩亂,而且異常恐懼。他難以擺脫一種感覺,就是他的新團隊和上司遲早會發現他可能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此一情節的不同版本每天在大大小小的職場中上演,當然,細節因人而異,但我們當中有太多人在工作中陷入焦慮。有些人是你料想不到的:著名科技企業的富豪執行長、頻頻出現在媒體上的連續創業者、你孩子學校的校長、擁有大批鐵粉的網紅、住在隔壁的小企業主……
或許也包括你。
你可曾發現自己被憂慮困擾,甚至為所有可能出錯的事害怕不已?你是否充滿雄心壯志和幹勁—但又經常左思右想,充滿焦慮,對許多事情耿耿於懷?你會不會有時覺得自己在狀況外,別人隨時都會發現你在假裝?你會不會不計一切避開某些情況,例如搭機或公開演說,即使這會讓你失去許多機會,或在事業中停頓不前?你可曾因為工作成果不符你的標準,而進行微管理或者把別人的工作重做一遍?這些只是焦慮在工作中出現並影響我們的幸福感和效能的眾多情況中的幾種。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區分了焦慮和恐懼,兩者的差異非常顯著:恐懼是「對明確可識別而具體的威脅所採取的適當、當下取向而短暫的反應」,而焦慮是「廣泛投注在某種普遍性威脅的未來取向、長期存在的反應」;焦慮可能會在威脅性狀況過後持續許久,甚至可能沒有具體原因。有時似乎說得通,有些時候也可能沒來由地突然出現。
那些天生容易焦慮的人,例如我,會有心理學家所說的特質焦慮(trait anxiety):它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就像人格特質。日常壓力源可能帶來脅迫感,因此也難怪許多人千方百計想要避開讓自己焦慮的事。持續或過度的擔憂是嚴重焦慮的一個決定性特徵,當這些感覺持續存在並干擾我們的日常活動、工作、學校作業和人際關係,它們可能表現出一種稱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疾病。焦慮也可能是其他心理健康狀況的徵候,通常和抑鬱症、強迫症(OCD)、物質使用和閱讀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等學習差異,以及人格障礙有關。
據估計,全球有兩億八千四百萬人患有焦慮症,使得焦慮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失調。實際數字肯定要高得多,因為這些統計數據只反映了能獲得治療和接受診斷的人,最新數據顯示,我們的焦慮已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的調查發現,二○一九年到二○二○年尋求焦慮和抑鬱協助的人數增加了93%,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加劇了問題,但疫情過後卻帶來了更多焦慮。在美國,二○二○年四月到二○二一年八月間的焦慮和抑鬱發病率大約是二○一九年的四倍,高達38%美國人表示他們在二○二一年感覺到焦慮症狀。當美國主要公共衛生機構建議對所有六十五歲以下成年人進行常規的焦慮篩檢,我十分詫異,我常開玩笑說,如果你不焦慮,就表示你不用心。我們生活在一個螢幕每小時都會迸出各種全球和地方危機的時代,實現生活品質變得昂貴且充滿壓力。
針對職場心理健康的研究描繪了類似的畫面,非營利組織「心靈共享夥伴」(Mind Share Partners)所做的二○二一年工作心理健康報告顯示,76%全職美國員工表示自己過去一年裡至少經歷過一種心理健康症狀(高於二○一九年的59%),最常見的是焦慮、抑鬱和倦怠。
試圖兼顧工作要求和心理健康需求,通常意味著工作表現和心理健康都受影響。不受控制的焦慮會消耗我們的精力,破壞我們的專注力,並驅使我們作出拙劣、倉促和思慮不周的決定;它可能導致我們專注於錯誤的事,扭曲事實,並妄下結論,甚至可能引起身體上的痛苦和傷害。在較極端的情況下,焦慮會讓我們陷入強迫性的負面思考迴圈,使得我們停滯不前;它可能導致我們太過糾結於最壞情況的可怕後果的可能性,以致我們以及我們所領導的人,都僵在那兒。簡言之,不受控制的焦慮會讓領導者的效能變弱,進而降低聽他們指揮的人和整個組織的績效。最重要的是,它使我們不快樂—讓生活變得更艱難。
但焦慮還有另一面,那是當我們學會管控它並利用它的潛在優點時的情況。
我是一個患有慢性臨床焦慮症的領導者,我曾在美國總統大選、企業界和科技新創界的激烈環境中工作;我掌理過四個企業行銷部門,並一手建立了兩個大規模部門;我也是一位創業家,在二○一一年創辦了諮詢公司「女性線上」(Women Online),並於二○二一年將其出售;我在《哈佛商業評論》(已遷至LinkedIn)的「焦慮的成功者」(The Anxious Achiever)節目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商業Podcast之一,這令我難以置信;我撰寫書籍和文章,並經常為《財星》世界500強企業、聯邦政府以及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菁英大學進行關於領導力的演說;此外我也是主婦,有三個孩子。做到這一切的同時,我必須和臨床水平的焦慮以及週期性的嚴重抑鬱症搏鬥。
我知道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雄心勃勃、以事業為重的專業人士,他們在和心理疾病搏鬥的同時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正在讀本書,或許會認同這個群體,而「焦慮的成功者」一詞可能也會引起你的共鳴。焦慮的成功者很少靜止不動,無論是身體或頭腦;我們一向目標導向,放眼未來,極其認真地看待自己的工作;我們是一流的團隊成員,因為我們理所當然地加倍努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創造非凡的成果,因為我們始終追求卓越,並在我們所設定的任何挑戰中取得成功。
當然,純粹因為焦慮而逼自己拚命太可怕了,也根本撐不下去。但由於焦慮是一種情緒、一種可以學著去管理的一種內在狀態,你可以打造一種不受它支配的生活,事實上,你甚至可以學會信賴這種複雜的情緒作為一種忠誠的合作夥伴和領導優勢。
因為這正是成為一名焦慮的成功者的妙處:如果能將自己的動力和更大的目標結合起來,我們就能成就一切;如果能管控自己的焦慮並減少個人耗損,我們就能以無比的活力和獨創性來處理手上的工作。我們可以成為創造大膽變革的高瞻遠矚者,成為人們想要為之效勞的領導者,即使這麼做的時候內心是害怕的。

重新界定工作中的焦慮

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既然焦慮是個人和組織績效中如此強大的因素,既然它如此普遍,為什麼我們沒聽到很多人談論它?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羞恥。
在「焦慮的成功者」Podcast節目中,我採訪了許多領導者,了解他們和焦慮的搏鬥,以及如何學會應對焦慮。聽眾的反應非常熱烈,這顯示了工作中的焦慮有多麼普遍。
但是,儘管我的Podcast節目有很多聽眾,我卻一直很難找到願意公開談論它的傑出高管。他們認為暴露自己的焦慮會讓他們顯得軟弱;他們擔心公開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將會壓低公司的股價;他們認為(根據我的經驗,十分正確)人們認為焦慮和強有力的領導是不相容的。
我經常和許多團體談論這話題,也一次次聽到同樣的論調:如果你想登上顛峰,就別談論心理健康。我認識很多不想走進員工會議,說「我今天很焦慮」的主管,我也聽過許多年輕人擔心自己的焦慮會毀掉他們的事業夢。
這一切都是因為成功人士往往會隱藏自己的感受,儘管關於領導模式的發展推陳出新,身體健康設施也不斷增加,但公開談論職場的心理健康仍然存在恥辱感。
我的Podcast節目的夢幻來賓是某位患有強烈焦慮症的執行長,他和同事創立的公司進行了首次公開上市,而且在他們的掌舵下變得茁壯,還經常出現在「最佳企業」名單上。然而這位執行長告訴我,大多數日子裡他們都在生存的恐懼感中醒來,而且每次出差旅行都準備了大堆靠墊,以便從Xanax鎮靜劑引起的模糊狀態(他們用來消除對飛機墜毀的擔憂)恢復過來。
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公開採訪這位執行長,每隔一段時間我會確認一下,問他是否準備好和我談談,試圖說服他,坦誠談論自己的焦慮可以改變人的生活。但這位執行長就是做不到,他的解釋也總是「當事人不是你,是我」之類的說法。
和許多人一樣,這位執行長能夠創造一種驚人的組織文化,同時向華爾街保證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畢竟,華爾街喜歡企業領袖無情地鞭策自己前進而不流一滴汗或表現太多情感。儘管管理風格和結構是從指揮與控制等級制度演變而來,但在許多文化中,領導者不能表現出情緒或軟弱,以免他們的效能受到質疑。老實說,我為這些高管,也為他們的組織感到難過。想想看,如果他們能火力全開,不必分神去努力掩蓋自身的焦慮,他們的心情會有多舒坦,他們的影響力會有多大。
《焦慮是你的優勢》是一本負有使命的書:重新界定我們該如何看待領導力和組織背景下的焦慮。它提出一種不同於社會所宣傳的(焦慮和抑鬱是阻礙我們成功的弱點,我們一走進辦公室,就得把自己的情緒拋在腦後)更真實、更有希望的故事,為了做到這點,我們將顛覆許多關於焦慮和其他心理健康難題的傳統智慧,環繞著若干核心訊息建立一個新的願景:

 焦慮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人類處境的一部分,它經常伴隨著領導力,所以你、你的團隊和你的組織應該學習如何管理它,讓它成為一種力量。

 焦慮不是弱點,學著管理它當然更不是。什麼需要更多力量和勇氣:面對惡魔,還是試圖假裝它不存在?哪條路會帶來更多希望和更大的影響:努力解決阻礙你前進的因素,還是迴避它?正視艱難的事物,探究自己長年的應對機制或迴避(如同搖滾樂手彼得.蓋布瑞爾所說的「深挖」〔Digging In The Dirt〕)能讓你真正強大。

 一旦你了解自己的焦慮並學會利用它,就能培養出領導超能力。說來你或許不相信,但焦慮可以增強你的領導力、雄心、創造力、同理心、溝通力和願景。當你適應了自己的情緒和它們試圖傳達的東西,你就會成為一個有自覺、深思熟慮的領導者。

新領導力時代的新思維模式

和其他討論領導力的作者一樣,我希望你超級成功,成為頂尖專業人士,並找到適合你的職業生涯。但和許多人不同的是,我不會保證如果你遵循我的指示,你的事業就會起飛。本書不能修補你的人生,也無法保證你能一飛沖天。然而,它可能會開啟一種轉變過程,導向你本該擁有的事業和生活。從長遠來看,它很可能會讓你的生活更輕鬆、更愉快。
但在這途中,你可能會感到不自在。你或許會哭泣或生氣。你甚至可能會生我的氣。我最喜歡的聽眾回饋之一是「我好愛妳的Podcast,只是它太直白,太私密了。」沒錯,這就是重點。我將是直白又私密的,而本書將向你介紹許多非常傑出的人,他們也將是直白又私密。我想讓你明白,你並不孤單,焦慮的感覺很常見,你不需要隱藏它,它也不必然會妨礙你的領導力或你的生活。
人多半會竭盡所能避免不舒服的感覺,這是人性,但是當你直視自己的可怕感覺,你便卸除了它們的力量。你會發現內在的真相,更能看清楚周遭人們的行為,感覺更強大,更有活力,完全掌握屬於你的賽局。
然而,這麼做需要了解如何利用自己的焦慮情緒。大多數人會無所謂地把焦慮表現出來,作出對自己和對身邊的人都沒有好處的情緒反應,但這不是焦慮的錯,焦慮本身就是絕佳的訊息,它可以促使我們查看情況並作出改變,甚至可以帶來額外的動力、能量和專注力。
如果你不是習慣性地用熬夜工作、無休止地瀏覽社群網站或Snickers巧克力棒來表現你的焦慮,而是花點時間問你的焦慮:「你想告訴我什麼?為什麼我收件匣中的這個人名讓我感到莫名恐懼?為什麼兩週後就要舉行的這個會議讓我很想喝杯伏特加?」反思是讓你的焦慮成為盟友的契機所在,它可以提供用其他方式無法取得的重要情報,凡此種種都是正視自己心中可怕感覺的獎勵!
想達到用一種新的方式看待焦慮(既不好也不壞,而是介於無法管理、可管理甚至有益之間)的目的,你可能需要拋棄長期以來關於何謂力量、權力和成功的信念。值得慶幸的是,領導力的樣貌正發生變化,而全球Covid-19的大流行加速了這種變化。我們都了解到在彼此面前表現得更真實的感覺很棒,未來的領導者不會是一個在會議桌前大放厥詞的人,真正的領導者將是脆弱而真誠的,善於建立一種能讓團隊渡過種種難關的支援性環境。
要做到這點,有三種心態需要改變。
首先是不再假裝身為領導者的你需要知道所有答案(這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實際)。我希望這是一種解放,對許多人來說,不再假裝意味著不再有掌控一切的必要,並了解到多數人工作時都是討厭失敗的。如果你假裝自己完全清楚後疫情時代的前進道路,沒人會相信你;反之,要採取一種對新知識保持開放的心態。
第二個改變是要學會忍受不安感。大多數的領導力書籍都要求你認知自己的優勢並利用它們,本書罕見地告訴你正視自己的軟肋,那是每個人都有,但大多數人不願承認的部分,也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自我的陰暗面(shadow self)。本書主張,如果你真想作為一名領導者並且拿出最高水平的表現,你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弱點和你性格上的一些你寧可忽略的可怕面向。未來的領導力,尤其面對一個比以往的世代更焦慮也更能自在地談論它的新世代工作者,有賴於我們面對自己的心理景致並巧妙地駕馭它。
第三個心態轉變是利用你的新覺察和自我認識來學習更有效地溝通,以便幫助你的手下克服不確定感,包括適度分享脆弱性,同時守住專業底限,並讓你的團隊安心。你無法承諾一切,而且你沒有水晶球,但你畢竟是主管,你的團隊也期待你帶領,因此你勢必得拿出最佳技能和最大的努力。
一位知名的執行長拒絕隱瞞他和心理疾病的搏鬥,他於一九九○年代開始說出真相,並利用他的平臺幫助他人,直到二○一六年去世。他的故事依然如此動人—我還沒發現近年有足以與之比擬的例子。
當公司位於休斯頓的執行長菲利普.伯吉耶斯(Philip Burguieres)在一九九六年突然因病休假,他的公司股價暴跌了10%。伯吉耶斯是史上最年輕的《財星》世界500強企業執行長,但私底下卻忍受著讓他以為自己快死了的恐慌發作,以及嚴重的抑鬱和焦慮,有時他會想到自殺。
接受治療之後,伯吉耶斯利用他對自己病情的新知識,公開了他對抗焦慮和抑鬱的經歷,他能夠平等地站在一屋子富有白種人當中談論自己的感受,這一事實使得他的言論充滿權威。他成立了「CEO秘密人脈網」,成員們分享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奮鬥經驗,並互相幫助熬過病痛。伯吉耶斯的耳語網絡傳播了一種福音,也是我經常從我的Podcast來賓那裡聽到的福音:當他們尋求治療並面對自己的感受時,他們「發現了(那些)好競爭的人自幼迴避的東西—人們不是透過展現自己的優勢來建立連結的,而是透過傾訴自己的恐懼、失望、傷痛以及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換句話說,人無法獨自面對難關而好起來。伯吉耶斯逐漸了解到,孤立和隱藏感受使他的病情惡化,而分享自己的故事、幫助他人有助於他的康復。
我們可以從中學到重要的一課,領導力大師所說的關於將整個自我投入工作,或者以同理心、真誠進行領導等等全都是謊言,除非我們能談論自己在焦慮、抑鬱、過動症、強迫症、自殺意念,或其他足以影響我們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方面的經歷。因為,我們當然已經把整個自我投入了工作,而這些自我有時會非常痛苦,有時還可能非常討人厭。
在一個沉迷於自我優化的文化中,也難怪只有真正高效能的領導者能理解自己內在的惡魔,探索它們,並透過這麼做來消除這些惡魔。當我們否認自己的痛苦和黑暗的衝動,我們就無法真正抱有同理心,而被壓抑的傷痛遲早會湧現,或許還具有破壞性。為什麼那些教你如何成功的書籍不順便問問,我們最初為什麼會一再重複許多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或不開心的行為模式?
因此,本書的很多內容都是關於讓目前無意識的東西變得有意識,很多糟糕領導的發生不是因為無能或缺乏遠見,而是因為人在沒覺察到的情況下對以往經歷所引發的焦慮和憤怒作出反應。舉個例子:你的社交焦慮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源於整個初中期間都遭到取笑的習得行為,那是一段讓你感到羞恥、被排斥的極其痛苦的經歷。每當你被要求加入新的團隊,負面自我對話就會自動浮現:「我沒什麼可以替這次對話生色的;要是我開口,人家會認為我很笨;我甚至不該成為這個團體的一員。」多年來這種負面自我對話導致了一種核心信念,即你不值得大家去了解,或者你會因為你的貢獻而受到嚴厲評判。如今,社交活動讓你焦慮,以致你連一些重要會議和人脈拓展活動都避開了,你對社交的焦慮已成為一種習慣。
像這樣的反射反應一直在發生,因此在本書中,我偶爾會要求你回想你的原生家庭和過去的歷史,因為我們的自我概念和許多學習到的行為,早在童年時期就開始發展了。我們將檢視你在什麼樣的價值觀中成長,以及你在生命初期經歷的教訓和傷害是如何延續到你成年後的發展中,並塑造了你目前的領導方式。
實際上這關係到從我們的無意識反應和學習到的行為中如何拿回權力,然後在充分覺察的情況下,為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組織作出最佳決策。一流領導者了解焦慮能夠如何激勵他們的行為,並能培養管理情緒反應的技能,同時了解是什麼激勵了他們團隊的行動。
領導力首先是一種心態,無論你的心理健康情況如何,它都是你為人的一部分。無論你從小就是個焦慮的成功者,或者你的焦慮出現在職業生涯中,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你理解、好好管理關於你大腦健康和性情的所有繁複無比的頭緒,讓你可以將自己打造成本該成為的那個強大、有效能的領導者。

前方的道路

在本書中,你偶爾會看到有人將自己的焦慮稱為超能力。我相信,如果我們努力去處理它,它可以成為一種超能力,但這裡存在一種緊張關係:很少有臨床醫生會把焦慮稱作超能力,毫無疑問,焦慮可能會嚴重妨礙健康並使我們失去機能。如果你的焦慮十分嚴重且有損健康,我鼓勵你放下書本,尋求專業協助,本書雖能幫助你優化機能,它的各種練習也有助於緩解徵狀,但它們無法取代治療。
但如果你每天生活在焦慮中,正尋求妥善地管理它,那麼本書將是你正在做的治療和其他心理健康療法的良好補充,我的論點是:管理得當的低度焦慮可以成為你在領導力方面的強大工具和合作夥伴。你可以同意或強烈反對焦慮能成為超能力的說法,但我希望如果你繼續讀下去,你將會發現焦慮的潛在好處。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在第一篇中,我描述並規範了許多領導者面臨的問題—如何在與焦慮搏鬥的同時取得成功並激勵他人。我們會發現,工作中的焦慮是一把雙面刃,若不加以控管,它可能會把你搞垮,但處理它並利用它的積極面向可以幫助你洞察機先,擴展同理心,更有效地進行溝通。我將分享許多統計數據和故事,幫助你了解你並不孤單,讓你明白成長經歷是如何繼續塑造你目前的焦慮體驗,以及你的領導方式。
第二篇主要討論焦慮在工作中爆發的具體方式,並確定許多焦慮的常見反應,例如過勞、完美主義、微管理、物質使用、酗酒或不健康飲食。它還提供了大量實用的建議、工具、經證實有效的應對機制,以及許多練習,讓你無論在工作中如何經歷焦慮,都能更妥善地加以管理。你會聽到來自有過親身經歷的領導者的真實故事,以及來自對焦慮有深入了解的專業人士的專家指導—是什麼觸發了焦慮,它如何在身體和情感上表現出來,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管理、治療它。
書中沒有單一的思想派別或治療形式,而是從不同的心理學和治療方針的流派中選出的多種工具和觀點。一般來說,大部分練習和技巧源於認知行為療法、接納與承諾療法和正念心法,因為這些工具極為實用而有效。有很多可以立即採用,對忙碌的專業人士是最可行的。
因此,無論你是因心理創傷發作而焦慮,一生都在和焦慮搏鬥,或者你正處於劇變之中,頭一次和這種強大的情緒共舞,你都不孤單—有許多經過驗證的工具可以幫助你不只管理情緒,更能茁壯成長,無論事業或個人。
有焦慮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並不表示你無法成為一名高效領導者,或者無法達到成功顛峰。它代表你可以努力變得更好,並找到成功的路徑;代表你感到恐懼但依然採取行動;代表你堅持不懈,儘管你很想放棄、作罷、躲藏或保持緘默—因為你記得你所能奉獻的東西是重要而有意義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