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不受寵的「中間孩子症候群」
我問過三千多位在組織內部全方位施展領導長才的管理者,在他們的位置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近四分之三的回覆都牽涉到所負責的範疇相當廣泛。如下頁表1.2 所示,中階領導者所面對的難關可歸納為五大特定類別,用縮寫來表示就是SCOPE。
在千頭萬緒的組織中階擔任管理者,必須應對自我認同、衝突、全能、生理、情緒五大類難關。先花點時間將各類難關解釋清楚,然後再教你克服難關的戰術。
自我認同
在組織內部進行全方位領導時,你所扮演的角色難以計數。而這就需要你一整天在心態上不停微觀切換,從一個角色換到另一個角色(我會在本章第三節細談扮演所需角色涉及的廣度),你一會兒對上司畢恭畢敬,一會兒對直屬部屬自信獨斷,一會兒對同級職員又得攜手合作。前一秒可能覺得大權在握,下一秒又感到像是龐大機器中的一枚小齒輪,責任很重、權力很小,還沒什麼人挺你。你做了很多決定,但真正能塑造公司未來的重大決策你也許插不上話。你所考量的課題、所擔負的責任都越來越廣,需要微觀切換角色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你得應付不同階層的管理者,或者在一場會議中發揮多種職能,又或者突然得擔當某種角色,來不及做好心理準備時,角色切換更是讓自己身心俱疲。
結果,你又累又灰心,摸不清自己的實際定位,也不曉得該分配時間到哪些事情上。要是所擔任的角色又欠缺明確定義,既不明白上司對你的期盼,也不確定職權到底有多大,那麼你所感受到的疲憊、挫折和困惑就更深了。而雪上加霜的是,這種角色轉換迫使你不得不分散精力處理各項事務,你可能感到自己確實很忙,但無法確定這對公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衝突
當你周遭圍滿上司、部屬、同事,就免不了會發生衝突。而身為中階領導者就非努力擺平這一切不可,實在令人哭笑不得。在此位置上,自然會和其他人關係緊張,也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上司哄著你辦事,部屬不按你的指示,同級職員不願與你合作。你吸收四周所有人的不滿情緒,還得應付相互牴觸的各種課題與各方利益,也必須化解人際矛盾。像「用小資源辦大事」這類的口頭禪,你要是再多聽人講一次,說不定就會發飆,超想回嘴:「我們可不可以就這一次用大資源來辦大事?」 中階管理者在組織中,不僅需要應對繁忙的業務和各種流程與制度,還得完成高層管理鏈提出的那些耗時鬼點子。
你不斷為了因應其他人的期待而有所取捨,也不斷根據是否做得來和做得好來協調業務事項的優先順序。在漂亮地完成一件工作之後,你所獲得的回報是更多想都沒想到的工作。你常在充當「救火隊」,上司卻又期待你能持續衝高業績。你必須激烈地爭取資源,巧妙分配它們,同時確保資源不被他人占用。組織高層的重大決策有些你並不贊同,或者根本插不上話;部屬不明白或不認同你的指示,你卻無法不予回應。
任教於傑克威爾許管理學院(Jack Welch Management Institute)的瑪莉.葛洛威(Mary Galloway)研究企業及組織心理學。她跟我說:「組織裡的中階管理者好比是家庭裡排行中間的孩子,常被高層管理者忽視,又被部屬責怪。」然而,組織又希望這「孩子」能如同年輕弟妹那樣討喜,同時比照年長兄姊那樣負責。到最後就造成了「中間孩子症候群」(middle child syndrome),中階管理者籠罩在衝突之下,一邊渴望更大的發言權,一邊卻又不確定該怎麼融入組織之中。
全能
沒有人會要求第一線基層員工做個萬事通;畢竟,他們經驗不足,或者根本還是菜鳥。高層管理者也沒有人會拿這個標準來要求他們,因為他們沒必要每件事都清楚,「萬事通」讓中階管理者來做就好了。再說,高層管理者每天的決策都涉及鉅額利潤得失,也就表示不免會犯重大失誤,但這類失誤對高層管理者來說往往象徵著榮譽。
那麼,中階管理者面對的情況又是什麼呢?可以這樣說,高層希望你能事事都懂,彷彿當初招聘時就寫明了中階管理者必須無所不能。你得跨足企業經營的戰略層面,也得腳踏日常營運與戰術層次。不只得通曉自身業務裡裡外外,還得知己知彼,了解競爭公司底細。公司在皮奧里亞縣(Peoria County)的市場占比下降了?你多半得知道原因何在。你要能夠說明問題為何,如何發生,並決定由誰來解決。而當遠距工作、開會時間相當不方便的視訊會議,以及大量契約聘僱成為工作常態,你也要能應對工作性質的變動。高層期待你能推動其他人成長,儘管他們並未投注資源培養你,而你也沒有時間去自我成長。
生理
你也許聽過有句話叫「中間的猴子」( monkey in the middle)。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花了六百個小時觀察身處同類中間層級的母猴,記錄了一系列社群行為,包括恐嚇、追趕、掌摑等攻擊行為,賠笑臉、撤退等順從行為,和擁抱、理毛等撫育行為。接著,研究人員測量母猴排泄物裡的微量壓力荷爾蒙(這份差事我可不做)。結果你大概猜得到,身處同類中間層級的母猴承受的社群壓力和生理壓力最大,因為牠們得應付來自群體上下左右的衝突。
這也呼應了其他學者針對人類這種「稍微聰明一點的猿猴表親」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根據一份調查了三十二萬名員工的研究,在工作投入與滿意程度的評分上,墊底的五%並不是績效最差的員工,也不是還沒擺脫前一份不適任工作影響的菜鳥,而是正職工作五∼十年,績效評比優良的企業中階人士。
而在另一份採樣多家企業的大型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和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人員發現,企業中階員工的抑鬱及焦慮程度遠高於高層和基層員工。一八%的主管和經理有憂鬱症症狀(其中有四○%指稱症狀是壓力所致),五一%的經理「時常擔心」業務狀況,四三%的經理自認承受過大壓力。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的艾瑞克.安尼塞奇(Eric Anicich)指出,時常頻繁切換職場角色是很大的心理負擔,會造成身心傷害。例如,從畢恭畢敬的角色切換成自信獨斷,所承受的壓力和焦慮甚至更大,會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一連串相關生理疾患。
情緒
置身組織中階意味著必須處理各種特定情緒,像是疏離、孤立、孤獨等,畢竟身在中階很難真正融入其他群體。基層員工或高階管理者都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階管理者卻會吸收四面八方來的不滿,增添情緒壓力。很多中階領導者向我形容過工作負擔太重、工作成果乏人賞識是怎樣的滋味,也向我表達過他們很挫折,想要改變現職場現況卻無能為力,感覺命運並不是操控在自己手上。更別提企業裁員常拿中階管理者開刀,又或者中階管理者在升遷上也許會被聘自企業外部的人才取代,這些都可能造成極大的情緒創傷,打擊人的自尊心,也讓人感嘆這世界並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