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停止職場內耗,遇事不心累的靜心思維

79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case14     不要去想「那個人為什麼會這樣?」

 

「他為什麼做出那種事?」

「主管為什麼對我這麼兇?」

「那個人為什麼出現這種反應?」

別人的言行總是令人在意,使我們滿頭問號,忍不住想問「為什麼」。

 

但是,對於別人的「為什麼?」最好要有限度。

因為即使我們想破頭,依然搞不懂別人的內心世界。

即使詢問當事人,也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答案。去想這種無從確認的事情只會徒增心力交瘁。

 

人類有個習性,面對未知事物時會反射性地問:「為什麼?」

讓我們試著回溯到人類發展出心理機制的採集狩獵時代。

假設某人發現遠方的天空在打雷。

此時他會心想:「天上為什麼轟隆作響?」「為什麼會發出閃光?」我們的祖先是對每件事都心懷「為什麼?」疑問的「好奇一族」。

他們不會光想著:「天上轟隆作響了呢」「發出閃光了呢」「嗯,就是說啊」。

他們不是將雷鳴和閃電視為理所當然的「不求甚解族」。

 

未知或難解的事物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安或不快。因為那可能有危險。古人們急著想知道理由、原因、事情的前因後果而冷靜不下來,凡事都不禁會問「為什麼?」所以才得以存活。

了解、知道事情的真相會令人感到安心與舒暢。

 

「為什麼會打雷閃電呢?」和「為什麼?」的答案正確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管得到什麼答案,都能讓內心暢快許多。像是:「因為老天爺生氣了!」「原來如此!」

 

三、四歲的小朋友正值喜歡問「為什麼」的「好奇時期」。

諸如「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咖哩為什麼會辣?」「為什麼會有小矮人?」

與其說孩子想要的是正確答案,不如說他們是「為問而問」。

當然也有些人也有純粹「求知」的好奇心。但是人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一再問「為什麼?」主因仍然是這樣做會帶來安心感與舒暢感。

 

只要多問一句,內心的躁動就會平靜下來,「不懂」也會變成「懂」。「為什麼」是一句能將未知變成已知的神奇咒語。

人們反覆問為什麼或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像是。當孩子發問「為什麼是○○呢?」即使大人的回答是:「那是因為啊……」並沒有給出科學根據的答案,孩子也會心滿意足。

 

「為什麼那個人會這樣?」──然而別人的心思和「天空為何是藍色的」不同,並沒有正確答案,所以去想這種無從得知答案的事,當然會增添煩惱。

若你還是會在意,那該怎麼辦呢……?即使瞎掰也無妨。就算是強迫的,也要吹散未知的煩躁。

 

「主管為什麼那麼暴躁?」

「大概是他家昨天發生了什麼事吧。」「或是他身體不舒服吧!」

和回答不斷問著「為什麼、為什麼」的孩子時一樣。

不必拘泥於正確答案,只要回應疑問即可。

 

你的情緒並不是想知道正確答案,單純是未知事物令你不舒服罷了。因此,你需要的並非答案,而是回應疑問。

「他那樣說八成有什麼內情,只是我不知道罷了!」

答案無論是什麼都好,請回應自己的疑問,將不安轉變成心安。

 

我建議各位讀者別過度煩惱關於別人的「為什麼」。重要的是別讓煩躁留在心中。任何答案都無妨,只要回應,內心就會感到神清氣爽。

 

總結 別因為「為什麼那個人會這樣?」的答案而煩惱,回應疑問,讓心情平靜下來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