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支付戰爭,PayPal的危局與勝局
第一節 一場由提爾領導的「政變」
在彼得.提爾和比爾.哈里斯兩個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伊隆.馬斯克的態度非常重要,但很顯然他沒有站在提爾這一邊,要不然走的就會是比爾.哈里斯了。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提爾辭職一週之後的五月十一日,比爾.哈里斯也離開了公司,而這件事的幕後推手就是伊隆.馬斯克。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伊隆.馬斯克雖然並不負責具體事務,但對於公司裡存在的問題他一直洞若觀火。面對各部門分別陷入不同的混亂狀態下,伊隆.馬斯克不可能意識不到是比爾.哈里斯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可以這樣說,伊隆.馬斯克早就已經對比爾.哈里斯存在一定的不滿了,而這次與提爾的衝突,很可能是壓垮比爾.哈里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五月十一日是一個週四,在前一天晚上,伊隆.馬斯克已經通知了董事會要在這一天下午開一次特別會議。關於這次特別會議的議程,比爾.哈里斯已經有所察覺,因此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他一直在給董事會裡的其他成員打電話,試圖說服大多數董事站在自己這一邊。
在開會的時候,比爾‧哈里斯還準備了一份很長的PPT,他一邊展示自己的PPT一邊開始了他的遊說,內容不過是要他繼續擔任執行長。然而在會議上,所有人都受夠了比爾.哈里斯的開脫之詞,他沒有辦法解釋他為什麼把公司搞得如此混亂,最終,董事會同意將比爾.哈里斯解聘。就這樣,僅僅笑了一週的比爾.哈里斯也離開了公司。
伊隆.馬斯克全面掌握了公司的大權,他自己出任公司的新任執行長,為了安撫公司的第二大合夥人和康菲尼迪的員工們,他把提爾找了回來,當然,沒有出任任何實際職務,而是透過董事會選舉提爾成為新一任的董事長。
其實,X.com的混亂也不能全部歸咎於比爾.哈里斯,任何兩家實力均等的公司在合併之後都必然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執行長,要應對這些同時出現的問題並不容易。而且,在比爾.哈里斯的手中,新公司雖然問題不斷,但畢竟是實現了平穩的合併,磨合過程中沒有出現嚴重的反覆問題,管理層也沒有出現太大的人事裂痕,更關鍵的是,X.com的用戶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
但無論如何,比爾.哈里斯的時代結束了,X.com迎來了伊隆.馬斯克時代,然而任誰也不會想到的是,伊隆.馬斯克時代居然是這麼的短暫。
伊隆.馬斯克在掌握了公司的全部大權之後,做了一件大事,這包括之前比爾.哈里斯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向用戶收費、實行支付限額以及主打X.com品牌,這幾件事的效果好壞參半,不能說是成功,但也談不上失敗。
然而,真正讓全公司上下覺得伊隆.馬斯克不適合掌權的是,他應對詐騙危機的態度和對PayPal品牌的漠視。
當時,伊隆.馬斯克為了應對新的形勢,要求技術部門推出PayPal2.0版本,盡量做得更加精簡一些,然而這種精簡卻讓公司陷入了詐騙危機當中。精簡後的版本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在2000年年中為時四個月的一場詐騙中,X.com公司損失了五百七十萬美元,而之後大大小小的詐騙更是絲毫不間斷。
應付詐騙,焦頭爛額的技術部門開始發起了牢騷,列夫琴惱火地向伊隆.馬斯克提出問題所在,然而得到的卻是伊隆.馬斯克稍有些不客氣的回覆,這讓列夫琴無比憤怒。
這件事還沒有解決,伊隆.馬斯克又惹出了新的麻煩,他決定消除PayPal作為一個品牌的影響力。
2000年夏天的一天,X.com公司客戶們發現該公司的網站上正慢慢抹去PayPal有關的內容,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原來,伊隆.馬斯克覺得PayPal已經成為一個沒有價值的品牌,公司應該將主要資源放到經營X.com品牌上去。
伊隆.馬斯克此舉立即招致了一大片的不滿聲音。且不說PayPal是當初康菲尼迪的主打品牌,即便是在合併之後,PayPal的品牌識別度和好評度依然很高,甚至要高於X.com品牌本身,這種自己毀滅自己品牌的事情實在難以說得上是明智的。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原來屬於X.com的人也站到了伊隆.馬斯克的對立面上,支持伊隆.馬斯克的一位高管曾經這樣解釋:
伊隆.馬斯克的這一固執行為沒什麼不對,用戶們要去使用更加靈活的X.com品牌,如果用戶更喜歡PayPal這個名字,這只能說明我們應該盡快把PayPal廢除,否則用戶會太過迷戀。
這個邏輯無疑是沒法說服公司上下的,因此,幾個月以來積累下來的各種問題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一場反對伊隆.馬斯克的「政變」正在醞釀之中。這場「政變」的中心就是幾個月之前被趕出公司的彼得.提爾,然而有趣的是,對於正在發生的一切,提爾卻毫不知情。
戴維.薩克斯是伊隆.馬斯克的好朋友,也是他在X.com公司最強有力的支持者,然而即便是他,現在也不站在伊隆.馬斯克這邊了。
公司負責技術的列夫琴,戴維.薩克斯和提爾的好友里德.霍夫曼一起商討對策,他們決定請提爾回來重掌公司,當他們將這個消息告訴提爾之後,提爾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掌握全權。
這當然是他們願意看到的,但怎樣說服伊隆.馬斯克放棄權力呢?戴維.薩克斯知道要說服伊隆.馬斯克是不可能的,那麼就只有透過一場「政變」把伊隆.馬斯克「趕下台」了。
列夫琴、戴維.薩克斯和里德.霍夫曼三個人不斷研究怎樣才能把伊隆.馬斯克「趕下台」的方案,說服董事會需要讓他們看到切實的問題。於是,他們起草了一份請願書,並開始發動員工簽名。
技術部門是受伊隆.馬斯克管理理念影響最大的部門,因此即便是X.com出身的工程師最終也選擇了簽字。很快,由大多數員工簽字的請願書就交到了董事會當中,此時,伊隆.馬斯克正在澳大利亞看奧運會。他聽到了風聲之後,早早結束了自己的奧運之旅,信心滿滿地回到了公司,要解決他的這些反對者。
在董事會裡,面對反對的意見和切實的問題,伊隆.馬斯克為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辯解。可以說,伊隆.馬斯克在很多理念上都比較超前,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公司雖然存在著問題,但他的管理也並非一無是處,因此在是否罷免伊隆.馬斯克的問題上,董事會陷入了激烈地討論當中,久久沒能達成共識。
最終,反對伊隆.馬斯克的意見還是占據了上風,董事會倒不是不再信任伊隆.馬斯克,而是大家覺得,如果讓彼得.提爾回來,公司的混亂狀態會得到緩解,甚至徹底解決。
在隨後的工作日,X.com公司的所有員工接收到了一封來自於伊隆.馬斯克的郵件,他的說法和五個月前離職的彼得.提爾的說法如出一轍。五個月的時間,公司高層換了又換,現在,彼得.提爾經過一場他事先都不知曉的「政變」上台,那麼他的權力能夠維持多久呢?
第一節 一場由提爾領導的「政變」
在彼得.提爾和比爾.哈里斯兩個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伊隆.馬斯克的態度非常重要,但很顯然他沒有站在提爾這一邊,要不然走的就會是比爾.哈里斯了。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提爾辭職一週之後的五月十一日,比爾.哈里斯也離開了公司,而這件事的幕後推手就是伊隆.馬斯克。
作為公司的董事長,伊隆.馬斯克雖然並不負責具體事務,但對於公司裡存在的問題他一直洞若觀火。面對各部門分別陷入不同的混亂狀態下,伊隆.馬斯克不可能意識不到是比爾.哈里斯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可以這樣說,伊隆.馬斯克早就已經對比爾.哈里斯存在一定的不滿了,而這次與提爾的衝突,很可能是壓垮比爾.哈里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五月十一日是一個週四,在前一天晚上,伊隆.馬斯克已經通知了董事會要在這一天下午開一次特別會議。關於這次特別會議的議程,比爾.哈里斯已經有所察覺,因此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他一直在給董事會裡的其他成員打電話,試圖說服大多數董事站在自己這一邊。
在開會的時候,比爾‧哈里斯還準備了一份很長的PPT,他一邊展示自己的PPT一邊開始了他的遊說,內容不過是要他繼續擔任執行長。然而在會議上,所有人都受夠了比爾.哈里斯的開脫之詞,他沒有辦法解釋他為什麼把公司搞得如此混亂,最終,董事會同意將比爾.哈里斯解聘。就這樣,僅僅笑了一週的比爾.哈里斯也離開了公司。
伊隆.馬斯克全面掌握了公司的大權,他自己出任公司的新任執行長,為了安撫公司的第二大合夥人和康菲尼迪的員工們,他把提爾找了回來,當然,沒有出任任何實際職務,而是透過董事會選舉提爾成為新一任的董事長。
其實,X.com的混亂也不能全部歸咎於比爾.哈里斯,任何兩家實力均等的公司在合併之後都必然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執行長,要應對這些同時出現的問題並不容易。而且,在比爾.哈里斯的手中,新公司雖然問題不斷,但畢竟是實現了平穩的合併,磨合過程中沒有出現嚴重的反覆問題,管理層也沒有出現太大的人事裂痕,更關鍵的是,X.com的用戶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
但無論如何,比爾.哈里斯的時代結束了,X.com迎來了伊隆.馬斯克時代,然而任誰也不會想到的是,伊隆.馬斯克時代居然是這麼的短暫。
伊隆.馬斯克在掌握了公司的全部大權之後,做了一件大事,這包括之前比爾.哈里斯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向用戶收費、實行支付限額以及主打X.com品牌,這幾件事的效果好壞參半,不能說是成功,但也談不上失敗。
然而,真正讓全公司上下覺得伊隆.馬斯克不適合掌權的是,他應對詐騙危機的態度和對PayPal品牌的漠視。
當時,伊隆.馬斯克為了應對新的形勢,要求技術部門推出PayPal2.0版本,盡量做得更加精簡一些,然而這種精簡卻讓公司陷入了詐騙危機當中。精簡後的版本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在2000年年中為時四個月的一場詐騙中,X.com公司損失了五百七十萬美元,而之後大大小小的詐騙更是絲毫不間斷。
應付詐騙,焦頭爛額的技術部門開始發起了牢騷,列夫琴惱火地向伊隆.馬斯克提出問題所在,然而得到的卻是伊隆.馬斯克稍有些不客氣的回覆,這讓列夫琴無比憤怒。
這件事還沒有解決,伊隆.馬斯克又惹出了新的麻煩,他決定消除PayPal作為一個品牌的影響力。
2000年夏天的一天,X.com公司客戶們發現該公司的網站上正慢慢抹去PayPal有關的內容,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原來,伊隆.馬斯克覺得PayPal已經成為一個沒有價值的品牌,公司應該將主要資源放到經營X.com品牌上去。
伊隆.馬斯克此舉立即招致了一大片的不滿聲音。且不說PayPal是當初康菲尼迪的主打品牌,即便是在合併之後,PayPal的品牌識別度和好評度依然很高,甚至要高於X.com品牌本身,這種自己毀滅自己品牌的事情實在難以說得上是明智的。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原來屬於X.com的人也站到了伊隆.馬斯克的對立面上,支持伊隆.馬斯克的一位高管曾經這樣解釋:
伊隆.馬斯克的這一固執行為沒什麼不對,用戶們要去使用更加靈活的X.com品牌,如果用戶更喜歡PayPal這個名字,這只能說明我們應該盡快把PayPal廢除,否則用戶會太過迷戀。
這個邏輯無疑是沒法說服公司上下的,因此,幾個月以來積累下來的各種問題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一場反對伊隆.馬斯克的「政變」正在醞釀之中。這場「政變」的中心就是幾個月之前被趕出公司的彼得.提爾,然而有趣的是,對於正在發生的一切,提爾卻毫不知情。
戴維.薩克斯是伊隆.馬斯克的好朋友,也是他在X.com公司最強有力的支持者,然而即便是他,現在也不站在伊隆.馬斯克這邊了。
公司負責技術的列夫琴,戴維.薩克斯和提爾的好友里德.霍夫曼一起商討對策,他們決定請提爾回來重掌公司,當他們將這個消息告訴提爾之後,提爾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掌握全權。
這當然是他們願意看到的,但怎樣說服伊隆.馬斯克放棄權力呢?戴維.薩克斯知道要說服伊隆.馬斯克是不可能的,那麼就只有透過一場「政變」把伊隆.馬斯克「趕下台」了。
列夫琴、戴維.薩克斯和里德.霍夫曼三個人不斷研究怎樣才能把伊隆.馬斯克「趕下台」的方案,說服董事會需要讓他們看到切實的問題。於是,他們起草了一份請願書,並開始發動員工簽名。
技術部門是受伊隆.馬斯克管理理念影響最大的部門,因此即便是X.com出身的工程師最終也選擇了簽字。很快,由大多數員工簽字的請願書就交到了董事會當中,此時,伊隆.馬斯克正在澳大利亞看奧運會。他聽到了風聲之後,早早結束了自己的奧運之旅,信心滿滿地回到了公司,要解決他的這些反對者。
在董事會裡,面對反對的意見和切實的問題,伊隆.馬斯克為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辯解。可以說,伊隆.馬斯克在很多理念上都比較超前,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公司雖然存在著問題,但他的管理也並非一無是處,因此在是否罷免伊隆.馬斯克的問題上,董事會陷入了激烈地討論當中,久久沒能達成共識。
最終,反對伊隆.馬斯克的意見還是占據了上風,董事會倒不是不再信任伊隆.馬斯克,而是大家覺得,如果讓彼得.提爾回來,公司的混亂狀態會得到緩解,甚至徹底解決。
在隨後的工作日,X.com公司的所有員工接收到了一封來自於伊隆.馬斯克的郵件,他的說法和五個月前離職的彼得.提爾的說法如出一轍。五個月的時間,公司高層換了又換,現在,彼得.提爾經過一場他事先都不知曉的「政變」上台,那麼他的權力能夠維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