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戰勝了無數千難萬險,終於建立了龐大的「松下電器王國」,一九六○年,松下電器公司被列為世界大公司中的第74名,第一次榜上有名。此時,美國紐約最大的梅西百貨公司為松下舉辦的商品展覽會,亮出「松下公司的世界性聲譽,素質最好,效果最高」的旗幟,松下幸之助功成名就,激流勇退。
一九六一年把公司社長的職位讓給了他的女婿松下正治擔當,自己就任不管實際業務的會長之職。一九六三年,國際經營管理協會在美國紐約召開世界大會,松下幸之助發表了題為「經營理想」的演講,贏得與會者高度讚揚,被譽為「經營之神」。松下電器公司在二○○○年被美國《財富》雜誌列入世界企業五百強的第26名。
莎喲娜拉,我的童年
.父親在米市中傾家蕩產
在一八七五年之前,日本人只有名字並沒有姓氏,後來同樣名字的重疊性太高了。例如,要逮捕甲村的犯人阿助,卻常常抓到了乙村的農人阿助,而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騷動與誤會。所以當局就開始推行名字要加姓氏的做法。可是搞了老半天,百姓的興趣可缺缺,仍舊是以名字相稱大行其道!
後來,政府只好以法律來規範,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規定大家必須取個姓氏,否則就是犯罪。好啦,這下子可沒輒了,但要叫什麼姓?人們可又犯難了!還好這時西村有一位飽讀漢文的老先生,他就率先說,「我既然住在西村的田地上就叫『西田』好了!」有了「西田」先生開先例後,大家就有樣學樣,一下子全國可熱鬧了起來……住在稻田中間的叫「田中」,住旁邊的叫「田邊」,在郊野地區的叫「野村」,在小島上的村落叫「島村」,過了一座斜坡的橋叫「高橋」,那邊新蓋了一座橋叫「新橋」,看了他們橋來橋去的叫,住在中段的一位村長就說,「那我們這邊叫『中村橋』好了!」於是乎,大家都隨興就地取材,表現出他們的特色與風格……
這時,時間來到了一八九四年的冬天,在和歌山縣海草郡的和佐村,有一戶人家的主婦德子正在待產,只見產婆在屋裡屋外忙來忙去,「水燒開了沒?要多燒幾壼哦!」如此使喚著。而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帶著一群小孩在客廳的一隅,他正安撫著幾個小孩,免得他們打鬧吵到產婦,又等了一刻鐘之後「哇―—」一陣有力宏亮的啼哭聲傳來,接下來是產婆把洗好包好的小嬰兒抱了出來,「恭喜啊!是一個男孩子!」男主人看著他們家第八個小生命,哭聲雖然很大,可小人兒卻是瘦瘦乾乾小小的,不覺有些失望,抬頭看產婆喜滋滋地望著他,「謝謝,您辛苦了,這個請您收下,告訴他媽媽就叫『幸之助』吧!」隨手送出一個早準備好的紅包……
這戶人家可是這個村莊的名門,他們的大院子內有一棵八百年之久的大松樹,雖說松樹的歲數已大,但仍枝葉茂盛、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當然從祖輩就一直居住在此的這戶人家,也就順理成章的姓「松下」。於是,松下幸之助就從出生的今天起 (一八九四年11月27日)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和佐村是一個臨海濱的村落,全村人以種植水稻為業,而松下正楠算是比較有商業頭腦的人,他想棄農為商,所以他常跑來跑去做稻米的買賣,和一般人家相比,松下家在村中算是比較富裕的,一年到頭都有米吃,逢年過節都有新衣服穿,松下幸之助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此備受寵愛。由於母親德子病弱,父親也長年在外忙碌,為了照顧小幸之助,他僱了一個歐巴桑加藤惠子為保姆,村中的人都叫她阿惠,這個阿惠樂善好施、悲天憫人。常把自己不多的幾個錢給了沿途遇上的僧人和乞丐。她也愛小動物,見了橫過田間小路的青蛙也要讓路,還要問好、施禮。阿惠常背著年幼的幸之助,來到大松樹底下,仰望古松,唱道:「春日高樓擺花宴,落櫻樹下頻舉杯。千年老松傳古韻,綠葉濃蔭傲迎輝。」
冬去春來,葉落花開。幾度春秋,幸之助由阿惠背著上山,又領著下田埂。慢慢地,小幸之助也會跟著唱幾句了,有些謠曲還銘刻在心,伴隨了他的一生。不過,他常唱的還是《箱根八里》中的幾句—―
武士走天涯,剛勇更無前。
長刀木屐仰天笑,踏斷八里山中岩。
阿惠還愛給幸之助講故事:講一休和尚如何善良、助人,講豐臣秀吉的豐功偉業。加藤惠子對人對事的態度,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年幼的松下幸之助。
不過,幸之助童年平靜而幸福的日子並沒有過得很久,特別是父親的商業頭腦運作不靈了。時值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日本產業興隆時期,許多農民開始做起投機買賣以求翻身,看到這情形松下正楠更是見獵心喜,也投入了米市投機的操作當中。
可是,松下正楠的生意做得並不順利,他可踢到了一塊火燙的大鐵板,虧損連連,
連松下家祖先留下來的地產和房產也都賠光了,喪失了地產和房產的松下一家不得不離開村裡,搬到了和歌山。之後,松下正楠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木屐店,但是木屐店的生意並不好做,加上競爭又十分激烈,松下正楠只好讓正在上中學四年級的大兒子,輟學幫助經營木屐店的生意。但由於松下正楠一心想快速致富,無心經營,導致木屐店苦苦維持兩年之後也倒閉了。
正所謂「禍不單行」,命運總是在捉弄已經多災多難的松下一家,木屐店倒閉的一九○一年,在和歌山紡織廠工作的大哥因病去世,緊接著二哥和二姊也相繼去世。一年之內失去三個孩子,哪個父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松下正楠看著不停流淚的妻子也是垂頭喪氣、長噓短嘆的。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容易被困難擊倒的人,憑藉著頑強和堅韌,他終於在松下幸之助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在大阪聾啞學校找到一份工作。靠著父親松下正楠寄來的微薄的生活費,家裡又開始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父親在米市投資失敗的慘痛教訓,對幸之助後來的事業起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他的做法跟父親截然相反: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從不投機。因此可以說,米市投資失敗的教訓是父親留給幸之助的唯一遺產。在愁雲慘霧的籠罩下,幸之助6歲那一年,父親將他叫到跟前說:「阿吉呀(幸之助的乳名),你該上學了,明天去上學吧。」小幸之助點點頭,第二天穿上了新衣服,背上母親縫製的書包,歡歡喜喜地和同村小朋友一起去上學。
幸之助雖然比同齡的孩子個子矮小,但是生性十分好強,他對學習也很認真,對老師交代的作業都會一絲不苟地完成,回答問題時聲音比別人響亮,在操場時也比別的孩子做得認真。幸之助並不知道這些舉動在別人看來很誇張,並顯出與同學格格不入,但是他覺得只有這樣認真學習,才對得起這個上學的機會。幸之助非常富有同情心,班級中有的同學家境困難,上學時沒有飯糰吃,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從自己帶的飯糰中取出一個給同學,儘管自己也是吃不飽。
幸之助還有一顆正義之心。他的班裡有個叫龜太郎的同學,雖然長得並不高大,但由於他是浪人的兒子,因此在班級中經常欺負同學。一天,龜太郎本應該負責擦洗教室的地板,但是他卻指使一個同學代他拖地,那個同學不肯,他掄起書本向同學打去,一旁的同學都不敢吱聲。幸之助看到後大聲呵斥龜太郎不要欺負同學,也許是從未有過同學敢呵斥自己,也許是被幸之助的正氣凜然所震懾,頤指氣使的龜太郎居然乖乖拖起地板來了。從此以後,同學們都願意和幸之助玩,連龜太郎也圍繞在他身邊和大家都變成了好朋友。
幸之助見義勇為的事情傳到村中,鄰居經常對母親德子說:「德子,真羨慕你養了個好兒子,將來幸之助一定能成大器!」「哪裡哪裡,不敢當啊!」儘管母親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暖暖的,並希望幸之助真的能成大器。
幸之助小學四年級的一天,父親松下正楠從大阪給母親德子寄來一封信,上面寫道:「我知道幸之助已經讀四年級了,馬上就可以畢業了,我也不是不知道讀書對人生的重要。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從求學中出人頭地,家庭現在這樣窘迫,不如現實一點。現在有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大阪我的一位好友宮田開了一家火盆店,正需要學徒,我希望幸之助能趕快來幫忙。」德子看了信之後傷心落淚,自己不忍心讓兒子輟學,也不忍心讓才小學的兒子外出打工。
德子寫信與丈夫商量讓幸之助念完小學再去打工,但是松下正楠收到妻子的信之後十分生氣,嚴厲催促德子快速將幸之助送到大阪當學徒。當時的世風,妻子是不能違背丈夫意志的,無奈之下,德子只能遵從丈夫的意思,讓幸之助輟學去當學徒。
母親德子將父親要他去大阪當學徒的事情告訴了幸之助,令德子出乎意料的是,幸之助非但沒有不捨學校而且是高興地答應了當學徒一事。對於年幼的幸之助來說,他並不知道學徒的艱苦,只是覺得能夠見到父親,並能夠去一個大城市―—大阪了。
母親德子在幸之助離開的前幾天,夜夜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縫製新衣服,眼淚也隨著一針一線落在了新衣服上。幸之助離家的日子到了,母親德子早早起床為他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年幼的幸之助似乎還不知道離家之痛,吃過飯之後興致勃勃地衝出家門,母親穿著木屐走在路上,並不時說:「阿吉,慢點,慢點走啊!」瑟瑟秋風中,母子兩人來到了紀之川火車站。
這天的紀之川火車站空蕩蕩的,天空也灰濛濛的,蕭瑟的秋風夾雜著陣陣寒意,向幸之助和母親等人襲來。趁著火車還沒到,德子叮囑幸之助:「阿吉,當了學徒要聽老闆的話,不能偷懶,也不能讓你爸爸失望啊!記住了嗎?」
「媽媽,我記住了。」幸之助不住地點頭。
「早晚天氣涼,你要多穿衣服啊!」德子還在叮囑著。
「媽媽,放心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兒子向母親保證。
「還有……」一陣刺骨的涼風堵住了德子的嘴,德子看著寒風中瘦瘦小小的兒子,淚水就湧了出來。
伴隨著轟隆聲,火車進站了,分別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母親德子摟著兒子,並含著淚拜託一起前往大阪的鄰家大叔:「路上,請您多關照!」「放心,交給我吧!」對方爽快地答道。
火車緩緩駛出紀之川火車站,母親德子依舊站在原處,不斷地揮手,秋風吹起了她的衣襟,吹亂了她的灰白頭髮,也吹亂了幸之助的心。
晚年的松下幸之助回憶起離鄉的情景時說:「那時的情景,我現在仍記得很清楚。想起母親孤單的身影,現在還會心痛。這一幕我永遠忘不了。」
一九六一年把公司社長的職位讓給了他的女婿松下正治擔當,自己就任不管實際業務的會長之職。一九六三年,國際經營管理協會在美國紐約召開世界大會,松下幸之助發表了題為「經營理想」的演講,贏得與會者高度讚揚,被譽為「經營之神」。松下電器公司在二○○○年被美國《財富》雜誌列入世界企業五百強的第26名。
莎喲娜拉,我的童年
.父親在米市中傾家蕩產
在一八七五年之前,日本人只有名字並沒有姓氏,後來同樣名字的重疊性太高了。例如,要逮捕甲村的犯人阿助,卻常常抓到了乙村的農人阿助,而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騷動與誤會。所以當局就開始推行名字要加姓氏的做法。可是搞了老半天,百姓的興趣可缺缺,仍舊是以名字相稱大行其道!
後來,政府只好以法律來規範,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規定大家必須取個姓氏,否則就是犯罪。好啦,這下子可沒輒了,但要叫什麼姓?人們可又犯難了!還好這時西村有一位飽讀漢文的老先生,他就率先說,「我既然住在西村的田地上就叫『西田』好了!」有了「西田」先生開先例後,大家就有樣學樣,一下子全國可熱鬧了起來……住在稻田中間的叫「田中」,住旁邊的叫「田邊」,在郊野地區的叫「野村」,在小島上的村落叫「島村」,過了一座斜坡的橋叫「高橋」,那邊新蓋了一座橋叫「新橋」,看了他們橋來橋去的叫,住在中段的一位村長就說,「那我們這邊叫『中村橋』好了!」於是乎,大家都隨興就地取材,表現出他們的特色與風格……
這時,時間來到了一八九四年的冬天,在和歌山縣海草郡的和佐村,有一戶人家的主婦德子正在待產,只見產婆在屋裡屋外忙來忙去,「水燒開了沒?要多燒幾壼哦!」如此使喚著。而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帶著一群小孩在客廳的一隅,他正安撫著幾個小孩,免得他們打鬧吵到產婦,又等了一刻鐘之後「哇―—」一陣有力宏亮的啼哭聲傳來,接下來是產婆把洗好包好的小嬰兒抱了出來,「恭喜啊!是一個男孩子!」男主人看著他們家第八個小生命,哭聲雖然很大,可小人兒卻是瘦瘦乾乾小小的,不覺有些失望,抬頭看產婆喜滋滋地望著他,「謝謝,您辛苦了,這個請您收下,告訴他媽媽就叫『幸之助』吧!」隨手送出一個早準備好的紅包……
這戶人家可是這個村莊的名門,他們的大院子內有一棵八百年之久的大松樹,雖說松樹的歲數已大,但仍枝葉茂盛、綠意盎然,充滿了生機,當然從祖輩就一直居住在此的這戶人家,也就順理成章的姓「松下」。於是,松下幸之助就從出生的今天起 (一八九四年11月27日)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和佐村是一個臨海濱的村落,全村人以種植水稻為業,而松下正楠算是比較有商業頭腦的人,他想棄農為商,所以他常跑來跑去做稻米的買賣,和一般人家相比,松下家在村中算是比較富裕的,一年到頭都有米吃,逢年過節都有新衣服穿,松下幸之助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此備受寵愛。由於母親德子病弱,父親也長年在外忙碌,為了照顧小幸之助,他僱了一個歐巴桑加藤惠子為保姆,村中的人都叫她阿惠,這個阿惠樂善好施、悲天憫人。常把自己不多的幾個錢給了沿途遇上的僧人和乞丐。她也愛小動物,見了橫過田間小路的青蛙也要讓路,還要問好、施禮。阿惠常背著年幼的幸之助,來到大松樹底下,仰望古松,唱道:「春日高樓擺花宴,落櫻樹下頻舉杯。千年老松傳古韻,綠葉濃蔭傲迎輝。」
冬去春來,葉落花開。幾度春秋,幸之助由阿惠背著上山,又領著下田埂。慢慢地,小幸之助也會跟著唱幾句了,有些謠曲還銘刻在心,伴隨了他的一生。不過,他常唱的還是《箱根八里》中的幾句—―
武士走天涯,剛勇更無前。
長刀木屐仰天笑,踏斷八里山中岩。
阿惠還愛給幸之助講故事:講一休和尚如何善良、助人,講豐臣秀吉的豐功偉業。加藤惠子對人對事的態度,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年幼的松下幸之助。
不過,幸之助童年平靜而幸福的日子並沒有過得很久,特別是父親的商業頭腦運作不靈了。時值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日本產業興隆時期,許多農民開始做起投機買賣以求翻身,看到這情形松下正楠更是見獵心喜,也投入了米市投機的操作當中。
可是,松下正楠的生意做得並不順利,他可踢到了一塊火燙的大鐵板,虧損連連,
連松下家祖先留下來的地產和房產也都賠光了,喪失了地產和房產的松下一家不得不離開村裡,搬到了和歌山。之後,松下正楠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木屐店,但是木屐店的生意並不好做,加上競爭又十分激烈,松下正楠只好讓正在上中學四年級的大兒子,輟學幫助經營木屐店的生意。但由於松下正楠一心想快速致富,無心經營,導致木屐店苦苦維持兩年之後也倒閉了。
正所謂「禍不單行」,命運總是在捉弄已經多災多難的松下一家,木屐店倒閉的一九○一年,在和歌山紡織廠工作的大哥因病去世,緊接著二哥和二姊也相繼去世。一年之內失去三個孩子,哪個父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松下正楠看著不停流淚的妻子也是垂頭喪氣、長噓短嘆的。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容易被困難擊倒的人,憑藉著頑強和堅韌,他終於在松下幸之助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在大阪聾啞學校找到一份工作。靠著父親松下正楠寄來的微薄的生活費,家裡又開始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父親在米市投資失敗的慘痛教訓,對幸之助後來的事業起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他的做法跟父親截然相反: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從不投機。因此可以說,米市投資失敗的教訓是父親留給幸之助的唯一遺產。在愁雲慘霧的籠罩下,幸之助6歲那一年,父親將他叫到跟前說:「阿吉呀(幸之助的乳名),你該上學了,明天去上學吧。」小幸之助點點頭,第二天穿上了新衣服,背上母親縫製的書包,歡歡喜喜地和同村小朋友一起去上學。
幸之助雖然比同齡的孩子個子矮小,但是生性十分好強,他對學習也很認真,對老師交代的作業都會一絲不苟地完成,回答問題時聲音比別人響亮,在操場時也比別的孩子做得認真。幸之助並不知道這些舉動在別人看來很誇張,並顯出與同學格格不入,但是他覺得只有這樣認真學習,才對得起這個上學的機會。幸之助非常富有同情心,班級中有的同學家境困難,上學時沒有飯糰吃,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從自己帶的飯糰中取出一個給同學,儘管自己也是吃不飽。
幸之助還有一顆正義之心。他的班裡有個叫龜太郎的同學,雖然長得並不高大,但由於他是浪人的兒子,因此在班級中經常欺負同學。一天,龜太郎本應該負責擦洗教室的地板,但是他卻指使一個同學代他拖地,那個同學不肯,他掄起書本向同學打去,一旁的同學都不敢吱聲。幸之助看到後大聲呵斥龜太郎不要欺負同學,也許是從未有過同學敢呵斥自己,也許是被幸之助的正氣凜然所震懾,頤指氣使的龜太郎居然乖乖拖起地板來了。從此以後,同學們都願意和幸之助玩,連龜太郎也圍繞在他身邊和大家都變成了好朋友。
幸之助見義勇為的事情傳到村中,鄰居經常對母親德子說:「德子,真羨慕你養了個好兒子,將來幸之助一定能成大器!」「哪裡哪裡,不敢當啊!」儘管母親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暖暖的,並希望幸之助真的能成大器。
幸之助小學四年級的一天,父親松下正楠從大阪給母親德子寄來一封信,上面寫道:「我知道幸之助已經讀四年級了,馬上就可以畢業了,我也不是不知道讀書對人生的重要。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從求學中出人頭地,家庭現在這樣窘迫,不如現實一點。現在有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大阪我的一位好友宮田開了一家火盆店,正需要學徒,我希望幸之助能趕快來幫忙。」德子看了信之後傷心落淚,自己不忍心讓兒子輟學,也不忍心讓才小學的兒子外出打工。
德子寫信與丈夫商量讓幸之助念完小學再去打工,但是松下正楠收到妻子的信之後十分生氣,嚴厲催促德子快速將幸之助送到大阪當學徒。當時的世風,妻子是不能違背丈夫意志的,無奈之下,德子只能遵從丈夫的意思,讓幸之助輟學去當學徒。
母親德子將父親要他去大阪當學徒的事情告訴了幸之助,令德子出乎意料的是,幸之助非但沒有不捨學校而且是高興地答應了當學徒一事。對於年幼的幸之助來說,他並不知道學徒的艱苦,只是覺得能夠見到父親,並能夠去一個大城市―—大阪了。
母親德子在幸之助離開的前幾天,夜夜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縫製新衣服,眼淚也隨著一針一線落在了新衣服上。幸之助離家的日子到了,母親德子早早起床為他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年幼的幸之助似乎還不知道離家之痛,吃過飯之後興致勃勃地衝出家門,母親穿著木屐走在路上,並不時說:「阿吉,慢點,慢點走啊!」瑟瑟秋風中,母子兩人來到了紀之川火車站。
這天的紀之川火車站空蕩蕩的,天空也灰濛濛的,蕭瑟的秋風夾雜著陣陣寒意,向幸之助和母親等人襲來。趁著火車還沒到,德子叮囑幸之助:「阿吉,當了學徒要聽老闆的話,不能偷懶,也不能讓你爸爸失望啊!記住了嗎?」
「媽媽,我記住了。」幸之助不住地點頭。
「早晚天氣涼,你要多穿衣服啊!」德子還在叮囑著。
「媽媽,放心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兒子向母親保證。
「還有……」一陣刺骨的涼風堵住了德子的嘴,德子看著寒風中瘦瘦小小的兒子,淚水就湧了出來。
伴隨著轟隆聲,火車進站了,分別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母親德子摟著兒子,並含著淚拜託一起前往大阪的鄰家大叔:「路上,請您多關照!」「放心,交給我吧!」對方爽快地答道。
火車緩緩駛出紀之川火車站,母親德子依舊站在原處,不斷地揮手,秋風吹起了她的衣襟,吹亂了她的灰白頭髮,也吹亂了幸之助的心。
晚年的松下幸之助回憶起離鄉的情景時說:「那時的情景,我現在仍記得很清楚。想起母親孤單的身影,現在還會心痛。這一幕我永遠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