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積分管理學,高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二節 企業為什麼要引入積分管理

一、遊戲式積分管理的框架體系

1.什麼是積分管理?

  積分管理是指透過扣分、加分、獎分三種打分方式來衡量員工對公司的綜合貢獻的一種管理方式,積分越高,貢獻越大。為員工建立一座行為銀行、貢獻存摺,把物資發放、年終獎金、年終調薪、公司彈性福利、股權激勵、培訓機會、職業發展等與積分結合,對員工的全方位付出進行多點報酬,從而激勵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打造一套「讓能者不吃虧」的管理系統,確保多勞者得到合理報酬,所以積分管理要實現:讓好人不吃虧、讓能人不失望、讓小人不得志,讓想做事的人有機會、能做事的人有平臺、做成事的人有價值。

  那麼,積分管理是一種什麼樣的管理體系?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積分管理是一種全績效評價管理系統,是對員工從績效結果、工作過程、日常行為等全方位、立體化的付出進行量化評價。員工激勵,只有做到評價得好,才能分配得好,只有分配得好,才能有效激發個體,才能確保個體績效、團隊績效、組織績效目標的達成。任何沒有標準的獎勵或者沒有建立有效評價模式的獎勵,都是在製造混亂、製造不滿、消耗和浪費企業的資源,根本達不到激勵的目的!所以,賞罰分明是一個組織進步的重要前提。

2.積分管理體系設計

  積分管理模式是要解決如何激勵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問題,落腳點是積分方式,根本點還是要引導員工能夠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貢獻,企業能夠看到每一分價值貢獻,從而認可每一分價值貢獻。所以到底哪些內容可以作為積分項目,每個項目做得好如何加分,做得不好如何扣分,這是積分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即企業要根據發展階段和管理成熟度,搭建員工的加分平臺,引導和鼓勵員工賺「企業想要結果」的分。

  筆者曾經與一些老闆學員溝通,他們以前在企業推行過積分管理,前一兩年員工積極性還很高,大家都願意去賺積分,但是老闆們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員工的狀態是有了,但真正想要的結果、想要改善的事項反而沒有太多人願意去做,真正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有時積分反而不高,優秀員工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積極性,公司的積分管理不得不停擺,沒法再執行下去。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最核心原因是積分制管理體系設計有問題,可能在積分標準制定、積分推行方式及積分結果應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首要問題一定是積分標準制定的問題。積分管理到底由哪些類型組成?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價值呢?

  我們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研發的兩個模式,一個是積分管理架構,一個是積分管理紅黃綠燈模型。讓您了解我們是如何做到既全面覆蓋,又重點突出,既讓員工快樂加分,又能解決企業業務和管理難題的。

3.積分管理架構

  我們這套積分管理架構是全績效評價體系,與其他積分體系相比,有「五更」特點。

◆更全面
  我們這套積分管理架構不僅包含遵章守紀(A分)、基礎能力(B分)、額外貢獻(D分)、文化踐行(E分)四類公共積分,還包括一人一表績效C分(從績效結果的C1分到績效過程的C2分、從基層員工職責履行及管理人員通用要求的C3分到能力提升的C4分),以及部門積分(K分)、PK積分、管理者紅黃牌、任務積分等不同場景下的個性化積分項目,能夠看見員工的每一分努力,認可員工的每一分貢獻,全面涵蓋員工在企業裡的綜合價值貢獻,比單純以KPI績效考核更能反映員工在企業的真實表現,與其他積分模式(如A、B分)相比也更全面。

◆更有效
  相對於市場上其他積分體系將很多積分內容糅雜在一個模組裡,我們的模式積分內容更加清晰化、模組化,更加貼合企業經營管理需要,更能解決企業業務管理和員工管理難題,企業的中高層幹部和員工更容易理解,企業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解決的問題,分步驟激發對應模組,逐步建立和完善積分管理體系。

◆更高效
  積分模組分類清晰,所以針對不同的積分模組,可以統計出對應的積分額度、積分排名,想要哪一類積分資料都可以隨時調取,透過資料分析判斷積分導向是否符合企業現階段的經營管理要求,這樣就可以更高效地調整積分標準。

◆更形象
  積分評價無論是採用紅黃綠燈評價模型還是分級評價模式,都要立體直觀,一目了然,強調企業倡導的行為和堅決杜絕的行為,讓員工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宣導和傳播更容易。另外,積分標準清晰也更容易評價,管理者可以快速完成評價,更加公平公正。

◆更靈活
  在應用積分結果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積分模組進行排名應用,既可以單獨應用,針對這些不同模組設定不同的榮譽名稱,進行榮譽激勵,也可以組合應用,將積分模組組合起來,根據企業當下想要強調、想要引導的方向即可實現靈活組合。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我們的積分管理框架中每個模組的含義和內容:

  在積分管理架構裡,A分、B分、D分、E分屬於公共積分的範疇,公共積分對企業所有主體均有相同的約束力。也就是說,公共積分項目、積分指標和積分標準,對管理對象而言,扣分、加分、獎分的規則都是一樣的。

  A分:制度分。企業層面對所有員工統一的制度要求,如考勤制度、會議制度等,要求所有員工必須遵守和執行,透過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積分評價,提升公司執行力。
  B分:基礎分。作為對企業員工基礎任職能力的獎勵,包括對學歷、年資、特殊技能、特殊職位等的積分獎勵。
  D分:貢獻分。強化員工做出的額外貢獻,對員工做的好人好事進行積分獎勵,鼓勵員工的正向行為。
  E分:文化分。對員工在價值觀踐行方面進行積分評價,員工有企業倡導的行為時給予加分獎勵,有企業嚴令禁止的行為時給予扣分處罰。

  針對管理層和基層員工,C分採取了分層分類的操作方式,也就是一人一表。因為企業對管理層和基層員工的定位、要求是不一樣的。對基層員工而言,企業的期望就是拿結果,工作過程少出差錯或者不出差錯,提高幹活能力,所以對基層員工的績效管理要簡單、清晰、明瞭,不能過於複雜。

  企業對管理層的要求首先是要積糧,也就是把結果放在第一位。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部門能不能有一個好的年終收成,管理者是關鍵。因此,不僅僅要重視結果績效,更要關注達成結果的過程管控。績效管理要符合農事規律,要想年終有一個好的收益,翻土、播種、澆水、施肥是少不了的工作過程,這些工作做不好,期望年終有一個好的收益,那只能靠天吃飯。

◆管理者獎扣分任務
  管理人員要大膽對下屬實施管理,杜絕做老好人。管理層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員工成長,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技能,幫助員工提升賺錢的能力。管理人員不願意扣分,是一種老好人的表現。慈不帶兵、義不養財,主管不狠、員工不強,所以我們提出「管理是嚴肅的愛」。管理人員對下屬進行嚴格管理的同時,也要時時關心自己的部下,去發現他們表現好的地方,隨時以獎勵(加分)的形式給予肯定,發現不好的地方,隨時以批評(扣分)的方式指出,立即傳遞管理的訊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透過加分及扣分方式,使得員工能夠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這樣部門業績指標的完成就有了保障。同時,加分及扣分的應用與實施,能夠極大地強化管理者的責任意識,提升下屬的工作能力,並增加整個積分體系的靈活性。

◆部門積分
  每個部門的管理者在管理下屬的時候,管理思路、管理方式不同,應用部門積分管控表就給了部門負責人一個管理工具和突破口。各級管理者可以透過部門積分管控表進行有效管理,而且根據部門負責人制定的部門積分管控表,也可以發現具有高潛能的人才,這一切都是可以透過部門積分管控表實現的。而傳統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只能透過KPI指標的設定達到落實管理意圖的目的,但KPI指標的設定數量只能少而精,過多的指標只會消耗指標的權重資源,最終淪落為「看菜吃飯」。員工只會揀那些簡單、好做的指標來完成,難度大、有價值的指標,做不做無所謂,做得好與不好無所謂,因為指標權重資源被稀釋後,完成的好壞對員工影響不大。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是讓人頭痛的事情就想透過增加指標數量來解決,導致「績效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

◆PK積分
  營造你追我趕的工作氛圍,鼓勵員工、團隊之間PK,對獲勝方進行加分獎勵。

◆任務積分
  對於企業(部門)懸而未解之事或臨時工作任務可以發起搶分、指定任務,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讓做得多的人賺的積分越多,積分越多利益回饋越多。

◆對賭積分
  企業與員工對賭,員工完成對應的目標和任務後,員工獲得積分,沒有完成,以扣分作為懲罰。

  PK積分、任務積分、對賭積分這三種積分類型,既達到了員工多元化賺積分的目的,又增加了遊戲化、娛樂化的色彩,員工在「玩」的過程中完成了任務,賺到了積分,這三種積分類型將在本書的後續章節予以介紹。

  根據積分管理架構的導向性,企業可以對每類積分的標準(額度)進行設計,以保證積分管理架構達到預期效果,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對A、B、C、D、E等積分項目標準加以調整和完善,以發揮積分導向性。如果積分管理架構初次匯入企業,也可以對積分模組賦予權重,作為積分項目和標準設計的依據,以確保積分管理的導向性。如果是積分高手,這些都是表面的方式方法,核心是確保積分導向性,真正發揮積分管理架構的作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