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咖啡連鎖王國南霸天 營收十二億掛牌上櫃
--多那之國際董事長 王建仁
「一杯香醇咖啡容易拉近彼此距離,巧妙搭配法式甜點,瞬間點燃愉悅心情。」回溯從烘焙走到複合經營咖啡餐點的型態,多那之國際董事長王建仁幫畢生努力的事業下了註腳:「咖啡跟烘焙真的是好朋友,巧妙扮演人與人之間媒介,我們經營的恰巧是兩個幸福產業。」
猶記得十六歲時,親手烘焙的第一個熱騰騰麵包,滿心期待帶回家讓媽媽品嘗,望著她臉上流露的滿足神情,充盈的幸福感也從此烙印王建仁心中。
入行四十年光陰荏苒,當年的麵包店小學徒,如今已是創立知名連鎖烘焙咖啡集團的經營者,品牌創辦比85度C、路易莎都早,旗下擁有「多那之」、「卡啡那」、「Mini D」三個品牌,並以七十餘間的分店,創下逾十二億元年營業額的漂亮成績,預計於二○二五年掛牌上櫃。
烘焙坊西點代工入手
開啟第一次小創業
基隆出生的王建仁,國中畢業後跟隨母親來到高雄,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十五歲就到烘焙坊當學徒,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自己的麵包店。二十二歲時,他看見市場需求,啟動了生涯第一次的小創業,「那時候的麵包店不喜歡做耗時費事的餅乾和點心,所以我向他們推銷自己做的起酥條、杏仁瓦片等,常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在家烤餅乾。」
隨著業務愈來愈穩定,再借用友人的工廠製作餅乾,每天晚上八點開工,半夜兩點回家,隔天早起送貨到客戶店裡,再去麵包店上班,日復一日的辛苦和時間拔河,讓他終於毅然決定把白天的工作辭掉,揪好友一起合夥創業,兩人各投資了兩萬元,展開全職經營西點餅乾代工的業務。
然而不久,孰料合夥雙方旋即對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歧異,有鑑於友人急於想向銀行貸款擴大營業,兩人理念不同遂決定拆夥,先各自取回一半的機器設備繼續經營,但這對當時的王建仁造成相當大的打擊,再加上兩人的產品和客戶都重疊,他也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碰巧有一次,他在去屏東送貨的路上出了車禍,同業卻趁機削價競爭,讓他頓悟要有品牌才有客戶忠誠度,因此果斷決定先終止西點代工的事業,努力拚用藍海策略開創自己的品牌。
四間門市
創下年營業額一.五億元
一九八九年,王建仁以七十二.五萬元的積蓄,接手位於高雄左營舊城門旁的店鋪,創立了多那之蛋糕烘焙坊門市。「在店鋪外面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觀察附近的人流,才決定盤下來」,那個時代盛行標會,所以,他接手和裝修這間店面的費用,都是靠標會籌措而來。當時曾有一位女性友人,主動提及有十萬元存款能借給他,「雖然沒有真的私下借這筆錢,但她一路支持自己的事業發展,現在的職稱剛好是『老闆娘』。」王建仁幽默的形容。
左營創始店從開幕第一天營業額僅有八千元開始慢慢成長,苦心花費三年的時間耕耘,終於迎來每日門庭若市的景象。由於店內的廠房空間已不敷使用,王建仁又於現今瑞豐夜市的附近買下五層樓的新址,成立了第二間門市—高雄華榮門市。
回憶起當時年少氣盛的自己,大手筆買下價值兩千兩百萬元的五層樓透天,為了品質的穩定性,再花一千五百萬元購置工廠設備及裝潢門市;然而,礙於商圈新、人潮不多,他一度被貸款、會錢加上門市營運虧損壓得喘不過氣,直到採取大幅開源節流、調整人力,平均每日工作十六小時以上,才慢慢度過危機;之後,靠著品質和服務,營運漸入佳境,並陸續開了四家門市,全盛時期門市加代工營收最高曾衝上一億五千萬元。
「原本做了十五年,就想退休了。」當時還不到四十歲的年紀,看到原物料、人事成本的上漲擠壓毛利,王建仁心中浮現退休的想法,但是肩負百餘位同仁的生計,又看到85度C帶動咖啡與蛋糕混搭的風潮後,看好這樣的商業模式能有效吸引不同的客群,還能提高客單價,靈機一動也順勢於二○○六年十月將烘焙坊轉型為新型態複合式咖啡店,同時提供咖啡、蛋糕與西點麵包的選項,加碼在二○○九年成立高雄總部及中央工廠,不定期的推出新產品、季節商品和節慶商品,並且積極開始拓展加盟市場。
細琢而純粹
讓三品牌展現個性
多那之在台灣深耕茁壯,逐漸擴大,旗下如今擁有「多那之」、「Mini D」、「卡啡那」三個品牌,各自瞄準不同客群,分別搶攻低、中、高價位的咖啡市場。二○一三年在高雄開設第一間「卡啡那」,再於二○二一年開設第一間「Mini D」,「卡啡那」以層層疊疊的法式甜點出名,「Mini D」則提供早午餐輕食,而共通點在於美好的品味空間。
「多那之」在烘焙複合經營平價咖啡後,拓展了更寬廣的客群,上門消費群不再只囊括媽媽們,每日來客數都在一千號以上,其後更開放加盟,現有直營店十八間,加盟店三十二間,仍擔綱集團拓展加盟市場的要角。
「卡啡那」的誕生,起源於創辦人王建仁想招待由美返台的好友喝咖啡,卻苦無去處,從而萌生念頭打造一個象徵台灣,也能走向國際的咖啡館。卡啡那目前在全台有九間分館,定位是全直營的模式,目前鎖定一線城市拓展分館,像是位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內湖啟航館、台中七期的惠來館,以及位於高雄文化中心內的文化探索館等,從網路上網友分享的照片,讓人驚艷每間店都是洋溢生活美學的儀式感氛圍。王建仁霸氣的回應:「光是打造台中南屯的大墩館,就花了三千七百萬元。」
在疫情期間創立的「Mini D」,鎖定早午餐和下午茶等消費需求,以充滿地中海風的藍白色外觀及洋溢藝術與時尚氛圍的內裝,在鄰近住宅商辦區域設點,提供咖啡、飲品和蛋糕、帕里尼、生菜沙拉等輕食菜單。Mini D現有九間直營店,五間加盟店,目前是多那之拓展加盟市場的主力。
「雖然三個品牌的餐點統一由中央工廠供應,但我們要求職權清楚切割,各品牌擁有獨立的經理人、行銷企劃和生產線。」多那之總經理林育芳分享。這也是三個品牌的分店都能展現獨特個性的關鍵。
融合在地特色
開啟連鎖店新時尚
早期,為了強化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印象,連鎖店就像穿制服一樣,每間店都會採用一致的設計元素,而這一點在多那之的領頭創新下打破了陳規,像是位於一級古蹟左營舊城北門旁的多那之創始店,一樓座位可以直接相鄰城門而坐,室內空間透過磨石子地板和裸露的紅磚牆,更是展現濃濃的復古風情;或是位於高雄文化中心西苑的卡啡那文化探索館,大片的落地窗外就是文化中心的綠蔭,贏得全台最美公園咖啡館之稱,一舉爆紅之後,包括星巴客、85度C等連鎖品牌也跟進,開啟了融合在地特色進行店鋪裝修的時尚,連鎖咖啡館不再穿著整齊劃一的外觀。
「經常會有人好奇詢問我們曾配合過的室內設計師」多那之總經理林育芳笑著說。無論是「多那之」、「Mini D」或「卡啡那」,分店的裝修都能同時兼顧品牌與在地特色,甚至能進一步照顧到現今消費者的網美打卡需求,每一個角落都是美好。但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發想和細節要求,竟全都是出自王建仁腦海中的畫面。
「誰規定連鎖店一定要長相都一樣?」腦海中經常出現不同氛圍感的王建仁不以為然的強調,並分享自己跨域走進設計的經驗,「從選址之初就開始思考,想要呈現的調性和裝潢風格。」日常就喜歡看各國建築、室內裝修書籍的王建仁說,包括中央廚房和店鋪的規劃,多那之早期也曾經找過國內外的設計團隊,但藍圖總是無法到位,他們因此透過觀察使用者和消費者的需求,並經由公司內部設計團隊的合作,再融合場址的特色,具體展現在每個空間的設計上,結果不只對風格呈現的主導性更強,更累積了寶貴的經驗。(未完待續)
咖啡連鎖王國南霸天 營收十二億掛牌上櫃
--多那之國際董事長 王建仁
「一杯香醇咖啡容易拉近彼此距離,巧妙搭配法式甜點,瞬間點燃愉悅心情。」回溯從烘焙走到複合經營咖啡餐點的型態,多那之國際董事長王建仁幫畢生努力的事業下了註腳:「咖啡跟烘焙真的是好朋友,巧妙扮演人與人之間媒介,我們經營的恰巧是兩個幸福產業。」
猶記得十六歲時,親手烘焙的第一個熱騰騰麵包,滿心期待帶回家讓媽媽品嘗,望著她臉上流露的滿足神情,充盈的幸福感也從此烙印王建仁心中。
入行四十年光陰荏苒,當年的麵包店小學徒,如今已是創立知名連鎖烘焙咖啡集團的經營者,品牌創辦比85度C、路易莎都早,旗下擁有「多那之」、「卡啡那」、「Mini D」三個品牌,並以七十餘間的分店,創下逾十二億元年營業額的漂亮成績,預計於二○二五年掛牌上櫃。
烘焙坊西點代工入手
開啟第一次小創業
基隆出生的王建仁,國中畢業後跟隨母親來到高雄,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十五歲就到烘焙坊當學徒,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自己的麵包店。二十二歲時,他看見市場需求,啟動了生涯第一次的小創業,「那時候的麵包店不喜歡做耗時費事的餅乾和點心,所以我向他們推銷自己做的起酥條、杏仁瓦片等,常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在家烤餅乾。」
隨著業務愈來愈穩定,再借用友人的工廠製作餅乾,每天晚上八點開工,半夜兩點回家,隔天早起送貨到客戶店裡,再去麵包店上班,日復一日的辛苦和時間拔河,讓他終於毅然決定把白天的工作辭掉,揪好友一起合夥創業,兩人各投資了兩萬元,展開全職經營西點餅乾代工的業務。
然而不久,孰料合夥雙方旋即對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歧異,有鑑於友人急於想向銀行貸款擴大營業,兩人理念不同遂決定拆夥,先各自取回一半的機器設備繼續經營,但這對當時的王建仁造成相當大的打擊,再加上兩人的產品和客戶都重疊,他也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碰巧有一次,他在去屏東送貨的路上出了車禍,同業卻趁機削價競爭,讓他頓悟要有品牌才有客戶忠誠度,因此果斷決定先終止西點代工的事業,努力拚用藍海策略開創自己的品牌。
四間門市
創下年營業額一.五億元
一九八九年,王建仁以七十二.五萬元的積蓄,接手位於高雄左營舊城門旁的店鋪,創立了多那之蛋糕烘焙坊門市。「在店鋪外面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觀察附近的人流,才決定盤下來」,那個時代盛行標會,所以,他接手和裝修這間店面的費用,都是靠標會籌措而來。當時曾有一位女性友人,主動提及有十萬元存款能借給他,「雖然沒有真的私下借這筆錢,但她一路支持自己的事業發展,現在的職稱剛好是『老闆娘』。」王建仁幽默的形容。
左營創始店從開幕第一天營業額僅有八千元開始慢慢成長,苦心花費三年的時間耕耘,終於迎來每日門庭若市的景象。由於店內的廠房空間已不敷使用,王建仁又於現今瑞豐夜市的附近買下五層樓的新址,成立了第二間門市—高雄華榮門市。
回憶起當時年少氣盛的自己,大手筆買下價值兩千兩百萬元的五層樓透天,為了品質的穩定性,再花一千五百萬元購置工廠設備及裝潢門市;然而,礙於商圈新、人潮不多,他一度被貸款、會錢加上門市營運虧損壓得喘不過氣,直到採取大幅開源節流、調整人力,平均每日工作十六小時以上,才慢慢度過危機;之後,靠著品質和服務,營運漸入佳境,並陸續開了四家門市,全盛時期門市加代工營收最高曾衝上一億五千萬元。
「原本做了十五年,就想退休了。」當時還不到四十歲的年紀,看到原物料、人事成本的上漲擠壓毛利,王建仁心中浮現退休的想法,但是肩負百餘位同仁的生計,又看到85度C帶動咖啡與蛋糕混搭的風潮後,看好這樣的商業模式能有效吸引不同的客群,還能提高客單價,靈機一動也順勢於二○○六年十月將烘焙坊轉型為新型態複合式咖啡店,同時提供咖啡、蛋糕與西點麵包的選項,加碼在二○○九年成立高雄總部及中央工廠,不定期的推出新產品、季節商品和節慶商品,並且積極開始拓展加盟市場。
細琢而純粹
讓三品牌展現個性
多那之在台灣深耕茁壯,逐漸擴大,旗下如今擁有「多那之」、「Mini D」、「卡啡那」三個品牌,各自瞄準不同客群,分別搶攻低、中、高價位的咖啡市場。二○一三年在高雄開設第一間「卡啡那」,再於二○二一年開設第一間「Mini D」,「卡啡那」以層層疊疊的法式甜點出名,「Mini D」則提供早午餐輕食,而共通點在於美好的品味空間。
「多那之」在烘焙複合經營平價咖啡後,拓展了更寬廣的客群,上門消費群不再只囊括媽媽們,每日來客數都在一千號以上,其後更開放加盟,現有直營店十八間,加盟店三十二間,仍擔綱集團拓展加盟市場的要角。
「卡啡那」的誕生,起源於創辦人王建仁想招待由美返台的好友喝咖啡,卻苦無去處,從而萌生念頭打造一個象徵台灣,也能走向國際的咖啡館。卡啡那目前在全台有九間分館,定位是全直營的模式,目前鎖定一線城市拓展分館,像是位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內湖啟航館、台中七期的惠來館,以及位於高雄文化中心內的文化探索館等,從網路上網友分享的照片,讓人驚艷每間店都是洋溢生活美學的儀式感氛圍。王建仁霸氣的回應:「光是打造台中南屯的大墩館,就花了三千七百萬元。」
在疫情期間創立的「Mini D」,鎖定早午餐和下午茶等消費需求,以充滿地中海風的藍白色外觀及洋溢藝術與時尚氛圍的內裝,在鄰近住宅商辦區域設點,提供咖啡、飲品和蛋糕、帕里尼、生菜沙拉等輕食菜單。Mini D現有九間直營店,五間加盟店,目前是多那之拓展加盟市場的主力。
「雖然三個品牌的餐點統一由中央工廠供應,但我們要求職權清楚切割,各品牌擁有獨立的經理人、行銷企劃和生產線。」多那之總經理林育芳分享。這也是三個品牌的分店都能展現獨特個性的關鍵。
融合在地特色
開啟連鎖店新時尚
早期,為了強化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印象,連鎖店就像穿制服一樣,每間店都會採用一致的設計元素,而這一點在多那之的領頭創新下打破了陳規,像是位於一級古蹟左營舊城北門旁的多那之創始店,一樓座位可以直接相鄰城門而坐,室內空間透過磨石子地板和裸露的紅磚牆,更是展現濃濃的復古風情;或是位於高雄文化中心西苑的卡啡那文化探索館,大片的落地窗外就是文化中心的綠蔭,贏得全台最美公園咖啡館之稱,一舉爆紅之後,包括星巴客、85度C等連鎖品牌也跟進,開啟了融合在地特色進行店鋪裝修的時尚,連鎖咖啡館不再穿著整齊劃一的外觀。
「經常會有人好奇詢問我們曾配合過的室內設計師」多那之總經理林育芳笑著說。無論是「多那之」、「Mini D」或「卡啡那」,分店的裝修都能同時兼顧品牌與在地特色,甚至能進一步照顧到現今消費者的網美打卡需求,每一個角落都是美好。但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發想和細節要求,竟全都是出自王建仁腦海中的畫面。
「誰規定連鎖店一定要長相都一樣?」腦海中經常出現不同氛圍感的王建仁不以為然的強調,並分享自己跨域走進設計的經驗,「從選址之初就開始思考,想要呈現的調性和裝潢風格。」日常就喜歡看各國建築、室內裝修書籍的王建仁說,包括中央廚房和店鋪的規劃,多那之早期也曾經找過國內外的設計團隊,但藍圖總是無法到位,他們因此透過觀察使用者和消費者的需求,並經由公司內部設計團隊的合作,再融合場址的特色,具體展現在每個空間的設計上,結果不只對風格呈現的主導性更強,更累積了寶貴的經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