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灣百大創享家 第五期 信望愛專篇

9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堅信愛能改變所有困境望見更好的未來

用愛打造蒙特梭利教育島

有一份愛從天而來,有一群人甘心給、用心愛,因著這份愛,我們可以勇往直前,把愛散播出去。2018年培訓完蒙特梭利中學後,我從一開始覺得這應該不是回台能夠辦的敎育選擇,但在芝加哥培訓時深受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曾經的種種事蹟感動,當時心想著如果台灣的孩子們沒有人支持他們更好的發展,台灣的未來該怎麼辦?在這樣的複雜心情中,當年那個充飽電的我和一群熱愛台灣敎育的夥伴,咬著牙開辦蒙特梭利中學階段實驗敎育。經過了六年的努力,全台灣各地的蒙特梭利敎育如繁花盛開,引導者間彼此互相支持鼓勵,有敎學資源互助共享,也籌劃起串聯全台靑少年互相交流的計畫,並透過事先的溝通、會議,並且由引導者示範活動規劃並交棒給靑少年舉行、籌劃各種活動。

2024年春天,一群在全台不同位置受著蒙特梭利敎育的靑少年齊聚南台灣的土溝,其中新北的心語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新竹的毅宇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台中的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團體、台南的哈佛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聯合舉行『靑春動員令』跨校交流活動,實踐了當年我們在芝加哥的夢想—打造一座台灣蒙特梭利敎育島。這一群12-18歲的年輕人透過這次專案活動的交流,有的學生覺得老師很酷,他們學到很多,也有的人覺得工作量有點大,有點吃不消,還有人感受到組員分工很好,彼此互相幫忙相當溫暖,當然有些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會期待私下交流時間可以更長,讓彼此的友誼更親近。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他們能夠有更亮眼的表現,未來活動由不同學生團體來主辦的話,他們可以透過自己想要交流的形式,經由籌備會議一次次溝通,共備籌辦活動的交流。

當然也透過這次交流活動專案進行,打破團體機構的限制,不同團體的學生齊聚在一起,由不同專案的老師引導,有的引導者帶著學生燒製磚頭,將屬於泥土的智慧技藝傳承下去,有的引導者帶著學生騎著卿踏車穿梭在土溝農村的產業道路上,將鄰近的鄰里都做了詳盡的田野調查,看見了台灣農村人口凋零的問題,他們發現要訪談當地的里長而自己卻連語言都困難溝通,台灣社會一直都存在著世代間溝通的問題。有一組年輕人從事的是地方建設任務,在土溝的農場搭建了雞舍,準備讓哈佛的同學後續好好養雞,更有些年輕人透過微經濟專案,先製作手抄網設計LOGO,以公司型態模擬製作手提包,並且學習如何行銷,學習走上伸展台走台步,要怎麼把作品最棒的一面展示出來,透過分組方式,有的同學詳盡介紹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學自信走台步。

最後我們設計一個成果發表餐會的方式做成果展示,並且邀請學生及外賓參加,他們透過餐點的食用、產品的購買,現場彩繪作品的環境佈置、專案的海報及影片製作,滿滿五天的豐富活動,每位師生都身體疲憊但是精神興奮,透過這次的活動讓全台灣的蒙特梭利校園都揚起明年再相聚的期待。

這一群年輕人的熱情與創意,讓我們看見屬於台灣未來的期望,敎育從來都不是理論,而是一步一卿印的實踐。哪怕每位蒙特梭利敎育引導者在培訓期間都覺得理論艱澀難懂,但是每位引導者在協助學生發展時,卻都盡可能將每一個執行過程符合理論精神,並透過觀察每位學生的發展,確認學習者在發揮人類發展傾向的過程不受到阻礙,並透過觀察學生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心理與生理需求都得到支持,讓學習者眞正成爲他自己,而不是任何精英的翻版。

雖然摘星山莊因爲2024年需要招標整修,需要所有夥伴遷離閉館兩年,而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團體也於2024年一月正式遷離摘星山莊,對於牧心的師生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我們對於摘星山莊的情感相當深厚,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古蹟學校的夢想,只能等待合適的時間再續前緣。而從摘星山莊拆除的雞舍材料更是不惜遠送到哈佛的土溝校區,集合四個學校的同學,將這些摘星雞舍材料重新搭建成一座新的哈佛雞舍,而所有同學也感受到這一種薪火相傳的愛的傳遞。

家長的愛與支持才是教育真正落實的力量

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團體於2017年成立,當年六、七月間曾經舉辦過一個生活營隊活動,但是舉辦生活營的目的,絕非爲了提供家長可以暫時托育服務,而是希望提供一個讓大家看見孩子們眞的可以做得到的機會,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家長能夠回到陪伴孩子一起工作的生活模式,讓孩子透過共同生活工作中,除了感受到家長的愛與生命經驗的分享外,也落實人類社會中文化傳承的使命,所以每個 家長對孩子而言都是那麼地重要,當然不是要求家長多麼會敎,而是一種陪伴的愛,讓他們覺得自己成爲一個人類,是多麼棒的一件事!

孩子在生活中該要做的事,父母該抱持著與孩子們共同完成的方式,陪伴著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或許成人能夠提供參考意見,但做決策的人卻是孩子,孩子所遇到的生活小事能夠自主做出決定,並且自己完成,自然就會感受到成長的成就感,從小訓練孩子做出選擇,並且最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牧心團隊成立的宗旨。

於是在這個營隊過後產生的活動漣漪---開始有家長發訊息來給引導者,分享孩子們回家後的主動工作,也開始有家長在家裡帶著孩子一起包水餃、做家事、整理植物花圃。牧心實驗敎育團體從成立後就開始致力於家長敎育工作,因爲孩子成長的每個不同的家庭環境,家長是孩子的首位引導者,只有家長的引導方式和態度對了,孩子就會從偏態回到正常化(Normalization),但是這裡所指的正常化並非把偏態的孩子視爲不正常,而所謂的偏態是泛指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與對學習和工作熱愛的樣貌。

每個月一次舉辦的家長成長營,引導者會設計不同的講題,可能是蒙特梭利敎育理論,可能是蒙特梭利敎具敎學設計與實踐成果發表,也可能是親子關係營造,如何溝通對話等等,引導者或者分享自己培訓的心得,或者把國外的最新敎育理念發展趨勢分享給所有家長,每一次的家長成長營,就是所有共學成員的最佳溝通時光,每位引導者都希望獲得家長的認同,讓家長也能修正、調整自己在家陪伴的方式。幾年下來,牧心團體參與實驗敎育的成員從一開始的兩人引導者,到現在成爲十人引導者,將家長納入引導者團隊一直是牧心期盼達成的目標,其實這個過程就像是一種社會改革運動的推動,讓家長明白—敎育是家長的責任,不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蒙特梭利敎育其實是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性,因此爲了讓每位學生成爲他自己,過度的要求與敎導可能是在敎化一個人複製一種模板,引導者若透過身體示範,心靈誠實交流,讓每位學生的內在導師成為自己學習的動力,朝著各種方向探索,找尋自己的宇宙使命。然而家長成為敎師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學習成為學生在家中的引導者卻極其重要,其引導重點在於觀察孩子的人類發展傾向與各階段的心理發展特質是否受到支持。

嘗試蒙特梭利教育公共化的可能性 開啟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計畫

源自歐美的蒙特梭利教育,過去在臺灣人眼裡高不可礬,但,長期關注臺灣教育的「Y2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跟「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不這麼想,產學兩端都相信,蒙特梭利教育可以透過某種方式逐漸本土化、成為人人都負擔的起的教育,在臺灣這片細緻而柔軟 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樣貌。(原文摘自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2023年報)

Y2毅宇未來敎育基金會(後簡稱Y2)於2020年8月曾經針對所有公立學校的老師、校長進行一場『蒙特梭利公共化體驗營』活動,體驗營以蒙特梭利敎育三大主軸—成人、環境與學生,引領公立學校敎師認識蒙特梭利敎育理念,爲有意以蒙 特梭利精神作爲敎學實踐方式的公立學校及敎師,給予具體支持與實踐的機會。爲期三天的體驗營主要是引導公立學校內有意願將嘗試推動實驗敎育的老師,公立學校如何開始轉型蒙特梭利敎育。活動中帶領所有公立學校的老師走進蒙特梭利敎育的敎室,這是第一次公立學校的老師踏進體制外校園觀摩,當看到這麼多孩子透過一種接近"麻煩"、"繁瑣"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習,但是學生們自動自發的學習樣貌,讓體制內的老師們也深受打動。三天活動其中的一個環節讓幾位蒙特梭利中學生當講者分享自己的自學歷程,然而這些靑少年透過分享,蒙特梭利學生的自信和陽光打動了在場許多公立學校的老師、校長,也在老師們心中開啓了在公立學校實踐蒙特梭利的"想像"。

實驗敎育一直爲衆人所詬病的無非是學費昂貴、家長參與孩童的學習配合度高,許多非一般家庭可以跟進的條件,種種因素不禁讓許多期望孩子加入實驗敎育行列的家長望之卻步,然而學習的代價需要這麼昂貴嗎?這一直是我心中存疑的問題。從2022年台灣蒙特梭利敎育基地在鄭同僚敎授在幾經考量、四處走訪的準備下,決定採取寧靜的敎育革命,開辦台灣蒙特梭利敎育的第一屆小學階段的蒙特梭利敎育公益培訓班,以國際蒙特梭利敎育的培訓規格進行國內蒙特梭利敎育的人才訓練,但是爲了讓蒙特梭利敎育本土化,基地特地邀請全台灣各地的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和團體加入培訓,從北到南投入敎學的師資就將近十幾位,爲此鄭敎授還與基地的幾位助理拜訪場地贊助者—萬里力行禪寺的慧門師父,透過溝通與協調,讓這個培訓敎室硬體空間得以逐步形成。

2023年受到台灣蒙特梭利敎育基地的邀請,我作爲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團體的負責人與哈佛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的小玨老師、滿兒圓的馬老師推動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成爲公共化輔導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致力於推動蒙特梭利敎育的普及。蒙特梭利敎育因爲龐大的敎具成本常讓許多家長望之怯步,因此常會被視為貴族學校,事實上蒙特梭利敎育作為一種『人』的敎育,非常適合走入公立敎育,幫助到那些沒有能力負擔龐大學費的一般家庭,而且公立體制內有更多需要特殊需求的學生,需要透過這個機會找到合適的學習模式。但是要蒙特梭利敎育走入至公立學校,穩定的師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栽培老師就需要投入很大的心力。

敎室空間有了,培訓師資募集了,此時我又受到基地委託訂購敎具,於是針對小學階段的敎具採購,提出了我多年的經驗和意見,協助基地採購敎具,基地的每一位夥伴用了多少個白天與夜晚,終於設置完備敎室,讓學員可以安心的培訓與操作敎具,而培訓課程也在一次次的籌組備課會議中,公益培訓班因此催生成功。培訓班成功招募講師,設置培訓敎室,透過公益資助解決了敎具的採購問題,同時也自製研發在地敎材,落實深耕蒙特梭利本土化的目標。特別感謝自製敎材畫圖的黃柔璇及翻譯編輯的王怡心,還好有兩位小天使,敎材才得以準時出現在培訓班。

本土蒙特梭利小學師資終於在2024年暑假完訓,並在2025年二月通過考試誕生。而所有的TMEC(台灣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基地簡稱)夥伴在都很用心致力於環境設置、敎具製作、籌備,聯絡講師,並且建立一個雲端敎室,還得要上課錄影給所有學員後續觀看,要完備一個敎室實屬不易,舉辦一個這樣的培訓課程眞的很不簡單,但是大家都堅持下來了,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肯定。

培訓班師資橫跨公私立學校,每位老師都無私分享敎學的經驗與知識,幫助想學習或轉型的老師,TMEC曾經設置問卷詢問過每一位培訓班的講師,而所有講師都一致認爲台灣應該要有合適台灣本土的培訓模式,建構一個合適台灣的培訓方式是很棒的一件事。儘管三年的培訓下來,很多在職的老師無法堅持下去,培訓過程中遇到了師資穩定性和學員無法負荷作業量等問題,但培訓班仍然即將在2025寒假迎來第一批完訓的蒙特梭利小學師資。對於毅宇未來敎育基金會來說,這個贊助成本其實很高,但是當時基地調查所有培訓講師的意願度,很高的比例表示只要敎學現場有一人願意努力學習蒙特梭利敎學,我都願意爲了願意學習的學員去努力給予我所擁有的東西,我也認爲只要有人願意努力學習蒙特梭利,我就不會放棄。將傳統的蒙特梭利培訓,轉化爲針對公校老師進行授課的培訓課程,對我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基於傳統的蒙特梭利培訓課程內容很多,甚至涵括國中課程,對於許多國小的師資而言,他們會認爲不堪負荷實屬正常。以數學一科爲例,負數、乘冪、平方根都屬於國中課程,但是卻在小學階段進行引導,課程內容多於台灣的數學課程程,可是這些課程實在很需要在小學階段建立感官經驗,有助於建立未來中學的抽象經驗。但課程進行中,由於感官經驗能容易引起學員們的興致,邀請他們投入親身操作解題,有助於他們滿足於學習的熱誠,過去對於這些不熟悉的課程領域,透過這樣的引導,許多公立學校老師反而都很滿足於學習。

公校老師接受蒙特梭利培訓時,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的實務經驗較高,很容易了解孩子可能產生的問題。因此分享帶班經驗將有助於他們進行帶班時的需求。此外,若校方願意配合採購、製作敎具,他們可以擁有很不錯的完備環境優勢。另外在接受蒙特梭利培訓時,公校老師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作業量太大,而所有老師都在職,的確會有較大的作業壓力,但是並非不能完成。或許可以微調作業繳交時間,有助於他們舒緩繳交作業的壓力。

目前透過"Y2與TMEC合作的「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敎育計畫」的推動,台北市立忠義國小、台中市立中坑國小都已轉型為蒙特梭利公立小學,很多人質疑身為私立蒙特梭利實驗敎育團體的敎師,難道不擔心自己未來的收生受到衝擊嗎?其實我是樂見其成公立蒙特梭利學校越來越多的,畢竟私立蒙特梭利團體或機構的收費眞的太高,很多孩子的家庭根本沒有能力負擔。私立蒙特梭利團體機構仍然會有一定的存在需求,這是市場區隔的問題。但是宏觀看待台灣社會的敎育並不是少數的孩子受到好的敎育,這個社會就會變好,畢竟國家是大家的,而少子化的今天,每一位幼苗都無比珍貴,我們更該集衆人之力敎育好我們的下一代,難怪非洲奈及利亞有一句著名的諺語: 「要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那麼打造台灣成爲蒙特梭利敎育島,豈不該動員全台灣的力量來培訓老師,讓每一位老師都各自在敎學的單位效力,才是眞正造福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樂在學習。

公益培訓班有一位敎育專家Sandra,過去曾是長華蒙特梭利實驗敎育機構的校長,在此負責許多培訓班中的理論課程講授及行政庶務,是培訓班成員的最佳後援,同時他也是目前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敎育計畫中的公立小學的轉型顧問,堅持成爲所有一線公立學校的蒙特梭利敎師的堅強後盾。爲了推動公立學校轉型, Sandra帶領基地的所有夥伴先了解場地環境的限制,培訓學員可能產生的生活問題、授課限制等等,幸運的是在每一個困境中,我們迎來了第一批的公益培訓講師,這些講師不需要負擔培訓費用、生活費用,利用每個寒假、暑假完成培訓,培訓時間長達三年之久,眞的是依靠毅力才能撐下來!

2023年AMI國際蒙特梭利大會在泰國曼谷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熱鬧的舉行,這是一場在亞洲舉辦的世界蒙特梭利盛宴,歡迎來自世界各地從事蒙特梭利的老師、學生、辦學者及相關工作者一起參與的美好活動。泰國的詩琳通公主還親自爲這一場盛會舉行開幕式,可見國家對於敎育的重視。這一次台灣的蒙特梭利老師匯集了北中南三十幾位老師齊聚在這個國際會議中心,我有幸協助國內想要報名的老師們一起團體報名,但是我並不清楚主辦單位竟缺漏了台灣的國旗放在國際舞台上,一直到看到擁有蒙特梭利敎育的世界各國國旗飆揚在會場中,唯獨不見台灣的國旗,協會幾個老師商議臨時去影印了十幾張國旗,我們在現場揮舞台灣國旗,試圖讓台灣被國際社會看見。三天會議中,我們在會議上遇到老朋友、認識新朋友,也與2018年靑少年課程中,負責我這一個小組的顧問Eder Cuevas(現在已是墨西哥的靑少年培訓師)再度碰面非常開心,他也邀請我們參與下一屆的國際蒙特梭利大會在墨西哥。

主辦單位邀請我們發表最近大家正在自己努力的領域上台分享,而在出發前我們邀請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敎師協會的方綉媚前理事長,爲我們台灣正在努力的蒙特梭利走入公立學校敎育發聲,於是在方理事長上台分享我們努力地將昂貴的蒙特梭利敎育帶進公立學校,讓更多孩子可以受到蒙特梭利敎育的薰陶,雖然過程艱辛,但是學生的笑容展現了他們熱愛學習,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此外也發現更多全世界蒙特梭利人的故事,看見有人比我們更努力,有人比我們更辛苦,尤其一位肯亞的女老師將蒙特梭利敎育推廣到遊牧部落中,他們所遇到最大的挑戰是需要躲避大象和獅子,我們在台灣的蒙特梭利敎育推廣相比之下平順很多,這次會議中看見全世界都有人在努力蒙特梭利敎育,而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幫助更多孩子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讓更多後起之秀成爲一個令自己滿意、能夠爲大衆解決問題、讓社會更美好的人,相信世人都會引以爲傲!


打造台灣愛的教育典範

「我若能説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 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哥林多前書13:1-3 ♦

《瑪麗亞·蒙特梭利》這部電影講述傳奇敎育家蒙特梭利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致力於敎育實驗與玄上.體現的革新碰撞,並於2024年6 月 28 日在全臺上映,就在這一天全台灣的蒙特梭利人都在不同的時間,聚集在全台各地的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本片除了致敬蒙特梭利在敎育方面的創新方法,還展示了兩位女性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展現了瑪莉亞蒙特梭利的工作對幼兒敎育的影響。另外影片中還埋有一個伏筆是蒙特梭利敎育所強調的環境--成人的愛、家長的支持(音樂敎育)和經典敎具(粉紅塔、帶插座圓柱體、幾何圖櫥、移動式字母盒、數棒、數字與籌碼、衣飾框),孩子在初生階段都需要靠成人協助給予認識環境中的 一切,幫助孩子成爲他自己並非任何一種敎育法可以取代的,而蒙特梭利敎育也不是敎室裡有了蒙特梭利敎具就可以堪稱蒙特梭利敎育。

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在老師的培訓過程中,相當要求成人角色的訓練,因爲蒙特梭利理論中最主要需要執行的三項主要內容是孩子、成人及完備環境。你所給予的支持是孩子是在人類發展的生活環境中,如果孩子在動物群中生活,就無法學習自己成爲一個人。人類都是學習成人給予的一切才能夠成就他成爲一個人。因此一個完備的環境是孩子成爲人類發展與自我建構的關鍵,要預備的環境就是支持他各項能力發展的環境,而成人也是完備環境中的一環,如果有良好的引導者,將可能幫助孩子更願意自我探索與自主學習。

因此蒙特梭利敎育一定會需要敎會家長成爲孩子在家的引導者,因爲敎育的過程不能缺乏陪伴,而台灣有一群熱愛蒙特梭利敎育的傻瓜,默默地爲台灣奉獻了許多的金錢和時間,毅宇未來敎育基金會自2016年開始投入社會影響力計畫,栽培許多蒙特梭利老師出國培訓,而這些當年受惠的老師們,現在也回來貢獻給台灣的中小學,陪伴許多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台灣蒙特梭利敎育基地和毅宇未來敎育基金會也首度開辦蒙特梭利公益培訓班,爲了穩定國內的蒙特梭利敎育師資,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只盼著讓更多老師發揮自己的敎育影響力,帶動家長改變生活習慣,也成爲敎育的助力,讓社會風氣更祥和、讓業界找到更合適的人力。

目前台灣兩所公立小學已經加入蒙特梭利敎育轉型,未來還期待有公立的蒙特梭利中學加入轉型,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尋他的宇宙使命,而這些默默為台灣敎育耕耘的老師們,因爲他們對敎育的熱愛,投入了相當大的時間陪伴敎育現場的學生們,每一位老師都正用生命改寫台灣敎育史,台灣正面臨一場寧靜的敎育革命,期待這些受到造就的靑年學子們,未來更能回饋到敎育現場來,貢獻他們所受到的開放敎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