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回顧八十餘年一路走來的人生,以及超過半世紀以經營者之姿邁過的步伐,現在想傳遞給大家、留給大家的,大概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凡事皆由心起」。
發生在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皆來自心的牽引。就好比放映機將影像投射在螢幕上一樣,自心所描繪的風景,也會忠實地呈現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此為世界轉動的絕對法則,也是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的運作真理。
於是乎,自心描繪著什麼、自身抱持著什麼想法、藉由什麼姿態活著,這些都成了決定你我人生的最重要因素。這套邏輯,並非精神面的理論空談,也非單純的人生座右銘,它是不爭的事實。事實就是,心念創造了現實,並讓現實確確實實地運轉存在。
我一開始注意到這個「心」的存在,是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當時我飽受肺結核初期症狀肺浸潤所苦,過著不得不與病魔對抗的生活。對年幼的我來說,那是一段半身浸入暗不見底的死亡深淵的難忘經驗。
當時在我鹿兒島的老家,兩位叔叔、一位嬸嬸相繼死於結核病,整個家彷彿被結核病附身一樣,我也害怕被傳染,所以每當經過染病叔叔的臥榻,雖然隔有一段距離,我還是忍不住憋住呼吸,快步經過。
我父親的態度恰恰相反。或許是因為做好了照顧親人捨我其誰的覺悟吧,所以完全不怕被傳染,非常犧牲奉獻地照顧病人。我哥哥也是,覺得沒有這麼容易被傳染,對這個病完全不以為意。
這樣的父親與哥哥沒被傳染,反而只有我被病魔盯上。那時的我,每天能做的,只有憂鬱地趴在病床上,恐懼地面對步步逼近的死亡。
當時住隔壁的阿姨,可能看不慣我這副灰心喪志的模樣,借了一本書給我。書裡闡述的重點大致如下:
「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的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就不會有任何災難能靠近你。」
啊!還真的是這樣。不怕被傳染而盡心照顧病人的父親,真的沒被傳染;不在乎疾病存在而如常生活的哥哥,也真的沒染上病。只有害怕、忌諱、逃避生病的我,反而把病魔招引到跟前來。
一切皆為「心」的造化─當時得到這個重大的教訓、重要的發現,大大影響了我今後的人生。只是當時年幼,無法完全理解其中意義,也無法藉此讓人生產生什麼改變。
之後我在青少年時期到出社會的這段期間內,人生不斷被挫折、苦惱與失意填滿。中學入學考試兩度失敗,大學入學考試也沒考上第一志願,接下來的就職考試也考得不盡理想。為什麼只有我這麼不順利,不管做什麼都做不好,鎮日被這些負面情緒吞噬,我變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沉。
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某製造絕緣礙子的公司工作,灰暗的人生畫風突然一變。
在不景氣、求職困難的大環境下,透過大學教授的推薦,終於有公司願意收留我,但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才發現,這家公司已是經營困難、岌岌可危的狀態,幾乎要被銀行完全接管。
同期進公司的同事相繼辭職,最後只剩下我。
無處可逃的我心想,既然沒有退路,那就轉換心境、埋首於工作吧。於是我決定把能做的盡量攬來做,無論環境再怎麼惡劣,傾注全力研究開發,吃住幾乎都在研究室裡。
終於,做出了一點成績,也收到周遭一些好評,讓我漸漸覺得做這些事很值得,激勵我更篤定地朝研究之路邁去。有趣的是,當我這麼一想,做出的成績就更好了。處於這樣正向循環中的我,終於成功合成出當時世界公認先進、獨創的新型陶瓷材料。
成功不是因為能力提升,也不是因為環境變好,只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心境調整了,周遭一切狀況就會跟著完全不同。
人生的模樣,皆源於自心的編織勾勒,眼前出現的一切事物,皆來自心的吸引召喚─此刻我重新領悟了年少時領悟到的法則,把它深深烙印在我心裡,成為我通透人生的真理。
動機良善成功必至
在那之後,直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經常在探究「心」的方面打轉,也不停捫心自問自心的模樣。
要怎麼活著的問題,等同於要抱持著什麼心態活著。自心描繪的畫面,決定了自己人生的走向。
擁有純潔美麗之心的人,會開拓出與自心相映的豐富美好人生。
相反的,自私自利、思想狹隘,不惜踹他人一腳也要讓自己出頭,這種擁有邪妄之心的人,即便一時獲得成功,最終也會落得失敗落魄的下場。
如果你不管怎麼努力、吃盡各種苦頭,還是感嘆人生一點也沒變好,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心,捫心自問是不是擁有一顆正直的心。
也有些人擁有更加崇高美麗的心─為他人著想的溫暖心、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奉獻心。這些心所呈現的樣貌,以佛教語言來說,就是「利他」。
利他動機下產生的行為,遠比非依此動機產生的行為,成功機率更高,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遠遠超出預期的結果。
建立新事業時、觸及新工作時,我會先思考這是為他人而做的嗎?是對他人有利的嗎?當我確定這麼做的確是基於利他的「良善動機」,我就相信事情最後一定會有好結果。
創立KDDI前身的第二電電公司時, 日本雖然實施電信自由化,但我把目標對準向來獨占鰲頭的業界霸主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被認為此舉非常危險也不智。
事業開始的前半年,每晚入睡前,我會認真嚴肅地反問自己:進入電信業,真的是出於善心、正心與純粹的心嗎?不是為了獲取個人名譽嗎?其中是否隱藏著些許私心呢?
然後,排除其他可能,確信「自己的確沒有私心、動機良善」後,才決定要踏入電信業。
與當時一樣拿到入場券的其他兩家公司相比,第二電電被認為處於完全不利的起跑點,但事業開始進行後,卻常常是三家公司中跑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其後,公司與國際電信電話公司(KDD)、日本行動通訊公司(IDO)進行合併,更名為KDDI,大幅成長為現在日本電信業代表之一的大企業。
二○一○年,臨危授命擔任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JAL)公司會長,從事企業再造,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開始受到政府與企業再生支援機構請託的我,因為年事已高,又是個航空業門外漢,所以多次婉拒這項任務。但隨著一而再、再而三的請託,了解這份工作背負著多大的社會意義,讓我不得不去思考接受這項任務是否出於「良善動機」。
終於,我看到其中隱含的三大意義。
第一個意義是,為了日本經濟的再生。代表日本的航空公司若是破產,會帶給日本經濟多麼嚴重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企業再造成功,將會替全體社會帶來巨大的鼓舞與信心。
第二個意義是,為了還待在公司的員工們。如果企業再造失敗,面臨二次破產,會導致多達三萬兩千名的員工失業,公司再造,其實就等於保障員工的生活。
第三個意義是,為了國人的利益。如果日本航空消失,日籍大型航空公司只剩一家,屆時市場很難進行公平競爭,即使票價變貴、服務變差,也沒其他選擇,情況變得不利於消費者。
日本航空的再造,確實是一件極具社會責任的工作。我從「見義就要勇為」的觀點出發,毅然決然接受了會長一職的請託。
同樣的,此時社會上多數人都悲觀認為,不管誰來接手日本航空再造,都已無力回天,都難逃二次破產的命運。不過,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從日本航空進行改革再造的第一年開始,就創下大幅度的恢復成長,之後也不斷刷新最高收益紀錄。於是,在日航破產後,只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又重新回到股票市場。
燃燒的鬥志也由「良善動機」引發
當然,事情之所以能順利進展,並非只靠一顆「體貼」的心。還需要排除萬難、果敢前進,只為達成目的的堅強意志,以及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無人能敵的熱情。
這股「燃燒的鬥志」,也是基於良善動機、想做出一番成就時所不可或缺的。因為有體貼的利他之心做後盾,才能夠產生堅定不移的強韌鬥志。
明治維新時,靠著勤王志士高舉「為社會、為人民」的「大義之旗」,才得以成功。社會不改變,國家就無法近代化,日本就會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這層危機感與氣魄─讓勤王志士們紛紛站出來,捨卻私心、一心為國,也成了維新回天大業成功的能量。
前面提到的第二電電事業,雖然在不利的條件下開始,卻能創造亮眼成績,這都要歸功於全體員工以「為了全國利益,降低長途電話費」為目的,團結一心,盡心盡力才得以達成。
過程中,好幾次遭遇困難、碰到障礙,這時我會不斷鼓勵員工,「現在我們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我們要感謝這份幸運,讓只走一遭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員工也會回應我的這番話,更加努力在工作崗位上。
日本航空再生的過程,也完全一致。
員工比起自身的情況或希望,更重視什麼才是對公司最重要的,
並基於此想法,主動採取行動。企業再生的原動力,就在於員工的這個「心」,要讓他們貫徹此心,不斷懷抱著這股無法動搖的熱情。
就任日本航空會長一職時,我在全體員工面前,介紹了以下這段話,「新計劃的成功,在於不屈不撓、團結一心。接下來,就是心無旁騖地去想,崇高地、堅定地朝目標邁進。」
這段話出自在印度修行瑜伽後頓悟,回國宣揚印度思想與行為的生存方式的哲學家中村天風先生,也是曾經不斷締造佳績的京瓷公司的精神標語。我重新把這段話送給日本航空的全體員工。
整段話最關鍵的字,就是「崇高」。正因為有美麗崇高的心做為根基,才能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念」。任何目標都要達成的強烈信念,所有艱難都要戰勝的堅定意志,是貫徹事業時不可或缺的。有了崇高的信念後,所有相關人士團結一心,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必能走向成功。
成功的根基就在於美麗的利他之心。
不管做什麼事、不管遭逢什麼命運,只要我們還活著,最該設定的目標,就是擁有為他人著想、讓他人過得更好的「良善的心」。它可以用「真、善、美」來表達,也可以說是純粹美麗的心。
最深處的「心」能通達宇宙
為何以純粹美麗的利他之心待人處事,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命運也會跟著好轉呢?我覺得原因是這樣的。
人心深處住著所謂的「靈魂」,再往更深處去,在可說是核心的地方,有所謂「真我」的存在,那是更加純粹、更為美麗的心靈領域。
禪修時,隨著功力不斷提升,最後意識狀態會抵達難以言喻的絕妙境界。那樣寧靜純粹的至福境界,使人充滿法喜,而那樣的境界,就是真我。
平時我們在其外側,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知性」、「感性」與「本能」的心,但無論是誰,剝開這些心念,直觸最底層的話,都會觸及到無上純粹美麗的真我。利他之心、體貼的美意,都是由這個真我誘發而來的。
因此我體會到,這樣的真我,與使萬物得以成為萬物的「宇宙之心」,如出一轍。
佛教認為大千世界的森羅萬象,都住著佛。就像從古至今所有宗教提到的,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宇宙之心這個「唯一存在」,幻化顯像為各種形貌而成。
也就是說,倘若到達人心最深處的「真我」,就等於同時觸及萬物根源的宇宙之心。
也因此,從真我產生的「利他之心」,擁有改變現實的能力,會自然招來幸運隨行,讓事情走上成功坦途。
所謂宇宙之心,換句話說,也可以說是形塑宇宙森羅萬象的「偉大意志」。
宇宙中,充斥著一股讓萬物過得幸福、不停生成發展的意志。翻開宇宙最初的生成發展史,不難發現這股意志的存在。
最初,整個宇宙只有一團粒子,在大爆炸的機緣下,粒子結合為原子,原子再與原子結合後,又產生分子;眾多分子更進一步結合成高分子,突變成去氧核糖核酸(DNA),產生了生物,歷經過不斷地演化後,高等生物於焉誕生。
宇宙其實可以只維持為一團粒子的原樣就好,或是在產生生物後,保持只有原始生物的狀態,沒有人會有意見,但宇宙卻不因此滿足。
它不讓萬物發展有所停滯,要讓萬物都朝向好的方向進化。某宗教家曾說「宇宙中,愛無所不在」,說的不正是這股充斥於宇宙各個角落的「意志」嗎?
我認為,心裡抱持的想法,也是一種「意志」。因此,當你抱持著一切朝好的方向發展、讓他人過得幸福的想法時,因為這個想法與「宇宙之心」同調,能與「宇宙之心」共鳴,自然能夠導引事物朝好的結果邁進。
人生的目的是磨練自心、盡心為他
截至目前為止提及的觀念,富含著深遠的人生真理,一旦理解其中道理,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會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會走上人生這條路。說到人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去提升心性,換言之,除了磨練靈魂之外,別無他法。
話雖如此,我們容易執著於財富、地位與名譽的追求,鎮日為了滿足私慾而汲汲營營奔走,但這些既不是人生目的,也稱不上人生目標。
透過一生的歷練,靈魂有沒有比誕生之初變得更加美好?人格是不是也變得更加高尚?這些人生課題,遠比什麼都重要。
也因此,我們才需要每天真摯地投入工作,認真迎接工作挑戰。因為要藉由工作來磨練心志、提升人格,讓自己成長為更了不起的靈魂,而這件事,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接著,提到人生目的,另一點則是,要為他人、為社會貢獻心力,也就是基於「利他之心」而活。
抑制一己之欲,擁有體貼他人之心、為他人盡心,這才是我們所被賦予的生命意義。
提升心性、抱持「利他之心」而活─兩者實為一體,不可分割。
盡心為他人的同時,就能磨練心性,也正因為擁有一顆美麗的心,才懂得為社會、為人民貢獻心力。
反省自身的想法、舉止與行為後,想辦法把利己、自私的、壞的我壓制下去,讓利他、體貼的、好的我浮出檯面。
這麼做,就能磨練靈魂、提升心性。還可藉此陶冶人格,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精彩。
無論是誰,一旦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擁有幸福的權利。不只如此,我甚至認為變得幸福是我們活著的義務。
本著美麗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一己之力時,我們的人性會被磨出光輝,幸福心與充實感隨之而來,這樣的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也更具價值。
凡事皆起於「心」,也終於「心」─這是我一路走來八十餘年體會到的無上智慧,也是我鞭策自己要好好活著的終極心法。
針對本書的主題「心」,我會試著毫無保留地把想到的都說出來,也希望把這些話,傳遞給下一代的主人翁們。
倘若這些能成為各位滿懷希望,迎向明天的精神食糧,能變成各位走向美好人生的一點助力,我將覺得無比榮幸。
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回顧八十餘年一路走來的人生,以及超過半世紀以經營者之姿邁過的步伐,現在想傳遞給大家、留給大家的,大概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凡事皆由心起」。
發生在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皆來自心的牽引。就好比放映機將影像投射在螢幕上一樣,自心所描繪的風景,也會忠實地呈現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此為世界轉動的絕對法則,也是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的運作真理。
於是乎,自心描繪著什麼、自身抱持著什麼想法、藉由什麼姿態活著,這些都成了決定你我人生的最重要因素。這套邏輯,並非精神面的理論空談,也非單純的人生座右銘,它是不爭的事實。事實就是,心念創造了現實,並讓現實確確實實地運轉存在。
我一開始注意到這個「心」的存在,是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當時我飽受肺結核初期症狀肺浸潤所苦,過著不得不與病魔對抗的生活。對年幼的我來說,那是一段半身浸入暗不見底的死亡深淵的難忘經驗。
當時在我鹿兒島的老家,兩位叔叔、一位嬸嬸相繼死於結核病,整個家彷彿被結核病附身一樣,我也害怕被傳染,所以每當經過染病叔叔的臥榻,雖然隔有一段距離,我還是忍不住憋住呼吸,快步經過。
我父親的態度恰恰相反。或許是因為做好了照顧親人捨我其誰的覺悟吧,所以完全不怕被傳染,非常犧牲奉獻地照顧病人。我哥哥也是,覺得沒有這麼容易被傳染,對這個病完全不以為意。
這樣的父親與哥哥沒被傳染,反而只有我被病魔盯上。那時的我,每天能做的,只有憂鬱地趴在病床上,恐懼地面對步步逼近的死亡。
當時住隔壁的阿姨,可能看不慣我這副灰心喪志的模樣,借了一本書給我。書裡闡述的重點大致如下:
「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的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就不會有任何災難能靠近你。」
啊!還真的是這樣。不怕被傳染而盡心照顧病人的父親,真的沒被傳染;不在乎疾病存在而如常生活的哥哥,也真的沒染上病。只有害怕、忌諱、逃避生病的我,反而把病魔招引到跟前來。
一切皆為「心」的造化─當時得到這個重大的教訓、重要的發現,大大影響了我今後的人生。只是當時年幼,無法完全理解其中意義,也無法藉此讓人生產生什麼改變。
之後我在青少年時期到出社會的這段期間內,人生不斷被挫折、苦惱與失意填滿。中學入學考試兩度失敗,大學入學考試也沒考上第一志願,接下來的就職考試也考得不盡理想。為什麼只有我這麼不順利,不管做什麼都做不好,鎮日被這些負面情緒吞噬,我變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沉。
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某製造絕緣礙子的公司工作,灰暗的人生畫風突然一變。
在不景氣、求職困難的大環境下,透過大學教授的推薦,終於有公司願意收留我,但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才發現,這家公司已是經營困難、岌岌可危的狀態,幾乎要被銀行完全接管。
同期進公司的同事相繼辭職,最後只剩下我。
無處可逃的我心想,既然沒有退路,那就轉換心境、埋首於工作吧。於是我決定把能做的盡量攬來做,無論環境再怎麼惡劣,傾注全力研究開發,吃住幾乎都在研究室裡。
終於,做出了一點成績,也收到周遭一些好評,讓我漸漸覺得做這些事很值得,激勵我更篤定地朝研究之路邁去。有趣的是,當我這麼一想,做出的成績就更好了。處於這樣正向循環中的我,終於成功合成出當時世界公認先進、獨創的新型陶瓷材料。
成功不是因為能力提升,也不是因為環境變好,只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心境調整了,周遭一切狀況就會跟著完全不同。
人生的模樣,皆源於自心的編織勾勒,眼前出現的一切事物,皆來自心的吸引召喚─此刻我重新領悟了年少時領悟到的法則,把它深深烙印在我心裡,成為我通透人生的真理。
動機良善成功必至
在那之後,直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經常在探究「心」的方面打轉,也不停捫心自問自心的模樣。
要怎麼活著的問題,等同於要抱持著什麼心態活著。自心描繪的畫面,決定了自己人生的走向。
擁有純潔美麗之心的人,會開拓出與自心相映的豐富美好人生。
相反的,自私自利、思想狹隘,不惜踹他人一腳也要讓自己出頭,這種擁有邪妄之心的人,即便一時獲得成功,最終也會落得失敗落魄的下場。
如果你不管怎麼努力、吃盡各種苦頭,還是感嘆人生一點也沒變好,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心,捫心自問是不是擁有一顆正直的心。
也有些人擁有更加崇高美麗的心─為他人著想的溫暖心、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奉獻心。這些心所呈現的樣貌,以佛教語言來說,就是「利他」。
利他動機下產生的行為,遠比非依此動機產生的行為,成功機率更高,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遠遠超出預期的結果。
建立新事業時、觸及新工作時,我會先思考這是為他人而做的嗎?是對他人有利的嗎?當我確定這麼做的確是基於利他的「良善動機」,我就相信事情最後一定會有好結果。
創立KDDI前身的第二電電公司時, 日本雖然實施電信自由化,但我把目標對準向來獨占鰲頭的業界霸主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被認為此舉非常危險也不智。
事業開始的前半年,每晚入睡前,我會認真嚴肅地反問自己:進入電信業,真的是出於善心、正心與純粹的心嗎?不是為了獲取個人名譽嗎?其中是否隱藏著些許私心呢?
然後,排除其他可能,確信「自己的確沒有私心、動機良善」後,才決定要踏入電信業。
與當時一樣拿到入場券的其他兩家公司相比,第二電電被認為處於完全不利的起跑點,但事業開始進行後,卻常常是三家公司中跑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其後,公司與國際電信電話公司(KDD)、日本行動通訊公司(IDO)進行合併,更名為KDDI,大幅成長為現在日本電信業代表之一的大企業。
二○一○年,臨危授命擔任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JAL)公司會長,從事企業再造,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開始受到政府與企業再生支援機構請託的我,因為年事已高,又是個航空業門外漢,所以多次婉拒這項任務。但隨著一而再、再而三的請託,了解這份工作背負著多大的社會意義,讓我不得不去思考接受這項任務是否出於「良善動機」。
終於,我看到其中隱含的三大意義。
第一個意義是,為了日本經濟的再生。代表日本的航空公司若是破產,會帶給日本經濟多麼嚴重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企業再造成功,將會替全體社會帶來巨大的鼓舞與信心。
第二個意義是,為了還待在公司的員工們。如果企業再造失敗,面臨二次破產,會導致多達三萬兩千名的員工失業,公司再造,其實就等於保障員工的生活。
第三個意義是,為了國人的利益。如果日本航空消失,日籍大型航空公司只剩一家,屆時市場很難進行公平競爭,即使票價變貴、服務變差,也沒其他選擇,情況變得不利於消費者。
日本航空的再造,確實是一件極具社會責任的工作。我從「見義就要勇為」的觀點出發,毅然決然接受了會長一職的請託。
同樣的,此時社會上多數人都悲觀認為,不管誰來接手日本航空再造,都已無力回天,都難逃二次破產的命運。不過,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從日本航空進行改革再造的第一年開始,就創下大幅度的恢復成長,之後也不斷刷新最高收益紀錄。於是,在日航破產後,只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又重新回到股票市場。
燃燒的鬥志也由「良善動機」引發
當然,事情之所以能順利進展,並非只靠一顆「體貼」的心。還需要排除萬難、果敢前進,只為達成目的的堅強意志,以及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一番成績的無人能敵的熱情。
這股「燃燒的鬥志」,也是基於良善動機、想做出一番成就時所不可或缺的。因為有體貼的利他之心做後盾,才能夠產生堅定不移的強韌鬥志。
明治維新時,靠著勤王志士高舉「為社會、為人民」的「大義之旗」,才得以成功。社會不改變,國家就無法近代化,日本就會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這層危機感與氣魄─讓勤王志士們紛紛站出來,捨卻私心、一心為國,也成了維新回天大業成功的能量。
前面提到的第二電電事業,雖然在不利的條件下開始,卻能創造亮眼成績,這都要歸功於全體員工以「為了全國利益,降低長途電話費」為目的,團結一心,盡心盡力才得以達成。
過程中,好幾次遭遇困難、碰到障礙,這時我會不斷鼓勵員工,「現在我們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我們要感謝這份幸運,讓只走一遭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員工也會回應我的這番話,更加努力在工作崗位上。
日本航空再生的過程,也完全一致。
員工比起自身的情況或希望,更重視什麼才是對公司最重要的,
並基於此想法,主動採取行動。企業再生的原動力,就在於員工的這個「心」,要讓他們貫徹此心,不斷懷抱著這股無法動搖的熱情。
就任日本航空會長一職時,我在全體員工面前,介紹了以下這段話,「新計劃的成功,在於不屈不撓、團結一心。接下來,就是心無旁騖地去想,崇高地、堅定地朝目標邁進。」
這段話出自在印度修行瑜伽後頓悟,回國宣揚印度思想與行為的生存方式的哲學家中村天風先生,也是曾經不斷締造佳績的京瓷公司的精神標語。我重新把這段話送給日本航空的全體員工。
整段話最關鍵的字,就是「崇高」。正因為有美麗崇高的心做為根基,才能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念」。任何目標都要達成的強烈信念,所有艱難都要戰勝的堅定意志,是貫徹事業時不可或缺的。有了崇高的信念後,所有相關人士團結一心,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必能走向成功。
成功的根基就在於美麗的利他之心。
不管做什麼事、不管遭逢什麼命運,只要我們還活著,最該設定的目標,就是擁有為他人著想、讓他人過得更好的「良善的心」。它可以用「真、善、美」來表達,也可以說是純粹美麗的心。
最深處的「心」能通達宇宙
為何以純粹美麗的利他之心待人處事,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命運也會跟著好轉呢?我覺得原因是這樣的。
人心深處住著所謂的「靈魂」,再往更深處去,在可說是核心的地方,有所謂「真我」的存在,那是更加純粹、更為美麗的心靈領域。
禪修時,隨著功力不斷提升,最後意識狀態會抵達難以言喻的絕妙境界。那樣寧靜純粹的至福境界,使人充滿法喜,而那樣的境界,就是真我。
平時我們在其外側,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知性」、「感性」與「本能」的心,但無論是誰,剝開這些心念,直觸最底層的話,都會觸及到無上純粹美麗的真我。利他之心、體貼的美意,都是由這個真我誘發而來的。
因此我體會到,這樣的真我,與使萬物得以成為萬物的「宇宙之心」,如出一轍。
佛教認為大千世界的森羅萬象,都住著佛。就像從古至今所有宗教提到的,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宇宙之心這個「唯一存在」,幻化顯像為各種形貌而成。
也就是說,倘若到達人心最深處的「真我」,就等於同時觸及萬物根源的宇宙之心。
也因此,從真我產生的「利他之心」,擁有改變現實的能力,會自然招來幸運隨行,讓事情走上成功坦途。
所謂宇宙之心,換句話說,也可以說是形塑宇宙森羅萬象的「偉大意志」。
宇宙中,充斥著一股讓萬物過得幸福、不停生成發展的意志。翻開宇宙最初的生成發展史,不難發現這股意志的存在。
最初,整個宇宙只有一團粒子,在大爆炸的機緣下,粒子結合為原子,原子再與原子結合後,又產生分子;眾多分子更進一步結合成高分子,突變成去氧核糖核酸(DNA),產生了生物,歷經過不斷地演化後,高等生物於焉誕生。
宇宙其實可以只維持為一團粒子的原樣就好,或是在產生生物後,保持只有原始生物的狀態,沒有人會有意見,但宇宙卻不因此滿足。
它不讓萬物發展有所停滯,要讓萬物都朝向好的方向進化。某宗教家曾說「宇宙中,愛無所不在」,說的不正是這股充斥於宇宙各個角落的「意志」嗎?
我認為,心裡抱持的想法,也是一種「意志」。因此,當你抱持著一切朝好的方向發展、讓他人過得幸福的想法時,因為這個想法與「宇宙之心」同調,能與「宇宙之心」共鳴,自然能夠導引事物朝好的結果邁進。
人生的目的是磨練自心、盡心為他
截至目前為止提及的觀念,富含著深遠的人生真理,一旦理解其中道理,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會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會走上人生這條路。說到人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去提升心性,換言之,除了磨練靈魂之外,別無他法。
話雖如此,我們容易執著於財富、地位與名譽的追求,鎮日為了滿足私慾而汲汲營營奔走,但這些既不是人生目的,也稱不上人生目標。
透過一生的歷練,靈魂有沒有比誕生之初變得更加美好?人格是不是也變得更加高尚?這些人生課題,遠比什麼都重要。
也因此,我們才需要每天真摯地投入工作,認真迎接工作挑戰。因為要藉由工作來磨練心志、提升人格,讓自己成長為更了不起的靈魂,而這件事,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接著,提到人生目的,另一點則是,要為他人、為社會貢獻心力,也就是基於「利他之心」而活。
抑制一己之欲,擁有體貼他人之心、為他人盡心,這才是我們所被賦予的生命意義。
提升心性、抱持「利他之心」而活─兩者實為一體,不可分割。
盡心為他人的同時,就能磨練心性,也正因為擁有一顆美麗的心,才懂得為社會、為人民貢獻心力。
反省自身的想法、舉止與行為後,想辦法把利己、自私的、壞的我壓制下去,讓利他、體貼的、好的我浮出檯面。
這麼做,就能磨練靈魂、提升心性。還可藉此陶冶人格,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精彩。
無論是誰,一旦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擁有幸福的權利。不只如此,我甚至認為變得幸福是我們活著的義務。
本著美麗的利他之心,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一己之力時,我們的人性會被磨出光輝,幸福心與充實感隨之而來,這樣的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也更具價值。
凡事皆起於「心」,也終於「心」─這是我一路走來八十餘年體會到的無上智慧,也是我鞭策自己要好好活著的終極心法。
針對本書的主題「心」,我會試著毫無保留地把想到的都說出來,也希望把這些話,傳遞給下一代的主人翁們。
倘若這些能成為各位滿懷希望,迎向明天的精神食糧,能變成各位走向美好人生的一點助力,我將覺得無比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