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績效主管養成的內在因素篇
第1堂 高績效主管應具備的14項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一、14種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任何一位要具備高效主管,他們應擁有下列14項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
圖1-1 14項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1.管理學
2.領導學
3.經濟學
4.人力資源管理
5.財務管理
6.行銷管理
7.研發管理
8.採購管理
9.製造管理
10.資訊管理
11.策略管理
12.法務管理
13.營業管理
14.物流管理
企業經營管理14項核心知識
二、每項基礎知識概示
針對上述14項基礎知識的重點內容,如下圖示:
圖1-2 每項企管經營基礎知識概示
1.管理學
• 針對企業的組織、計劃、領導、溝通協調、執行、考核、再行動、再調整,即P-D-C-A(Plan-Do-Check-Action)。
2.領導學
• 針對企業內部組織、單位、人員等之有效的領導、激勵、獎勵、晉升、拔擢、指引、指揮、下決策、競爭分析、環境洞悉、前瞻未來、指出方向、訂定對的策略與戰略。
3.經濟學
• 針對企業的經濟規模化、供需理論、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產業供應鏈、經濟景氣、產業成長率等。
4.人力資源管理
• 針對公司內部組織、各部門、各廠、各中心的招人、用人、培訓人、考核人、留住人、晉升人、輪調人、歷練人等工作。
5.財務管理
• 針對企業營運所須資金募集、現金管理、財務報表、股務事宜、股東大會、預算管理、BU利潤中心制度、資本支出、股利政策、財務績效等事宜之管理。
6.行銷管理
• 針對企業行銷組合活動的4P/1S/1B/2C(Product:產品力,Price:定價力,Place:通路上架力,Promotion:廣告宣傳力;Service:服務力;Branding品牌力;CRM:會員經營力,CSR企業社會責任力等工作之推展。
7.策略管理
• 針對企業現在及未來營運發展之策略規劃、短/中/長期戰略制定、併購、10年布局計劃、新事業開拓、深耕既有事業、多角化事業集團拓展等之工作。
8.創新與研發管理
• 針對企業新商品開發、既有產品改良升級、新車型開發、技術升級、新口味開發、新設計開發,以及相關各種創新、創造、革新等之工作。
9.製造管理
• 針對企業各項訂單、各項銷售之生產/製造;提升產品品質及良率;準時生產完成、準時交貨、提升生產效率與效能,促進生產製造的自動化、智能AI化。
10.資訊管理
• 針對企業內部與外部營運系統的資訊化、自動化、自動產出各種營運報表,包括:POS資訊系統、全公司ERP資訊系統、公文資訊化系統、供應鏈系統等。
11.採購管理
• 針對各種原物料、零組件、半成品、配件等之採購管理,追求採購品質、採購數量、採購交期、採購價格/成本等工作。
12.營業管理
• 針對企業各項產品能夠在實體零售店上架陳列銷售,也能上架電商網購平台,也能自建官方商城,以及門市店、專賣店、專櫃之銷售及管理。
13.物流管理
• 針對企業B2C及B2B之物流配送/運輸,能準時送達客戶手中及門市店內;追求高效率、準時之配送任務。
14.法務管理
• 針對企業智慧財產權(IP)、商標、專利申請;各項外部合作合約審查等工作。
第2堂 靠制度,不能靠人治
一、人治的缺點
企業要追求高效(高效率、高效能)經營,一定要建立「制度化」、要「制度化營運」才行、才會成功。如果靠人治經營,不同的人,做事情會有不同的觀點、作法、方式、認知、速度,所以會走樣、會品管不一、成效會不同、客戶也會不滿意。總之,人治的缺點:
(一)品質標準不一
(二)工作效率不一
(三)出錯機會大
(四)客人會不滿意
(五)營運成本反而升高
(六)工作效能反而下降
圖2-1 公司營運,靠人治的缺點
二、凡事要靠制度,才能百年經營
企業營運,不管大型、中型、小型企業都要靠一套完整且全方位的制度、規章、辦法、標準作業流程(SOP)、機制來運作才行。這些重要制度,包括到各部門、各廠、各中心、各分公司、各館、各營業所等,如下24種制度規章:
圖2-2 公司成功營運的24種營運制度規章
三、制度,也要不斷修改,與時俱進的七種狀況
企業各種營運制度,也必須不斷的精進、修改、與時俱進才行。只要是以下制度,都必須要及時加以修正、改良、精進、革新、更正等。
(一)不合時宜的制度
(二)落伍的制度
(三)不合需求的制度
(四)太傳統不夠創新的制度
(五)不夠數位化、自動化、資訊化的制度
(六)不能符合顧客期待與滿意的制度
(七)裝潢不夠新穎的設施制度
圖2-3 要不斷修改、更新、與時俱進的七種不合格制度
四、高效主管如何養成?要主動建議及修正
公司營運必須靠百年制度,不能靠人治,因此,各級主管,從副理、組長、經理、協理、總監、處長、廠長、副總經理、經總理等各級主管,都必須有責任的、主動的、積極的、有效的向公司高層建議如何修改、更新相關的制度/規章、辦法、流程等,使公司的各種全方位制度均能可大、可久、可有效率及效能。
圖2-4 高效主管要如何養成
第1堂 高績效主管應具備的14項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一、14種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任何一位要具備高效主管,他們應擁有下列14項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
圖1-1 14項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
1.管理學
2.領導學
3.經濟學
4.人力資源管理
5.財務管理
6.行銷管理
7.研發管理
8.採購管理
9.製造管理
10.資訊管理
11.策略管理
12.法務管理
13.營業管理
14.物流管理
企業經營管理14項核心知識
二、每項基礎知識概示
針對上述14項基礎知識的重點內容,如下圖示:
圖1-2 每項企管經營基礎知識概示
1.管理學
• 針對企業的組織、計劃、領導、溝通協調、執行、考核、再行動、再調整,即P-D-C-A(Plan-Do-Check-Action)。
2.領導學
• 針對企業內部組織、單位、人員等之有效的領導、激勵、獎勵、晉升、拔擢、指引、指揮、下決策、競爭分析、環境洞悉、前瞻未來、指出方向、訂定對的策略與戰略。
3.經濟學
• 針對企業的經濟規模化、供需理論、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產業供應鏈、經濟景氣、產業成長率等。
4.人力資源管理
• 針對公司內部組織、各部門、各廠、各中心的招人、用人、培訓人、考核人、留住人、晉升人、輪調人、歷練人等工作。
5.財務管理
• 針對企業營運所須資金募集、現金管理、財務報表、股務事宜、股東大會、預算管理、BU利潤中心制度、資本支出、股利政策、財務績效等事宜之管理。
6.行銷管理
• 針對企業行銷組合活動的4P/1S/1B/2C(Product:產品力,Price:定價力,Place:通路上架力,Promotion:廣告宣傳力;Service:服務力;Branding品牌力;CRM:會員經營力,CSR企業社會責任力等工作之推展。
7.策略管理
• 針對企業現在及未來營運發展之策略規劃、短/中/長期戰略制定、併購、10年布局計劃、新事業開拓、深耕既有事業、多角化事業集團拓展等之工作。
8.創新與研發管理
• 針對企業新商品開發、既有產品改良升級、新車型開發、技術升級、新口味開發、新設計開發,以及相關各種創新、創造、革新等之工作。
9.製造管理
• 針對企業各項訂單、各項銷售之生產/製造;提升產品品質及良率;準時生產完成、準時交貨、提升生產效率與效能,促進生產製造的自動化、智能AI化。
10.資訊管理
• 針對企業內部與外部營運系統的資訊化、自動化、自動產出各種營運報表,包括:POS資訊系統、全公司ERP資訊系統、公文資訊化系統、供應鏈系統等。
11.採購管理
• 針對各種原物料、零組件、半成品、配件等之採購管理,追求採購品質、採購數量、採購交期、採購價格/成本等工作。
12.營業管理
• 針對企業各項產品能夠在實體零售店上架陳列銷售,也能上架電商網購平台,也能自建官方商城,以及門市店、專賣店、專櫃之銷售及管理。
13.物流管理
• 針對企業B2C及B2B之物流配送/運輸,能準時送達客戶手中及門市店內;追求高效率、準時之配送任務。
14.法務管理
• 針對企業智慧財產權(IP)、商標、專利申請;各項外部合作合約審查等工作。
第2堂 靠制度,不能靠人治
一、人治的缺點
企業要追求高效(高效率、高效能)經營,一定要建立「制度化」、要「制度化營運」才行、才會成功。如果靠人治經營,不同的人,做事情會有不同的觀點、作法、方式、認知、速度,所以會走樣、會品管不一、成效會不同、客戶也會不滿意。總之,人治的缺點:
(一)品質標準不一
(二)工作效率不一
(三)出錯機會大
(四)客人會不滿意
(五)營運成本反而升高
(六)工作效能反而下降
圖2-1 公司營運,靠人治的缺點
二、凡事要靠制度,才能百年經營
企業營運,不管大型、中型、小型企業都要靠一套完整且全方位的制度、規章、辦法、標準作業流程(SOP)、機制來運作才行。這些重要制度,包括到各部門、各廠、各中心、各分公司、各館、各營業所等,如下24種制度規章:
圖2-2 公司成功營運的24種營運制度規章
三、制度,也要不斷修改,與時俱進的七種狀況
企業各種營運制度,也必須不斷的精進、修改、與時俱進才行。只要是以下制度,都必須要及時加以修正、改良、精進、革新、更正等。
(一)不合時宜的制度
(二)落伍的制度
(三)不合需求的制度
(四)太傳統不夠創新的制度
(五)不夠數位化、自動化、資訊化的制度
(六)不能符合顧客期待與滿意的制度
(七)裝潢不夠新穎的設施制度
圖2-3 要不斷修改、更新、與時俱進的七種不合格制度
四、高效主管如何養成?要主動建議及修正
公司營運必須靠百年制度,不能靠人治,因此,各級主管,從副理、組長、經理、協理、總監、處長、廠長、副總經理、經總理等各級主管,都必須有責任的、主動的、積極的、有效的向公司高層建議如何修改、更新相關的制度/規章、辦法、流程等,使公司的各種全方位制度均能可大、可久、可有效率及效能。
圖2-4 高效主管要如何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