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底線思維:為人處世的原則

  為人處世時一定要把握好各種「底線」,做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違背做人原則和損害他人權益的事,無論誘惑多大,都不能去做。事有底線,方好做人。

心中有尺,腳下有路
  古語云:「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在現實生活中,懂得把握分寸、控制尺度的人,往往有更高的修養。在他們心中,始終有一把「尺」,既量德行也量品格,既量別人也量自己,既量是非對錯也量真假善惡。
  有了這把「尺」,他們的言行便有了規範,做人做事便有了底線──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都可以拿捏好分寸,而不至於走彎路、走錯路,甚至引火燒身。
  比如,有人喜歡玩「梗」。當「梗」超越一定的尺度與底線時,便容易傷害他人的尊嚴。有一次,一位演員針對一些文化藝術家的性別與身分玩梗,結果引發了一場公眾對其言論道德和侵犯他人個人尊嚴的抨擊。
  很多時候,我們脫口而出的一些話,隨性而為的一些事,在自己看來再「正常」不過,但是換個角度看,它們可能已經「越界」、已經侵犯了別人。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事後卻一臉的無辜:「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是故意的呀!」
  要避免類似的問題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工作、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心中一定要有相應的「尺」──用它來衡量自己、約束自己、要求自己。只有把握好做人辦事的尺度,才能走好腳下的路。
  在新聞報導中,經常看到一些官員的懺悔鏡頭。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之前都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但是最後卻誤入歧途,自毀前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好心中的「尺度」。沒有隨時用心中的「尺度」去量人量己,做不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這才走歪了路。
  再如,隨著網路直播的盛行,一些網路主播為了獲取流量毫無下限,不但擾亂了網路秩序,也時常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結果呢?要麼被封殺,要麼受到法律制裁。正所謂「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心中有「尺」有「度」,才能在頂峰相見。
  要攀登人生與事業的高峰,心中始終要有「尺」,否則,失去尺度,面臨的可能就是萬丈深淵。
  人生須有尺,做人須有分寸。不論做什麼事情,掌握尺度非常重要。通常,真正格局大的人,在做人辦事方面往往能把握好二種尺度。
  第一種:比較之尺
  有道是「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如果以真善美為參照物來「測量」自己的話,那謙虛與驕傲、儉樸與奢侈、成功與失敗、善惡與美醜、真實與虛假等,就一目了然了。有時,我們會不經意地去評價別人,甚至是批判別人,卻忘了回頭審視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需要一把「比較之尺」,在看到別人問題與缺點的同時,也要懂得內省。這樣才能不高估自己,不低估別人,認清客觀事實,理性看待問題,避免說過頭的話、做過頭的事。
  當然了,如果別人很優秀,那就把他們作為參照,讓自己的學習有了方向與標竿,日日精進,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種尺:底線之尺
  古語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這裡的「為」與「不為」之間,就是原則,就是底線。行走世間,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清楚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大千世界,難免會有各色各樣的誘惑。有了底線,才有差別。
  比如,有人習慣貪小便宜,總認為這不算什麼大的錯誤,其實,這種觀念是極其謬誤、極其有害的。生活中,那些貪小便宜的人,原本沒有這種習慣,就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貪圖小便宜的心理,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底線,直到產生偷盜的念頭。最終,不但自毀前程,付出較大代價為自己行為買單,還傷害到了他人。
  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做;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人生之路,從來都不是康莊大道,總有九彎十八拐,讓我們面臨各種考驗和挑戰。只有做到心中有尺,過有底線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情,才不會迷失自我,才能行得更遠,走得更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