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創新創業全方位必修課(第1版)

95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Chapter 1 創新創業心理學
  成功的創業家都有一定的成功特質嗎?還是有什麼創業基因存在呢?成功創業應該可以學得吧?那是什麼?我們從創業家的特質、認知與能力講起。
一、創業人格特質
  當我們看到那些成功創業家光鮮亮麗的一面,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
  你會認為,「她怎麼這麼有創意」、「他好刻苦耐勞」、「她都能抓住機會」、「他運氣好好」,還是「聽說他不喜歡溝通」、「她常常發脾氣」、「他人很nice,是好好先生」、「她很海派,所以人脈很廣」?
  往往有創業念頭的人,甚至正在創業中的人—尤其正在經歷創業的辛苦,無比煎熬時,都會想一個問題:「我適合創業嗎?」「我可能不像他那樣⋯⋯。」
  究竟,怎樣的人適合創業呢?創業家擁有怎樣的人格特質?我們先從了解人格特質著手。
【什麼是人格特質?是MBTI 嗎?】
  人格特質是典型的心理學名詞,若從心理學理論定義的話,心理學家Allport和Odbert最早於1936年對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的定義為:「產生並且決定個人行為的傾向,當個體在適應環境後所產生較一致性和穩定的表徵。」後來的心理學家雖有多少自己的不同定義,但大致可將人格與特質區分說明,簡單來說,人格就是使每個人跟別人不同的屬性、特性、特徵的總和;而特質是一種較為持久性的反應傾向,是人格的基本結構單位。
  目前對人格特質定義比較完整的描述是:指一個人在對人、對己、對事物乃至對整個環境適應時,所顯示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持久且一致的特質,這些特質包含了獨特性、複雜性、統整性與持續性。也就是一個人在一般情形之下,通常會表現出來的想法或行為模式。
  其實,人格特質既然是在講人在一般情況下的行為想法的反應,因此,我們通常也會使用「個性」、「性格」、「氣質」,甚至「特徵」、「屬性」等類似的言語。所以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牛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心寬體胖」等,這類描述關於人的特性,就是人格特質。
  而近年在亞洲圈爆紅的MBTI人格測驗,為何不在這本書討論?且似乎不被學術界,尤其是心理學家認同呢?並不是「文人相輕」的因素,而是MBTI其實在理論與實證數據兩方面都沒有經過嚴謹的檢驗之故—尤其是這種人格量表,不該嚴謹一點嗎?
  為何MBTI如此流行呢?就是因為不嚴謹所以簡單易懂!加上大眾傳播與流行文化(如K-pop藝人)的使用,以及行銷手法(如圖像化、人物故事)等的交叉運用,才使得這個約百年前由一對母女根據自己觀察而自創的休閒用量表,在亞洲突然走紅。
  試想,人格只能分成四個維度嗎?人格特質並沒有這麼簡單,你知道的,但若深入了解卻又複雜且耗時;當你只想約略了解自己大約怎麼被這個世上的人們歸類時,簡單測一下、沒那麼精準,也無妨吧?而且還能成為聊天搭訕的話題啊!
  於是,MBTI 就被想要認真對待的這本書犧牲掉了⋯⋯。
  那麼,人格特質是天生的嗎?跟習慣一樣嗎?會受到什麼因素變化嗎?隨著年紀大了,個性不是會變嗎?這部分我們並不在此探究,簡言之,人格特質所顯示的獨特性,是由其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的複雜交互作用下,表現在各種身心方面的整體特質,例如:氣質、動機、興趣、態度、觀念、行動等,並會保持一段長的時間。研究也認為,隨年紀越大越趨於穩定。
  不僅如此,由於人格特質上述的幾個特性,我們能藉由了解情境與特質的關係後,來預測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或想法。因此,每當我們在談論或認識特定人時,你會說某人內向沉穩,說另一些人主動積極,或者好勇鬥狠,或者恭謙隨和,而當我們以沉靜、積極、內向、主動、攻擊性、隨和⋯⋯等詞彙來描述某特定人格特質時,我們就企圖將他們進行區別或分類,以便預測。由於人格特質是每個人心理狀態或個性的綜合表現,且決定了個人思考與行為的獨特形式,因此我們經常會以人格特質作為區分人們的依據。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