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核心思想:讓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曾到訪美國,研究如何提升生產力的問題。訪問團最先預測提升生產力和企業所採用的機器、工具或技術有直接關係,但是透過觀察、探討,他們發現這幾種因素對生產力的提升作用不大,而人力資源,確切地說是管理者和員工的基本態度才是根本。由此驗證了杜拉克的觀點:員工的工作動機決定了員工的產出。
  現在的管理狀況是怎樣的呢?杜拉克說的「普遍的、有害的經營惡習:靠『壓力』和『危機』進行管理」一語道出了當今企業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即忽略個體的需求,用施壓的方式,讓員工產生恐懼感,從而被動完成手中的工作。但恐懼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能力弱化、削弱團體的力量、讓人變得腐化墮落、產生消極抵抗的心態等,都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當代管理者需要懂得如何將施壓變為激勵,用正面的誘因取代負面的施壓,如此一來,員工的工作動機自然就會得到提升,這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任務。簡言之,按照杜拉克的觀點來看,「平凡的人」才是管理的核心。
  如何去管理人呢?杜拉克認為,員工不僅是資源,也是「完整的人」,是「人」就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意志,每個人對自己要不要工作、如何工作有絕對的自主選擇權,唯有讓個人心甘情願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為企業、為自己創造出最大的價值。杜拉克主張在管理中正面評估人,負面評估事,在企業評價系統裡發揮績效考核的正向功能。管理者和員工只是責任上的區別,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將員工的目標導向組織的目標,依據客戶導向行銷理論,把握好工作重心,並與社會利益接軌,以更廣闊和遠大的視野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聯動企業和社會,共同發展。
  隨著新科技的發展,工廠的生產流程已得到整合,大多數生產線已經非常成熟了,工人已經從跟隨機器的步調轉變為決定機器的步調,員工已經從注重體力勞動慢慢轉變為注重腦力勞動,而這也更能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人最擅長的工作,往往就是他最喜歡的工作,也是最能傾注自己的熱情和創造力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管理者必須先了解員工的長處、性格、責任感和能力,把員工安排在最適合的職位,充分利用員工的特長,鼓勵並引導員工個人的發展;另一方面,員工在這個職位上得到滿足之後,就會激發出自我實現的需要〔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五種與生俱來的需求,低層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能慢慢滿足高級需求。這五級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主動去創造價值。
  杜拉克以深邃、冷靜的目光洞察管理核心,對後繼管理者循循善誘,給予人啟迪。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員工富有成就感,是管理者要面對的永恆的主題。因此,管理者要學會從個體出發去規劃管理,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為他們創造積極且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工作環境,激發員工潛在的創造力,讓員工和企業融為一體,而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硬體設施和利潤上面,捨本逐末。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