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Lesson 14 設定我的用戶,找出我想影響的對象
  前面的幾堂課,讓我們面向自己的期待,搞清楚我是誰,我想去哪兒,接著我們將目光往外移,開始面對他人,思考如何清楚展現「我」這個產品的價值。
  首先,我們要來思考的,是關於「用戶」這個議題。所謂的用戶,就是使用你產品的人。先前我們一起思考了關於「自己」這個產品的事,我們談論了「自己」的定位與價值,但這僅僅是自己的想法。你可能覺得自己很棒,應該獲得更高的薪水,但如果市場不這麼想,也就是用戶並不買單,該怎麼辦呢?

用戶是誰?
  你的用戶是誰?他在意什麼?他對你的期待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滿足用戶的期待?
  釐清這些資訊,就是對齊市場需求的過程。
  如果你是個自由工作者,你可能要對齊你的客戶需求;如果你是個職場工作者,你可能得對齊你的主管或老闆的需求;如果你是個創作者,你則是要對齊你的讀者需求。
  在不同的場合,你會面對不同的用戶對象,用戶對你的期待也不同,因此你要展現的價值也會不同。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其實都扮演了多種角色,你是某間企業的雇員,所以你對老闆來說是員工,對主管來說是部屬,對同事來說可能是夥伴或競爭對手。回到家裡,你可能是丈夫、父親、兒子。在社交圈內,你是年輕夥伴崇拜的大神,但同時又是業界大佬的小老弟……
  每個身分角色的責任都不同,每個人對自己的期待也不同,生活本已艱難,還要面對這麼多外界的期待,說實在的壓力真的很大。但還是得正視這件事,或許我們不需要討好每個人,但總是得盡力去滿足那些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用戶們。
  用戶對象的定義,往往需要回到我們自身的目標。如果要賺錢,那對象往往是那些願意付錢的人,例如客戶、老闆;如果是強化關係,那對象可能是當事人,也可能是能影響當事人想法的那些人。

掌握用戶的期待
  假設這個用戶是你的主管,你可以問自己:「我對他真的了解嗎?」
  你知道他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嗎?你知道他對你的期待是什麼嗎?你知道自己能滿足他哪些需求嗎?
  如果這個用戶是你的另一半,那你知道他在意些什麼嗎?你知道他對你最大的期待是什麼嗎?
  如果這個用戶是你的客戶,那你是否掌握了客戶的需求?是否知道他有哪些問題待解決?是否知道他有哪些期待呢?
  如果你對「用戶」一無所知,自然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在商業場合做產品時,我們會特別強調用戶畫像、用戶研究與訪談,並藉此來了解用戶的細節特徵,以及他在意些什麼。
  同樣的概念回到自己身上,你是否針對你的用戶做過研究,了解過他的期待,或者思考過自己要如何滿足他的期待?
  這個問題對每個人來說都不見得容易回答,包含我自己在內,我年輕時其實不曾思考過這件事。我們努力迎合,但很可能搞錯方向了。只想著把主管交代的事情做好,卻不曾問過主管目前最需要的協助是什麼,甚至連找對方一對一溝通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而這種不溝通、不同步,正是你無法獲得主管信任與肯定的關鍵,因為你對他的需求一無所知。

用戶其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在此舉個我朋友的親身經歷跟大家分享。
  我這位朋友 John 是個大忙人,本身創業不說,還很喜歡四處跟別人交際認識朋友,平日晚上或者假日泡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是稀鬆平常的。年輕時他這麼做基本上不會有人說話,但結婚兩年,生了孩子,太太就開始抱怨他,並要他減少工作量與社交量,要他幫忙分擔家務。
  太太表達出來的意思是:家裡需要有人幫忙整理,要有人打掃,包含拖地、洗衣服等。我這個朋友想說,如果是這樣,那還不簡單,請人來打掃就好啦。所以他很快地就花錢請人到府打掃,一個星期一天,一次 2,000 塊解決。
  看起來太太的需求被滿足了,但太太滿意了嗎?沒有。太太雖然不用整理房子,但還是要一個人照顧小孩,所以她又提出了需求,她希望我這位朋友應該多陪陪小孩,週末最少要帶小孩出去走走,平日晚上最少要能陪小孩一塊睡覺。
  我這朋友雖然覺得有點難,不過還是努力做了。想說這樣太太應該就沒問題了,那太太滿意了嗎?沒有,太太繼續提出更多的需求。我這個朋友覺得太太怎麼變得如此無理取鬧,都盡可能去滿足期待了,為什麼還是不滿意?
  後來他受不了,直接問太太到底在想什麼?結果聊了很久才發現,原來太太是覺得她被冷落了。結婚前對她呵護備至,就算沒法陪伴也還有電話;就算沒有電話,因為她住娘家,總還是有其他家人陪。但結婚後搬出來,老公一忙根本就沒人陪,而且電話也少了,小孩出生後都在忙小孩,先生對小孩的關心也比對自己多很多,所以內心覺得寂寞覺得冷。
  他花了大半年時間,終於找到太太的期待,這算是運氣好的結局了。有很多人,是沒有這樣的時間與機會的。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John 的太太並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她只覺得現在有些問題困擾了她,讓她感覺不舒服不愉快,直到 John 做了多次努力後,才找到太太真正在意的問題。
  太太不是不想說,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較恰當;而 John 也不是不想解決問題,但總是得經過持續的調整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這種狀況不只發生在家裡,也發生在商業世界裡。
  在我多年的管理與顧問生涯中,我的客戶們,經常也搞錯了自己的問題。明明是管理制度的問題,卻經常歸因於個人;應該是市場定位問題的事,卻歸因於業務能力;該是產品策略問題的,則經常歸因於技術能力不到位。這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滿足期待不是討好
  在商業世界,我們通常會盡力滿足客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滿足客戶所有需求,因為有些需求不在我們定位內,有些需求則會帶來過高的成本。
  但不滿足他,可能的代價就是失去這個客戶。我們將在後續的內容中探討如何識別關鍵的需求,在此,我們只要先有幾個心理建設就好:
  第一,不是所有需求都重要,重點是讓用戶離不開你。
  第二,滿足期待不是討好,讓對方需要你、依賴你,而不是把你當成工具人。
  第三,打造品牌的目的是讓自己成為具有話語權的甲方。
  接下來幾堂課,我們將會以用戶研究與用戶訪談的手法來帶領大家去理解你的「用戶」,讓我們用更科學的方法來做好用戶關係管理。
  接著呢,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用戶對象是你現在最想溝通的,那他會是誰?
  有可能是你的客戶,你希望讓他買單你的產品或服務;有可能是你的老闆,你希望讓他看見你、重用你,讓你獲得更多機會;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大神,你希望跟他建立關係;有可能是你的另一半,你希望能改善彼此的關係。
  總之,接下來這段時間,你最想讓「誰」知道自己的價值,最希望讓誰對「自己」感到滿意,把那個人的名字寫下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