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都非常忙碌,我幾乎沒有被讚美過的記憶。中學時代也一樣,當時我總覺得「自己非常平凡」,無法自在與人交談,分組活動時,總是最後一個才被選上,在人群中非常不起眼。
因為不想就這樣下去,我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考進了京都私立女子高中,是一所我國中母校的學生從來沒人選擇就讀的學校。不過,就算我下定決心「從高中開始改變」,因為學校大部分是從國中直升上來的學生,我一直無法融入她們那種光鮮亮麗的氣氛中。
這時,有個同學跟我說:「要不要到我家來玩?」我非常開心的前往造訪。
「您好。」
我在玄關打了聲招呼後,有位老爺爺從後方緩緩走了出來。
「妳來玩嗎?」
爺爺的聲音很溫柔。
「是的。」
然後,爺爺說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妳的笑容好美啊,要珍惜這個笑容喔!」
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讚美我的笑容。即使到了四十五年後的今天,我依舊無法忘記當時的欣喜。
因為爺爺的這一句話,高中畢業後,我試著應徵空服員,結果在激烈的競爭中順利被錄取。每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爺爺帶著溫柔的笑容說:「妳的笑容好美啊」,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這段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讚美可以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勇氣。
七年前,我接觸到「讚美達人!」這個概念。所謂「讚美達人」,指的是那些能夠發現他人不容易察覺的人、事、物的價值,並傳達給眾人的專家。
後來,我成為「讚美達人協會」的認證講師,開始在企業、學校等單位,向大家說明讚美的意義和重要性。
有人在聽講時流著眼淚說:「我有好多事想向身邊的人道謝。」也有人說,講座隔天職場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並向我表達謝意。
即使是乍看之下滿是缺點的人,也一定有優點。那些原本被視為「缺點」的特質,只要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能變成「優點」。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特質,並為它打上一道光。
事物和經歷一樣,即使是看似最糟糕的狀況,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發現正面的意義,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只要能夠練習擴展自己的視野,就能夠發現事物的不同價值。
你是否很容易斷言「這個部下不行」、「最近的年輕人真是……」。事實上,沒有什麼部下是派不上用場的,只因為你的心理視野太過狹隘,沒有看到他們的優點,建議你下定決心去把它們找出來。
請去發現那些連部下本人都未曾察覺的優點,或是藏在他們自以為是缺點的旁邊,那些尚未萌芽的優點「種子」。
你越是真心讚美,這些種子就越容易成長、轉化為自信,最終綻放出光芒。請成為一位能夠幫助部下成長的上司。
「先手必笑?」,明天早晨開始,請主動帶著笑容打招呼,如此一來,職場就會開始改變。
我知道你也許會想:「怎麼可能隨時帶著笑容。」就算當作被騙也好,請務必試試看。
請帶著笑容,跟周圍的人打招呼:「早安,今天也要麻煩各位囉!」如果有人跟你說:「怎麼了嗎?」那正是絕佳機會!你可以笑著回答:「從今天開始,我要大變身了!」
就像這個世上沒有無能的部下一樣,也沒有無能的上司。只要持續抱著「想幫助部下成長」、「想和部下一起成長」的願望,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上司。請懷抱著自信,帶領部下前進。
本書中介紹的「先手必笑?」這句話,是我的禮儀導師──禮儀顧問西出博子老師所說的話。十四年前,我在企業的員工研習中進行禮儀指導時,偶然在福岡的一家書店翻閱到西出博子老師的《完全禮儀手冊》(河出書房新社),並在書中看到了這句話。
「主動出擊!面帶笑容!打招呼。」我心想:就是這樣沒錯!
在此,請容我向「Hiroko禮儀顧問集團」負責人西出博子老師、Kanki出版的鎌田菜央美小姐、撰稿人津田淳子小姐,至上誠摯謝意,感謝他們讓這本書有機會出版,並由西出老師親自擔任審訂。
此外,我也要衷心感謝教會我「讚美的美好力量」的「日本讚美達人協會」理事長西村貴好老師,以及讓我有機會學習「感動經營」的「感動經營顧問協會」理事長臥龍老師(本名角田識之)。
最後,誠摯希望閱讀本書的您所屬的公司或職場,每天都能充滿面帶微笑的問候與讚美話語。
獻給面帶笑容讚美他人的你──最棒的你。
何謂讚美?
讚美指的是並不是說些好聽的場面話,或是奉承、巴結。用一句話來說明,讚美,就是肯定對方。
人類有被肯定的需求,希望能夠到他人的認同、尊敬。一旦受到讚美,這個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心裡也會變得愉悅。將這種人類的需求分出不同層次的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這位學者的「需求層次理論」非常著名,我想應該有許多人聽過。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基本需求由下而上有五個層次,分別是:
1. 生理需求:飲食、睡眠、排泄等本能需求
2. 安全需求:對安全且安定的生活之需求
3. 愛與歸屬需求:屬於家人或社會等團體的需求
4. 尊重需求:希望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存在、受到尊重的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可能性的需求
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希望下一個層次的需求能夠被滿足。在現今的社會,多數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愛與歸屬需求」,幾乎都已得到滿足。但是,更高層次的「尊重需求」狀況如何呢?應該有很多人都沒有得到滿足,並且相當渴望吧!
前幾天,某位公司的社長對我說了這樣的話:「從事單純勞動的員工告訴我:『自己無法在工作上得到升遷,薪水低這件事也只能認命了,所以,希望至少可以得到讚美』,讓我深切反省自己。」
對於這段話,我由衷贊同。如果沒有人肯定自己,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為何工作。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員工的感受。
不久之前,相繼發生了幾樁在餐廳打工的年輕人,用手機拍下工作場所中的惡作劇影片,然後上傳到社群媒體的事件,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人或許都有著同樣的心情。那些愚蠢的行為,或許可說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內心吶喊。
光是按照標準流程來執行工作,時薪不太可能大幅調升,也沒有機會得到他人的讚美。因此,就算只是臉書上的一個「讚」也好,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所以才會忍不住上傳那些容易引人注目的影片或照片。
......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都非常忙碌,我幾乎沒有被讚美過的記憶。中學時代也一樣,當時我總覺得「自己非常平凡」,無法自在與人交談,分組活動時,總是最後一個才被選上,在人群中非常不起眼。
因為不想就這樣下去,我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考進了京都私立女子高中,是一所我國中母校的學生從來沒人選擇就讀的學校。不過,就算我下定決心「從高中開始改變」,因為學校大部分是從國中直升上來的學生,我一直無法融入她們那種光鮮亮麗的氣氛中。
這時,有個同學跟我說:「要不要到我家來玩?」我非常開心的前往造訪。
「您好。」
我在玄關打了聲招呼後,有位老爺爺從後方緩緩走了出來。
「妳來玩嗎?」
爺爺的聲音很溫柔。
「是的。」
然後,爺爺說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妳的笑容好美啊,要珍惜這個笑容喔!」
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讚美我的笑容。即使到了四十五年後的今天,我依舊無法忘記當時的欣喜。
因為爺爺的這一句話,高中畢業後,我試著應徵空服員,結果在激烈的競爭中順利被錄取。每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爺爺帶著溫柔的笑容說:「妳的笑容好美啊」,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這段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讚美可以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勇氣。
七年前,我接觸到「讚美達人!」這個概念。所謂「讚美達人」,指的是那些能夠發現他人不容易察覺的人、事、物的價值,並傳達給眾人的專家。
後來,我成為「讚美達人協會」的認證講師,開始在企業、學校等單位,向大家說明讚美的意義和重要性。
有人在聽講時流著眼淚說:「我有好多事想向身邊的人道謝。」也有人說,講座隔天職場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並向我表達謝意。
即使是乍看之下滿是缺點的人,也一定有優點。那些原本被視為「缺點」的特質,只要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能變成「優點」。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特質,並為它打上一道光。
事物和經歷一樣,即使是看似最糟糕的狀況,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發現正面的意義,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只要能夠練習擴展自己的視野,就能夠發現事物的不同價值。
你是否很容易斷言「這個部下不行」、「最近的年輕人真是……」。事實上,沒有什麼部下是派不上用場的,只因為你的心理視野太過狹隘,沒有看到他們的優點,建議你下定決心去把它們找出來。
請去發現那些連部下本人都未曾察覺的優點,或是藏在他們自以為是缺點的旁邊,那些尚未萌芽的優點「種子」。
你越是真心讚美,這些種子就越容易成長、轉化為自信,最終綻放出光芒。請成為一位能夠幫助部下成長的上司。
「先手必笑?」,明天早晨開始,請主動帶著笑容打招呼,如此一來,職場就會開始改變。
我知道你也許會想:「怎麼可能隨時帶著笑容。」就算當作被騙也好,請務必試試看。
請帶著笑容,跟周圍的人打招呼:「早安,今天也要麻煩各位囉!」如果有人跟你說:「怎麼了嗎?」那正是絕佳機會!你可以笑著回答:「從今天開始,我要大變身了!」
就像這個世上沒有無能的部下一樣,也沒有無能的上司。只要持續抱著「想幫助部下成長」、「想和部下一起成長」的願望,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上司。請懷抱著自信,帶領部下前進。
本書中介紹的「先手必笑?」這句話,是我的禮儀導師──禮儀顧問西出博子老師所說的話。十四年前,我在企業的員工研習中進行禮儀指導時,偶然在福岡的一家書店翻閱到西出博子老師的《完全禮儀手冊》(河出書房新社),並在書中看到了這句話。
「主動出擊!面帶笑容!打招呼。」我心想:就是這樣沒錯!
在此,請容我向「Hiroko禮儀顧問集團」負責人西出博子老師、Kanki出版的鎌田菜央美小姐、撰稿人津田淳子小姐,至上誠摯謝意,感謝他們讓這本書有機會出版,並由西出老師親自擔任審訂。
此外,我也要衷心感謝教會我「讚美的美好力量」的「日本讚美達人協會」理事長西村貴好老師,以及讓我有機會學習「感動經營」的「感動經營顧問協會」理事長臥龍老師(本名角田識之)。
最後,誠摯希望閱讀本書的您所屬的公司或職場,每天都能充滿面帶微笑的問候與讚美話語。
獻給面帶笑容讚美他人的你──最棒的你。
何謂讚美?
讚美指的是並不是說些好聽的場面話,或是奉承、巴結。用一句話來說明,讚美,就是肯定對方。
人類有被肯定的需求,希望能夠到他人的認同、尊敬。一旦受到讚美,這個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心裡也會變得愉悅。將這種人類的需求分出不同層次的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這位學者的「需求層次理論」非常著名,我想應該有許多人聽過。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基本需求由下而上有五個層次,分別是:
1. 生理需求:飲食、睡眠、排泄等本能需求
2. 安全需求:對安全且安定的生活之需求
3. 愛與歸屬需求:屬於家人或社會等團體的需求
4. 尊重需求:希望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存在、受到尊重的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可能性的需求
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希望下一個層次的需求能夠被滿足。在現今的社會,多數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愛與歸屬需求」,幾乎都已得到滿足。但是,更高層次的「尊重需求」狀況如何呢?應該有很多人都沒有得到滿足,並且相當渴望吧!
前幾天,某位公司的社長對我說了這樣的話:「從事單純勞動的員工告訴我:『自己無法在工作上得到升遷,薪水低這件事也只能認命了,所以,希望至少可以得到讚美』,讓我深切反省自己。」
對於這段話,我由衷贊同。如果沒有人肯定自己,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為何工作。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員工的感受。
不久之前,相繼發生了幾樁在餐廳打工的年輕人,用手機拍下工作場所中的惡作劇影片,然後上傳到社群媒體的事件,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人或許都有著同樣的心情。那些愚蠢的行為,或許可說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內心吶喊。
光是按照標準流程來執行工作,時薪不太可能大幅調升,也沒有機會得到他人的讚美。因此,就算只是臉書上的一個「讚」也好,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所以才會忍不住上傳那些容易引人注目的影片或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