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太淺薄、太天真、太膚淺」
首先,我想先感謝大家願意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為了曾被說過這些話的人所寫的。

假設在一個週五的下午四點半,你正在與主管開會。
雖然是個很重要的會議,但會議一結束,就要迎來週末了。

為了這一天,你從週一就開始一直在準備資料。
這些資料都是你縝密思考的結果,你深信「準備到這程度一定沒問題!」
由於主管怕熱,所以你也早已將會議室的冷氣加強。
無論是資料或細節都已準備周全,看來應該趕得上下班後的約。

但一開始說明後,主管的表情卻不太好。
當你將資料都報告完的瞬間。

迎來的是主管的瘋狂質問⋯⋯
就算很忙,你還是花了時間,盡全力思考了這些內容。然而卻未能獲得好的迴響。
在答非所問與沈默的交錯下,會議很早就結束了。在轉開門把離開會議室前,主管留下了一句話。

「在工作時,應該要思考得更縝密一些。」

獨留在會議室中,耳邊只剩下冷氣機運轉的聲音。
你撿起被風吹落在地板的資料,塞進碎紙機後就離開了會議室。
只能在通知朋友後,再度回到位置上打開電腦⋯⋯

雖然是一個短短的故事,但你看了之後有什麼感想呢?若你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希望你能繼續讀下去。
若你讀了之後沒什麼感覺,不妨試著看看接下來這些台詞。

「你的思考太過淺薄了!」「你太天真了!」「太膚淺了吧?」「這太單薄了」「你真的有認真思考過嗎?」「你覺得光憑這樣的資料我有辦法做判斷嗎?」「你該不會就只想到這些吧?」等等。

本書是為了那些感到「我再也不想被這麼說了」的人所寫的。
並希望讓你往後工作時,總被周圍認為「你工作時總是『思考得很透徹呢』」,且成為受到重視的人。
若你想體驗這種前後對比,請繼續閱讀本書。此時的關鍵就在於「徹底思考」。

•具體而言,「透徹思考」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過去自己沒辦法「透徹思考」呢?
•未來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透徹思考」呢?

針對這些疑問,本書將能儘可能以簡單易瞭、有趣、更容易付諸行動的方式來消除。
為此,本書將選擇讓大家透過具體的經驗、故事來學習針「透徹思考」這個極為抽象的主題。
而這些經驗的背景,則是豐田汽車(以下記載為豐田)。

想從豐田學習,卻學不到⋯⋯
在進入正文前,請容我做個自我介紹。
我的上班族生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豐田度過的。
不過我並非在生產現場工作,而是隸屬於海外業務部的上班族。雖然最近越來越多人遠端辦公,但由於目前還沒有統稱上班族和遠端工作者的詞彙,因此接下來本書中所提到的上班族也包含遠端工作者。
不過無論如何,本書所出現的故事中,並不會有工廠和工具機等等。

為因應「從業績超過三十兆日圓,代表日本的世界型企業豐田學習!」的需求,書店裡總是擺滿了大量與豐田有關的書籍。
然而這些書籍中舉的例子大多都與生產設備、產線有關。若非熟悉生產現場的讀者,恐怕難以產生共鳴。
就拿剛才寫到的「產線(line)」來舉例。以前和從事服務業的友人聊天時,友人就曾回我「產線(line)是什麼?」實際上,應該也有人不明白產線到底是什麼吧。
「產線」指的是「為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組裝商品,而讓作業員配置成一列的生產方式」。但這些書中鮮少補充說明,讓許多非製造業的商務人士看了一頭霧水。

而本書中只有舉出辦公室作業的相關例子,因此無論是哪個業界,從事什麼工作的人,都能將這些例子帶入自己的情境,更容易閱讀。
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那些過去看了「工廠系列豐田書籍」,卻感到一頭霧水的人。
接下來我將大量分享自已在豐田職場工作所學到的經驗、見聞、知識,以及一路實踐的「透徹思考能力」,及相關故事和其精髓。請期待接下來的正文吧。

在第十本、第十年的關頭
在我創業以後,主要有兩項事業主軸。
一個是書寫商業書籍的作家工作。
包含出文庫本的書籍在內,這本書是我關鍵的第十本書。由於著作累積銷量超越五十萬本,再加上這本書的出版,又迎向了一個重要時刻。這也都多虧各位讀者,因此我想獻上深深的感謝。

另一個事業主軸,就是「社會人士教育專家」。
我參與了企業研習、演講,公司也有營運學校和線上學習社群。而這項事業也剛好在今年迎向了十週年。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遇見了超過一萬名的聽講者。每天都與大、中、小企業的商務人士有所交集。
我希望透過自我介紹,讓大家明白我除了出身豐田之外,也同時是專業教育家。能為學習者提供更易懂、更有共鳴的解釋。並能提供協助,讓大家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踐。
這次的題目是「該怎麼做,才能將『透徹思考』運用在工作上」,其實這確實不簡單。但想想正因為有這十年、十本、五十萬冊的累積,才能處理如此有挑戰性的題材。這麼說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一試,非常刺激的題目。

為了能幫上各位的忙,我自己也不斷透徹思考,寫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架構非常特別,請務必用開放的心,順著文章的脈絡讀到最後。那麼就正文見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