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永續發展目標
近年地球環境天災日益頻繁(例如:颶風、洪水、乾旱等)不只衝擊人類生活,更引發人們對於永續環境的追求;同時世界各國家也存在不少人類課題(例如:貧窮、飢餓、就業等),這些都呈現出要建立永續世界仍有很多需要處理問題。有鑒於此,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後續臺灣也呼應,同時也有為數頗多的永續相關研究的提出,這些永續趨勢會對企業帶來哪些影響,是需要掌握且擬定相應作為的,相關內容如下說明。
2.1.1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於1987年提出「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永續發展意涵,進而開啟全球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往後的幾年間,包括1992年21世紀議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等議程都充分討論永續課題,漸漸發展出具體作為。時至2015年,所召開的永續高峰會(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it)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而建構出2016至2030年期間全球永續目標發展的藍圖。議程發布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17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s)如圖2-1所示,以及169項細項目標(Targets)。
整體著重在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夥伴關係(Partnership)等主軸,試圖解決經濟、社會及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期許在2030年時能夠消除貧窮與饑餓,實現尊嚴、公正、包容的和平社會,保護地球環境永續,以確保當代與後代人類都能夠享有安居樂業的生活。整體17項永續發展目標行動內容,請參照表2-1。
2.1.2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而臺灣政府也與國際接軌,將永續發展列為國家重要的核心價值,於2016年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永續會),啟動研訂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作業。歷時2年期間,召開多次跨部會工作分組與專案小組會議,以及數度徵詢立法院永續發展相關民間團體建議,於2018年永續會第31次委員會議完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2019年再訂定相關對應指標。整體計畫內容提到臺灣整體社會環境與產業結構,是屬於長期低毛利、低價競爭的特性。臺灣企業引以為傲的代工模式,也開始被後進國家猛烈追趕而開始逐漸侵蝕原有競爭力。加上全球已進入第4次工業革命,產業不只有硬體的競爭,更加入了軟體競爭挑戰。加上臺灣所處地理位置與條件關係,在人口、社會、環境、健康、氣候變遷與能源面向上,正面臨需要轉型的關頭。經過探索臺灣轉型路徑上可能面臨的系統風險,主要是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貧富差距、傳染病、能源穩定與安全、經濟成長與就業等。透過有效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系統風險相關聯項目,則是可以有效因應臺灣所正面臨的風險,相關內容如系統風險與相關永續發展目標對照表(表2-2)所示。
綜合臺灣系統風險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對於企業來說未來的轉型商機,「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提出了強化人力資源能力、循環經濟、能源轉型加速去碳化、永續食農系統與生態保育、智慧城鄉、永續導向的數位化革命。經過政府部會的研擬與公共諮詢,提出18項核心目標(圖2-2與表2-3)與143項具體目標。
臺灣永續發展18項核心目標,對於發展工業與經濟活動之外,如何降低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需要好好思考與規劃的。對於企業來說需要優先檢視自身的核心價值,並在整體的開發與生產過程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作業,創造多元價值的行動方案。我們可以從KPMG安侯建業(2018)所公布的《企業因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分析報告》了解全球前250 大企業(G250),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狀況。經過企業因應SDGs的成熟度、標竿案例、企業領袖訪談及KPMG專業見解的分析,在對於SDGs了解程度上,77%企業已評估可能的影響,但也僅有8%企業提出具體回應。而進一步辨識SDGs優先順序的議題上,已有85%企業辨識出與自身營運相關的SDGs,其中的20%企業辨識出特定之SDGs子目標,而有超過50%企業認定要高度優先的SDGs包括:SDG 13(氣候變遷行動)、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SDG 3(健康與福祉)、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5(性別平等)、SDG 4(教育品質)。最後在因應SDGs績效衡量的分析上,有35%企業已揭露績效目標,但仍有超過50%的企業未進一步設定SDGs目標,也無對應衡量相關績效的指標。時至2024年,包括政府、股東、客戶等利害關係人對於企業永續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升高,企業如何持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仍然是重要的課題。
近年地球環境天災日益頻繁(例如:颶風、洪水、乾旱等)不只衝擊人類生活,更引發人們對於永續環境的追求;同時世界各國家也存在不少人類課題(例如:貧窮、飢餓、就業等),這些都呈現出要建立永續世界仍有很多需要處理問題。有鑒於此,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後續臺灣也呼應,同時也有為數頗多的永續相關研究的提出,這些永續趨勢會對企業帶來哪些影響,是需要掌握且擬定相應作為的,相關內容如下說明。
2.1.1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於1987年提出「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永續發展意涵,進而開啟全球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往後的幾年間,包括1992年21世紀議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等議程都充分討論永續課題,漸漸發展出具體作為。時至2015年,所召開的永續高峰會(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it)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而建構出2016至2030年期間全球永續目標發展的藍圖。議程發布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17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s)如圖2-1所示,以及169項細項目標(Targets)。
整體著重在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夥伴關係(Partnership)等主軸,試圖解決經濟、社會及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期許在2030年時能夠消除貧窮與饑餓,實現尊嚴、公正、包容的和平社會,保護地球環境永續,以確保當代與後代人類都能夠享有安居樂業的生活。整體17項永續發展目標行動內容,請參照表2-1。
2.1.2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而臺灣政府也與國際接軌,將永續發展列為國家重要的核心價值,於2016年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永續會),啟動研訂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作業。歷時2年期間,召開多次跨部會工作分組與專案小組會議,以及數度徵詢立法院永續發展相關民間團體建議,於2018年永續會第31次委員會議完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2019年再訂定相關對應指標。整體計畫內容提到臺灣整體社會環境與產業結構,是屬於長期低毛利、低價競爭的特性。臺灣企業引以為傲的代工模式,也開始被後進國家猛烈追趕而開始逐漸侵蝕原有競爭力。加上全球已進入第4次工業革命,產業不只有硬體的競爭,更加入了軟體競爭挑戰。加上臺灣所處地理位置與條件關係,在人口、社會、環境、健康、氣候變遷與能源面向上,正面臨需要轉型的關頭。經過探索臺灣轉型路徑上可能面臨的系統風險,主要是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貧富差距、傳染病、能源穩定與安全、經濟成長與就業等。透過有效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系統風險相關聯項目,則是可以有效因應臺灣所正面臨的風險,相關內容如系統風險與相關永續發展目標對照表(表2-2)所示。
綜合臺灣系統風險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對於企業來說未來的轉型商機,「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提出了強化人力資源能力、循環經濟、能源轉型加速去碳化、永續食農系統與生態保育、智慧城鄉、永續導向的數位化革命。經過政府部會的研擬與公共諮詢,提出18項核心目標(圖2-2與表2-3)與143項具體目標。
臺灣永續發展18項核心目標,對於發展工業與經濟活動之外,如何降低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需要好好思考與規劃的。對於企業來說需要優先檢視自身的核心價值,並在整體的開發與生產過程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作業,創造多元價值的行動方案。我們可以從KPMG安侯建業(2018)所公布的《企業因應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分析報告》了解全球前250 大企業(G250),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狀況。經過企業因應SDGs的成熟度、標竿案例、企業領袖訪談及KPMG專業見解的分析,在對於SDGs了解程度上,77%企業已評估可能的影響,但也僅有8%企業提出具體回應。而進一步辨識SDGs優先順序的議題上,已有85%企業辨識出與自身營運相關的SDGs,其中的20%企業辨識出特定之SDGs子目標,而有超過50%企業認定要高度優先的SDGs包括:SDG 13(氣候變遷行動)、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SDG 3(健康與福祉)、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5(性別平等)、SDG 4(教育品質)。最後在因應SDGs績效衡量的分析上,有35%企業已揭露績效目標,但仍有超過50%的企業未進一步設定SDGs目標,也無對應衡量相關績效的指標。時至2024年,包括政府、股東、客戶等利害關係人對於企業永續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升高,企業如何持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仍然是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