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帶人先帶心,創造關鍵影響力
今年除了原本的講師、教練,以及公司執行長的身份外,還多了一個新角色——開始經營「起初好好」咖啡館!
前陣子咖啡館來了一位新夥伴,做事勤快、細心又負責。在一次閒聊中我們發現,原來他下班後,同時是六個品牌的行銷小編,還經營著擁有五萬粉絲的美食自媒體!
(我們一度懷疑,他是不是一天有 48 小時)
於是我們忍不住問他:「既然接案和經營自媒體都做得不錯,怎麼還想來咖啡館工作呢?」
他很坦白地說:「因為還是需要一份固定收入,心裡比較踏實!」
在過去,這樣的選擇或許聽來奇特,但如今卻越來越常見。許多人不再只依賴單一職位,而是同時經營多重角色:
第一份工作,給自己基本的穩定與安全感;
第二份工作,讓自己探索職涯的可能性;
第三份工作,則成為自我實踐的舞台。
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工作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對許多人來說,「找工作」早已不只是謀生,更像是一次又一次「選擇如何生活」的練習。
因此,身為主管或領導者,我們的責任,不只是分派工作和追蹤績效,而是去理解、支持,甚至善用這樣的趨勢。當員工感受到被理解,就會更願意投入,團隊也會在彼此支持中,更加有力量。
然而,當世代觀念與工作型態不斷轉變,許多主管難免感到困惑與無力,甚至忍不住心中冒出一句話:「現在的員工怎麼這麼難帶?」
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不同國家和企業授課及輔導時,經常聽到主管說的一句話。其實仔細想想,好像每一代的主管都會說下一代難帶,就像每一代的父母都會說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一樣。
現在的部屬真的不好帶嗎?
說真的,真是不好帶!
然而,就是因為不好帶,主管更需要學習正確的「帶人的技術」。
從事教育訓練已二十餘年,深刻感受到時代變化之快,從過去的硬碟磁片,到現在的雲端儲存;從過去傳統的媒體宣傳,到現在已是自媒體經營。當我們才開始熟悉新的技能,又有新的知識要學習,如果跟不上這時代的轉變,逃避要學習的新知,就可能就會面臨淘汰,難以適任職場中的職務。
相對的,新世代員工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家庭教養的方式和學校教育的觀點、知識、技術都和過去有著極大的差異。主管若是以舊有的思維來帶領新世代的部屬,必定會遇到許多挑戰和困境,不但部屬心中難以認同,也可能會造成溝通上衝突和組織的內耗。
在企業做教練諮詢的時候,常聽到部屬對主管的怨言是:
「最討厭他倚老賣老,說什麼自己當年如何勇…」
「要我們不要太計較,吃苦就當吃補…」
「說我們命太好了,是溫室裡的花…」
「說我們抗壓耐壓很差,太玻璃心…」
「說我們不是草莓,而是草莓汁…」
這些話都讓我們聽得超不爽的!
身為主管的你,不知道是否曾經說過這些話,還是在關鍵時刻當下會忍住,只是心中OS不斷。相信大多數主管說這些話語時,並沒有惡意,只是想提醒部屬應該有更好的工作方法或態度,只是這樣的表達,聽在許多新世代員工的耳裡格外不舒服,就算動機是善意,也難以讓人接受,甚至造成彼此間的不滿與衝突,畢竟火熱的心,也要有智慧的言語。
作為主管,在員工關係和工作績效上兩者都須兼顧。主管如果只重視績效,忽略關係就留不住好的人才,但是只重視關係卻拿不出績效,這是保母而不是領導。卓越的主管,在達成績效的同時,也要知道如何維繫良好的員工關係。
有了這樣的認知與正確的心態,就需要有解決問題與良好溝通及激勵的能力。許多主管的升任,是因為在公司有專業和資歷,同時有良好的績效表現,所以拔擢成為主管開始帶人,領導一個部門。然而專業能力和帶人能力並非對等,我們經常看到具備極佳技術或業務能力的人才,單兵作戰成果輝煌,績效卓越;然而升任主管帶人後,卻使得團隊績效不彰,士氣低落,離職率高,最終覺得自己不善於領導,不適任主管職位。
只是,真的是不善於帶人嗎?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帶人的方法?
帶人確實有方法,表達也要有技巧。隨著世代的轉變,價值觀的差異,帶人的方式正在逐漸發生轉變,商業界的企管哲學,也從「管理模式」轉向「教練領導」。管理偏重於「教導與命令」,快速解決問題,看似有效率,但難以培養部屬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練偏重於「引導與激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透過提問引發部屬內在的動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願意自我負責,達成承諾的目標。
本書內容是自己在國內外百大企業,累積萬場以上的企業培訓,千筆的諮詢個案經驗中彙整而成。書中除了談到主管要隨著時代的轉變,轉換成為教練的心態外,更分享做為傑出教練應有的領導與溝通技能,這其中包含了:信賴關係建立的方法、有效地傾聽與回應、引導與提問技巧、正確同理與激勵、建設性批評、教練式輔導四步驟、因人而異的輔導方式等,每章節的內容,都是做為傑出教練必備的領導力。
卓越的領袖並非天生。做為主管開始的那一天,角色變得不同,不能再單打獨鬥,要懂得帶人,要會帶動團隊士氣,要懂得溝通協調,要能解決情緒問題,要能處理員工衝突,還要激勵部屬達成目標,這些溝通與輔導能力都需要透過有心學習,以及刻意練習才能漸漸轉化成領導力。
身為主管不要輕看自己話語的影響力,有時候:
你的一句安慰和鼓勵,會帶給部屬向上前進的動力;
你的一句讚美和肯定,會讓部屬更有信心迎接挑戰,突破逆境;
你的一句提醒或建議,可能都會影響部屬人生重要的決定。
當你用心帶人,在績效和關係上兩者兼顧,
用信心的眼看待部屬,用祝福的口激勵對方,
當有一天你的部屬告訴你:
「主管,我真的很高興也很幸運,在公司是你帶我的!」
那麼作為教練的你,你留給部屬和團隊的不再是印象,而是深遠的影響!
祝福您,成為一位傑出的教練,有影響力的領袖!
今年除了原本的講師、教練,以及公司執行長的身份外,還多了一個新角色——開始經營「起初好好」咖啡館!
前陣子咖啡館來了一位新夥伴,做事勤快、細心又負責。在一次閒聊中我們發現,原來他下班後,同時是六個品牌的行銷小編,還經營著擁有五萬粉絲的美食自媒體!
(我們一度懷疑,他是不是一天有 48 小時)
於是我們忍不住問他:「既然接案和經營自媒體都做得不錯,怎麼還想來咖啡館工作呢?」
他很坦白地說:「因為還是需要一份固定收入,心裡比較踏實!」
在過去,這樣的選擇或許聽來奇特,但如今卻越來越常見。許多人不再只依賴單一職位,而是同時經營多重角色:
第一份工作,給自己基本的穩定與安全感;
第二份工作,讓自己探索職涯的可能性;
第三份工作,則成為自我實踐的舞台。
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工作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對許多人來說,「找工作」早已不只是謀生,更像是一次又一次「選擇如何生活」的練習。
因此,身為主管或領導者,我們的責任,不只是分派工作和追蹤績效,而是去理解、支持,甚至善用這樣的趨勢。當員工感受到被理解,就會更願意投入,團隊也會在彼此支持中,更加有力量。
然而,當世代觀念與工作型態不斷轉變,許多主管難免感到困惑與無力,甚至忍不住心中冒出一句話:「現在的員工怎麼這麼難帶?」
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不同國家和企業授課及輔導時,經常聽到主管說的一句話。其實仔細想想,好像每一代的主管都會說下一代難帶,就像每一代的父母都會說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一樣。
現在的部屬真的不好帶嗎?
說真的,真是不好帶!
然而,就是因為不好帶,主管更需要學習正確的「帶人的技術」。
從事教育訓練已二十餘年,深刻感受到時代變化之快,從過去的硬碟磁片,到現在的雲端儲存;從過去傳統的媒體宣傳,到現在已是自媒體經營。當我們才開始熟悉新的技能,又有新的知識要學習,如果跟不上這時代的轉變,逃避要學習的新知,就可能就會面臨淘汰,難以適任職場中的職務。
相對的,新世代員工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家庭教養的方式和學校教育的觀點、知識、技術都和過去有著極大的差異。主管若是以舊有的思維來帶領新世代的部屬,必定會遇到許多挑戰和困境,不但部屬心中難以認同,也可能會造成溝通上衝突和組織的內耗。
在企業做教練諮詢的時候,常聽到部屬對主管的怨言是:
「最討厭他倚老賣老,說什麼自己當年如何勇…」
「要我們不要太計較,吃苦就當吃補…」
「說我們命太好了,是溫室裡的花…」
「說我們抗壓耐壓很差,太玻璃心…」
「說我們不是草莓,而是草莓汁…」
這些話都讓我們聽得超不爽的!
身為主管的你,不知道是否曾經說過這些話,還是在關鍵時刻當下會忍住,只是心中OS不斷。相信大多數主管說這些話語時,並沒有惡意,只是想提醒部屬應該有更好的工作方法或態度,只是這樣的表達,聽在許多新世代員工的耳裡格外不舒服,就算動機是善意,也難以讓人接受,甚至造成彼此間的不滿與衝突,畢竟火熱的心,也要有智慧的言語。
作為主管,在員工關係和工作績效上兩者都須兼顧。主管如果只重視績效,忽略關係就留不住好的人才,但是只重視關係卻拿不出績效,這是保母而不是領導。卓越的主管,在達成績效的同時,也要知道如何維繫良好的員工關係。
有了這樣的認知與正確的心態,就需要有解決問題與良好溝通及激勵的能力。許多主管的升任,是因為在公司有專業和資歷,同時有良好的績效表現,所以拔擢成為主管開始帶人,領導一個部門。然而專業能力和帶人能力並非對等,我們經常看到具備極佳技術或業務能力的人才,單兵作戰成果輝煌,績效卓越;然而升任主管帶人後,卻使得團隊績效不彰,士氣低落,離職率高,最終覺得自己不善於領導,不適任主管職位。
只是,真的是不善於帶人嗎?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帶人的方法?
帶人確實有方法,表達也要有技巧。隨著世代的轉變,價值觀的差異,帶人的方式正在逐漸發生轉變,商業界的企管哲學,也從「管理模式」轉向「教練領導」。管理偏重於「教導與命令」,快速解決問題,看似有效率,但難以培養部屬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練偏重於「引導與激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透過提問引發部屬內在的動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願意自我負責,達成承諾的目標。
本書內容是自己在國內外百大企業,累積萬場以上的企業培訓,千筆的諮詢個案經驗中彙整而成。書中除了談到主管要隨著時代的轉變,轉換成為教練的心態外,更分享做為傑出教練應有的領導與溝通技能,這其中包含了:信賴關係建立的方法、有效地傾聽與回應、引導與提問技巧、正確同理與激勵、建設性批評、教練式輔導四步驟、因人而異的輔導方式等,每章節的內容,都是做為傑出教練必備的領導力。
卓越的領袖並非天生。做為主管開始的那一天,角色變得不同,不能再單打獨鬥,要懂得帶人,要會帶動團隊士氣,要懂得溝通協調,要能解決情緒問題,要能處理員工衝突,還要激勵部屬達成目標,這些溝通與輔導能力都需要透過有心學習,以及刻意練習才能漸漸轉化成領導力。
身為主管不要輕看自己話語的影響力,有時候:
你的一句安慰和鼓勵,會帶給部屬向上前進的動力;
你的一句讚美和肯定,會讓部屬更有信心迎接挑戰,突破逆境;
你的一句提醒或建議,可能都會影響部屬人生重要的決定。
當你用心帶人,在績效和關係上兩者兼顧,
用信心的眼看待部屬,用祝福的口激勵對方,
當有一天你的部屬告訴你:
「主管,我真的很高興也很幸運,在公司是你帶我的!」
那麼作為教練的你,你留給部屬和團隊的不再是印象,而是深遠的影響!
祝福您,成為一位傑出的教練,有影響力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