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啟程:創價思維(節錄)
談到創業家,通常會想到近年來很熱門的黃仁勳(輝達)、張忠謀(台積電),以及早期的王永慶(台塑集團)等等;西方的代表則是比爾.蓋茲(微軟)、貝佐斯(亞馬遜)、馬斯克(特斯拉、SpaceX)等,這些創業家都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個人風格。若要說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創價思維」(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關於創價思維,創業管理學界頂尖的百森商學院有一套觀點稱為「創業思維與行動」(Entrepreneurial Thought and Action, ET&A),是當代創業教育中極具代表性的理念,強調創業從來不只是「有一個好想法」,而是「將好想法付諸行動」的價值創造歷程。
除了百森商學院,在創業與創價思維的領域中,另一具代表性的頂尖學派便是作者序中提到的,在行銷領域長期名列世界第一的凱洛管理學院。我還記得擔任西北大學訪問學者的那段期間,在校園及跨學院之間的各項課程及研討會中,幾乎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市場價值導向的思維。
過去我們常把「行銷」直接理解為業務或銷售,以為行銷就是賣東西、是一種推銷行為,好像要強迫他人接受不需要的東西。然而, 這是對行銷本質的誤解。行銷的英文marketing一詞, 由「market」(市場)與進行式「-ing」組成,意涵是持續不斷地探索市場、理解需求,並回應需求。行銷不是將產品硬推給顧客,而是以市場價值為導向,不斷傾聽、觀察、洞察,進而設計出真正能滿足人們所需的商品或服務。
這和生產導向思維有根本上的差異。傳統業務邏輯是:「我有產品,所以我要賣給你;你現在一定要買,否則會後悔。」但對方此時若根本沒有產品使用需求,被推銷只會感到壓力與不適。市場導向的做法則是,觀察對方在現階段的生活情境或困境,提出契合情境的解決方案,讓對方覺得「這正是我現在需要的」,甚至感謝你的出現、認為你在為他著想。
因此,行銷的精神,不只是提供產品,更是一個深刻理解與滿足需求的過程,是一種洞察市場脈動、回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行銷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永不止息地追問:「市場現在真正需要什麼?」
這正是一種創造價值的過程。放眼國際,除了百森商學院與西北大學外,還有許多同樣強調創價思維的知名學派。近年來,史丹佛大學所推動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即為其中之一。它強調在設計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回到使用者的視角,從需求出發,而非從技術、成本或既有條件來限制創意。設計思考鼓勵開放心態,是以人為本的創新流程,也是具備實踐性的價值創造方式。
與此相呼應的,還有近代在創業與商業策略領域被廣泛應用的「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或策略地圖(Strategy Map),這些工具幫助創業者與經營者清晰勾勒所欲創造的商業景象,讓創業不再只靠直覺與靈感,而是以結構化思維具體描繪出整體商業邏輯。
綜觀今日的世界級學術機構,不論是西北大學、史丹佛大學,還是百森商學院,它們所推崇的思維模式與教育方法,無一不是以「創造價值」為核心信念。過去我們常以知識、技術、產品等資源基礎,來發展由內而外(Inside-Out)的觀點,如今我們需要更多創業思維來增進價值創造能力。
從創價思維到實踐構想
世界第一本知識管理SSCI學術期刊《知識管理研究與實踐》(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KMRP),曾邀請我撰寫創業思維與商業創新永續經營的系列論文,說明創業理念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我從百森商學院的ET&A理論開始,介紹價值導向的創價思維與商業創新的實踐。創價思維非常強調對機會的想像與掌握,以及圍繞「創造價值」所展開的思考,並且最終付諸行動,這是一種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思維模式,不只停留在構想階段,而是要求實際的行動。
創業學派強調「所有的分析都比不上行動」,並提倡「行動勝過一切」,也就是說創業家以行動為導向,專注於如何將機會轉化為現實,把所看見的一切可能,具體地變成真實的成果。他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分析上,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寫形式報告,而是將絕大多數的精力放在實際行動上,一旦機會出現,就必須及時把握,將其轉化為成果,接下來則持續吸收真實世界的反應,做出精準的修正計畫。
創業學派認為,創價思維是不論身處哪個產業或職位的人都該具備的能力,因為「創造價值」的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基本素養。他們對「創業家」(Entrepreneur)的定義也遠比一般人理解的更為廣泛,創業家不一定是開設一家營利企業的人,只要你的思考方式與行動方式展現出創業精神,你就是創業家,這樣的人能夠將機會化為現實,不僅創造商業價值,也創造社會價值。
因此我們對於創業的定義,不限於某種特定職業,而是普遍適用的思維與行動模式。它的核心思維是以創造價值為導向,強調的行動原則是:「與其不斷地討論及想像,不如直接行動、接觸市場。」
這是一種行動導向的精神,在我先前出版的《SSD企業創新策略管理技術》書籍中,融合前述提到的多個學派,介紹了一個名為「糖果模型」(Candy Model)的概念,以此來描述企業從創意到創業發展的歷程。這個模型將創新創業實踐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皆包含發散與收斂的思維循環,形狀看起來就像一顆兩端包起來的糖果。
談到創業家,通常會想到近年來很熱門的黃仁勳(輝達)、張忠謀(台積電),以及早期的王永慶(台塑集團)等等;西方的代表則是比爾.蓋茲(微軟)、貝佐斯(亞馬遜)、馬斯克(特斯拉、SpaceX)等,這些創業家都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個人風格。若要說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創價思維」(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關於創價思維,創業管理學界頂尖的百森商學院有一套觀點稱為「創業思維與行動」(Entrepreneurial Thought and Action, ET&A),是當代創業教育中極具代表性的理念,強調創業從來不只是「有一個好想法」,而是「將好想法付諸行動」的價值創造歷程。
除了百森商學院,在創業與創價思維的領域中,另一具代表性的頂尖學派便是作者序中提到的,在行銷領域長期名列世界第一的凱洛管理學院。我還記得擔任西北大學訪問學者的那段期間,在校園及跨學院之間的各項課程及研討會中,幾乎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市場價值導向的思維。
過去我們常把「行銷」直接理解為業務或銷售,以為行銷就是賣東西、是一種推銷行為,好像要強迫他人接受不需要的東西。然而, 這是對行銷本質的誤解。行銷的英文marketing一詞, 由「market」(市場)與進行式「-ing」組成,意涵是持續不斷地探索市場、理解需求,並回應需求。行銷不是將產品硬推給顧客,而是以市場價值為導向,不斷傾聽、觀察、洞察,進而設計出真正能滿足人們所需的商品或服務。
這和生產導向思維有根本上的差異。傳統業務邏輯是:「我有產品,所以我要賣給你;你現在一定要買,否則會後悔。」但對方此時若根本沒有產品使用需求,被推銷只會感到壓力與不適。市場導向的做法則是,觀察對方在現階段的生活情境或困境,提出契合情境的解決方案,讓對方覺得「這正是我現在需要的」,甚至感謝你的出現、認為你在為他著想。
因此,行銷的精神,不只是提供產品,更是一個深刻理解與滿足需求的過程,是一種洞察市場脈動、回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行銷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永不止息地追問:「市場現在真正需要什麼?」
這正是一種創造價值的過程。放眼國際,除了百森商學院與西北大學外,還有許多同樣強調創價思維的知名學派。近年來,史丹佛大學所推動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即為其中之一。它強調在設計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回到使用者的視角,從需求出發,而非從技術、成本或既有條件來限制創意。設計思考鼓勵開放心態,是以人為本的創新流程,也是具備實踐性的價值創造方式。
與此相呼應的,還有近代在創業與商業策略領域被廣泛應用的「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或策略地圖(Strategy Map),這些工具幫助創業者與經營者清晰勾勒所欲創造的商業景象,讓創業不再只靠直覺與靈感,而是以結構化思維具體描繪出整體商業邏輯。
綜觀今日的世界級學術機構,不論是西北大學、史丹佛大學,還是百森商學院,它們所推崇的思維模式與教育方法,無一不是以「創造價值」為核心信念。過去我們常以知識、技術、產品等資源基礎,來發展由內而外(Inside-Out)的觀點,如今我們需要更多創業思維來增進價值創造能力。
從創價思維到實踐構想
世界第一本知識管理SSCI學術期刊《知識管理研究與實踐》(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KMRP),曾邀請我撰寫創業思維與商業創新永續經營的系列論文,說明創業理念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我從百森商學院的ET&A理論開始,介紹價值導向的創價思維與商業創新的實踐。創價思維非常強調對機會的想像與掌握,以及圍繞「創造價值」所展開的思考,並且最終付諸行動,這是一種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思維模式,不只停留在構想階段,而是要求實際的行動。
創業學派強調「所有的分析都比不上行動」,並提倡「行動勝過一切」,也就是說創業家以行動為導向,專注於如何將機會轉化為現實,把所看見的一切可能,具體地變成真實的成果。他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分析上,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寫形式報告,而是將絕大多數的精力放在實際行動上,一旦機會出現,就必須及時把握,將其轉化為成果,接下來則持續吸收真實世界的反應,做出精準的修正計畫。
創業學派認為,創價思維是不論身處哪個產業或職位的人都該具備的能力,因為「創造價值」的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基本素養。他們對「創業家」(Entrepreneur)的定義也遠比一般人理解的更為廣泛,創業家不一定是開設一家營利企業的人,只要你的思考方式與行動方式展現出創業精神,你就是創業家,這樣的人能夠將機會化為現實,不僅創造商業價值,也創造社會價值。
因此我們對於創業的定義,不限於某種特定職業,而是普遍適用的思維與行動模式。它的核心思維是以創造價值為導向,強調的行動原則是:「與其不斷地討論及想像,不如直接行動、接觸市場。」
這是一種行動導向的精神,在我先前出版的《SSD企業創新策略管理技術》書籍中,融合前述提到的多個學派,介紹了一個名為「糖果模型」(Candy Model)的概念,以此來描述企業從創意到創業發展的歷程。這個模型將創新創業實踐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皆包含發散與收斂的思維循環,形狀看起來就像一顆兩端包起來的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