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妳怎麼能夠人這麼好……但依舊如此成功?」
我第一次發現這是女性們所掙扎的議題,得回到二〇〇九年我還在數位版《時人》雜誌擔任董事長的時候。當時與我共事或我所輔導的許多女性都希望可以更了解我是如何做到領導職位,但同時給人的印象又是如此親切和善。
我這才意識到,很多年輕女性認為她們要壓抑「人很好」這件事才能扶搖直上。她們很擔心(有時候她們是對的)如果工作上表現得太和善或配合度太高,會被貼上「人太好」的標籤。一直以來,眾人對於「人很好的女孩」所抱持的迷思,就是認為這代表她很軟弱、沒主見且總愛討好人,這樣的人當然不適合擔任領袖,也不具備優秀的工作能力。同時,這些女性也很擔心如果她們說出意見、為自己挺身而出並展現企圖心,會變成另一個極端,被貼上「難搞」的標籤。於是女性們一個接一個地詢問我,在職場上該如何於和善與堅定之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我花了許多年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現在仍時常為此而掙扎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收到來自主管與心靈導師的建議,要我更強硬一點,態度要再更嚴厲一些。「法蘭,妳人太好了。」他們跟我說:「妳得要堅強起來,不然別人會踩到妳頭上。」我接受這樣的說法,並開始努力抑制自己的同理心與和善特質,但事實證明,那樣的表現並不是我。我覺得很假、很不真誠。除此之外,我也發現這麼做並不會比我好好善用和善特質更助長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歷經多年的自我探索,在我終於建立了成功的事業後,也仔細觀察到哪些事情是有效益的,以及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正確的。我終於認知到其實我不需要為了事業成就,而犧牲自身的價值觀或隱藏內心的人格特質。事實上,隨著我開始接納自己的和善特質,它反而成了我事業上的超能力,不但幫助我建立個人的自信心,也讓與我共事的人更加忠貞;同時我也與同事、心靈導師和我輔導的個案等人建立了強韌、彼此互信且忠誠的人脈網絡。我深深地相信這麼做也能帶給你同樣的豐盛結果。
過去八年來,針對這個議題我與女性們有超過千百次的對話,可能是一對一的對談、透過社群媒體和數位輔導平台的互動,或是透過演講的場合等。我分享了個人的經驗,以及來自我的心靈導師與同事們所提供的洞見。二〇〇九年時,我曾研究過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給同樣面臨此議題的女性們。但當時的結果十分令人失望:沒有任何商業指南認為「人很好」也能具有權威性。事實上,有太多的書籍仍深陷迷思,認為「人很好的女孩」無法搶到角落辦公室(編注)或成為受人尊敬的領導者。也就是在那時候,我意識到這本書存在的必要。
接著,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轉折。我的長子安東尼(Anthony)在二〇一〇年加入了我們的人生,隔年我們的二兒子威爾(Will)也接著報到。我在母親與繁忙的事業間忙得不可開交,因此出書的計畫暫停了一下。接著,在二〇一四年,我成功地跨出令人膽怯與心驚的一步,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我離開了媒體圈,成為新創公司投資者。當我發現我的人脈網絡是如何支持我做出這樣的職涯跑道轉換,我開始認真思考要繼續寫書。
真正的突破點來自一篇我在二〇一六年一月為富比士網站所撰寫的部落格文章,標題是「人很好的女性如何透過詢問正確的問題勇奪第一」。我很驚訝地收到許多讀者的回應,該文章成為丹妮絲.瑞斯多利(Denise Restauri)心靈輔導系列的第一熱搜文章。一時之間,許多女性讀者透過臉書、推特和電子信件與我聯繫。當時我才確信,這本書不只有存在的必要,我也應該著手撰寫它。
出書的計畫在許多社交圈獲得強烈支持的同時,我也受到其他人的反對。因為「人很好」對於許多女性而言是充滿情緒的形容詞,有些人一聽到就會馬上出現不良的反應。我完全能夠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為「人很好的女孩」重新詮釋、說明,她不是弱者也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活的人,而是利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良善特質,打破過往對於強勢領導者刻板印象的人。同理心、親切與同情心等人格特質蘊藏著真正的力量,長期以來一直被商業人士所低估。當這些特質與適度的精明幹練和企圖心結合,這些被忽略的超能力會是讓你事業步步高昇的關鍵。
在字裡行間,你會發現讓我和上百位強大而親切的女性得以衝破雙重標準,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行事準則。本書會告訴你如何強而有力地商議談判、如何挺身而出讓別人聽你發言、如何展現自信、如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如何處理衝突,與此同時,不用隱藏你所擁有的親切和善那一面。當你拒絕以過時的方式來達到功成名就,不認為要用殘酷無情的方式才能獲取成功,轉而學習去駕馭尚未開發、以和善特質為出發點的力量,往夢想與目標之路前進的你將無可匹敵。
法蘭.豪瑟 二○一七年夏
怎樣會變成「人太好」?
當然,如同其他人格特質(即使是好的特質),我們也有可能在職場或生活中當好人當過頭。如果我們因此變得好欺負,那麼「人很好」這個特質就不再是資產,反而成為負債。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在「人很好」的範疇中,都會有個部分容易太超過。舉例來說,我的致命傷就是同情心氾濫。我總是不自覺地擔心自己會如何影響他人,因此有時候會被這樣的情緒給駕馭,這是我必須主動留意才有辦法取得平衡的問題。在本書中我也會分享一些應對此類問題的技巧,或許對你來說,致命傷是在做決定之前容易過度尋求他人的建議,或是對於棘手的議題總沒能成功地發表想法。在本書中,你可能會逐漸意識到,在某些特定領域你需要再更親切、更柔軟,有些領域則需要硬起來,並開始把自己放在第一優先順位來思考。
或許已經有主管或同事跟你說過你「人太好」。我訪談過的女性當中,有整整五十%的人表示她們曾經從主管、同事、客戶或其他人那裡聽過這樣的話。難怪有許多女性在職場上會感覺自己卡在這兩者之間,不知道究竟要對人再好一點,還是應該強悍一點。
對我來說,這個訪談結果顯示了重新彰顯並詮釋「人很好」有多麼重要。透過你的成功、自信和自然散發出的真誠,你得以向周遭的人證明「人很好」也可以同時很有效率,這兩者並不互相衝突。
我的朋友凱特.科爾(Kat Cole)在她令人讚嘆的職涯中,一直在「人很好」的誤解中努力證明自己。凱特在大學時就開始在呼特斯(Hooters)餐廳工作,十九歲的時候就已經當過服務生、酒保和經理。當時呼特斯總部請她去澳洲協助設立當地第一間呼特斯餐廳,凱特從來沒有搭過飛機,對這樣的機會感到相當興奮。公司團隊跟她說,之所以會選她來擔任這個角色的原因之一,乃因她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並且在許多不同狀況下伸出援手協助同事。
凱特在澳洲過了一個多月後,呼特斯請她擔任主管職,領導團隊在中美洲開設第一家呼特斯餐廳。接下來幾年,凱特每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就會升遷,有一部分歸功於她總是和善且慷慨待人。她也常在餐飲業界擔任志工,這樣的經歷讓她遇見自己的心靈導師,締結了相當有價值的關係。
凱特二十六歲的時候,就已躍升為呼特斯的副總之一,負責全公司的教育訓練和連鎖事業的營運,她常常都是會議室內最年輕的成員,或是唯一的女性。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便她如此成功,總是會有人告訴凱特她「人太好」了。人們似乎認為因為凱特這麼年輕,又是女性,應該要表現出強硬作風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但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凱特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她總是待人和善。所以當人們對她說她「人太好」的時候,凱特就會告訴對方:「我想應該要釐清一下,我人很好不代表我很笨喔!」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棒了,因為這表示凱特坦然面對、不畏縮地直接承認她人很好,而不是為此感到抱歉。透過她那句話,得以證明她人很好的同時,也不會與她其他強項相衝突。事實上,凱特跟我說,當她這樣表態之後,往往會讓對方不再小看她。
如果在職場上常有人對你說你「人太好」,請先釐清對方究竟是什麼意思。有可能是他們注意到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再更有原則一些,就像過去的我得停止對可口可樂客戶不斷點頭稱是,或是什麼都回「這真是太有趣了。」你可以試試看用簡單的方式追問,例如:「是因為你發現在哪個部分我太好說話了嗎?」或是「你覺得這樣對我會有哪些不利的情況嗎?」如果對方明確地指出是某一個弱項,那麼當你繼續閱讀此書時,就可以著重在這部分多加琢磨。
然而,如果對方的回答很籠統,或顯示出他只是不習慣工作場合中有人「人太好」,那麼就可以藉機讓這樣的想法改觀。此時與其不好意思地結束談話,不如把握這個機會,解釋為什麼你覺得待人親切也可以是職場上很重要的資產。或許你可以舉幾個例子給對方,告訴他「人很好」如何在工作上幫了你和公司一把。
不久之前,我讀到一篇採訪瑪喬里.卡普蘭(Marjorie Kaplan)的報導,她在動物星球頻道和旅遊生活頻道擔任主管多年,報導中描述當別人告訴她「人太好」的時候,她的回應如下:「一直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在想妳是不是人太好了。』有時候是因為我是女性。而我就會這樣回應:『我人很好沒錯,因為我想要這樣對待他人。而且也沒有『人太好』這回事,我的期望很高,而大家都能做到符合我的期望。這就是我的管理風格。我不是用恐懼來管理下屬,我是用期待來管理的。』對於女性來說,很容易被貼上人太好或太親切的標籤。但重要的是認知到我們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身為人,且身為一個女人,我帶到工作場域的其中一個價值,就是我想在工作時親切待人。人很好或很和善,並不是企圖心與執行力的相反詞。能夠有意識地選擇當個好人,這個選擇本身就很強大。」
當別人說你人太好時的五個回應方式
試著自由搭配運用下列這些回應方式,或加上你自己想到的回應,可應付不時之需。
• 「我知道,但人好真的幫助我很多!」
• 「請別誤以為我人很好等於好欺負喔。」
• 「你的口氣似乎覺得人很好是負面的。」
• 「我漸漸發現其實人很好的同時也可以很堅定。這兩者並不相互衝突。」
• 「這總比反過來好吧……誰會想要跟王八蛋一起工作呢?」
一切從你開始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因為很在乎職場上其他人的感受而逐漸變得沒有主見。或許要擁抱自身的和善特質很難,用一些更強硬的手段對待他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但為此你並不感到開心。關於「人好」這件事,不管你目前落在哪個範疇都沒關係。我們並沒有被教導該如何平衡工作上的和善與堅強,因此如果你在這兩者之間過於傾向某一方都是很合理的。不要為此自責或浪費時間感到內疚。
在擔任年輕女性的心靈導師時我常看見這樣的情況,甚至有些資深的職場女性也常會陷入這樣的泥沼。她們努力地表現最優秀的自己,因而在做不好的時候不斷苛責自己。就在幾天前,我與一位煩惱的創業者聊到她的事業。她跟我說過去幾年來,她認為自己在工作上必須採取強硬作風以獲得成功,但現在她理解到如此強硬的手段,長期下來對她的事業是有害的。這段時間以來她傷害了許多人,也失去了他們的信任,現在她覺得自己在情感上斷了聯結。更糟糕的是,為了事業她需要再募集一輪資金,卻面臨了求助無門的窘況。她這才意識到過去在職涯中自己沒有多加善待他人,是多麼大的錯誤。
她問我改變的第一步是否要從在工作上對人和善開始,我告訴她,第一步是先寬恕自己。從她的語氣中,我聽出她對自己有多麼失望,於是我提醒她,在善待他人之前,得先善待自己。
因此在這邊我也要這樣提醒你:和善得從自己開始。如果一直以來你都對自己很嚴苛,你必須停止苛責自己。別忘了,要發自內心地當個好人,有一部分是要擁抱真實的自我。如果你總在數落自己過去的種種不完美,就沒有辦法好好擁抱自我。
是時候該停止了,每天早晨去上班時,別再把那個和善而充滿愛心的你留在門外,請開始讓自己與他人聯結和締結關係的能力展現出來。你將在本書中學到一些技巧,可以讓你在職場各種情境下更具決斷力、談判更成功、更能表達自己的主張,並清楚且直接地溝通,配合你內心散發出的和善特質,會讓你所選擇的職涯之路更為順暢。畢竟,「人很好」就是你的超能力。
FOCUS
重點回顧
• 在職場上,「人很好」和「很堅定」兩者並不互相衝突!當你真正擁抱你的和善,並有意識地運用它,就能因此扶搖直上。
• 我所謂自內心散發出的和善,所描述的是一個體貼、尊重他人、公平、願意合作且待人慷慨的女性。
• 別以為演久了即可成真。我對於「人很好」的定義在於要做對的事,是因為你覺得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這麼做會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 如果有人說你「人太好」,請試著追問對方:「是因為你發現在哪個部分我太好說話了嗎?」或是「你覺得這樣對我會有哪些不利的情況嗎?」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妳怎麼能夠人這麼好……但依舊如此成功?」
我第一次發現這是女性們所掙扎的議題,得回到二〇〇九年我還在數位版《時人》雜誌擔任董事長的時候。當時與我共事或我所輔導的許多女性都希望可以更了解我是如何做到領導職位,但同時給人的印象又是如此親切和善。
我這才意識到,很多年輕女性認為她們要壓抑「人很好」這件事才能扶搖直上。她們很擔心(有時候她們是對的)如果工作上表現得太和善或配合度太高,會被貼上「人太好」的標籤。一直以來,眾人對於「人很好的女孩」所抱持的迷思,就是認為這代表她很軟弱、沒主見且總愛討好人,這樣的人當然不適合擔任領袖,也不具備優秀的工作能力。同時,這些女性也很擔心如果她們說出意見、為自己挺身而出並展現企圖心,會變成另一個極端,被貼上「難搞」的標籤。於是女性們一個接一個地詢問我,在職場上該如何於和善與堅定之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我花了許多年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現在仍時常為此而掙扎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收到來自主管與心靈導師的建議,要我更強硬一點,態度要再更嚴厲一些。「法蘭,妳人太好了。」他們跟我說:「妳得要堅強起來,不然別人會踩到妳頭上。」我接受這樣的說法,並開始努力抑制自己的同理心與和善特質,但事實證明,那樣的表現並不是我。我覺得很假、很不真誠。除此之外,我也發現這麼做並不會比我好好善用和善特質更助長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歷經多年的自我探索,在我終於建立了成功的事業後,也仔細觀察到哪些事情是有效益的,以及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正確的。我終於認知到其實我不需要為了事業成就,而犧牲自身的價值觀或隱藏內心的人格特質。事實上,隨著我開始接納自己的和善特質,它反而成了我事業上的超能力,不但幫助我建立個人的自信心,也讓與我共事的人更加忠貞;同時我也與同事、心靈導師和我輔導的個案等人建立了強韌、彼此互信且忠誠的人脈網絡。我深深地相信這麼做也能帶給你同樣的豐盛結果。
過去八年來,針對這個議題我與女性們有超過千百次的對話,可能是一對一的對談、透過社群媒體和數位輔導平台的互動,或是透過演講的場合等。我分享了個人的經驗,以及來自我的心靈導師與同事們所提供的洞見。二〇〇九年時,我曾研究過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給同樣面臨此議題的女性們。但當時的結果十分令人失望:沒有任何商業指南認為「人很好」也能具有權威性。事實上,有太多的書籍仍深陷迷思,認為「人很好的女孩」無法搶到角落辦公室(編注)或成為受人尊敬的領導者。也就是在那時候,我意識到這本書存在的必要。
接著,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轉折。我的長子安東尼(Anthony)在二〇一〇年加入了我們的人生,隔年我們的二兒子威爾(Will)也接著報到。我在母親與繁忙的事業間忙得不可開交,因此出書的計畫暫停了一下。接著,在二〇一四年,我成功地跨出令人膽怯與心驚的一步,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我離開了媒體圈,成為新創公司投資者。當我發現我的人脈網絡是如何支持我做出這樣的職涯跑道轉換,我開始認真思考要繼續寫書。
真正的突破點來自一篇我在二〇一六年一月為富比士網站所撰寫的部落格文章,標題是「人很好的女性如何透過詢問正確的問題勇奪第一」。我很驚訝地收到許多讀者的回應,該文章成為丹妮絲.瑞斯多利(Denise Restauri)心靈輔導系列的第一熱搜文章。一時之間,許多女性讀者透過臉書、推特和電子信件與我聯繫。當時我才確信,這本書不只有存在的必要,我也應該著手撰寫它。
出書的計畫在許多社交圈獲得強烈支持的同時,我也受到其他人的反對。因為「人很好」對於許多女性而言是充滿情緒的形容詞,有些人一聽到就會馬上出現不良的反應。我完全能夠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為「人很好的女孩」重新詮釋、說明,她不是弱者也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活的人,而是利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良善特質,打破過往對於強勢領導者刻板印象的人。同理心、親切與同情心等人格特質蘊藏著真正的力量,長期以來一直被商業人士所低估。當這些特質與適度的精明幹練和企圖心結合,這些被忽略的超能力會是讓你事業步步高昇的關鍵。
在字裡行間,你會發現讓我和上百位強大而親切的女性得以衝破雙重標準,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行事準則。本書會告訴你如何強而有力地商議談判、如何挺身而出讓別人聽你發言、如何展現自信、如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如何處理衝突,與此同時,不用隱藏你所擁有的親切和善那一面。當你拒絕以過時的方式來達到功成名就,不認為要用殘酷無情的方式才能獲取成功,轉而學習去駕馭尚未開發、以和善特質為出發點的力量,往夢想與目標之路前進的你將無可匹敵。
法蘭.豪瑟 二○一七年夏
怎樣會變成「人太好」?
當然,如同其他人格特質(即使是好的特質),我們也有可能在職場或生活中當好人當過頭。如果我們因此變得好欺負,那麼「人很好」這個特質就不再是資產,反而成為負債。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在「人很好」的範疇中,都會有個部分容易太超過。舉例來說,我的致命傷就是同情心氾濫。我總是不自覺地擔心自己會如何影響他人,因此有時候會被這樣的情緒給駕馭,這是我必須主動留意才有辦法取得平衡的問題。在本書中我也會分享一些應對此類問題的技巧,或許對你來說,致命傷是在做決定之前容易過度尋求他人的建議,或是對於棘手的議題總沒能成功地發表想法。在本書中,你可能會逐漸意識到,在某些特定領域你需要再更親切、更柔軟,有些領域則需要硬起來,並開始把自己放在第一優先順位來思考。
或許已經有主管或同事跟你說過你「人太好」。我訪談過的女性當中,有整整五十%的人表示她們曾經從主管、同事、客戶或其他人那裡聽過這樣的話。難怪有許多女性在職場上會感覺自己卡在這兩者之間,不知道究竟要對人再好一點,還是應該強悍一點。
對我來說,這個訪談結果顯示了重新彰顯並詮釋「人很好」有多麼重要。透過你的成功、自信和自然散發出的真誠,你得以向周遭的人證明「人很好」也可以同時很有效率,這兩者並不互相衝突。
我的朋友凱特.科爾(Kat Cole)在她令人讚嘆的職涯中,一直在「人很好」的誤解中努力證明自己。凱特在大學時就開始在呼特斯(Hooters)餐廳工作,十九歲的時候就已經當過服務生、酒保和經理。當時呼特斯總部請她去澳洲協助設立當地第一間呼特斯餐廳,凱特從來沒有搭過飛機,對這樣的機會感到相當興奮。公司團隊跟她說,之所以會選她來擔任這個角色的原因之一,乃因她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並且在許多不同狀況下伸出援手協助同事。
凱特在澳洲過了一個多月後,呼特斯請她擔任主管職,領導團隊在中美洲開設第一家呼特斯餐廳。接下來幾年,凱特每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就會升遷,有一部分歸功於她總是和善且慷慨待人。她也常在餐飲業界擔任志工,這樣的經歷讓她遇見自己的心靈導師,締結了相當有價值的關係。
凱特二十六歲的時候,就已躍升為呼特斯的副總之一,負責全公司的教育訓練和連鎖事業的營運,她常常都是會議室內最年輕的成員,或是唯一的女性。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便她如此成功,總是會有人告訴凱特她「人太好」了。人們似乎認為因為凱特這麼年輕,又是女性,應該要表現出強硬作風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但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凱特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她總是待人和善。所以當人們對她說她「人太好」的時候,凱特就會告訴對方:「我想應該要釐清一下,我人很好不代表我很笨喔!」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棒了,因為這表示凱特坦然面對、不畏縮地直接承認她人很好,而不是為此感到抱歉。透過她那句話,得以證明她人很好的同時,也不會與她其他強項相衝突。事實上,凱特跟我說,當她這樣表態之後,往往會讓對方不再小看她。
如果在職場上常有人對你說你「人太好」,請先釐清對方究竟是什麼意思。有可能是他們注意到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再更有原則一些,就像過去的我得停止對可口可樂客戶不斷點頭稱是,或是什麼都回「這真是太有趣了。」你可以試試看用簡單的方式追問,例如:「是因為你發現在哪個部分我太好說話了嗎?」或是「你覺得這樣對我會有哪些不利的情況嗎?」如果對方明確地指出是某一個弱項,那麼當你繼續閱讀此書時,就可以著重在這部分多加琢磨。
然而,如果對方的回答很籠統,或顯示出他只是不習慣工作場合中有人「人太好」,那麼就可以藉機讓這樣的想法改觀。此時與其不好意思地結束談話,不如把握這個機會,解釋為什麼你覺得待人親切也可以是職場上很重要的資產。或許你可以舉幾個例子給對方,告訴他「人很好」如何在工作上幫了你和公司一把。
不久之前,我讀到一篇採訪瑪喬里.卡普蘭(Marjorie Kaplan)的報導,她在動物星球頻道和旅遊生活頻道擔任主管多年,報導中描述當別人告訴她「人太好」的時候,她的回應如下:「一直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在想妳是不是人太好了。』有時候是因為我是女性。而我就會這樣回應:『我人很好沒錯,因為我想要這樣對待他人。而且也沒有『人太好』這回事,我的期望很高,而大家都能做到符合我的期望。這就是我的管理風格。我不是用恐懼來管理下屬,我是用期待來管理的。』對於女性來說,很容易被貼上人太好或太親切的標籤。但重要的是認知到我們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身為人,且身為一個女人,我帶到工作場域的其中一個價值,就是我想在工作時親切待人。人很好或很和善,並不是企圖心與執行力的相反詞。能夠有意識地選擇當個好人,這個選擇本身就很強大。」
當別人說你人太好時的五個回應方式
試著自由搭配運用下列這些回應方式,或加上你自己想到的回應,可應付不時之需。
• 「我知道,但人好真的幫助我很多!」
• 「請別誤以為我人很好等於好欺負喔。」
• 「你的口氣似乎覺得人很好是負面的。」
• 「我漸漸發現其實人很好的同時也可以很堅定。這兩者並不相互衝突。」
• 「這總比反過來好吧……誰會想要跟王八蛋一起工作呢?」
一切從你開始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因為很在乎職場上其他人的感受而逐漸變得沒有主見。或許要擁抱自身的和善特質很難,用一些更強硬的手段對待他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但為此你並不感到開心。關於「人好」這件事,不管你目前落在哪個範疇都沒關係。我們並沒有被教導該如何平衡工作上的和善與堅強,因此如果你在這兩者之間過於傾向某一方都是很合理的。不要為此自責或浪費時間感到內疚。
在擔任年輕女性的心靈導師時我常看見這樣的情況,甚至有些資深的職場女性也常會陷入這樣的泥沼。她們努力地表現最優秀的自己,因而在做不好的時候不斷苛責自己。就在幾天前,我與一位煩惱的創業者聊到她的事業。她跟我說過去幾年來,她認為自己在工作上必須採取強硬作風以獲得成功,但現在她理解到如此強硬的手段,長期下來對她的事業是有害的。這段時間以來她傷害了許多人,也失去了他們的信任,現在她覺得自己在情感上斷了聯結。更糟糕的是,為了事業她需要再募集一輪資金,卻面臨了求助無門的窘況。她這才意識到過去在職涯中自己沒有多加善待他人,是多麼大的錯誤。
她問我改變的第一步是否要從在工作上對人和善開始,我告訴她,第一步是先寬恕自己。從她的語氣中,我聽出她對自己有多麼失望,於是我提醒她,在善待他人之前,得先善待自己。
因此在這邊我也要這樣提醒你:和善得從自己開始。如果一直以來你都對自己很嚴苛,你必須停止苛責自己。別忘了,要發自內心地當個好人,有一部分是要擁抱真實的自我。如果你總在數落自己過去的種種不完美,就沒有辦法好好擁抱自我。
是時候該停止了,每天早晨去上班時,別再把那個和善而充滿愛心的你留在門外,請開始讓自己與他人聯結和締結關係的能力展現出來。你將在本書中學到一些技巧,可以讓你在職場各種情境下更具決斷力、談判更成功、更能表達自己的主張,並清楚且直接地溝通,配合你內心散發出的和善特質,會讓你所選擇的職涯之路更為順暢。畢竟,「人很好」就是你的超能力。
FOCUS
重點回顧
• 在職場上,「人很好」和「很堅定」兩者並不互相衝突!當你真正擁抱你的和善,並有意識地運用它,就能因此扶搖直上。
• 我所謂自內心散發出的和善,所描述的是一個體貼、尊重他人、公平、願意合作且待人慷慨的女性。
• 別以為演久了即可成真。我對於「人很好」的定義在於要做對的事,是因為你覺得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這麼做會給你帶來哪些好處。
• 如果有人說你「人太好」,請試著追問對方:「是因為你發現在哪個部分我太好說話了嗎?」或是「你覺得這樣對我會有哪些不利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