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爆發式成長

79特價379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認識自我,是人生規劃的前提



『焦慮』似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標配情緒,揮之不去,如影相隨。如果我們進一
步深究,會發現焦慮的本質是因為擔心結果不如預期,對未來充滿不安,感覺沒方向,失去了對人生的掌控感。所以,如果我們反過來看,如果能做到兩點:一是對未來的確定性增加,二是對人生的掌控感提高,焦慮感將會自然隨之降低。

那麼透過什麼方法才能做到以上兩點呢?

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高效成長模型的第一力——規劃力。我們需要制定一份屬於自己的人生規劃。

提到人生規劃,你是不是覺得太虛無縹緲,不現實?或者覺得即使有了人生規劃,也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漂亮的計畫書,最終也將被束之高閣?其實這些都是對人生規劃的誤解。有了一份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生規劃,就可以將其真正作為人生發展的指路明燈,人生就會過得更有方向、更腳踏實地,幫助我們逐漸提高對人生的掌控感。

在規劃力這一章,我將分三節介紹,分別是認識自我、制定人生規劃的步驟,以及如何提高完成計畫的效率。

普通人想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其重要前提是解決好自我認識的問題,這也是本節的主要內容,包括:



-  焦慮的原因。

-  冰山模型。

-  SWOT 分析法。



1.1.1        焦慮的原因



下面的情形,你是否覺得又熟悉又揪心?

- 你才剛學會在求職網站上註冊帳號,隔壁座位的小王就邀你去吃歡送餐,慶祝他成功跳槽到世界五百大企業之一,薪水輕鬆翻倍。

- 你才剛加薪,你曾經看不起的高中同學就已經創業成功並得到了高額的風險投資資金。

- 你好不容易被提拔成主管,跟你同一年加入公司、比你小 5 歲的同事卻轉身成了副總裁。

-    你找到了創業方向準備裸辭大幹一場,大咖們卻開始鼓吹網路經濟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快節奏和多元化的世界,一方面給平凡人實現逆襲提供了大量機會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卻催生了焦慮的大幅蔓延。如果你本著「別人有,我也必須有;別人快,我也必須快;別人多, 我也必須多」的理念看自己,會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一無是處。

尤其是網路的出現將這種「快」放大到了極致。人們已經不知不覺地認為「快」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不快,人們會認為一切就來不及了,好像自己的世界就要被毀滅了。於是,你曾經買過的課程、業界高手分享的實用經驗,你已經沒有心思重新打開再去學習了。因為焦慮,你根本看不下去,更別說親自去嘗試和實踐了。

其實,如果你能理性客觀地仔細思考,會發現你和他人所在行業的特點和規律可能完全不同;你和他人在能力、資源和背景方面可能也存在天壤之別;你和別人在際遇、發展路徑,以及所處的圈子,可能早已不在同一個階段……而如果你不瞭解這些情況,沒有客觀、理性地分析就盲目跟風,亦步亦趨或是陷入無謂的競爭,反而只能徒增煩惱,讓你感到越來越焦慮,卻對現實沒有一點實際幫助。

說到底,感到焦慮的根本原因是你沒認清自己。因為無法認清自己而盲目焦慮,從而感到對未來越來越無力,也失去了掌控感。

認識自我,是你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並規劃你人生的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沒有這些,你就沒有方向,你又怎麼能去堅持?

朱德庸先生曾寫過一段話,發人省思。

我們焦慮,因為我們成不了我們希望成為的人,我們焦慮, 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歸根究柢,焦慮的本身是對未來莫名的不安,是對自己能力不自信的表現, 是「失去了掌控感」這件事。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對自己有客觀而清晰的認識呢?這裡給你介紹兩個工具:冰山模型和 SWOT 分析法。

1.1.2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人才管理領域中的一個基礎模型,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C. 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於 1973 年提出。該模型全面描述了一個人所有的內在價值要素,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
透過圖 1-1,你可以看到冰山的上、中、下三個部分。
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最容易觀測,它是可見的、外顯的, 包括知識和技能兩部分。冰山中間的部分是指通用能力,它在海面上半隱半浮:有些能力比較容易體現出來,比如說溝通能力;有些能力則是隱性的,不容易被外人看出來,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擁有這個能力,比如領導力。冰山完全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指天賦一類的要素,最不容易被觀測到,但卻對人的行為表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價值觀、性格和動機。在此基礎上,擴展出自我驅動力、社會角色、個性和特質等。冰山上層以及冰山中間浮出水面的部分,佔工作表現的比重並不大,約 30%,是可以學習和改變的;冰山的下層部分是內化的認知模式和觀念,是作為不同個體的特質,也是難以改變的,這部分才是影響人的事業和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以下就冰山的上、中、下三層所具體代表的含義逐一進行介紹。
1.    冰山上層:知識和技能

知識是指你所瞭解和掌握的各領域的基本資訊和專業知識,比如財務知識、人力資源知識等。這跟你大學所學的專業、常看的書、從事的工作甚至業餘愛好都有關。技能是指你所具備的某個領域的硬實力,比如會程式設計、會用Excel 或會做 PPT等。知識和技能兩者的區別在於知識是描述性的,而技能是程式性、實操性的。比如懂得汽車安全駕駛原理是一種知識,而會開車就是一種技能。
可見,知識和技能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而獲得的,也是非常顯性的。比如,要看一個人的財務知識水準如何,就問他一些專業問題,以及讓他拿出來大學考試成績就可以了;要看一個人使用 Excel、製作 PPT等這些技能如何,讓他實操演示一下就能知道其水準如何。正是因為這種「顯性」,知識和技能才會在冰山的最上面。
2.    冰山中層: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在多個領域、不同職位都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決策能力等。
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我們如果想要具備和掌握通用能力, 需要更長的學習和培養週期,並且相對隱性。一個人的水準高低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往往需要透過一定的事件、一些機會、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仔細觀察其行為才能夠發現。比如, 要判斷一個人的組織能力到底如何,很難用一個證書或幾道題目來考察,只有在他帶領團隊做一個專案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他的領導力、資源整合能力、做事方式等。
知識和技能,跟通用能力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屬於特定領域,比如你可以掌握財務、人力資源、金融、技術、外語方面的知識,而後者則更多是通用領域的,比如創新、表達、學習等能力,適用於任何領域,一旦掌握就能夠進行遷移。
3.    冰山下層:天賦

天賦包括動機、性格、個性、特質、自我驅動力等。之所以統稱為『天賦』,是因為當一個人成年之後,這些因素很難被改變,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經歷等的影響很大。
基於冰山模型,你可以對自己做一個客觀的梳理和盤點, 看看自己目前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具備哪些通用能力,以及自己具備哪些天賦,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

1.1.3    SWOT 分析法

除了冰山模型,還有一個工具可以輔助我們透過結合外部環境來瞭解自身的優劣勢,從而找到達成人生目標的策略和路徑。這個工具就是 SWOT 分析模型。
SWOT 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即 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Threat(威脅)。SWOT 分析法既可以用來為企業做戰略分析,還可以用於檢查個人的技能、能力、職業、喜好和機會發展,幫助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個人優點和弱點在哪裡,以及自己所感興趣的不同職業道路的機會和威脅所在,從而增加個人做事情的驅動力和成功的可能性。
1.    SWOT 分析法介紹

SWOT 分析模型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兩個維度。
內部因素包括優勢和劣勢,是針對自身的分析,也就是所謂的『知己』,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優勢就是你有優勢的領域,或者一些獨特的可利用的資源。人們對優勢通常有個誤解,認為優勢一定或者必須是超越其他人的地方,實際上並不儘然。準確的理解是,不考慮別人的水準如何,就自己而言,哪些是比較擅長或相對比較突出的。而劣勢就是你自己比較弱,或者跟別人相比會相對較弱的地方,他人比你做得好的方面。
外部環境包括機會和威脅。是針對所處外部環境和形勢的分析,並不受個人控制。機會是你可以利用的外部可能性,有哪些有利的人或事可以説明你實現目標。威脅則是外部可能阻止你實現目標的人或事。
透過內外部兩個維度的觀察,顯然優勢和機會這兩個要素有利於我們達成目標,而劣勢和威脅這兩個要素,非常有害或不利於我們達成目標。
2.    SWOT 分析法的價值

SWOT分析法並不是找到優勢和機會就結束了,而是要將優勢充分發揮,機會充分利用。對於發現的劣勢和威脅,則要盡可能地去規避和預防。這裡有三點需要強調:
(1)迴避威脅比發揮優勢更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優勢是依靠不斷的累積而形成的, 可威脅一旦出現,就會暴露並放大劣勢。威脅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是外部環境因素,很容易被人忽略。同時,外部的威脅處在動態變化中,一旦出現,很可能使我們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使優勢或機會蕩然無存。所以迴避威脅比發揮優勢更重要。
(2)不結合機會的優勢,是無用優勢
優勢和機會之間是乘數關係,彼此加持。如果機會是 0, 那麼優勢再大,也毫無價值。一個人的優勢可能有很多,但在選擇在哪項優勢上進行發力的時候,要去認真判斷,儘量避開那些機會是0 的優勢。因為機會如果是0,那麼這個所謂的『優勢』,在事實上就不構成優勢了。
舉個例子。在一次面試中,應聘者雖然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非常優秀,但卻流露並展現出了喜歡自己獨立運作、能獨當一面的特質。而在面試官的心中,對該職位候選人有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具備團隊合作精神。這樣一來,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辛苦累積的各種優勢對面試官來說就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 於是優勢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3)明確行動方向的公式
綜合上面的分析,如果你要提升實現規劃和目標的可能性, 就可以參考這個公式: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 優勢 × 機會 - 劣勢 × 威脅。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充分利用機會並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儘量降低外部威脅和自身劣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你對某個規劃和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就會大為提高。
3.    如何思考自己的 SWOT 分析法

當你想要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或實現目標時,在採取具體行動前,我建議你先運用 SWOT 分析模型這個工具進行分析,遵循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目標。也就是你做某件事到底要實現和達到什麼目標。這個目標要盡可能具體,具有時限性,而且你要明確知道衡量這件事成功的標準有哪些。
第二步,梳理優劣勢。也就是梳理出實現該目標你有哪些個人優勢,以及可能成為阻礙的劣勢有什麼。列舉優勢時,可以將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經驗、資源和支持等,按照類別分別列出來,儘量保證沒有遺漏;列舉劣勢時,儘管寫出來可能令你感到不愉快,但我還是建議你要客觀理性,誠實地面對現實。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