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A部分 財務報表:結構與詞彙

關於本部分


  本書是專為工作上需要使用財報,卻沒有受過正式財會訓練的人所寫的。如果你恰好就是這種人也別難過,據我猜測,在非財會背景的管理階層中,大約有95% 都看不懂公司的帳簿。讓我們朝著看懂財報的方向前進吧。
  本部分的內容是關於財報的結構和財務報告的專用詞彙,我們會兩者一起學,因為這樣較容易。人們總認為會計和財務報表相當複雜,主因是當中有許多專業(有時還違反直覺的)詞彙,以及一些大致上很簡單,只有細看才會變得複雜的架構。

常用詞彙:會計當中的某些重要字彙,常會有有別於一般意思的意義,底下的方框裡就舉了幾個這樣的詞彙。在討論財報時,正確使用這些詞彙非常重要。所以各位一定要學會這些詞彙。數量其實不多,但非常重要。請看看以下的例子:
1.銷售額和營業收入的意思是一樣的,都位於財報當中的「頂端」(top line),也就是從客戶手中收到的金額。
2.利潤、報酬和收益的意思相近,都位於財報的「底部」(bottom line),也就是營業額扣除了產生該營業額之成本和其他費用後所剩下的金額。
  要注意的是,營業收入和收益不同。營業收入位於損益表的頂端,而收益則位於底部。懂了嗎?
3.成本是為了製作產品而花費的金額(通常是用於原料和勞務)。費用則是為了開發和銷售產品、為產品記帳以及管理整個生產和銷售流程所需的費用。
4.在錢實際送出以便付款給賣主之後,成本和費用就都成為了支出。
5.訂單由客人下訂,用以表示有人要求在未來某時交付產品。訂單對任何一種財報都沒有影響,一直要到出貨後才有差別;此時出貨就成了銷售。因此,出貨和銷售是同義詞。
6.償付能力(solvency)的意思是在銀行中有足夠的錢,能支付各種帳單。獲利能力指的是銷售總額高於各項成本及費用。一間公司可能同時有獲利卻沒有足夠的償付能力,意思是雖然有賺錢,但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各種帳單。

財務報表:在了解會計的專業詞彙之後,就可以明白財報的結構了。舉例來說,當我們說營業收入位於損益表的頂端,而收益位於底部時,現在的你應該就不會再感到疑惑了。
  在這一部分,我們會同時學習專業詞彙和財報的結構;接著我們會各用一整章來說明3 大財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本部分的最後則會討論這3 大財報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更改其中一種財報當中的數字需要連帶改動另一種財報的數字。
  第一章會說明財務報表的一些基本規則,主要是一些基礎和假設,好讓專業的會計人員能夠理解公司的帳簿。在第二章裡,我們會單獨討論資產負債表:你擁有多少,又欠了多少。緊接著第三章則會討論損益表,一種主要用來呈現企業的產品銷售活動,以及在銷售完成及記帳完成後,是否還有餘額的報表。
  最後一種財報,通常是短期而言最重要的一種,也就是現金流量表。這種財報會在第四章加以討論。我們可以將這種財報視為一份簡單的支票登記簿,存錢代表現金流入,而付款則代表流出。
  第五章會同時討論這3 大財報,並展示這3 大財報如何一同運作,並呈現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樣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