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活用財報數字,掌握獲利邏輯

79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內文1】
利用財報數字,拆解營運難題
執業30 年以來,我最常被經理人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麼賺錢的公司也會缺錢?賺到的錢跑哪兒去了?
然後第二個問題就是:
是誰偷走了利潤?為什麼營收成長,利潤卻減少了?
為了解開營運數字的兩大謎團,我請林董將公司財報拿出來。我指著其中的「現金流量表」詢問:「這張報表你通常看哪幾個部分?是不是會用報表來做決策?」
他臉色赧然,坦承自己實在看不懂這些數字代表的意涵,通常只看最後的數字有沒有賺錢。
財報力的重要性
「林董啊,我可要好好幫你加強財報力了。」我告訴他,財報數字裡可是隱藏著很多重要的資訊,包括清楚知道公司賺到的錢跑去了哪裡、現金流能支應多久,甚至還能抓出目前隱而未見的潛在問題。如果懂得運用,就能夠掌握企業運作的獲利邏輯,找到公司永續獲利的關鍵。
林董一聽如獲至寶,趕緊請我傳授幾招受用的方法。
「先別急啊,你總要先弄清楚培養財報力,可以為你帶來哪些好處吧!」我笑著回答。
沒錯,絕大多數非財會背景的經理人和經營者,是無法從財報看出可能的問題,並根據財報資料做有效的決策,這就是缺乏所謂的「財報力」。那麼,財報力究竟是什麼?我個人為其所下的定義是:
解讀及分析財報數字的能力,並可以從財務數字中掌握企業的(1)競爭優勢、(2)獲利模式,據以評估可能的(3)經營風險及機會,以作為管理及決策的依據。
許多不具備「財報力」的經理人和經營者,總以為財報數字只是為了繳稅,甚至有些中小企業為了少繳稅,編製了兩套帳,將利潤隱藏起來,扭曲了會計及財報數字的意涵,自然也不了解財報力的重要性。
簡單地說,看懂財報數字的能力就是財報力。如果我們不是財會人員,當然也不需要具備編製財報數字的能力,但是不管你的背景、職位、部門、行業為何,看懂財報數字的能力都是必要的。看懂財報數字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或者說,財報力能夠幫助我們什麼?

1. 了解企業的獨特性和優勢競爭力
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和生態。譬如半導體業,著重在技術研發是行業特點,但事實上該產業的生態並不只是技術密集,甚至連資本也是非常密集。
以台積電的晶圓製造來說,公司必須投入大量資本支出在研發技術上,以確保先進製程的製造良率,建構該企業在半導體生態圈中「技術領先」的優勢競爭力;又或者像輝達在AI 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資本,以超越同業的算力,建構起「市佔率領先」的優勢競爭力。
將獨特的競爭優勢發揮到極致,並考慮資金投入的效能,就可以發展出讓企業可以長期、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

2. 從財報數字定期盤點企業的現況優劣
在多變的環境中,企業可以從財報數字定期盤點自身的利潤力、資產力、現流力等企業經營的重點,並與競爭者作分析比較,隨時檢討商業策略是否需要修正。
3. 隨時關注財報數字中顯現的經營風險和機會
例如,一份大訂單來了,但是利潤較低,到底要不要接?現在看起來景氣好像不錯,公司要不要擴廠?又或者景氣衰退來臨了,應不應該裁員?有那些人一定不能裁?這些企業營運上可能出現的機會或風險,都可以從財報數字的分析中,依據客觀數據及代表意涵作出正確的決策。
人人都要具備的財報力
成功企業一定是相當重視會計制度及財報數字的,因為決策者深知財報數字其實就是經營管理及決策的依據。
稻盛和夫認為,「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
稻盛和夫之所以被日本人尊稱為「經營之聖」,主要是因為他創造出京瓷及第二電電(今KDDI)兩家名列世界500 大的國際企業;後來他又接受日本政府之邀,以78 歲高齡出任日本航空會長,成功拯救了這家一度瀕臨破產的企業,實是令人敬佩的成功企業家。
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他認為,「會計是經營的中樞核心」。從他27 歲創立京瓷時,從零開始學習企業經營,過程中他逐漸了解,想要永續發展,必須正確地掌握企業的實際狀況,而會計就是將「看似複雜的公司經營實態,藉由數據的單純表現,設法呈現真實的樣貌」。
所以,經營者在查看會計製作的結算報表時,必須能夠立即察覺財務數字背後顯現「獲利停滯不前的呻吟聲」,或是「資產縮水的哭泣聲」。
我覺得不只是經營者,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洞察財務數字背後意涵的能力。否則哪一天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而你突然「被離職」了,都不知道如何因應。當然,也不只是企業人要具備洞察財務數字的財報力。個人創業者、對理財有涉入的投資人,都需要深入了解會計及財報數字的意涵作為投資依據,否則怎麼被「割韭菜」的都不知道。
財報力很重要,但是財報數字因其多功能的會計科目和複雜的企業經營樣貌,不免讓一般人不知從何下手了解起。
事實上,培養「財報力」可以用簡單而有系統的方法,循序漸進,即使毫無財會基礎和背景,如果你能掌握住這個方法,要看懂財報數字其實並不難。

【內文2】
低利潤率的獲利法門:週轉率
小陳希望我能幫他解惑,便特別訂了一家法式餐廳,邀請我共進晚餐。這家法式餐廳是由知名米其林廚師主持,在業界具有高知名度,而且三個月前才開放預訂,一開放即秒
殺,搶手得不行。
這家法式料理裝潢高雅,食材高級且風味獨特,確實是一個高級的用餐環境。我們用著精緻的餐點,小陳若有所思的說:「郭會你看,我們吃的這一餐,一個人少說也要5、6千,如果利潤抓個三成,餐廳就有很不錯的獲利進帳。」
接著小陳羨慕的說,企業經營就要像這樣子,高級又搶手,利潤又好,這樣的獲利模式才有高盈餘。「不像我們公司利潤率低,競爭又激烈,搞了半天只能賺辛苦血汗錢不說,還要被說是害公司沒有賺錢的元凶。」
法式餐廳vs. 餃子店誰更賺?
小陳公司是專營小型電子零組件的買賣,電子業的買賣利潤率本來就低,大概3%到7%不等。我聽了小陳的感慨,突然靈光一閃,就問他:「你覺得法式料理店比較賺錢,還是餃子店賺錢?」
小陳毫不猶豫馬上脫口而出:「當然是法式料理,你看,法式料理客單價高,利潤想必也很高。」
我反問他:「如果照你的理論,餃子店單價低,不那麼賺錢,為什麼滿街都是鍋貼水餃店呢?畢竟不賺錢的生意沒人做。那麼你覺得,法式料理店跟餃子店,它們的獲利模式又有什麼差異?」
小陳想了一下,試著回答我:「餃子店當然也會賺錢,不過賺的都是小錢,不像法式餐廳定價高,可以快速衝高營收,利潤也可觀。」
我告訴小陳,法式料理重在食材和裝潢,且租金費用高,經營成本相對高,因此一定要走高單價模式,這些成本才能回收。反之,餃子店不需要高檔裝潢,租金或折舊等費用較低,所以餃子店單價雖然低,獲利看起來似乎比較差,但還是能有獲利的空間。
「即便如此,餃子店的利潤低,賺的都是小錢也是事實,就像我們公司,利潤低,沒什麼競爭力。」我聽著小陳話中的無奈,知道他陷入一般人都會有的思維,就是低利潤的生意賺不了大錢。
於是我提出一個新思維:「其實在企業經營上有一個重要的要素,如果加上它,會加倍增加利潤,也可能降低成本。它是一個魔法,是創造利潤的武器,你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小陳一聽眼睛一亮,「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這麼神奇?」
我沒有馬上回答小陳,但我告訴他一家滷肉飯的故事。
創造利潤的神奇魔法
有一間位在台北市南門市場附近的小吃店,一天最多可賣出4 千碗的滷肉飯,販賣的餐點都是名副其實的銅板美食。這家店從一個月2、30 萬元,到現在每個月有700 萬的營收。
我問小陳:「這家小吃店創造的驚人營收絕對可媲美法國餐廳,甚至獲利還可能高過法國餐廳,你知道小吃店是怎麼辦到的嗎?」
接著我又說:「你看看一整個晚上長達3 小時的時間,這張桌子就只有我們兩個人用餐,如果整個餐廳沒有坐滿,就算客單價再高,餐廳也無法創造漂亮的營收。相反的,一家生意興隆的小吃店,這3 個小時早就不知服務過幾輪的客人了,小吃店就算單價不高、利潤低,但是它短時間就能服務上百個客人,重點就是它贏在速度啊!」
小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有點能理解我想要表達的概念。
很多企業經營者只重視利潤,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速度」,事實上,速度是一個神奇的魔法,企業經營一定要加入速度,提高銷售速度、轉化速度就會加倍創造利潤,低利潤的公司一定要往這個方向走。
因此本章要說明的重要概念就是:一家低利潤率的公司,究竟要怎麼賺錢?
通常低利潤率公司在所處的產業生態圈中,提供的附加價值較低。附加價值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的「毛利率」,附加價值高,毛利率就高;附加價值低,毛利率就低。
以智慧型手機的產業生態圈而言,鴻海、緯創、廣達是消費性電子(如手機)的代工業者。整個生態圈中,設計及行銷在蘋果,晶片設計也在蘋果或聯發科等業者,晶圓製造則在台積電或三星等業者。而鴻海是依照蘋果設計規格進行組裝代工,因此提供的附加價 值較低,故而鴻海等代工業者的毛利率只有5%到8%左右,如表2-6 所示。
也因此,對低利潤率公司而言,必須要好好運用資產,以產生更多的收入及利潤。那麼要如何運用資產呢?就是要讓資產流動,要讓存貨更快賣出,銷售出去,就會產生更多的收入,就會有利潤。
對製造業而言,要讓機器設備流動,就是要讓設備產能滿載,生產更多的產品,並能銷售出去,以產生更多的收入及更多的利潤。對餐飲業而言,要讓店面坐滿,並且提高翻
桌率,服務的客人愈多愈好,資產(廚具設備與餐桌)的使用率愈高,收入及利潤自然愈高。
活用資產創造利潤
資產的法則很簡單,但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資產愈使用,愈有價值;愈昂貴的資產愈要多使用,才能彰顯它的價值。在會計的世界裡,低利潤率公司要活用資產來創造利潤有兩個法門,其一是運用資產的「速度」,其二是運用資產的「效率」。

【內文3】
鼎泰豐成功獲利三密碼
我們就以鼎泰豐來說明,這個被《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十大特色餐廳,從小籠包店到成為國際知名餐飲品牌,到底是如何打造出成功獲利的密碼。從財務的觀點來分析,我認為鼎泰豐的成功是因為以下三大關鍵因素。

密碼1 │以營運模式創造高週轉率
高翻桌率就是高週轉率。為了提高翻桌率,鼎泰豐讓等待的客人先點餐,一入座很快就上菜,在餐廳裡幾乎不用等待。也就是前一桌的客人剛走,新進來的客人不需等待太久就能享受到美食,再加上菜單都是小吃,沒有火鍋這種「吃很久」的食物,用餐時間短,因此週轉率高。
同時座位簡單、間隔不大,也不提供茶或咖啡等餐後飲料,讓客人吃完就會離開,不須店員催促也不會留下來聊天。這種「無痛」的點餐模式,創造自然的高週轉率。
據統計,每家鼎泰豐一天的翻桌次數約在15 到18 次,幾乎是一般餐廳的5 至10 倍之多。超高的翻桌率,令單店平均能創造高達3 億的年營收。

密碼2 │良好客戶體驗創造高回流率
鼎泰豐訴求有「溫度」的參與,此處所指的「溫度」,包括客人所能感受的任何冷熱感覺,從環境的空調、享用的餐點、烹調的火候、服務人員的笑容等等,都必須讓客人有感。
在客人最重視的餐飲上,鼎泰豐從炒菜的油溫、到雞湯加熱的溫度、再到氣溫低於20℃就要溫碗,每一個細節都極為重視、不馬虎。
在服務人員的態度方面,也必須讓客人感覺到舒服的溫度,鼎泰豐提供的服務是既優雅又熱情,不會過度打擾,卻又能及時送上所需,令顧客驚喜的互動體驗。鼎泰豐的用餐時間不限時,也不會趕人,讓人有被催促的不快,體貼的服務,提供客戶良好的用餐體驗,自然創造高回流率。
高回流率是營收成長的重要核心,也是增加週轉率的關鍵要素。舊客戶的高回流率可以降低推銷費用,畢竟推銷費用是餐飲業的重大支出,因此鼎泰豐用良好的客戶體驗創造高回流率,再加上客戶的體驗口碑行銷,成功創造一個新舊客戶通吃的做法。
不過,要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就必須聘僱足夠的員工,為了維持人事的穩定,「薪資」在鼎泰豐的成本結構中高達56%,比同業平均還要高出近1 倍之多。鼎泰豐以「高週轉率」與「高回流率」並進的方式創造年約百億元的高營收,足以支應高昂的人事成本。

密碼3 │設店地點與品牌優勢
很多餐廳設點在百貨公司,通常是要利用百貨公司的人潮,但是鼎泰豐本身就可以帶來人潮,反而是百貨公司盼著鼎泰豐去設店,為商場帶來人流。鼎泰豐本身的品牌高知名度,提高了與百貨公司在租金談判上的優勢,跟其他餐飲業進駐動輒被抽成15、20%的營業額相比,鼎泰豐僅被抽成3%到5%之間,有助於控制租金的支出。
既然有租金優勢,為何鼎泰豐不租更大的店面,要讓客人在外等待?
事實上,等待有兩個意義。其一,讓客人等待,就不須承租太大的空間,鼎泰豐用高週轉率來取代更大的空間,有效節省租金費用。其二,客人在等待期間,通常會去周邊逛街,無形中增加餐廳附近店面的營收,連帶增加百貨公司的業績,鼎泰豐自帶光環形成的小市集,都是與百貨公司談判租金的籌碼。
儘管鼎泰豐每年有上百億元的營收,但事實上,鼎泰豐屬於低利潤率的公司,因為高昂的人事成本再加上食材等費用,其實鼎泰豐的利潤可能只有營收的一成,而支撐鼎泰豐的兩大支柱,就是超低房租與超高翻桌率,這兩個極為特殊的經營優勢,你看懂了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