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
美麗存乎於觀者的腦海:品牌如何進駐內心

「人對世界的感知是一種與現實平行的幻想。」──克里斯・弗里斯(Chris Frith)

大腦,絕對是現今科學領域裡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處女地之一!儘管人類已經突飛猛進,對於大腦的基本處理模式和功能有了不少認識,但所知仍然很有限。有些哲學家主張,人類的大腦根本沒辦法摸透大腦的底細(大腦怎麼可能搞懂自己?),但我相信在未來數十年間,人類會繼續努力,設法破解這個複雜到極致、令人肅然起敬的器官;同時我也認為,我們掌握到的大腦知識會逐漸影響到許多生活層面,包括教育、經濟到法律,還有行銷。

本章簡述人類腦袋裡有何驚人的奇蹟。若你是個對科學退避三舍的人,希望本章可以帶你領略其中的奧妙,並對你有所啟發。不過別擔心,不會有隨堂測驗。

用顯微鏡瞄一下吧

試試看,把雙手握拳後在你的面前併攏(或許你得先把這本書放下,慢慢來,我會等你)。這兩個拳頭加在一起約莫就是大腦的大小。沒錯,就是你看到的樣子,併攏的兩個拳頭甚至跟我們的大腦一樣有左右之分。

這小小的空間裡,囊括了所有跟你這個人有關的一切。它就是你,它有你對世界的感知,你的行動、呼吸和感覺都與它脫不了干係。你學過、體驗過的每一件事,凡此種種,全都存在這三磅重、跟普通花椰菜差不多大的一小團肉裡。

這個肉團含有各種腦細胞,主要是神經元以及名為神經膠細胞(glial cell)的支撐結構。雖然神經元的數量遠不及神經膠細胞,不過實際上發揮作用的是神經元,所以我們先來認識它。

單一個神經元看起來有點像一棵迷你的小樹,它有長長的主幹和許多延伸而出的分枝。人腦裡有許多神經元,最新估計的數字是860億至1000億個左右,快要接近我們銀河系一半星星的數量,這樣打比方想必讓你更有概念。但你絕對想不到,這只是開頭而已。

神經元與鄰近神經元連接的交會點稱為突觸(synapse),而這些連接點的數目會變得龐大無比,多到令人難以想像。

這1000億個神經元可以分別和其他神經元建立數千個突觸。假設每個神經元有1000個突觸(這是保守估計,有不少神經元的連接點超過1萬個),那麼860億乘以1000會得出很多個零;事實上10的後面會有14個零。不少估算結果都指出,人腦的突觸連結平均為數百兆,甚至有多達1000兆個獨一無二的連結點。1000兆!

這麼大的數目實在難以揣摩,這也是新聞記者經常使用比喻來形容的緣故,譬如講到距離就用有多少個美式足球場來打比方,或是某樣東西可以繞行地球幾次等等。所以我們現在也來依樣畫葫蘆,再次以銀河系為例。天文學家估計我們的銀河系大概有4000億顆星,如果單以大腦皮質(就是大腦的最外層)來說,這個部位的突觸連結數就比1500個銀河系的星星還多。事實上,光是一立方公分的大腦含有的連結已經比我們銀河系的星星還多,神經元「線路」在大腦裡的總長度據估有數百萬英里。

有些估算值顯示,突觸連結量換算下來約為1兆至100兆位元組的電腦資料,對照之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所有藏書內容則約有10兆位元組的資料。

好啦好啦,想必你已經明白,大腦中的連結數和資訊處理量龐大得不可思議。

我之所以要強調這種壯觀浩瀚,是因為這龐大的連結陣仗正是大腦產生魔法的所在。雖然我們還不確定,不過有一個主要理論指出,人的意識經驗便是源自於龐大的神經元連結。這些單細胞在巨大的網絡中啟動和關閉彼此,而這種作用似乎帶動了人的學習、記憶及意識思考,就跟電腦將成串的1和0轉變成複雜的軟體程式所用的程序很類似。非常奇妙,對吧?

承現峻博士(Dr. Sebastian Seung)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是十分傑出的電腦神經科學教授,他發明了「連結體」(connectome)一詞,用來說明這一連串的神經元網絡如何造就個人的獨特性。套句他的話:「我就是我的連結體。」意思是指,你所有的記憶和造就你這個人的一切,全都化成一筆筆資訊內嵌在你的連結體裡面。他認為人的基因組或許決定了生理屬性,譬如眼睛的顏色,甚至是個性特質,但造就每個人獨特性的生物基礎卻存在於連結體。

目前有好幾組研究人員正致力於繪製出連結體,就像目前所繪製的基因體一樣。想想看,他們必須針對每個神經元和突觸,逐一標繪出數千兆個連結,這是多麼龐大的工程。但假如研究人員成功了,我們就能從繪製出來的圖譜看到人類的個性、記憶、智力與精神失常在內部運作的情形。這份圖譜甚至預示科幻小說般的未來——也許我們有朝一日可以把意識「上傳」到電腦。

另外還要特別留意的是,連結體並不是靜態、固定的東西。它有活性,會呼吸,有動態活動。人的經驗會改變自身的連結體,也就是說,連結體會隨著人的年歲增長與學習而改變,甚至連思考也會改變它。這種強化及重組神經元連結的過程,其實就是所謂的學習。

心理學概論的課堂上時不時會出現「神經元火力齊開,彼此串連」這句名言。意思是說,若是經常重複特定的動作或想法,其神經元連結會變得更強,使動作做起來更駕輕就熟——學習與記憶的生物基礎似乎就在於此。這也正是反覆練習便可熟能生巧、不練則生疏的道理所在。換句話說,那就好像在鍛鍊肌肉一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