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網路比價、競爭下,讓你費盡口舌也難成交?

別費盡唇舌說明商品,必須先提問了解顧客需求

★說明型業務說:「我想要傳達商品的魅力!」
★發問型業務說:「我想知道顧客的需求!」

通常,說明型業務員會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傳達商品的魅力給顧客。這沒有錯,可以證明業務員充分體認到自家商品的魅力。

只是,顧客尚未了解這項商品的魅力,反應自然不會太熱絡。面對這樣的顧客,說明型業務員利用說明商品的方式,來挑起顧客的興趣。

說明型業務員(以下簡稱為說明型):「今天為您介紹○○商品。」

顧客:「我對這個東西沒什麼興趣耶……」

說明型:「大家一開始都是這麼說,可是在聽完商品說明之後,都會大吃一驚。

我想您一定也不例外。」

顧客:「是嗎?」

說明型:「那麼事不宜遲,我先開始說明吧。」

顧客:「噢……。」

說明型業務員認為,只要能把商品的魅力傳達給對方,顧客就會明白商品的優點,所以一頭熱拚命說明。不過,顧客看到業務員努力說明,反而態度冷淡了。即使說明型業務員說得口沫橫飛、滿頭大汗,顧客可能只聽到一半就打斷,當場結束對話,當然合約也簽不成。

另一方面,發問型業務員在面對顧客時,抱著「想知道顧客的需求」的心態,所以在介紹時會先丟出問題,來了解顧客的需求。

發問型業務員(以下簡稱為發問型):「今天為您介紹○○商品,請問您覺得這個商品怎麼樣?」

顧客:「我沒什麼興趣耶……」

發問型:「原來如此。那麼,可以告訴我您有什麼想法嗎?」

顧客:「可以啊。因為我還有其他事必須先處理……」

發問型:「原來如此。可以請您再說得詳細一點嗎?例如那是什麼樣的事情?」

顧客:「其實……」

像上述的對話,發問型業務員將顧客現在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從問出顧客的需求開始。這時,業務員不會否定顧客的任何意見,而是全盤接收,即使與商品主題已漸行漸遠,還是繼續聽下去,因為那正是顧客的需求。

在談話中,如果發覺顧客的問題可以用商品解決,就提出建議,否則乾脆放棄。因此,對話發展成以下的情況:【若是能以商品解決問題】
發問型:「聽您這麼說,我們家的商品應該能解決您的問題……」
顧客:「什麼意思?」
發問型:「我認為可以解決您剛才提到的□□。」
顧客:「原來如此。」
發問型:「可以請您聽我說明一下嗎?」
顧客:「好啊,那就麻煩你了。」

【若是不能以商品解決問題】
發問型:「聽您這麼說,好像要先解決□□比較好。」
顧客:「是嗎。」
發問型:「請您先解決這個的問題,再來考慮我們家的商品。」
顧客:「你這麼明事理,真是太好了。」
發問型:「您估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解決呢?」
顧客:「大概要三個月左右。」
發問型:「那麼,我可以三個月後再打電話給您嗎?」
顧客:「好的。謝謝你。」

由此可知,說明型業務員利用商品的魅力向顧客提案,而發問型業務員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提案。

顧客平常都在想些什麼呢?無非是想實現自我需求或是如何解決問題。因此,業務員才要從問清楚顧客的需求切入。

哪一種的結果比較好,我想各位心中肯定已有答案。

■Point:不要否定對方的意見,繼續聽下去,找出顧客的需求。

談話內容以發問為主軸,讓顧客的想法越來越明確

★說明型業務說:「從頭到尾都要以說明貫徹始終。」
★發問型業務說:「從頭到尾都要以發問貫徹始終。」

說明型業務員隨時隨地都想對顧客說明,因為他們認為說明可以提高顧客對商品的需求,也就是讓對方變得想要。然而,對顧客來說,這聽起來卻像是被業務員說服。

顧客:「這東西真的好用嗎?」

說明型:「如同剛才向您說明過的,這是最適合您的商品。」

顧客:「是嗎?」

說明型:「因為這項商品非常好用,重量也很輕,可以隨身攜帶,非常適合您。」

顧客:「或許吧。」

說明型:「您買了一定會感到滿意的。」

顧客:「是嗎?」

對顧客回應的每一句話,說明型業務員都想要解釋。這麼一來,顧客只能以肯定句來回答。要是顧客說「或許吧……」或「我明白你的意思……」之類的話,業務員就針對那句話加以說明,導致顧客只能沉默以對。

尤其是在成交收尾的階段,說明型業務員容易因為過度說明,變成想要說服對方。

這麼一來,顧客會以「我再考慮一下」、「我要和其他人討論看看」當成藉口,拖延購買的決定。相較之下,發問型業務員直到最後都貫徹發問的主軸,因為發問型業務員很清楚顧客購買商品的不二法門,便是對方要能理解與接受。因此,讓顧客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有效的作法。

在前面的案例一樣,發問型業務員與顧客之間的對話如下。

顧客:「這東西真的好用嗎?」

發問型:「您覺得怎麼樣呢?」

顧客:「看起來的確很好用,輕巧的感覺也很不錯。」

發問型:「能聽您這麼說,真是太榮幸了,請問您為何這麼想呢?」

顧客:「主要是操作很簡單,重量又很輕。」

發問型:「您真是太有眼光了!要是能幫上您的忙就太好了。」

顧客:「彼此彼此,感謝你介紹這麼好的東西給我。」

由此可知,發問型業務員讓顧客自己思考與回答。

根據人類的行為原理,人類具有「任何人都希望對方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的特徵。

換句話說,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說,都會照自己的想法行動。寫成方程式來看,人類採取行動的階段是「感受、想法→思考→行動」。

發問型業務員很清楚這一點。他們會一邊問顧客問題,一邊讓顧客的想法變得越來越明確,將方向引導到顧客自己採取行動。

前述對話中,業務員提問的「您覺得怎麼樣呢?」、「請問您為何這麼想呢?」,便是基於這種行為原理的問題。

■Point:透過問問題,讓顧客的想法變得更明確。

不要依SOP照本宣科,要用話題引出顧客內心話

★說明型業務:「依照話術演練過的方法,依序說明。」
★發問型業務:「針對顧客的需求加以說明。」

說明型業務員說話時以說明為主,因此隨時在腦中構思說話劇本,也就是如何利用說明來提高效果,而且想按照劇本的順序說明。於是,與顧客的對話容易變成以下的情況:

說明型:「今天承蒙您願意抽空見我,感激不盡。」

顧客:「不客氣。」

說明型:「那麼,我盡量簡單說,讓您先有個大致上的了解。」

顧客:「好的。」

說明型:「首先,我先說明敝公司的背景與主要業務範圍。接著,針對這次推出的商品,說明對您有什麼幫助。若有任何問題,請不要客氣,盡量提出來。」

顧客:「好。」

像上述對話一般,顧客聽到業務員要照順序說明,會覺得自己非聽不可,所以抱持「總之先聽聽看吧」的心態,被動地聆聽。雖然業務員說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但顧客多半心想:「總之先聽聽看他怎麼說,再來問問題」。因此,通常變成業務員單方面為顧客做說明。

另一方面,發問型業務員則是以問問題為主,試圖問出顧客的需求,再說明如何實現其需求,所以對話會以下面的方法展開。

發問型:「今天承蒙您願意抽空見我,感激不盡。」

顧客:「不客氣。」

發問型:「那麼,我盡量簡單說,讓您先有個大致上的了解。」

顧客:「好的。」

發問型:「首先,為了讓您了解,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不只是您對敝公司的商品有什麼要求,而是目前您有什麼困擾,最想解決什麼問題。」

顧客:「你這麼為我著想,真是太貼心了。」

發問型:「那麼,可以請您把想到的事都告訴我嗎?」

顧客:「好的。」

如此一來,經過業務員的引導,顧客會自動自發說出心中的想法。在傾訴的過程中,顧客再次體認到自己的現狀與需求。

當業務員聽完顧客的話,就能站在解決對方需求的角度,將話題帶到商品上。對顧客而言,因為跟自己有關,便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傾聽。

上述兩個類型的業務員都說了同一句話:「讓您先有個大致上的了解」,但說明型業務員後來說出的是「讓顧客能充分理解說明」的話。另一方面,發問型業務員後來說出的則是「根據顧客需求,以淺顯易懂的方法說明要怎麼解決才好」的話。

假如您是顧客,比較喜歡哪一種業務員呢?

■Point:對話的重點在於找出顧客的需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