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從檢視自我的價值開始吧

■不要歸咎於「技術」或「對方」

「對方沒聽懂我的意見。」

「我的口才不好。」

在溝通上有這種煩惱的人,大多很容易把問題的原因歸咎於「技術(說話的技術)」或「對方」上。

像是「因為自己說話太小聲了嗎……?」、「因為這位客人偏好對手企業的產品吧……?」諸如此類的事。

可是,原因並不在此。

溝通的主體是「自己」,也就是說,在溝通上,自己本身對形成真正自我的「核心」了解得太少,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對照我自身的資歷來說吧。

我以程式設計師的身份進入日本的壽險公司旗下的科技公司工作。

當時,「文科系統工程師」這個詞彙剛開始流行,文科出身的我也被率取為系統工程師。

在那個時候,個人電腦還不算普遍,就連手機也還在普及的黎明期。

簡言之,如今已視為理所當然的資訊科技環境是很特別的工具,能獲得資訊的手段也相當有限。

也就是說,對此毫無知識背景的我投身到這個業界。那是個非常辛苦的經驗。我對這方面的用語是一竅不通,演算法(Algorithm)?編譯器(Compiler)?通訊協定(Protocol)?令我一頭霧水的專有名詞齊發,腦海裡常常陷入一陣恐慌之中。

而且,對於不懂的事就算想向旁人求教,也沒有線索可以整理出自己「對什麼事物是怎樣不了解」,可說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

身邊的人大多從電腦相關的專校畢業或出身自理科的學系,打從一開始我就和別人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

後來我才知道,我的頭腦不擅長工程師的思考方式,所以本來就有勉為其難之處(關於這一點,於後面的章節再詳述)。

我在那家公司任職了五年,就技術面而言,直到最後仍遙遙落後於身邊的同事。

可以說是個三流的工程師。

不過,在這樣的社會生活中,我獲得了一個啟示。那就是「我自己主講的說明容易讓人理解」。

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己實在不懂,為了理解資訊科技,本身為這個過程下了很多功夫、仔細思索。

其次的原因是,我本來就不討厭和別人說話或交流。

融合這兩個主因,我確立了自己的定位──「說明容易讓人理解的工程師」。

「身為工程師是三流,但由我來向別人說明時就是一流」我鑽研此道,當我進入微軟後,就當上資訊科技的顧問了。@
尤其在微軟公司裡,超一流的工程師比比皆是。三流工程師如我,以技術面而論,自然無法取勝,這點是顯而易見的。

就結果而言,決心精進溝通能力,大大地幫助了我。

■時常問自己是什麼人

一路走來,我並非擁有什麼國外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歷、像歸國子女一樣會說三種流利外語或是被外商企業挖角而到處吃得開……,我的人生路並非走如夢似幻的精英路線。

只不過,我在累積資歷的過程中,一直意識到幾件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我如何看待周遭的事物?」

「我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

「希望不久的將來是什麼樣子?」

我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麼一來,會怎麼樣呢?

不再受到誤解,也不會讓對方感到不悅,自己想說的事能確實傳達給對方。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在和對方或身邊的人互動時,能具體想像出自己應該如何採取行動應對。

換句話說,大幅減少了溝通上的失誤,且周遭的人也認同我是「溝通能力強的人」。

說任何人都能聽懂的話

■不可要求別人「揣測己意,理解自己」

和前文所述把「單純化」當成武器的戈恩恰恰相反的,就是日本人。

很遺憾,我相信許多日本人很不擅長讓事情變得單純。

國民都說同一種語言,輕易就能溝通,實在非常方便。但是,綜觀世界各國,並不是所有的國家「打開電視機皆以所謂的官方語言播報新聞,而且大家大多能理解」。

在日本,大家說同樣的語言(標準語),且都能理解,所以即使省略一些詞彙,也大致能夠理解意思。況且,日本全國各地幾乎擁有一樣的基本生活模式,抱持著「我們的價值觀相近」的意識。

所以,人與人之間才有「心照不宣」、「請你理解我的心意」、「請你聽懂言外之意」……這些情況,也就是把球丟給對方,然後要求對方努力—這儼然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溝通方式。

這種情形,且讓我們稱之為「侘寂之美」(譯註:原文為「わびさび」,意在清寂中領悟禪意,是日本傳統的美學意識)來欣賞就好了吧。

我也有在學習茶道,非常喜愛這種「文化」上的概念,也認為這樣的日本之心應該被保存下來。

只不過,在全球化的商場上,交易對象是混合了各種不同價值觀的世界,「把球丟給對方」的溝通方式顯得非常不利。會隨著聽者變化意思的語言或表達方法,毫無疑問必定會失敗。自己必須確實準備好「不論誰來聽,意思都一樣的話語」,傳達給對方。

其中,如戈恩一樣,簡化事物(單純化)、化為言語來傳達(語言化)是絕對必要的手段。

不使用負面的話語

■不要在郵件上流露負面情緒

寫在電子郵件上的內容是好事更好,壞事更壞。不管哪一方都會被強調,對方也更容易感受到。

尤其在傳達負面的內容時,需要特別小心。

視情況而定,不妨下定決心不用電子郵件說負面的事,抱此覺悟也不錯。

會這麼說是因為就算同樣的話語,用嘴巴說完全不成問題,可是一用電子郵件傳達,常常會發生讓對方覺得不愉快,甚至出現反擊你的情況。

而且電子郵件可以一再重讀好幾次,這個特性也會給對方的不悅火上添油。因為寄件一方的溫度不見得能原封不動地直接傳達給對方。

當然,讚美對方、表達感謝之意的正面郵件,多多傳送都沒有問題。由於這一類的話語愈早表達,效果愈好,儘管把「不用顧慮對方此刻方不方便」這一項電子郵件的優點發揮到最大。

■不在夜裡編寫、傳送郵件

當今手機的通訊環境發達,就算應酬後的歸途上,「在電車裡也查閱工作上的郵件,即時回信!」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不過,這麼做的風險非常高。

到查閱郵件、編寫回信的草稿為止都還算好,但「傳送」的動作一定要等到明天早上再做。最好要在自己思慮清晰的時候重新檢查一次郵件。

日本有句俗話說:「不要寄出夜裡寫的情書」。因為字裡行間容易充滿了令人臉紅心跳的幻想要素或詩作般的話語。

攝取了酒精、頭腦不清醒的時候,或獨自一人時主觀所寫的文章常容易變成只有「一方」的觀點存在。也就是說,包括對方也不在,甚至連「兩方」的情況都不是。

電子郵件一旦送出,就收不回來了。之後再反悔說「對不起,我說得太過分了」也於事無補,會一直留在對方的記憶中。

請把「一旦對方收到了,信就脫離你的掌控」這一點牢記在心,再按下「傳送」按鍵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