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精選/
■讓品牌成為偶像:企業如何藉助粉絲行銷塑造品牌?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在商業領域,即以品牌的粉絲為其情感和價值認同買單為核心的經濟活動形態。近幾年來,隨著臉書、LINE、微博、WeChat 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崛起,粉絲經濟逐漸從虛擬走向了現實,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品牌更容易營運成功。由於粉絲經濟的基礎是粉絲對品牌的感情,粉絲行銷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資本,所以粉絲行銷已成為新品牌打開市場的首要選擇。
然而粉絲行銷並不能保證品牌營運一定能夠成功,在行銷之前,品牌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2014 年 5 月,貼著人文情懷標籤的羅永浩高調推出了錘子智慧手機,7 月以3,000 元的高端價位正式上市,然而短短三個月後,銷量低迷的錘子手機難改大幅降價的命運,與其他國產手機同一價位。
與錘子的失意不同,將粉絲經濟營運的風生水起的品牌也不在少數,其中最成功的當屬蘋果和小米。
˙從粉絲經濟到粉絲行銷
粉絲最初指的是追星族,粉絲關注的偶像多為明星偶像,因而粉絲經濟最典型的應用是在音樂和影視領域,音樂產值主要由粉絲所購買的 CD、演唱會門票和 KTV 點歌版稅等收入構成,而電影票房很大程度上是由明星的號召力決定的。
2007 年,賈伯斯推出了第一款蘋果手機,這個手機市場的另類在全球市場迅速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粉絲經濟由此進入了產品製造領域,開創了行業先河。果粉能量巨大,且忠誠度高,不僅促進了蘋果產品的銷售,將賈伯斯推上了神壇,而且對蘋果之後推出的每一款產品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支持。
到了網路時代,粉絲經濟又蔓延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在那些擁有眾多粉絲的博客上,博主的言論被廣泛瀏覽和轉發,相應地,博客上連結的廣告被大量點擊,博主推薦的物品總是會引發新一輪的購買風潮。
隨著近兩年 WeChat、微博相繼開通支付功能,社交網站的粉絲經濟又迅速增長。在社交平臺,活躍的不僅僅是個人,企業也可以擁有大規模的粉絲,比如小米社區等。企業一旦擁有了大量的粉絲,就可以開展粉絲行銷策略。例如,透過發起活動,邀請粉絲參與產品設計,打造粉絲專屬產品,開通會員優先通道等來加強粉絲的黏性,刺激購買。
˙如何啟動你的粉絲
隨著臉書、LINE、微博、WeChat 等社交應用的興起,粉絲在資訊傳播中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粉絲團體的言論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營運,因而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粉絲行銷。
專注智慧設備的小米科技是中國粉絲行銷的佼佼者,小米微博目前有粉絲 100 多萬,在這裡粉絲還可以獲得 F 碼優先搶購小米產品,分享產品使用心得,下載各版本的手機系統,學習各種刷機教程,對產品和公司提出建議和意見,而且會得到即時回覆。小米的微博自助系統對小米發展粉絲經濟功不可沒。
粉絲經濟的重點,在於粉絲的活躍數量和引爆品牌的熱情。企業要發展粉絲經濟,要不斷深化品牌內容,保持對粉絲的吸引力,在社交平臺的營運方面更貼近年輕人的習慣和文化,從心理上拉近與粉絲的距離,選用有影響力的粉絲俱樂部領袖,在微博發起話題和活動,保持粉絲團體的活躍。另外,企業還可以選擇與明星合作,在微博發起客製化活動,發布專屬產品,借明星的影響擴大粉絲陣營。
話題是微博粉絲行銷的重要手段。每一輪熱門話題都會引起海量族群的參與,傳播度極廣而且迅速,因而對話題控管熟練可以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行銷效果。
2014 年 1 月,微博推出「讓紅包飛」的活動,支援企業為粉絲派發紅包,國際最大的輝瑞製藥公司參與了此活動,透過發放紅包,短短 40 天內粉絲增長 243 萬,使品牌觸達更廣泛的族群;2014 年 6 月,收視熱烈的《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開播,冠名商伊利 QQ 星借勢在微博上發起電視臺與網路的即時話題互動,短短 3 個月內就斬獲了 202 億次的粉絲參與。這種電視臺與網路互動的模式,為企業行銷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2013 年,微博搭建完成全方位的商業產品,推出頂部公告、品牌速遞、熱門話題等眾多有助於企業行銷的商業產品,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酌情選擇使用。
2014 年開始,電影行業在行銷方面將更多精力投向了微博平臺。即將上映的電影先在微博發起話題,為宣傳造勢,然後在參與的粉絲群中引導話題,獲取良好口碑,同時利用微博的支付功能開通購票管道,吸引粉絲購票。透過這種方式,電影《小時代 3》在上映之前已預售了 4 萬多張電影票。
˙提高粉絲的參與度
對企業來說,粉絲行銷能否獲得成功,最終還是要看產品。如果產品本身不好,即便是明星效應再強,單憑感情也很難吸引粉絲購買;粉絲因為喜歡個人而購買個人發布的產品,這種「愛屋及烏」的轉化率是有限的。
在粉絲行銷中,粉絲的參與度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粉絲不再滿足於單純的關注,粉絲要更多的表達和參與。這一點需要得到企業的重視,企業要盡可能使粉絲參與行銷過程,比如小米產品從產品設計到程式開發,都會聽取米粉的意見,並邀請參與度高的活躍米粉加入更多的企業活動,雷軍甚至親自請他們吃飯。
在這一點上,大眾媒體《旅徒》也做得很好,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旅徒》這個平臺上,每個粉絲都是參與者,粉絲可以上傳拍攝視頻,由旅行愛好者評定優劣;可以設置話題,粉絲之間進行探討;可以分享旅行故事,傳播旅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旅行達人也會聚集他們自己的粉絲。當粉絲群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吸引廣告、贊助等收入,還可以透過會員制與實體活動,實現更多的商業價值。
˙提升粉絲的轉化率
粉絲從對明星的崇拜轉化到購買其推薦的商品,其中有一定的轉化率。基於自身的粉絲基礎,明星企業家開展粉絲行銷時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賈伯斯和雷軍,二者本身擁有大量粉絲,而蘋果和小米的粉絲行銷也十分成功。但是在企業行銷中,粉絲對明星企業家的感情,能否轉化到產品的購買是行銷成敗的關鍵,這一點,賈伯斯和雷軍做到了,而羅永浩還未成功。
在錘子手機的粉絲行銷過程中,粉絲看到的都是羅永浩的人文情懷,而錘子手機的表現並不出彩,沒有打造出錘子手機的核心價值。羅永浩一直作為英文培訓界的明星而存在,在手機行業並沒有根基。而手機是一個非常專業和高門檻的行業,業內人士做起來都會有風險,何況行業外的人。羅永浩的英語水準再好,也不代表錘子手機品質好,羅永浩的粉絲再熱情,也不一定衝動到去購買 3,000 元的錘子手機。所以經過 3 個月的慘澹經營,錘子手機不得不大幅度降價。
而賈伯斯和雷軍都是網際網路界的領軍人物,也都具有強硬的 IT 背景,自身的明星效應與其出品的硬體產品之間,具有很強的領域匹配性,自然粉絲轉化率高。
■讓品牌成為偶像:企業如何藉助粉絲行銷塑造品牌?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在商業領域,即以品牌的粉絲為其情感和價值認同買單為核心的經濟活動形態。近幾年來,隨著臉書、LINE、微博、WeChat 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崛起,粉絲經濟逐漸從虛擬走向了現實,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品牌更容易營運成功。由於粉絲經濟的基礎是粉絲對品牌的感情,粉絲行銷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資本,所以粉絲行銷已成為新品牌打開市場的首要選擇。
然而粉絲行銷並不能保證品牌營運一定能夠成功,在行銷之前,品牌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2014 年 5 月,貼著人文情懷標籤的羅永浩高調推出了錘子智慧手機,7 月以3,000 元的高端價位正式上市,然而短短三個月後,銷量低迷的錘子手機難改大幅降價的命運,與其他國產手機同一價位。
與錘子的失意不同,將粉絲經濟營運的風生水起的品牌也不在少數,其中最成功的當屬蘋果和小米。
˙從粉絲經濟到粉絲行銷
粉絲最初指的是追星族,粉絲關注的偶像多為明星偶像,因而粉絲經濟最典型的應用是在音樂和影視領域,音樂產值主要由粉絲所購買的 CD、演唱會門票和 KTV 點歌版稅等收入構成,而電影票房很大程度上是由明星的號召力決定的。
2007 年,賈伯斯推出了第一款蘋果手機,這個手機市場的另類在全球市場迅速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粉絲經濟由此進入了產品製造領域,開創了行業先河。果粉能量巨大,且忠誠度高,不僅促進了蘋果產品的銷售,將賈伯斯推上了神壇,而且對蘋果之後推出的每一款產品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支持。
到了網路時代,粉絲經濟又蔓延到了微博等社交平臺,在那些擁有眾多粉絲的博客上,博主的言論被廣泛瀏覽和轉發,相應地,博客上連結的廣告被大量點擊,博主推薦的物品總是會引發新一輪的購買風潮。
隨著近兩年 WeChat、微博相繼開通支付功能,社交網站的粉絲經濟又迅速增長。在社交平臺,活躍的不僅僅是個人,企業也可以擁有大規模的粉絲,比如小米社區等。企業一旦擁有了大量的粉絲,就可以開展粉絲行銷策略。例如,透過發起活動,邀請粉絲參與產品設計,打造粉絲專屬產品,開通會員優先通道等來加強粉絲的黏性,刺激購買。
˙如何啟動你的粉絲
隨著臉書、LINE、微博、WeChat 等社交應用的興起,粉絲在資訊傳播中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粉絲團體的言論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營運,因而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粉絲行銷。
專注智慧設備的小米科技是中國粉絲行銷的佼佼者,小米微博目前有粉絲 100 多萬,在這裡粉絲還可以獲得 F 碼優先搶購小米產品,分享產品使用心得,下載各版本的手機系統,學習各種刷機教程,對產品和公司提出建議和意見,而且會得到即時回覆。小米的微博自助系統對小米發展粉絲經濟功不可沒。
粉絲經濟的重點,在於粉絲的活躍數量和引爆品牌的熱情。企業要發展粉絲經濟,要不斷深化品牌內容,保持對粉絲的吸引力,在社交平臺的營運方面更貼近年輕人的習慣和文化,從心理上拉近與粉絲的距離,選用有影響力的粉絲俱樂部領袖,在微博發起話題和活動,保持粉絲團體的活躍。另外,企業還可以選擇與明星合作,在微博發起客製化活動,發布專屬產品,借明星的影響擴大粉絲陣營。
話題是微博粉絲行銷的重要手段。每一輪熱門話題都會引起海量族群的參與,傳播度極廣而且迅速,因而對話題控管熟練可以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行銷效果。
2014 年 1 月,微博推出「讓紅包飛」的活動,支援企業為粉絲派發紅包,國際最大的輝瑞製藥公司參與了此活動,透過發放紅包,短短 40 天內粉絲增長 243 萬,使品牌觸達更廣泛的族群;2014 年 6 月,收視熱烈的《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開播,冠名商伊利 QQ 星借勢在微博上發起電視臺與網路的即時話題互動,短短 3 個月內就斬獲了 202 億次的粉絲參與。這種電視臺與網路互動的模式,為企業行銷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2013 年,微博搭建完成全方位的商業產品,推出頂部公告、品牌速遞、熱門話題等眾多有助於企業行銷的商業產品,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酌情選擇使用。
2014 年開始,電影行業在行銷方面將更多精力投向了微博平臺。即將上映的電影先在微博發起話題,為宣傳造勢,然後在參與的粉絲群中引導話題,獲取良好口碑,同時利用微博的支付功能開通購票管道,吸引粉絲購票。透過這種方式,電影《小時代 3》在上映之前已預售了 4 萬多張電影票。
˙提高粉絲的參與度
對企業來說,粉絲行銷能否獲得成功,最終還是要看產品。如果產品本身不好,即便是明星效應再強,單憑感情也很難吸引粉絲購買;粉絲因為喜歡個人而購買個人發布的產品,這種「愛屋及烏」的轉化率是有限的。
在粉絲行銷中,粉絲的參與度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粉絲不再滿足於單純的關注,粉絲要更多的表達和參與。這一點需要得到企業的重視,企業要盡可能使粉絲參與行銷過程,比如小米產品從產品設計到程式開發,都會聽取米粉的意見,並邀請參與度高的活躍米粉加入更多的企業活動,雷軍甚至親自請他們吃飯。
在這一點上,大眾媒體《旅徒》也做得很好,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旅徒》這個平臺上,每個粉絲都是參與者,粉絲可以上傳拍攝視頻,由旅行愛好者評定優劣;可以設置話題,粉絲之間進行探討;可以分享旅行故事,傳播旅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旅行達人也會聚集他們自己的粉絲。當粉絲群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吸引廣告、贊助等收入,還可以透過會員制與實體活動,實現更多的商業價值。
˙提升粉絲的轉化率
粉絲從對明星的崇拜轉化到購買其推薦的商品,其中有一定的轉化率。基於自身的粉絲基礎,明星企業家開展粉絲行銷時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賈伯斯和雷軍,二者本身擁有大量粉絲,而蘋果和小米的粉絲行銷也十分成功。但是在企業行銷中,粉絲對明星企業家的感情,能否轉化到產品的購買是行銷成敗的關鍵,這一點,賈伯斯和雷軍做到了,而羅永浩還未成功。
在錘子手機的粉絲行銷過程中,粉絲看到的都是羅永浩的人文情懷,而錘子手機的表現並不出彩,沒有打造出錘子手機的核心價值。羅永浩一直作為英文培訓界的明星而存在,在手機行業並沒有根基。而手機是一個非常專業和高門檻的行業,業內人士做起來都會有風險,何況行業外的人。羅永浩的英語水準再好,也不代表錘子手機品質好,羅永浩的粉絲再熱情,也不一定衝動到去購買 3,000 元的錘子手機。所以經過 3 個月的慘澹經營,錘子手機不得不大幅度降價。
而賈伯斯和雷軍都是網際網路界的領軍人物,也都具有強硬的 IT 背景,自身的明星效應與其出品的硬體產品之間,具有很強的領域匹配性,自然粉絲轉化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