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 聚焦「你No.1特色」的商品
11. 屬性法則──另闢相反的戰場,你搶老人、我攻你年輕市場是絕招
根據「獨佔法則」,你無法和競爭對手佔有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專屬的字眼,尋覓另一個能用來行銷的產品屬性。
太多企業想嘗試仿效領導品牌,認為:「他們一定知道怎麼讓消費者買單,所以跟著做就對了。」然而,這種思考邏輯並不正確。
更好的做法是找到相反的產品屬性,用它跟領導品牌抗衡。關鍵就在於「相反」,「相似」絕對行不通。
可口可樂是市場長青樹,因此成為銀髮族消費者的首選。百事可樂見狀,便將自己定位為年輕族群的首選,後來成功在市場立足。
由於佳潔士(Crest)已擁有「預防蛀牙」的產品形象,其他牙膏品牌只能另尋出路,鎖定其他屬性作為賣點,例如口味、亮白、口氣清新,還有品牌主打小蘇打牙膏。
行銷是一場構想的戰爭,想獲致成功,你必須有自己的想法或屬性,以此為主軸加以行銷。假如沒有獨家構想,就只能以低價競爭,而且還得便宜到讓消費者有感才行。
然而,並非所有的屬性都佔有同等份量,有些屬性在消費者心中比較重要。因此,你必須努力佔有最重要的產品屬性。
預防蛀牙是牙膏最重要的屬性,最值得佔有。然而,獨佔法則也點出一個簡單的真相:一旦競爭對手成功搶佔某個屬性,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第二重要的屬性,並接受市佔率比較小的既定事實。你能做的是:搶佔不同的屬性,盡可能將屬性的價值放大,藉此提升市佔率。
多年來,IBM以「大型」與「高性能」的產品屬性,稱霸全球的電腦市場。許多公司想將這兩個屬性佔為己有,都無功而返。RCA、奇異、UNIVAC、寶來、漢威聯合、NCR及控制資訊公司等競爭者,都接連在大型主機市場虧損慘重。之後,波士頓一家新公司鎖定「小型」這項屬性,推出迷你電腦。在紐約州阿蒙克的IBM總部,高層主管大概對迷你電腦這項新產品嗤之以鼻,他們篤定美國企業需要的是高性能的大型電腦」然而,小型電腦市場如今已不容小覷,足以撼動IBM的大型主機帝國。
看到市場上出現和自家產品完全相反的創新屬性時,有一家公司絕對不會等閒視之,那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刮鬍刀品牌「吉列」。吉列已憑藉高科技刮鬍刀和替換刀片,成功躍升為市場龍頭。後來,一家法國新公司在市場上引進一個完全相反的屬性,推出「拋棄式」刮鬍刀。當時,吉列大可一笑置之,搬出市場調查報告,用數據證明美國消費者想要有重量又昂貴的高科技刮鬍刀,但吉列沒有這麼做。
吉列反而加入戰場,也推出拋棄式刮鬍刀「好消息」(Good News)。在投入大筆資金後,成功贏得拋棄式刮鬍刀一戰。
如今,吉列的好消息刮鬍刀稱霸拋棄式刮鬍刀市場,這塊市場的規模也持續擴張,已成為刮鬍刀產業的主流。這個勢力的重點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一項新屬性的潛在市場規模有多大,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
漢堡王想從麥當勞手中搶走「快」這個屬性,卻以失敗告終。那麼,漢堡王該怎麼做呢?可以運用完全相反的屬性嗎?可惜的是,在連鎖速食產業,以「慢」作為賣點絕對行不通(但漢堡王的「火烤」概念,的確也有「慢」的意涵)。
走進任何一家麥當勞,可以輕易發現麥當勞佔有的另一個屬性:兒童。麥當勞確實是小朋友最愛拉著爸媽去的地方,而且餐廳內設有兒童遊戲區,以兒童為目標客群的意圖非常明顯。漢堡王身為第二名,其實能善用目前情勢,參考百事可樂對抗老字號可口可樂的策略。如果麥當勞已搶佔小朋友的心,漢堡王不妨趁機將自己定位為「大朋友」的選擇,將所有不想被當成兒童的消費者一網打盡。這麼一來,所有十歲以上的消費者都是漢堡王的目標市場,算是很不錯的規模。
如果要讓這個策略奏效,漢堡王必須遵循本書的「犧牲法則」,將整個小朋友客群拱手讓給麥當勞。或許漢堡王得拆除店裡的兒童設施,但同時可以把「幼稚園」的標籤貼在麥當勞身上,作為一種行銷手段。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本書的「反向操作法則」。為了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漢堡王需要一個有力的字眼,例如「成熟」(grow up),成熟就是懂得品嘗漢堡王的火烤美味。
這項新策略想必會讓麥當勞的高層不知所措,這就是行銷計劃有效的好預兆。
第3部 放大「你No.1缺點」的手法
12. 坦誠法則──為何承認「我不太好」的缺點,反而強化賣點?
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承認自己的缺點,一家企業通常也不會隨便揭露自己的問題。多年來,我們不斷被灌輸正向思考的價值,太多書籍和文章一再鼓勵大眾「凡事往好處想」。
因此,如果我們告訴你,一個最有效打入消費者心中的方法,是先承認自己的缺點,再將其轉化為優點,你大概會覺得難以置信。
「安維斯只是租車業第二。」
「看到盛美家這麼俗氣的名字,就知道是好貨。」
「一九七○福斯車款,還會繼續醜下去。」
「Joy喜悅女香,全世界最貴的香水。」
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坦承自己的不足,反而成為行銷最佳利器?
「誠實」最大的優勢,是能夠讓人卸下心防。你對自己的批評,會立刻被認定為事實。相較之下,對自己的稱讚只會讓人半信半疑,在廣告中尤其如此。
當你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時,你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直到消費者相信與認同為止,對自己的批評卻不用任何證明。
看到「一九七○福斯車款,還會繼續醜下去」,消費者心裡會想:「這麼醜的車,一定很耐用。」
看到「Joy喜悅女香,全世界最貴的香水」,消費者會認為:「如果大家願意花三百七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一萬一千一百元)買一盎司(約三十毫升)的香水,這款香水一定驚為天人。」
另外,「看到盛美家這麼俗氣的名字,就知道是好貨。」許多公司,特別是家族企業,絕對不會嘲笑自家品牌的名稱,盛美家卻反其道而行,這也是他們成為果醬及果凍第一品牌的關鍵。
當品牌名字不好聽的時候,你有兩條路可以選:換個名字或乾脆自嘲,但絕對不能假裝沒有這回事。為什麼蓋林格(Gablinger’s)、葛蘭斯(Grolsch)、格雷斯蒂克(Gresedieck)這些啤酒品牌,今天已在市場上銷聲匿跡,部分原因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安維斯只是租車業第二」,若真是如此,為何還選擇安維斯?消費者相信安維斯一定有加倍努力的精神。安維斯是租車業第二的名聲,早就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假如消費者都已經知道了,為什麼安維斯還要特別強調?行銷的重點通常在於發掘再明顯不過的事實,並加以運用。消費者對某個品牌做出判斷之後,幾乎不會再改變,因此,你必須找出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概念和品牌形象,作為行銷主軸。然後,透過行銷計劃強化既有品牌形象、強迫消費者注意。安維斯第二的行銷手法,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正向思考的好處可說是被吹捧過了頭,在今日廣告資訊氾濫、各家廠商都說自己好的時代,消費者已對於企業大力推銷的商品產生戒心。沒有幾家公司會站出來,承認自家商品的問題。
某家公司在表達訴求時,如果以大方承認自己的缺點作為開場白,通常能讓消費者卸下心防。請想想看,當朋友滿面愁容來找你,向你訴說面臨的問題時,你是不是會非常認真的傾聽,希望能幫忙解決問題?相較之下,假如朋友劈頭就訴說自己的豐功偉業,你可能沒聽幾秒就興趣缺缺。
當消費者敞開心胸,就是你行銷產品優勢、宣傳賣點的時機。幾年前,Scope打入漱口水市場時,標榜「味道溫和」,藉此消遣李施德霖刺鼻的藥水味。
那麼,李施德霖該如何接招?當然不能用一句「李施德霖的味道沒那麼糟」來安撫消費者,因為這麼做反而會弄巧成拙,強化藥水味的負面形象。李施德霖的做法非常高明,發揮坦誠法則的精神加以回擊,強調:「李施德霖,讓你一天討厭兩次的味道。」
李施德霖不但承認自家漱口水的味道不好,還坦言消費者其實也很討厭,這就是所謂的誠實。如此一來,同時強化了李施德霖「有效殺菌」的賣點。消費者心想,如果味道像消毒水,殺菌效果一定非常好。李施德霖祭出「大方坦誠」的招數,安然度過危機。
再舉另一個例子,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承認旗下葡萄果仁牌(Grape-Nuts)早餐麥片是「吃習慣後才會喜歡」,還建議消費者「先試吃一個禮拜就好」。此言一出,銷售額成長了百分之二十三。
最後提醒:運用坦誠法則時務必謹慎,手法必須高明。首先,你承認的缺點必須是消費者一致認同的缺點,要能馬上讓顧客覺得心有戚戚焉。假如這項缺點無法立刻獲得認同,消費者很可能會感到困惑:「這是在幹嘛?」接下來,你必須很快的將焦點轉移到賣點上。坦誠的真正目的不是向大眾道歉,而是為自己製造機會、宣傳產品優點,成功讓消費者買單。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坦誠法則的精神便是如此。
11. 屬性法則──另闢相反的戰場,你搶老人、我攻你年輕市場是絕招
根據「獨佔法則」,你無法和競爭對手佔有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專屬的字眼,尋覓另一個能用來行銷的產品屬性。
太多企業想嘗試仿效領導品牌,認為:「他們一定知道怎麼讓消費者買單,所以跟著做就對了。」然而,這種思考邏輯並不正確。
更好的做法是找到相反的產品屬性,用它跟領導品牌抗衡。關鍵就在於「相反」,「相似」絕對行不通。
可口可樂是市場長青樹,因此成為銀髮族消費者的首選。百事可樂見狀,便將自己定位為年輕族群的首選,後來成功在市場立足。
由於佳潔士(Crest)已擁有「預防蛀牙」的產品形象,其他牙膏品牌只能另尋出路,鎖定其他屬性作為賣點,例如口味、亮白、口氣清新,還有品牌主打小蘇打牙膏。
行銷是一場構想的戰爭,想獲致成功,你必須有自己的想法或屬性,以此為主軸加以行銷。假如沒有獨家構想,就只能以低價競爭,而且還得便宜到讓消費者有感才行。
然而,並非所有的屬性都佔有同等份量,有些屬性在消費者心中比較重要。因此,你必須努力佔有最重要的產品屬性。
預防蛀牙是牙膏最重要的屬性,最值得佔有。然而,獨佔法則也點出一個簡單的真相:一旦競爭對手成功搶佔某個屬性,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第二重要的屬性,並接受市佔率比較小的既定事實。你能做的是:搶佔不同的屬性,盡可能將屬性的價值放大,藉此提升市佔率。
多年來,IBM以「大型」與「高性能」的產品屬性,稱霸全球的電腦市場。許多公司想將這兩個屬性佔為己有,都無功而返。RCA、奇異、UNIVAC、寶來、漢威聯合、NCR及控制資訊公司等競爭者,都接連在大型主機市場虧損慘重。之後,波士頓一家新公司鎖定「小型」這項屬性,推出迷你電腦。在紐約州阿蒙克的IBM總部,高層主管大概對迷你電腦這項新產品嗤之以鼻,他們篤定美國企業需要的是高性能的大型電腦」然而,小型電腦市場如今已不容小覷,足以撼動IBM的大型主機帝國。
看到市場上出現和自家產品完全相反的創新屬性時,有一家公司絕對不會等閒視之,那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刮鬍刀品牌「吉列」。吉列已憑藉高科技刮鬍刀和替換刀片,成功躍升為市場龍頭。後來,一家法國新公司在市場上引進一個完全相反的屬性,推出「拋棄式」刮鬍刀。當時,吉列大可一笑置之,搬出市場調查報告,用數據證明美國消費者想要有重量又昂貴的高科技刮鬍刀,但吉列沒有這麼做。
吉列反而加入戰場,也推出拋棄式刮鬍刀「好消息」(Good News)。在投入大筆資金後,成功贏得拋棄式刮鬍刀一戰。
如今,吉列的好消息刮鬍刀稱霸拋棄式刮鬍刀市場,這塊市場的規模也持續擴張,已成為刮鬍刀產業的主流。這個勢力的重點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一項新屬性的潛在市場規模有多大,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
漢堡王想從麥當勞手中搶走「快」這個屬性,卻以失敗告終。那麼,漢堡王該怎麼做呢?可以運用完全相反的屬性嗎?可惜的是,在連鎖速食產業,以「慢」作為賣點絕對行不通(但漢堡王的「火烤」概念,的確也有「慢」的意涵)。
走進任何一家麥當勞,可以輕易發現麥當勞佔有的另一個屬性:兒童。麥當勞確實是小朋友最愛拉著爸媽去的地方,而且餐廳內設有兒童遊戲區,以兒童為目標客群的意圖非常明顯。漢堡王身為第二名,其實能善用目前情勢,參考百事可樂對抗老字號可口可樂的策略。如果麥當勞已搶佔小朋友的心,漢堡王不妨趁機將自己定位為「大朋友」的選擇,將所有不想被當成兒童的消費者一網打盡。這麼一來,所有十歲以上的消費者都是漢堡王的目標市場,算是很不錯的規模。
如果要讓這個策略奏效,漢堡王必須遵循本書的「犧牲法則」,將整個小朋友客群拱手讓給麥當勞。或許漢堡王得拆除店裡的兒童設施,但同時可以把「幼稚園」的標籤貼在麥當勞身上,作為一種行銷手段。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本書的「反向操作法則」。為了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漢堡王需要一個有力的字眼,例如「成熟」(grow up),成熟就是懂得品嘗漢堡王的火烤美味。
這項新策略想必會讓麥當勞的高層不知所措,這就是行銷計劃有效的好預兆。
第3部 放大「你No.1缺點」的手法
12. 坦誠法則──為何承認「我不太好」的缺點,反而強化賣點?
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承認自己的缺點,一家企業通常也不會隨便揭露自己的問題。多年來,我們不斷被灌輸正向思考的價值,太多書籍和文章一再鼓勵大眾「凡事往好處想」。
因此,如果我們告訴你,一個最有效打入消費者心中的方法,是先承認自己的缺點,再將其轉化為優點,你大概會覺得難以置信。
「安維斯只是租車業第二。」
「看到盛美家這麼俗氣的名字,就知道是好貨。」
「一九七○福斯車款,還會繼續醜下去。」
「Joy喜悅女香,全世界最貴的香水。」
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坦承自己的不足,反而成為行銷最佳利器?
「誠實」最大的優勢,是能夠讓人卸下心防。你對自己的批評,會立刻被認定為事實。相較之下,對自己的稱讚只會讓人半信半疑,在廣告中尤其如此。
當你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時,你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直到消費者相信與認同為止,對自己的批評卻不用任何證明。
看到「一九七○福斯車款,還會繼續醜下去」,消費者心裡會想:「這麼醜的車,一定很耐用。」
看到「Joy喜悅女香,全世界最貴的香水」,消費者會認為:「如果大家願意花三百七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一萬一千一百元)買一盎司(約三十毫升)的香水,這款香水一定驚為天人。」
另外,「看到盛美家這麼俗氣的名字,就知道是好貨。」許多公司,特別是家族企業,絕對不會嘲笑自家品牌的名稱,盛美家卻反其道而行,這也是他們成為果醬及果凍第一品牌的關鍵。
當品牌名字不好聽的時候,你有兩條路可以選:換個名字或乾脆自嘲,但絕對不能假裝沒有這回事。為什麼蓋林格(Gablinger’s)、葛蘭斯(Grolsch)、格雷斯蒂克(Gresedieck)這些啤酒品牌,今天已在市場上銷聲匿跡,部分原因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安維斯只是租車業第二」,若真是如此,為何還選擇安維斯?消費者相信安維斯一定有加倍努力的精神。安維斯是租車業第二的名聲,早就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假如消費者都已經知道了,為什麼安維斯還要特別強調?行銷的重點通常在於發掘再明顯不過的事實,並加以運用。消費者對某個品牌做出判斷之後,幾乎不會再改變,因此,你必須找出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概念和品牌形象,作為行銷主軸。然後,透過行銷計劃強化既有品牌形象、強迫消費者注意。安維斯第二的行銷手法,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正向思考的好處可說是被吹捧過了頭,在今日廣告資訊氾濫、各家廠商都說自己好的時代,消費者已對於企業大力推銷的商品產生戒心。沒有幾家公司會站出來,承認自家商品的問題。
某家公司在表達訴求時,如果以大方承認自己的缺點作為開場白,通常能讓消費者卸下心防。請想想看,當朋友滿面愁容來找你,向你訴說面臨的問題時,你是不是會非常認真的傾聽,希望能幫忙解決問題?相較之下,假如朋友劈頭就訴說自己的豐功偉業,你可能沒聽幾秒就興趣缺缺。
當消費者敞開心胸,就是你行銷產品優勢、宣傳賣點的時機。幾年前,Scope打入漱口水市場時,標榜「味道溫和」,藉此消遣李施德霖刺鼻的藥水味。
那麼,李施德霖該如何接招?當然不能用一句「李施德霖的味道沒那麼糟」來安撫消費者,因為這麼做反而會弄巧成拙,強化藥水味的負面形象。李施德霖的做法非常高明,發揮坦誠法則的精神加以回擊,強調:「李施德霖,讓你一天討厭兩次的味道。」
李施德霖不但承認自家漱口水的味道不好,還坦言消費者其實也很討厭,這就是所謂的誠實。如此一來,同時強化了李施德霖「有效殺菌」的賣點。消費者心想,如果味道像消毒水,殺菌效果一定非常好。李施德霖祭出「大方坦誠」的招數,安然度過危機。
再舉另一個例子,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承認旗下葡萄果仁牌(Grape-Nuts)早餐麥片是「吃習慣後才會喜歡」,還建議消費者「先試吃一個禮拜就好」。此言一出,銷售額成長了百分之二十三。
最後提醒:運用坦誠法則時務必謹慎,手法必須高明。首先,你承認的缺點必須是消費者一致認同的缺點,要能馬上讓顧客覺得心有戚戚焉。假如這項缺點無法立刻獲得認同,消費者很可能會感到困惑:「這是在幹嘛?」接下來,你必須很快的將焦點轉移到賣點上。坦誠的真正目的不是向大眾道歉,而是為自己製造機會、宣傳產品優點,成功讓消費者買單。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坦誠法則的精神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