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我的消費選擇
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經歷新冠疫情的衝擊、烏俄戰爭的動盪,以及極端氣候的出其不意,
你我該靜下來思索,地球上所有生物面臨的迫切危機並採取行動。
是時候,從緊握每個人手中每一分的消費力開始,
為滋養萬物生靈、孕育多樣生命的土地投下永續的一票。 

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執行副總 詹偉正

失去與土地連結的消費危機
我們餐桌上食物、禦寒的衣物,隨著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模式與全球化蓬勃發展後,幾乎是旅行數百甚至數千公里而來,雖然提供了更多樣的消費選擇,卻也加速了生態與環境破壞的速度,糧食的生產、商品的製造與運送,更加劇了地球的暖化效應。愈來愈便利、便宜的飲食生活,讓人們失去了跟土地之間的連結,不知道自己吃的肉是在何地如何飼養的,也不關心餐桌上的蔬菜是在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栽種出來的,更不會知道這些食物是消耗多少地球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後才送到你我家中的。
鄉村的地貌因企業發展之故,轉而使用在更能創造營利的經濟活動上,微型生產者無以為繼,農田、林地漸漸消失,也讓地方資源被掠奪、經濟被剝削,生態與地貌的多樣性不再,地貌變遷的速度超過你我的想像。

便宜消費背後的慘痛代價
你可曾思考過度便宜的消費,背後可能是世界某個角落的童工與婦女的血汗、被圈養在狹窄空間與慘無人道對待的動物、飽受化學藥劑傷害的土地所換來的,最後這些終將以其他的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因飲食西化、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以至於糧食自給率敬陪世界末座的台灣,是攸關國家生存安全的重要議題,更是身為消費者的全民要共同承擔的關鍵責任。

提出三大價值主張的「消費覺醒」倡議
台灣消費者保護運動發展迄今已超過四十餘年,過去有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商品檢測、知識傳達等努力,以及政府相關消保法規的保護之下,讓消費意識漸趨成熟,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之國際趨勢下,消費者更應該要化被動被保護的弱勢族群,積極轉變為主動握緊權力的強者。 二○二○年三月十五日,中衛發展中心以三十餘年的產企業發展經驗為基礎,與消基會連結消費意識自我覺醒的推力,共同提出「消費覺醒」倡議,以「BuyLocal」為題,舉辦為期三日的活動,同時邀集全台各地重視消費者權益、力挺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近百家「地方微品牌」,共聚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最符合消費覺醒BuyLocal倡議的三大價值主張的產品,展現他們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努力與用心。來強化台灣一級、二級、三級到六級產業的生產轉型,尤其是協助地方微型生產者與業者的生產轉型,以積極呼應SDGs第十二項指標的「責任消費與責任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故而共同提出三項永續新價值「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的消費覺醒倡議,希望串起責任消費與責任生產共同攜手的永續循環模式,並宣告未來將持續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以下三項這個倡議提出的價值主張,期盼邀請國人以更積極的行動,共同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一起用消費來創造更永續發展的未來。

價值一 環境友善
選擇種植、養殖、捕撈方式以及製造過程、包裝兼顧生態永續、減少食物浪費,重視動物福祉與生物多樣性的糧食、產品與服務。

價值二 公平正義
選擇重視農民與勞工權益、職場兩性平權,積極扶助弱勢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拒絕購買族群歧視、剝削生產者或生產鏈資訊不透明的糧食、產品與服務。

價值三 在地發展
選擇貢獻地方經濟與社區發展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支持維護城鄉地貌、傳統文化,使用在地原物料、在地製造的好糧食、產品。

把永續落實於日常消費的練習
  二○二二年三月國發會正式公布「二○五○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這無啻是宣告,除了產企業需要積極轉型之外,每一位國人都應思考生活中的轉型,善盡公民的責任,才能讓台灣未來更加永續。邀請你一起從這六項練習開始,用消費啟動淨零綠生活。
1.開啟理念消費的偵測雷達
將永續價值理念落實於消費上,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並不是件平常的事,所以必須刻意的練習才能養成習慣。愈來愈多的生產者或品牌,除了主動向外倡議和實踐環境友善和在地發展的理念,也開始進行低碳轉型的行動方案,只要你願意啟動理念消費的雷達,用心了解這些生產者,你將會發現你付出的每一分錢都對未來世界價值無限。

2.優先選擇在地和小型的業者
隨著消費趨勢的改變,多數大型賣場都會設置有機、產銷履歷等專區,欣見不少百貨公司還會定期舉辦小農市集,強調販售在地生產與友善環境的農產商品。若大家能優先向在地的、小型的業者採購,會讓消費留在地方,創造更多地方發展的效益,更重要的意義是在地消費更低碳永續。如果你花了1000元在苗栗卓也藍染買了一件衣服,卓也小屋再向三義的農民採買蔬食餐廳的食材,就能活絡區域經濟,藉以把人留在地方成為地方發展的活水;但若這1000元是花在國外快時尚品牌的商品,多數的金錢會回到品牌總公司,對平衡城鄉發展毫無幫助。
3.走入地方給予理念生產者更多支持
許多身處鄉間的微型生產者,通常規模小產量少,只做地產地銷的生意,若我們能多走一哩路,到現場感受他們的堅持,了解生產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同時直接以購買行動來支持他們,就能讓他們發展得更好。林務局即結合學研能量,推動林下經濟,希望能在平衡森林生態與地方生產的前提下,活化地方經濟,發展「森林蜂產品」、「金線連」及「段木香菇、木耳」等森林副產物。屏東的牡丹鄉,就藉由農業合作社串起產銷鏈結,集結農林個體戶所產出的林下經濟產品共同加工、並發展出品牌商品共同運銷,創造地方特色商品與價值。
4. 以訂閱方式長期支持理念生產者
購買具有理念價值的產品,不應是一時激情的衝動性購買,更應該是細水長流的支持。有穩定的支持和購買,這些堅持理念生產的地方微品牌才有信心招募更多的生產者加入行列,有了穩定的產量,他們便能進一步地購買設備、精進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在理念價值上有更深更廣的實踐。
5. 起身成為BuyLocal、BuySmall 的理念傳播者
好東西,不只是自己用,尤其是這些規模還不大的理念生產者,更需要仰賴你我將這些感動傳遞給更多人。也許從你午後那杯用鮮乳坊沖出來的拿鐵咖啡,就能和喚醒朋友用實際行動支持動物福祉的產品;或許是晚上帶去聚餐的一手啤酒頭精釀啤酒,每一口都是在支持台灣在地的美好農產。在網路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媒體,一起善用社群工具傳遞這些永續價值,共同為理念生產者們打氣。
6. 更審慎的做出你的消費選擇
消費覺醒倡議,要喚醒大家的不只是自身消費權,更重要的是透過購買有理念生產者的產品,一起為我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生活。因此,我們都應該審慎評估我們下的每一個購買決策,因土地資本有限,過多的消費會更加劇氣候危機問題。從國際大品牌已認真落實低碳生產、能源轉型等,如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家樂福等,也持續投入水資源、飢荒、貧窮等全球性的議題上,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相信在未來,這些價值理念都將成為生產者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期待更強而有力的消費者覺醒,讓更多人善用手中的消費的力,以BuyLocal、BuySmall,實際而直接的行動支持這些有理念的地方微品牌,攜手共創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選擇「地方微品牌」
成就永續未來

引言
選擇買下一支竹山地方產的竹牙刷、竹杯,
這個看似平常不過的購買決定,
有可能是決定地方竹工藝產業有無未來、
山林能否繼續繁盛美麗、永續固碳的關鍵,
一起用行動支持這些根植地方的「地方微品牌」,
也為自己生活的世界維持生物、產業、地貌多樣化的未來。


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生活產業部顧問 林國清 

  上班前快步走進超商,駐足商品琳琅滿目的貨架前,早晨的牛奶,你會選擇大型集乳品牌的鮮乳,還是乳源較為單一的地方品牌鮮乳;中午跟同事聚餐,你是否會選擇標榜產地食材直送的餐廳;下午有點餓的時候,你是否會選擇國產雜糧製成的豆漿或植物奶;晚上到超市採買晚餐食材時,會選擇小農蔬果、生態養殖海鮮肉品或平飼放牧雞蛋嗎?

選擇對自己好更與環境共好的生活與消費
  我們每天的生活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選擇,其中消費的選擇不但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品質、飲食的健康,甚至還會改變土地、生態與未來世界的樣貌。對你我來說,只是一個每天都要做的選擇,卻有可能改變動物與生產者的生存條件與命運。
  工業革命後工商業蓬勃發展,再加上各國競逐經濟成長的驅動下全球化快速進展,前幾日剛從南半球農場採收的櫻桃,數日後就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北歐外時尚品牌的當週新品,幾乎無時差出現在你我每日都會經過的櫥窗中吸引你的目光。但在追求新鮮、快速的同時,同樣生活在地球、享受美好生活的每個人,都需要為地球永續多想一點,購買蔬果食材時,了解產地資訊,多選用當季、當地的食材,若要選擇國際品牌的商品,也盡量選擇有在地生產的商品,以降低碳排量,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
  聯合國積極倡議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個面向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透過各界合作,共同建構社會進步、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全球永續新秩序。愈來愈多的國家、城市與企業積極響應,台灣也不例外。許多知名品牌與企業,更已逐漸落實在企業的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及行銷販售的經營模式上。如星巴克與國際環境保育組織共同擬定「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範」,以此規範作為咖啡採購的指導原則,且優先與對環境、社會和經濟負責任的方式進行咖啡的種植、加工和交易的供應商合作,並鼓勵各種規模大小的咖啡合作社、農場還有供應網路都能參與,藉此改善咖啡農的社會與經濟狀態、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對營業的當地社區投入正面的回饋。
  英國合作社集團,自設立開始即定位為道德零售商的角色,除了訴求公平誠信以對待消費者,且推動「責任零售」機制,目的就要讓消費者享受美味健康的食品,更要求自有品牌商品,均需符合動物福利、環境永續與公平貿易等進步指標。
國內近年來許多企業也主動呼應SDGs,吹起了減塑、低碳等綠色環保風。以減法保養為訴求的「綠藤生機」,草創階段即以「環保」跟「永續」為核心價值,並以追求永續的生活型態為目標。秉持著減少不必要的東西(Reduce)、選擇對環境比較好的成分和產品(Replace)及重新去想像自己跟產品與環境,甚至是重新想像自己和工作或員工和公司間的關係(Reimagine)的3R理念,從創業初期推出第一款產品—有機鮮活芽苗到近年家喻戶曉的奇蹟辣木油,從吃的、用的、進而拓展到塗抹在肌膚上的保養品,一步步實踐著環保永續的理念。
隱身在台北中山商圈錦州街巷弄中的「三時生活實驗室」,以低環境成本的消費時尚為訴求,主動尋覓元泰竹藝社的手繪竹杯、茶寶的台灣苦茶油等具地方特色的環保好物,結合無包裝商店、友善環境的低塑選物、咖啡店及展演空間提供消費者改變世界樣貌的綠色風格選物好店。此外,每月規畫分裝派對市集、海廢講座、玩具交換等交流活動,與具有同樣價值主張的夥伴們持續分享,讓環保實質的成為有價值的生活態度。


「地方微品牌」讓城鄉更均衡、城鄉更永續
  你可曾想過一個消費的小改變,就有可能讓山林、田野間自然起伏的地貌得以維持如記憶中的美好;讓即將消失的傳統工藝,成為活絡地方經濟的動力;讓小型家庭農場得以繼續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多樣性生產;讓森林下方的經濟活動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狀態下仍能帶給農民豐足的生活。當地方經濟自成生態系的時候,湧入城市生活不再只是不得不的選擇,更多人會願意選擇來到鄉間享受生活的美好與不亞於城市的便利生活。
  美國運通信用卡公司2010年開始推動Shop Small - Small Business Saturday,鼓勵會員向地方小型商店、餐廳消費就能獲得回饋金的方式,來扶助小型的個人、家庭商店,因為這些小商店不但為地方或社區創造就業機會與帶動經濟發展,更是維持地方生活便利性的關鍵存在。這個活動有效改變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後還串連多家非營利組織,說服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制定「感恩節後的周六」為Small Business Saturday,成功喚醒更多企業與社會大眾支持地方的意識,甚至連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也帶著女兒走進地方小書店親身響應這項行動,如今這項行動也擴及至英國等地持續發揮影響力。
  你我都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都應為了永續發展的未來盡心力,尤其是對於我們摯愛的這片土地──台灣,選擇更願意為環境友善、公平正義與地方發展努力的生產者提供的糧食、產品與服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現在就從日常消費開始,選擇「地方微品牌」,支持台灣的永續發展。
成為雖微小卻偉大的存在
每個生物之於自然,都是雖微小卻偉大的存在,
地方微品牌之於產業、社會與經濟,亦然;
這些根植地方、富有理念的微品牌,
只要落實品牌的永續價值,持續向外傳遞,
就能突破規模大小的框架,
展現撼動土地、生態與經濟正向改變的大影響力。

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太美麗,卻也傷痕累累,如何脫離人類世的宿命,是你我責無旁貸的重中之重。雖然只是一個看似小到不能再小,無意識到如同吃飯喝水般的日常舉動,都有可能是改變未來的一顆巨石。
欣見一群人,無畏世代的洪流,願意堅持貫徹意志,做出看似渺小卻可能偉大的決定與行動,且如同滾雪球般,開始推動環境、社會、經濟,甚至是人們價值觀的改變。
這些地方微品牌,他們不以規模小而限縮步伐,做出讓巨人也難以望其項背的作為;他們在地方站穩腳步,向外連結,擴散合作的綜效;他們不斷以產品、服務、社會行動為載體,傳遞品牌與世界共好的價值。
也許,他們的營收遠不及跨國企業品牌的數字,但若將他們對於生態、社會與永續發展帶來的影響力換算成金額,卻早已超過這些報表上的數字。然而要讓他們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權是握在你我手裡,我們都需要為花園中的一草一木澆灌水分,他們才會為你盛開美麗的花朵與展開蒼鬱的樹蔭。
相信「地方微品牌」,將成為讓產業百花齊放、讓台灣持續永續美麗的關鍵力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