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過程即商品」的時代
如今,只憑製造「好產品」,已經無法保證銷售是否可以成功。
在網路普及之後,產品資訊得以快速傳播,並容易被複製,導致各種產品和服務變得大同小異,難以區分。人們在購買電視或冰箱時,無論是選擇夏普(Sharp)或東芝(Toshiba)等知名品牌,所帶來的體驗實際上相差不大。
人們會漸漸發現,市場上有各式各樣帶來便利且低廉的產品和服務,就算有新產品推出,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讓人滿懷期待與興奮。
即使某個地方開發出新技術,新興國家的後起之秀也很快會崛起,讓市場陷入激烈的削價競爭。
對個人創作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挑戰。由於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輕易模仿,每當YouTube或Instagram一有流行的風格,相似的內容便一窩蜂出籠。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現代社會非常競爭,想在眾多人和產品中,只靠完美的作品要脫穎而出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個即使再優秀人事物也容易被埋沒的時代,一種嶄新的獲利模式誕生了,那就是販售自己的過程,稱為「過程商機」(Process Economy,或過程經濟),因為過程不可複製。
堅持自己的追求、克服各種障礙,最終創造出成品的過程,只能在那一刻親身經歷。為了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創造自己想創造的東西,過程商機將成為強大的武器。
「過程商機」不是我想出來的概念,而是由「00:00 Studio」(零時工作室)創辦人古川健介首次提出,並具體說明,他專門直播創作者的創作過程。
「過程商機」這個詞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會覺得深澀或難以理解。
然而,現在閱讀這本書的你,生活中肯定融入「過程商機」的應用。過程經濟的概念跟每個人的未來息息相關,不只適用於特定族群。首先,讓我們參考古川健介最初發表有關「過程商機」的文章,接下來將逐一解說。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理解「過程商機」的概念,我們先從相反的概念開始思考,暫時稱為「產出商機」(Output Economy,或產出經濟)。
「產出商機」是指「過程不收費,產出後收費」的概念。例如:
創作音樂過程中無法收費,完成音樂作品後,才進行販售
製作電影過程中無法收費,拍完電影後,才開始賺錢
烹飪過程中無法收費,做好料理後,才開始銷售
銷售方法可以直接向消費者收費,也可以透過電視廣告等方式收費,無論哪一種,都屬於「產出商機」。
事實上,這就是普羅大眾熟悉且非常普遍的商業模式。
在「產出商機」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產品的品質、價格和行銷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生產優質的產品,提供合理的價格,透過合適的方式推廣和傳播,讓大家知道產品的存在,再賣到消費者手上。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廠商都想盡辦法生產高品質、價格實惠的商品,藉由廣告和口碑等方式打響知名度,在市場上流通,讓消費者可以輕鬆買到。
然而,隨著各方面的提升,產品差距變得越來越小,這就是當前的現狀。像是20年前的餐飲業,品質參差不齊,有很多不好吃的餐廳。
因此,人們通常會選擇去口碑比較好的連鎖餐廳用餐。但現在,無論你走進哪家餐廳,幾乎很少踩雷。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拜網路發達之賜,餐廳經營方法、料理製作技巧等資訊在網路上流傳,有助於提升餐廳水準的資訊變得容易取得,自然帶動了餐廳的整體素質。
溜溜球世界冠軍布萊克(BLACK)是我的好友,他說:「自從YouTube普及以來,全球小孩玩溜溜球的技巧,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成長。」在此之前,要學習溜溜球,相關知識只會局限在特定的社群,因此無法有效提升程度。但隨著YouTube的出現,世界級技術變得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觀看,一下子擴大了學習者的視野,溜溜球的技巧也得以流傳。
這種狀況也出現在音樂領域,即使是業餘作品,也有不少作品展現出相當高的水準。在Twitter上,業餘漫畫家的畫功也非常出色。這些現象顯示,產出的品質不斷提升。
另一個原因是,口耳相傳的速度變得更快。
以餐飲業為例,消費者能透過美食評論網,迅速找出評價差的餐廳,避免光顧,使這些餐廳很快被市場淘汰。這種情況在其他產業也看得到,例如服務或品質差的評價很容易擴散,就算行銷或物流再強,一旦產品不夠好自然就被淘汰,我想這樣的例子相當普遍。
這兩大因素使得大部分領域的產出品質都在提升,換句話說,要實現差異化變得非常困難。因此,若只想靠品質取勝,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產品差異不大,相對來說,在市場宣傳、物流和打造品牌等方面需要花費更大成本,加劇市場不平等發展,優勝劣汰,即使產品再好,也可能無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此外,消費者也開始認為,「幾乎所有產品的品質都不錯,所以不必太挑剔。」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過程變得相對重要。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考慮產品過程呢?我認為,當「產出商機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商品的差異化就只剩下過程了」。舉例來說,翻開流行雜誌,現在主流趨勢之一是永續話題。消費者關注那些有地球環保概念且生產過程謹慎的產品。越來越多人避免購買雇用廉價勞工、開發中國家剝削勞工的產品或造成環境汙染的服飾。
現在,無論是快時尚或知名品牌,服裝品質變得越來越好,所以對於不太講究品質的人來說,兩者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即使詢問時裝專家的看法,他們也會說:「優衣庫(Uniqlo)3,990日元的牛仔褲和Levi’s超過1萬日元的牛仔褲相比,品質沒有太大的差別。」
因此,服裝製作的過程或過程中的故事變得相對重要。由於產出的產品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失,如果想要創造商品的價值,那麼就必須重視過程。如果過程有了價值,過程本身不就可以創造商機嗎?於是,這種商業模式開始發展。
舉例來說,如果是一位漫畫家,比起販售漫畫,不如採用「現場直播漫畫家做畫的過程,讓觀眾打賞」的模式。
其實,這種做法一直以來都有,像是很久以前有類似的選秀節目《五花八門淺草橋》(ASAYAN),現在最熱門就是日韓選秀節目《Nizi Project》,還有紀錄片或電影花絮也算是把過程產品化的形式。所謂「過程商機」,就是這類的經濟模式會更盛行。
像是《五花八門淺草橋》或《Nizi Project》的節目,具有「把紀錄片節目化」的性質,也就是「包裝過程後產出」。
我認為,隨著網路和社群平台的普及,「單純展示製作過程的行為」,都可能創造商機。為什麼我會這麼說,那是因為「互動交流,是最強而有力的內容」。
日本影像創作者高城剛曾說:「對女高中生而言,最難以抗拒的就是來自男友的訊息。」當時電子郵件剛開始普及,我認為這句話一針見血,因為人與人之間交流,非常具有價值。
日本網路公司DeNA旗下的Pococha或SHOWROOM等影音直播平台,就是一種過程商機。鏡頭的另一側有人在,並且即時與觀眾互動,這樣的過程非常具有價值。DeNA期待Pococha的營收能和遊戲業務旗鼓相當,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採取直播的方式,公開整個過程,就會給網友一種與直播主有所連結的感覺,發表評論時直播主能立即給予回饋的話,收看的粉絲肯定會相當開心。
過程商機的三大優勢
若要說過程經濟有什麼優勢,最主要有以下三點:
產品完成之前,就能賺錢
比方說,花了一年時間投入商品製作的創作者,一整年沒有收入,這樣的情況很可能發生。對還沒什麼知名度的創作者而言,生活會非常辛苦。
製作出來的商品,究竟能不能獲利還是未知數。雖說商品是花了一年的時間製作,卻有可能無法回本。如果在製作過程中就能收費,當創作者計畫花一年的時間進行大挑戰,這時若有人願意支持他,多少會讓創作者的生活比較穩定。
前述最成功的案例,要算是日本搞笑團體King Kong的成員西野亮廣。他的線上沙龍(Online Salon)有7萬名會員,每個月的會費約1,000日元。估計一年就能收到約8億日元的會費,他就能把這筆錢用在從事創作的相關活動中。
例如,西野花了5,000萬日元購買土地建造美術館、拍攝MV⋯⋯過去,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嘗試的挑戰,現在都能辦到了。
創作過程受到奧援,得以進行各種挑戰,朝大目標前進。與其為了生活從事沒有特色的工作,不如進行一些眾人沒有見過、具有創意的挑戰,並從中孕育出有趣的作品。可以排解寂寞
從事創作工作的人,大多都是一個人工作,自然會感到孤獨。漫畫家、插畫家等職業尤其如此。因此,肯定多少都會想和其他人有些聯繫。
創作者公開創作的過程或是在工作中進行直播,可以讓網友觀看自己工作的模樣或收到大家的評論,這樣的連結多少可以排解創作者的孤獨感。
增加長期支持自己的粉絲
如果最後產出的成品都差不多,那麼更容易讓民眾產生情感寄託的產品會是最後的贏家。因此,如果想要製作某項作品,願意幫創作者分享相關資訊讓更多人知道的話,作品被購買的機率自然就增加。
網友從製作的過程得知商品的相關資訊,不會只是單純消費或忘記產品,說不定還有可能成為長期支持創作者的粉絲。
這也是為什麼CAMPFIRE等群眾募資平台會受到關注,因為能夠建立重要的合夥關係。
讀到這裡,我想從來沒有聽過「過程商機」這個概念的讀者,已經察覺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環節,其實也跟過程商機有關。
或許是透過群眾集資平台支持某人的創作過程,或者是自己本身也有在社群平台分享產品的開發過程,客戶和粉絲人數因此而變多。
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無視「過程商機」,只靠產出商機就能生活。大多數的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會自然而然把「過程商機」融入其中。
儘管如此,每當提到「過程商機」的話題時,還是有人會皺著眉頭說:「這是什麼旁門左道。」
的確,若是從過往的銷售方式來看,利用過程賺錢,或是在上市前公開商品的製作過程,藉此製造話題,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不是正途。所謂的買賣,是要先默默努力,等到做出滿意的成果後,才公開推出,有這種價值觀的人應該不少見。
然而,未來有許多商業形式,透過收費或分享過程本身,建立初期的粉絲並擴大忠實的社群,這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資訊和內容呈現爆炸性成長。不光是名人或網紅,任何人都可以推銷自己的工作、服務或產品。在億萬的網路人口裡,如果只告訴大家「我做了某項產品」是不夠的,很容易被淹沒在眾多的資訊中。
再次強調,現在是個人和商品都會被埋沒的時代。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透過與他人共享過程,只要能擁有熱情的粉絲,就算人數不多,也能成為自己脫穎而出的最大武器。
我長期關注網路的發展和未來的趨勢,我將在本書中,把谷川健介提出「過程商機」的嶄新概念延伸發展,探討各個層面,並且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說明,希望這樣的做法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大多數的人就算知道過程商機很重要,卻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
要讓過程具有價值,創作者必須帶入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麼做(Why),這一點非常重要。
還有,創作者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將網友視為粉絲,讓他們成為第二創作者,提升量能是必要的。
只要粉絲組成一個社群,每位粉絲所孕育出的新故事,將更有助於提升社群的量能,吸引更多新夥伴加入。如此一來,就會有許多的故事誕生,然後又吸引更多的新夥伴加入⋯⋯這樣的架構會累積價值,逐漸拉大和其他企業或服務的差異。
投資語音社群Clubhouse的創投公司安德里森.霍羅威茨(Andreessen Horowitz)曾發表過這麼一句話:「Community takes all.」(控制社群者全拿。)
在「過程商機」之前的時代,則會說:「Winner takes all.」(贏家全拿。)
被稱為是贏家吸引使用者,使用者吸引商業夥伴,商業夥伴又吸引使用者,做為贏家的先驅者獲得利益,這樣的循環是過往的獲利模式。
換句話說,先驅者要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掌握利益,決定商業的趨勢。但在過程經濟的時代,網友社群化並吸引新的網友加入,這樣的循環才是最重要的。
對孕育出新服務的企業家或是挑戰新型態創意的創作家來說,理解過程經濟的脈絡至關重要。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就算有了完美的想法和點子,在化為產品變現之前,很多人就已經耗盡全力。
另外,當現有的商業模式出現了瓶頸,或是和同業之間陷入了無利可圖的削價競爭,對這樣的企業或是個人而言,過程經濟應該是一種嶄新的獲利模式。
與商品本身價值無關的宣傳活動、無論怎麼賣都無法獲得合理收益的削價大戰,為了不被捲入這些紛爭之中,應該要藉由分享過程建立一群真正的粉絲。
本書也將會預想過程商機的未來樣貌。當過程商機的想法或價值觀開始生根發芽,企業、社會或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不是從目標往回倒數再快速往前的生活方式,而是每天都能滿懷喜悅向前邁開步伐,順從自己每個瞬間的想法,有應對彈性。
在驟變的時代裡,或許這樣的做法比較符合時代趨勢。
本書的內容,納入了包括古今東西及日本尚未翻譯的相關理論,在書本進行校對階段時,我收到來自兩個人看完此書的感想。首先是前文提及的西野亮廣,他以「超級空中戰」來形容;作家山口周則表示:「作者的洞察能力讓我讚嘆不已,這將促使許多組織與人才的根本性思考和行動模式產生改變。」
文章裡,有很多外來語和英文,希望這些文字就像組合樂高積木一樣,經由組裝變成各位的武器,就算有看不懂的外來語和英文也不要停下來,繼續往下閱讀,請試著享受從未知裡看到未來的這個過程。
如果讀者能藉由本書,接收到新的資訊,還可以正向思考,這是我最大的榮幸。
如今,只憑製造「好產品」,已經無法保證銷售是否可以成功。
在網路普及之後,產品資訊得以快速傳播,並容易被複製,導致各種產品和服務變得大同小異,難以區分。人們在購買電視或冰箱時,無論是選擇夏普(Sharp)或東芝(Toshiba)等知名品牌,所帶來的體驗實際上相差不大。
人們會漸漸發現,市場上有各式各樣帶來便利且低廉的產品和服務,就算有新產品推出,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讓人滿懷期待與興奮。
即使某個地方開發出新技術,新興國家的後起之秀也很快會崛起,讓市場陷入激烈的削價競爭。
對個人創作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挑戰。由於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輕易模仿,每當YouTube或Instagram一有流行的風格,相似的內容便一窩蜂出籠。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現代社會非常競爭,想在眾多人和產品中,只靠完美的作品要脫穎而出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個即使再優秀人事物也容易被埋沒的時代,一種嶄新的獲利模式誕生了,那就是販售自己的過程,稱為「過程商機」(Process Economy,或過程經濟),因為過程不可複製。
堅持自己的追求、克服各種障礙,最終創造出成品的過程,只能在那一刻親身經歷。為了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創造自己想創造的東西,過程商機將成為強大的武器。
「過程商機」不是我想出來的概念,而是由「00:00 Studio」(零時工作室)創辦人古川健介首次提出,並具體說明,他專門直播創作者的創作過程。
「過程商機」這個詞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會覺得深澀或難以理解。
然而,現在閱讀這本書的你,生活中肯定融入「過程商機」的應用。過程經濟的概念跟每個人的未來息息相關,不只適用於特定族群。首先,讓我們參考古川健介最初發表有關「過程商機」的文章,接下來將逐一解說。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理解「過程商機」的概念,我們先從相反的概念開始思考,暫時稱為「產出商機」(Output Economy,或產出經濟)。
「產出商機」是指「過程不收費,產出後收費」的概念。例如:
創作音樂過程中無法收費,完成音樂作品後,才進行販售
製作電影過程中無法收費,拍完電影後,才開始賺錢
烹飪過程中無法收費,做好料理後,才開始銷售
銷售方法可以直接向消費者收費,也可以透過電視廣告等方式收費,無論哪一種,都屬於「產出商機」。
事實上,這就是普羅大眾熟悉且非常普遍的商業模式。
在「產出商機」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產品的品質、價格和行銷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生產優質的產品,提供合理的價格,透過合適的方式推廣和傳播,讓大家知道產品的存在,再賣到消費者手上。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廠商都想盡辦法生產高品質、價格實惠的商品,藉由廣告和口碑等方式打響知名度,在市場上流通,讓消費者可以輕鬆買到。
然而,隨著各方面的提升,產品差距變得越來越小,這就是當前的現狀。像是20年前的餐飲業,品質參差不齊,有很多不好吃的餐廳。
因此,人們通常會選擇去口碑比較好的連鎖餐廳用餐。但現在,無論你走進哪家餐廳,幾乎很少踩雷。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拜網路發達之賜,餐廳經營方法、料理製作技巧等資訊在網路上流傳,有助於提升餐廳水準的資訊變得容易取得,自然帶動了餐廳的整體素質。
溜溜球世界冠軍布萊克(BLACK)是我的好友,他說:「自從YouTube普及以來,全球小孩玩溜溜球的技巧,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成長。」在此之前,要學習溜溜球,相關知識只會局限在特定的社群,因此無法有效提升程度。但隨著YouTube的出現,世界級技術變得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觀看,一下子擴大了學習者的視野,溜溜球的技巧也得以流傳。
這種狀況也出現在音樂領域,即使是業餘作品,也有不少作品展現出相當高的水準。在Twitter上,業餘漫畫家的畫功也非常出色。這些現象顯示,產出的品質不斷提升。
另一個原因是,口耳相傳的速度變得更快。
以餐飲業為例,消費者能透過美食評論網,迅速找出評價差的餐廳,避免光顧,使這些餐廳很快被市場淘汰。這種情況在其他產業也看得到,例如服務或品質差的評價很容易擴散,就算行銷或物流再強,一旦產品不夠好自然就被淘汰,我想這樣的例子相當普遍。
這兩大因素使得大部分領域的產出品質都在提升,換句話說,要實現差異化變得非常困難。因此,若只想靠品質取勝,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產品差異不大,相對來說,在市場宣傳、物流和打造品牌等方面需要花費更大成本,加劇市場不平等發展,優勝劣汰,即使產品再好,也可能無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此外,消費者也開始認為,「幾乎所有產品的品質都不錯,所以不必太挑剔。」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過程變得相對重要。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考慮產品過程呢?我認為,當「產出商機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商品的差異化就只剩下過程了」。舉例來說,翻開流行雜誌,現在主流趨勢之一是永續話題。消費者關注那些有地球環保概念且生產過程謹慎的產品。越來越多人避免購買雇用廉價勞工、開發中國家剝削勞工的產品或造成環境汙染的服飾。
現在,無論是快時尚或知名品牌,服裝品質變得越來越好,所以對於不太講究品質的人來說,兩者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即使詢問時裝專家的看法,他們也會說:「優衣庫(Uniqlo)3,990日元的牛仔褲和Levi’s超過1萬日元的牛仔褲相比,品質沒有太大的差別。」
因此,服裝製作的過程或過程中的故事變得相對重要。由於產出的產品之間的差異逐漸消失,如果想要創造商品的價值,那麼就必須重視過程。如果過程有了價值,過程本身不就可以創造商機嗎?於是,這種商業模式開始發展。
舉例來說,如果是一位漫畫家,比起販售漫畫,不如採用「現場直播漫畫家做畫的過程,讓觀眾打賞」的模式。
其實,這種做法一直以來都有,像是很久以前有類似的選秀節目《五花八門淺草橋》(ASAYAN),現在最熱門就是日韓選秀節目《Nizi Project》,還有紀錄片或電影花絮也算是把過程產品化的形式。所謂「過程商機」,就是這類的經濟模式會更盛行。
像是《五花八門淺草橋》或《Nizi Project》的節目,具有「把紀錄片節目化」的性質,也就是「包裝過程後產出」。
我認為,隨著網路和社群平台的普及,「單純展示製作過程的行為」,都可能創造商機。為什麼我會這麼說,那是因為「互動交流,是最強而有力的內容」。
日本影像創作者高城剛曾說:「對女高中生而言,最難以抗拒的就是來自男友的訊息。」當時電子郵件剛開始普及,我認為這句話一針見血,因為人與人之間交流,非常具有價值。
日本網路公司DeNA旗下的Pococha或SHOWROOM等影音直播平台,就是一種過程商機。鏡頭的另一側有人在,並且即時與觀眾互動,這樣的過程非常具有價值。DeNA期待Pococha的營收能和遊戲業務旗鼓相當,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採取直播的方式,公開整個過程,就會給網友一種與直播主有所連結的感覺,發表評論時直播主能立即給予回饋的話,收看的粉絲肯定會相當開心。
過程商機的三大優勢
若要說過程經濟有什麼優勢,最主要有以下三點:
產品完成之前,就能賺錢
比方說,花了一年時間投入商品製作的創作者,一整年沒有收入,這樣的情況很可能發生。對還沒什麼知名度的創作者而言,生活會非常辛苦。
製作出來的商品,究竟能不能獲利還是未知數。雖說商品是花了一年的時間製作,卻有可能無法回本。如果在製作過程中就能收費,當創作者計畫花一年的時間進行大挑戰,這時若有人願意支持他,多少會讓創作者的生活比較穩定。
前述最成功的案例,要算是日本搞笑團體King Kong的成員西野亮廣。他的線上沙龍(Online Salon)有7萬名會員,每個月的會費約1,000日元。估計一年就能收到約8億日元的會費,他就能把這筆錢用在從事創作的相關活動中。
例如,西野花了5,000萬日元購買土地建造美術館、拍攝MV⋯⋯過去,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嘗試的挑戰,現在都能辦到了。
創作過程受到奧援,得以進行各種挑戰,朝大目標前進。與其為了生活從事沒有特色的工作,不如進行一些眾人沒有見過、具有創意的挑戰,並從中孕育出有趣的作品。可以排解寂寞
從事創作工作的人,大多都是一個人工作,自然會感到孤獨。漫畫家、插畫家等職業尤其如此。因此,肯定多少都會想和其他人有些聯繫。
創作者公開創作的過程或是在工作中進行直播,可以讓網友觀看自己工作的模樣或收到大家的評論,這樣的連結多少可以排解創作者的孤獨感。
增加長期支持自己的粉絲
如果最後產出的成品都差不多,那麼更容易讓民眾產生情感寄託的產品會是最後的贏家。因此,如果想要製作某項作品,願意幫創作者分享相關資訊讓更多人知道的話,作品被購買的機率自然就增加。
網友從製作的過程得知商品的相關資訊,不會只是單純消費或忘記產品,說不定還有可能成為長期支持創作者的粉絲。
這也是為什麼CAMPFIRE等群眾募資平台會受到關注,因為能夠建立重要的合夥關係。
讀到這裡,我想從來沒有聽過「過程商機」這個概念的讀者,已經察覺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環節,其實也跟過程商機有關。
或許是透過群眾集資平台支持某人的創作過程,或者是自己本身也有在社群平台分享產品的開發過程,客戶和粉絲人數因此而變多。
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無視「過程商機」,只靠產出商機就能生活。大多數的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會自然而然把「過程商機」融入其中。
儘管如此,每當提到「過程商機」的話題時,還是有人會皺著眉頭說:「這是什麼旁門左道。」
的確,若是從過往的銷售方式來看,利用過程賺錢,或是在上市前公開商品的製作過程,藉此製造話題,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不是正途。所謂的買賣,是要先默默努力,等到做出滿意的成果後,才公開推出,有這種價值觀的人應該不少見。
然而,未來有許多商業形式,透過收費或分享過程本身,建立初期的粉絲並擴大忠實的社群,這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資訊和內容呈現爆炸性成長。不光是名人或網紅,任何人都可以推銷自己的工作、服務或產品。在億萬的網路人口裡,如果只告訴大家「我做了某項產品」是不夠的,很容易被淹沒在眾多的資訊中。
再次強調,現在是個人和商品都會被埋沒的時代。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透過與他人共享過程,只要能擁有熱情的粉絲,就算人數不多,也能成為自己脫穎而出的最大武器。
我長期關注網路的發展和未來的趨勢,我將在本書中,把谷川健介提出「過程商機」的嶄新概念延伸發展,探討各個層面,並且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加以說明,希望這樣的做法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大多數的人就算知道過程商機很重要,卻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
要讓過程具有價值,創作者必須帶入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麼做(Why),這一點非常重要。
還有,創作者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將網友視為粉絲,讓他們成為第二創作者,提升量能是必要的。
只要粉絲組成一個社群,每位粉絲所孕育出的新故事,將更有助於提升社群的量能,吸引更多新夥伴加入。如此一來,就會有許多的故事誕生,然後又吸引更多的新夥伴加入⋯⋯這樣的架構會累積價值,逐漸拉大和其他企業或服務的差異。
投資語音社群Clubhouse的創投公司安德里森.霍羅威茨(Andreessen Horowitz)曾發表過這麼一句話:「Community takes all.」(控制社群者全拿。)
在「過程商機」之前的時代,則會說:「Winner takes all.」(贏家全拿。)
被稱為是贏家吸引使用者,使用者吸引商業夥伴,商業夥伴又吸引使用者,做為贏家的先驅者獲得利益,這樣的循環是過往的獲利模式。
換句話說,先驅者要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掌握利益,決定商業的趨勢。但在過程經濟的時代,網友社群化並吸引新的網友加入,這樣的循環才是最重要的。
對孕育出新服務的企業家或是挑戰新型態創意的創作家來說,理解過程經濟的脈絡至關重要。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就算有了完美的想法和點子,在化為產品變現之前,很多人就已經耗盡全力。
另外,當現有的商業模式出現了瓶頸,或是和同業之間陷入了無利可圖的削價競爭,對這樣的企業或是個人而言,過程經濟應該是一種嶄新的獲利模式。
與商品本身價值無關的宣傳活動、無論怎麼賣都無法獲得合理收益的削價大戰,為了不被捲入這些紛爭之中,應該要藉由分享過程建立一群真正的粉絲。
本書也將會預想過程商機的未來樣貌。當過程商機的想法或價值觀開始生根發芽,企業、社會或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不是從目標往回倒數再快速往前的生活方式,而是每天都能滿懷喜悅向前邁開步伐,順從自己每個瞬間的想法,有應對彈性。
在驟變的時代裡,或許這樣的做法比較符合時代趨勢。
本書的內容,納入了包括古今東西及日本尚未翻譯的相關理論,在書本進行校對階段時,我收到來自兩個人看完此書的感想。首先是前文提及的西野亮廣,他以「超級空中戰」來形容;作家山口周則表示:「作者的洞察能力讓我讚嘆不已,這將促使許多組織與人才的根本性思考和行動模式產生改變。」
文章裡,有很多外來語和英文,希望這些文字就像組合樂高積木一樣,經由組裝變成各位的武器,就算有看不懂的外來語和英文也不要停下來,繼續往下閱讀,請試著享受從未知裡看到未來的這個過程。
如果讀者能藉由本書,接收到新的資訊,還可以正向思考,這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