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一〕
成為網紅的關鍵,在於化「短暫注意」為「持續關注」
如果公司能夠將跟風的人變成回頭客,銷售額就會迅速上升。然而,例如Instagram上爆紅的鬆餅店,因為大排長龍而使老顧客離開,於是在話題過後不得不關門大吉,這種狀況並非行銷活動所願。
那麼,要如何才能讓注意力從「轉瞬即逝」轉換為「持續關注」呢?這正是成為真正的網紅(也就是「柱」)的關鍵。不管是個人或企業,擁有持續的影響力,在各方面都能更加順利。持續性的影響力,就像不用支付名為「廣告費」的罰金也能拓展公司業務的武器。
活躍多年的偉大網紅都有另一張面孔。他們都以創作者的身分,不斷創造關注度。我認為現代的創作者,就像為了提高自己的存在感,而在社群媒體上聚集人群注意力的人。
這本書就是要分析,如何透過「成為創作者」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將隨之而來的機會盡可能放大。
名為「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的潮流,與影片的出現有極大關聯。部落客時代及 YouTuber 時代的區別,正是因為有「影片」的差異。在「文章」時代,網路類工作不曾在小學生的夢想職業中名列前茅。而現在,YouTuber、實況主、TikToker 卻成為他們憧憬的工作。新時代的大門前方,等著的就是這些創作者的黃金時代。
這可不是與你無關的事情。人們的注意力,如今已經從電視節目或報紙這類傳統媒體,轉移到手機畫面上。大家每天早上起床或睡前最後一刻看到的,應該都是社群媒體的時間軸。除了行銷人員以外,所有的商務人士和品牌,將來都必須成為創作者。
雖然只要付錢就能買到觸及,但卻無法取得關注。而那些藉由影片獲得關注的人,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的主角。
我要交給你的,就是隨著影片出現的新時代指南針。讓我們朝著「圖像」和「影片」的差異前進,現在就出發前往「短影音」支配的新世界吧!
〔試閱二〕
「登上推薦頁面」,才是成功的短影音
TikTok影片的播放次數很容易增加,因此經常被視為影片的KPI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以下稱 KPI)。
然而,在 TikTok等主流社群媒體上,擁有超過二六○萬總追蹤者人數(二○二三年二月時)的頂尖創作者修一朗先生,則表示:「我只將觀看時長當作影片的KPI。」也就是說,他只看有多少用戶願意違反 TikTok 的運作定律,停下不斷上滑的手指。「這可是相當強烈的情緒反應呢!」他在我主持的廣播節目上擔任來賓時這麼說,讓我印象深刻。
修一朗先生重視的 ,是用戶「是否觀看超過三十秒」。觀看時長超過三十秒的影片,就很容易獲得按讚和留言。因此他專注於觀看時間,持續累積參與度,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TikTok創作者。
這個故事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啟示:在社群媒體上,成功的影片和失敗影片的判斷標準,不再像過去一樣固定。
畢竟,如今我們可以從多元的內容中自由選擇,而你喜歡的東西或許是別人討厭的,反之亦然。也就是說,用固定指標判斷內容好壞,變得愈來愈困難。
正因如此,短影音的優劣不該用定量指標決定,而應該使用定性指標。透過獲取觀眾參 與度,「被系統推薦而出現在陌生人的時間軸上」,才是成功的短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