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超圖解數位行銷(2版)

79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Unit 3-1 社群的定義及社群平臺比較分析

一、社群是什麼
  (一)從早期的BBS、部落格,到現今流行的Facebook、Instagram、LINE……等,這些社群已然成為大家創作、分享及互動的網路平臺,各逐漸成為另一種熱門的網路趨勢。
  (二)所謂的社群,就是:「網路社群是社會的集合體,當足夠數量的群眾在網路上進行了足夠的討論,並付出足夠情感,形成與發展人際關係的網路社會,則虛擬社群因而形成。
  (三)簡單來說,一群具有相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像是Facebook、Instagram、LINE、Twitter、YouTube……等有人群聚的平臺,都可稱之為「社群」。
  (四)社群的本質是人,而Facebook、Instagram、LINE……這些媒體都只是經營社群的工具。

二、三大社群平臺的比較
  根據台灣網路報告目前國內社群平臺使用率最高的是三大平臺,即Facebook、Instagram、LINE,再加上YouTube等四者。

三、五種社群平臺比較分析
  一般來說,經營社群媒體時,都會先主力經營一個社群平臺,穩定後再延伸到其他社群媒體,建議根據主要消費族群的時候習慣來選擇主力平臺,可以預期得到更好成果,以下介紹五個常見的社群平臺,作為挑選時的參考。

四、實務上,社群網站的兩大類型
  目前社群網站的經營型態,可分為提供部落格、相簿、交友等綜合型服務的「一般社群網站」,以及基於特定興趣與嗜好,發展而成的「利基型社網站」。前者如Myspace、Facebook及IG,後者如國內最大美容討論社群Fashion Guide、3C討論社群mobile01及Dcard等。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根據個人喜好,加入各種社群,在這一片「專屬」的園地,和其他網友分享、討論生活。

Unit 3-2 社群行銷的定義及優點

一、社群行銷的定義
  (一)定義1:
   1. 根據臺灣網路報告,國內12歲以上上網人數多達1,900萬人之多,整體上網率高達85%。
   2. 所謂「社群行銷」,就是在聚集群眾的網路平臺上,經營網路服務或行銷產品的過程。有別於電視臺廣告、大型看板、DM、報紙廣告、公車廣告……等傳統行銷的範疇,而透過Facebook、YouTube、Instagram、LINE…等社群媒體的傳播途徑,網路社群行銷的型態,不僅多樣、創新、效率高、曝光時間長,更可以將行銷能量發揮到最大效益。
  (二)定義2:
  根據社群行銷專家孫傳雄 (2009) 的定義,如下:
   1. 個人或群體透過群聚網友的網路服務,來與目標顧客群創造長期溝通管道的社會化過程。
   2. 從早期大禮堂群聚的如BBS、論壇,漸漸地趨近於個人化專屬空間(如部落格以及Facebook及IG)。
   3. 而個人或群體(當然包括企業)可以運用這樣子的網路服務,來與目標顧客群來往、溝通與認識彼此。
  所謂社群行銷,最正確的比喻,就是「選舉時各政黨選樁腳→挑選議題開說明會與造勢會→博感情→催票。」
  (三)定義3:行銷學之父──科特勒
  當企業不再只靠產品的功能面來吸引消費者時,唯一能吸引消費者的方法,就是與他們的心靈產生共鳴,用企業的理念與使命,讓消費覺得欽佩和感動;再透過言行一致的實踐,讓消費者感受到真實與信任,進而成為企業的粉絲。這就是所謂的「行銷3.0」。
   1. 攻占消費者的心,是最有力的行銷:消費者接收產品資訊的方式,已經從過往「廠商→消費者」的單向垂直傳播,轉變為「消費者←→消費者」的横向網狀連繫。而當廠商再也無法單憑廣告就獨占消費者的心與荷包時,想要抓住消费者目光,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消費者拉進來,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發聲管道。
   2. 用精神與理念和消費者產生心靈共鳴:一旦消費者願意為某一樣產品背書、甚至積極宣傳,這份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社群感染力,就會成為最強大的傳播力量,讓廠商甚至不用打廣告,也能讓產品名聲與口碑往外擴散,贏得廣大潛在客戶的心,讓好感轉化為實際的購買行動與支持。
  (四)定義4:
   1. 口碑行銷是有目的的商品行銷,發動來源為產品或服務廠商,散布過程由廠商來進行傳播分散。
   2. 病毒行銷是非目的性的議題行銷,發動來源為網友使用者傳播過程為網友自行發動。

二、社群行銷的優點
  網路社群行銷的優點,可以包括以下三點:
  (一)即時溝通,靈活度高
  可即時發表新品或是優惠訊息,再根據顧客的反應與變化來調整行銷方式。
  (二)受眾精準,投遞優化
  可以只針對目標受眾或是區域擬定行銷策略,讓你的貼文或廣告更精準的投遞,創造最合適的內容及產品,來獲得更多的回應與好感度。
  (三)預算彈性,成效數據化
  行銷花費門檻較低,投遞時間的調整也更有彈性,每次投遞的過程都可以化成數據,清楚得知到目前為止有多少人看過這則廣告,以及後續的互動行為,讓你可以更明確的分析廣告成效,為企業挖掘更多潛在顧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