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部分 行銷3.0時代的故事
第1章 轉型:更新傳統行銷模式
  如果把傳統行銷比作一口深不見底的井,那它一定是口吞噬金錢的井,雖不能稱它為「陷阱」,但在網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足以引發我們對傳統行銷瓶頸的思考,以及對新型行銷模式的探索。
  那麼,傳統行銷模式有哪些瓶頸?
  首先,大部分企業做了很多「燒錢」的活動。如比比皆是的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平面廣告等。不能說這些行銷方式一無是處,但如果學習了微行銷,掌握了未來十年內不得不用的新型網路行銷利器,一定會覺得之前的「燒錢」絕大多數是沒有必要的。
  其次,傳統行銷媒體在精確度上缺乏一定的保障。雖然投入了大量的金錢,但卻不一定把錢用到極致,也就是說,投出去的每一分錢並不能保證用到位。即便廣告的普及度很高,閱聽人數眾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看廣告的人很多,付出購買行為的客戶始終占少數。再者,這種行銷方式很難將企業個性化的一面展現出來,其釋出的訊息針對性較弱,自然也就無法精準滿足市場需求。
  如果想要突破瓶頸,就必須打破傳統模式,吸收新的行銷模式,開啟網路盛世下的新「贏」銷時代,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追得上財富的腳步!
傳統行銷的無奈:當痛苦逐漸吞噬了快樂
  在傳統行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付費廣告的行銷模式,對此我在創作本書之前採訪了一些我曾服務過的企業主和淘寶賣家,總結他們對這種行銷模式的看法,得到一個觀點──傳統行銷往往讓人歡喜讓人憂,可是當痛苦逐漸吞噬了快樂,實在令人無奈。
  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只考慮目前的推廣率,能達到不賺不虧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如果想要進一步盈利或者做大,這種傳統行銷模式必然要持續使用很長一段時間,而持續則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行銷成本,不知不覺中,錢就從口袋裡消失了。但大部分企業家和淘寶賣家一致認為,如果綜合當前複雜的競爭環境,以及最後的投入產出比,做行銷是必經之路。
  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花更少的錢,用最便捷、最省力的方法獲得最好的行銷效果?
  獲得商家們的觀點後,我進一步嘗試擬了一個像是假命題的命題:
  假設A企業每次做行銷的成本投入為R,每次收益是T(T-R≤0 ,九成以上的商家認為每次行銷的投入成本大於每次行銷的收益),N次投入的效益=(T-R)×N≤0。
  結果顯示,企業持續投入行銷的最終結果是「虧」,而不是「盈」,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絕對的,因為我們忽略了品牌累積的影響力。行銷一段時間後,如果行銷做得好,那麼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同度將會大大提升,表示將有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會掏錢購買。
  這也是令所有商家感到既快樂又痛苦之處:快樂是因為有可能打響品牌,贏得客戶;痛苦是因為也有可能行銷失敗,造成虧本。踏上了傳統行銷之旅,猶如踏上了一段冒險的旅程,旅途中有珊瑚、珍珠,也有暗礁。當有一天痛苦吞噬掉僅有的快樂時,就變成了一條「不歸路」。
  商家們的未來何去何從,到底該如何絕地反擊,走出傳統行銷的無奈呢?
  第一,考慮如何才能讓潛力買家第一時間發現你並參與行銷活動
  以廣告為例,如何才能做到讓消費者口耳相傳,形成口碑效應。舉個例子,2011年3月,在淘寶上本來銷量平平的Y(化妝品)商家透過新浪微博張貼一則關於「史上最強婚禮」的訊息,數小時後便獲得上萬人次轉發,甚至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該化妝品公司的產品也因此成了淘友,尤其是七年級消費族群的新婚「主角」,在短短一週內,竟然賣出8萬多套化妝品,參與Y商家話題討論、互動的粉絲也越來越多。在這場行銷戰中,Y商家看似毫不費力,卻引來微博粉絲主動圍觀,進而吸引了潛力購買者。看似不足以和BBS、部落格匹敵的微博,其新型行銷模式竟然成了該商家號召粉絲、激發購買、走向成功的「殺手鐧」。
  第二,思考如何透過行銷令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我只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新型微行銷模式中,微博行銷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微信行銷、行動行銷等。
  我想說的是,當你選擇了一種行銷模式後,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行銷工具上,上述案例中的Y商家只是基於微博行銷平臺的行銷推廣,至於如何利用這些微行銷平臺,則需要商家自身的努力。例如,Y企業發表以「婚禮」為主題的活動,至少要有一個看似美麗的故事做「誘餌」去吸引粉絲的注意,可見,若在行銷模式創新基礎上,輔以內容上的創新,行銷會更容易成功。
  然而,世界知名行銷專家艾爾.賴茲(Al Ries)早就預言:「傳統行銷將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有效的行銷效益提升方式。」隨著網路新行銷媒體的崛起,這句曾經的預言早已不是什麼傳說,而是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商家採用。其中包括戴爾、可口可樂、聯想等知名大企業。
  可見,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張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時,你就應該已經意識到,革命性的思考和變化正在發生。
  因為社會化網路浪潮正向我們襲來,據調查,有50%的網路使用者已註冊並正在使用社會化網路工具,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會在這些社會化網路工具上登入1至2次,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微博、微信等網路工具的應用,如果你不加以了解並利用這些新型微行銷模式,必定會被業內人士戲稱為「OUT MAN」,遲早會被競爭者超越。唯有掌握了新時代的行銷革命利器,才會走出無奈的陰霾,脫離痛苦的邊緣!
玩一輪所謂「燒錢」的行銷遊戲
  一說起企業行銷,很多商家都會大皺眉頭,因為在他們心中,行銷與宣傳、廣告、銷售等是一體的,每一個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雖然各種行銷方式能為企業帶來效益,但是付出鉅額的代價還是讓人感到心疼。
  21世紀以前的行銷宣傳主要集中在電視、電影和報刊雜誌等主流媒體上。
  曾刊登過廣告的商家都知道,僅僅是在稍有名氣的報刊上刊登一則短短的廣告,價格就以數千元計算,想要在知名電視臺等全國性平臺上做廣告,花費更是天文數字。當然,造成的效果是和花費成正比的。儘管類似的宣傳與「燒錢」無異,但是依舊有無數商家奮不顧身地躍進「火坑」。
  然後,就是行銷的第二個重點,即銷售。
  眾所周知,完成宣傳就要馬上銷售,才能趁著宣傳的熱度轉化為銷售利潤的最大化。不少商家在各大商場、超市內設定銷售點,或派出業務員四處跑業務、拉訂單。這樣效率雖然低了些,但憑業務員三寸不爛之舌、商家苦心宣傳以及各種許諾,還是有不少訂單和客戶。
  最後一個重點,即行銷回饋。
  所謂回饋,指企業對上一輪行銷的反思及強化。企業的行銷並不是「一次性生意」,只有實現長遠地持續盈利,才能讓企業富有活力。商家收集客戶的意見,改進企業行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在下一輪的行銷戰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種行銷方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行銷模式。
  很多企業家認為,行銷之所以燒錢,關鍵是宣傳成本高。但事實並非如此,在行銷過程中,企業不僅要花費鉅額廣告費以樹立起其企業形象和產品口碑。這種用大量金錢建立起的價值,其實並不是穩固的,一旦產品品質、後期服務等關鍵出現問題,以至於之前付出巨大代價所建立起的企業價值都將瞬間化作泡影。
  更需要注意的是,將看到廣告的潛在消費者轉向客戶的過程中,企業也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心動就要行動」這句話在行銷中並不完全適用,許多消費者持保守的消費觀念,想要讓他們掏腰包,不僅業務員要費盡唇舌,企業也要透過各種活動讓消費者信服。無形間,商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有時並不低於宣傳成本。如商場打折,商品的折後單價累積起來,讓企業的利潤減少了很多。
  並不是只有一家企業在做行銷,同行業的很多對手也都虎視眈眈。市場占有率越大,分到的蛋糕數量也就越多,但蛋糕分量卻少之又少,這也就使商家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行銷戰爭中,大把大把燒錢。一輪「燒錢遊戲」下來,幾家歡喜幾家愁。
  顯然,想要持久地做好行銷,在業內獨領風騷,單純依賴這種花錢如流水的傳統行銷模式是行不通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