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章 為何他們能創造高利潤?關鍵是懂得「訂價模式」

■價格是由3個觀點決定:成本、需求、競爭
在本書中,我想藉由各位生活中常見的商品價格,說明關於訂價策略與會計的話題。
  一般說到啤酒價位,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又分成各種價格。從一般啤酒到高檔的頂級啤酒(Premium Beer)或手工精釀啤酒(Craft Beer),以及到處都能買到的便宜第三類啤酒(完全不含麥芽的調味酒),每一種的價格都不一樣。這些價格的背後,都隱藏著商業策略。
  本書將透過具體實例,說明價格與策略之間的關係。不過,首先將針對基本的訂價方法加以說明。在決定價格時,有三個觀點是考量關鍵。這三個觀點是成本、需求、競爭。接下來會分別舉例說明。
或許有人會覺得,怎麼一開始就進入高難度的話題,但是想創造利潤,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請耐心閱讀。


■決定價格的第一步,是最基礎的「成本加成訂價法」
  首先介紹的是「成本考量」訂價法,意指在決定價格時依據成本來訂價。也就是說,成本加上毛利就是價格(成本+毛利=價格)。
  成本除了製作商品所需的材料費、人事費,還包括銷售時所需的營業費用等,是製作、促銷該項商品所需的各種費用總稱。
  成本項目中,工廠產生的成本稱為製造成本。製造成本是累加產品製程中所有的費用(稱為成本計算),構成項目有材料費、勞務費(工廠人事費)、生產經費(水電瓦斯費、折舊費、外包加工費等(請見圖0-1)。
  在製造業,是先計算產品的製造成本,再加上毛利來決定價格。以這個概念決定價格的方法,稱為成本加成訂價法(Cost-Plus Pricing)。對稍懂會計的人而言,或許以「製造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利益=價格」的公式來思考,會比較容易理解。也有人將製造成本與營業費用的合計,稱為總成本。
在會計學中,將已賣出的製造成本標記為營業成本。於是,營業額(價格)-營業成本=毛利。另一方面,零售商或批發商等物流業不需要計算製造成本,而是用採購成本加上毛利,以此決定價格。這個方法稱為加成訂價法(Mark-up Pricing)。

◎如何訂定啤酒價格?
(1)試著思考罐裝啤酒的製造成本
  罐裝啤酒的價格架構,大致如圖0-2所示。以加成訂價法計算,製造成本四十三+酒稅七十七,合計一百二十日圓,再加上毛利四十日圓,因此製造商出貨價格(批發價格)訂為一百六十日圓。多數製造業會先計算製造成本,並依此決定價格。

(2)超市的零售價格是以「加成訂價法」計算
  另一方面,超市等零售商如何決定價格呢?假設零售商以一百六十八日圓(批發商的採購價格一百六十日圓+批發商毛利八日圓)的價位,從批發商手中買進,在決定價格時,需考量自家公司的預定毛利率(對自家公司而言,必須達到的毛利率)。在物流業,將預定毛利率稱為加價率(Mark-up Rate)。假設預定毛利率是一六%,零售商的售價為兩百日圓(168÷﹝1-0.16﹞)。這個價格設定法就是加成訂價法。

◎為何啤酒製造商要推出發泡酒?──因成本架構而出現的課題
在看了圖0-2的成本結構後,想必你已經知道啤酒的價格中,有三分之一是酒稅。這時你是否會想:「我喝一罐啤酒,竟然付了這麼高的稅」,或「若是酒稅能降低,啤酒不就可以更便宜?」
  大家都知道,啤酒製造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低價需求,除了啤酒,也開發酒稅便宜的發泡酒、第三類啤酒(其他發泡性釀造酒等)。不過,這使得啤酒產業為了爭奪市佔率,價格競爭變得非常激烈。
  因此,物流業(批發商、零售商)的課題也跟著浮出檯面。批發商和零售商的物流毛利是四十日圓,批發商拆分八日圓,零售商拆分三十二日圓,利潤非常薄。若是拿到網路販售,以一罐兩百日圓的價格切貨,原本預估的毛利四十日圓便形同畫裡的大餅,看得到卻吃不到。由此可知,只賣啤酒一項商品,公司根本無法生存。那麼,物流業者該如何確保毛利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接下來要說明的需求導向的價格設定裡。


■依照顧客想法,量身打造的「需求導向訂價法」
  所謂「需求導向」的訂價方式,是指依據購買慾(需求)和消費者意念強度來決定價格。

(1)依購買慾(需求)強度,決定價格的案例
  每逢跨年及黃金週,日本知名觀光地區的旅館住宿費就會變得很貴。這是因應需求而調整價格,大家應該都能體諒。就算需求大增使得住宿費高漲,預約人數卻沒有減少。平常一人一晚一萬五千日圓(附兩餐)的旅館,到了旺季就將住宿費加倍,漲成三萬日圓。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實在很難接受這樣的漲價行為。雙倍的住宿費是如何訂出來呢?(具體情況會在第5章中詳述。)
  雖然旅館業者不需對消費者詳細說明,高額住宿費背後的價格設定過程,但專業的旅館業者必須提供能讓消費者感到驚喜的差異化服務,例如「餐點換成特別菜單」、「附贈平日沒有的伴手禮」、「安排特別的表演節目」等等,否則顧客會覺得旅館只是趁機漲價,日後可能因此流失客群。
  如果要籌備特別企劃,必須先計算損益平衡點(Break-even Point,簡稱BEP)。關於損益平衡點的概念,會在其他章節再詳細舉例說明。簡單地說,損益平衡點就是「成本超過這個界限便會虧損」、「為了創造利潤,價格必須訂為多少」,企圖創造出利潤的平衡點。損益平衡點不僅能用於訂價,想在工作上創造收益的人也要懂得這項會計知識。
  在行銷學上,這樣的價格設定法稱為需求差別訂價法(Demand Discrimination Pricing)。這種方法因應消費者、地點、時期、時間等需求差異,對同一件商品或同一項服務,設定多種價格。
  比方說,就消費族群而言,有的餐廳或電影院會提出「週三女性折扣日」的方案。就地點類別而言,演唱會入場券的價格會因位置(搖滾區、座位區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訂價。就時期而言,除了之前提到的旺季住宿費變貴,還有提早預約打折扣的早鳥方案。就時間類別而言,深夜收費加成、早晨收費折扣就是最佳例子。
  如果換成啤酒,又會是什麼情況呢?雖然使用相同的原料,但若是現場製作的啤酒,即使價格貴了點,還是會有人買單。

(2)如果消費者是富裕階層,貴一點沒關係?──依照消費者的口袋深度決定價格的案例
  有種訂價方法,是事先設想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商品或服務價格,再依此設定價格。
  在行銷學上,這個方法稱為認知價值訂價法(Perceived-value Pricing)。例如,在開發新款汽車時,先設定目標客群,再透過市場調查推估目標顧客能接受的價格。如果將訂價設定為三百萬日圓,為了能達到目標毛利率(假設為三○%),廠商就會努力將製造成本控制在兩百一十萬日圓(=3,000,000╳﹝1-0.3﹞)以下,並依此進行產品開發。這種決定製造成本的方法稱為目標成本法(Target Costing)。


■參考業界價格,決定追隨或競價的「競爭策略訂價法」
也有以其他競爭企業所訂的價格為基準,來決定自家商品價格的方法。目的是藉由與其他企業競爭贏得顧客,或是為了避免競爭。

(1)以其他競爭企業價格為基準,設定更低價格的方法
  依據其他競爭企業的價格,設定更低價格的方法,稱為追隨訂價法(Follow Pricing)。
  在競爭激烈的家電量販店、食品超市、藥妝店等業界,當主力商品或服務(大眾化商品)無法與其他公司有所區別,薄利多銷會導致價格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於是,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勝利,會將低價競爭當作是擴大市佔率的最終手段。追隨訂價法可說是十分常見的價格設定法。

(2)參考業界平均價格,以此為基準的價格設定法
  參考業界平均價格,以此為基準的價格設定法,稱為實價訂價法(Actual Pricing)。當商品或服務很難做出差異化,或為了避免同業間的惡性競爭時,就會採取這個方法。
  最好的例子是在同一個地區的加油站,汽油的價格都一樣,因為大多數消費者認為,不管到哪個加油站加油,都是一樣的。
  其實,加油站的毛利未達一○%,假設加一公升油是一百四十日圓,毛利大概只有十至十四日圓。在這樣的毛利標準下,為了招攬顧客,把價格降得比鄰近加油站低,將毫無利潤可言,所以才會採取實價訂價法,盡量避免與同行競爭。

(3)透過拍賣決定價格的方法
  買家設定一定的買進價格(預定價格),從比預定價格還低價的賣家當中,選擇向最低價賣家購買的方法,稱為投標訂價法(Sealed-bid Pricing)。當賣家很多或要選擇簽約對象時,就會使用這個方法。國家或地方政府舉辦的競標就是一個例子。
  也有賣家從多數買家中選定買方的情況。這時,商品會賣給提出最高價格的買家,就像網路拍賣一樣。中古車業者每天都會舉辦這樣的拍賣活動。
  雖然零售業、製造業也會採用這個訂價法,但是服務業會因產品或服務內容而有不同的做法,無法一語道盡。製作軟體的企業會採用成本加成訂價法,有時也會以競爭價格來決定訂價。如果是遊樂園業者,會先進行損益平衡點分析,再決定入場門票的價格(目標營業額÷預估入園人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